答葛加锋老师问学科研究方法——建筑学研究方法诌议
本人从事的专业是建筑学,建筑学既是一门科学技术的学科,同样也是艺术类的学科。因为在西方,最早的建筑学院就出现在艺术类大学下面的——巴黎美术学院。同样在当代,建筑也很难与艺术相隔绝开。
我们常常会混淆建筑是作为实用性物件而存在的吗?但是不然,如果是站在一个使用的角度上来说,实用性毋庸置疑,但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层面上来讨论建筑,他所包含的意义就相当丰富了。在很早的古罗马,第一本建筑理论著作《建筑十书》中,维特鲁威就已经揭示了建筑的本质:坚固、实用、美观。也最早的提出了建筑与音乐等艺术的关系,以及我们在艺术史中所常常涉及到的赞助人的联系等等,因为在建筑学中有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在背后,这也是我在本科、研究生以及在之后一直在寻找和摸索的。
建筑学研究的领域很广,它与我们周遭的任何事物都有联系。
•建筑与意识形态
建筑作为一个社会进程的载体,它承载着一个时期的意识形态,而作为城市运作来说,建筑又作为一个积极的姿态来左右着城市。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家詹姆逊在《建筑与意识形态的批判》中,通过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建筑作为政治意识载体而对城市的控制力批判,他也同样引论了阿多诺、葛兰西的后现代区域性理论来支撑这个结构。
同样继承了意识形态批判的是意大利建筑理论家塔夫里(Manfredo Tafuri),在他的巨著《建筑与乌托邦》(Architecture and Utopia)中,塔夫里以恩格斯(Engles)的《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居住问题》为引子,对建筑(住宅)作为资本主义的操作物的批判,并在之后以一个“乌托邦”的概念进一步的对后资本主义的意识的见解。对于当下的城市是一个直接而有效的解读。
•建筑与空间理论
继续上面的一个话题,在詹姆逊对建筑意识形态的讨论中也提到了“生产”一词,同样也被福柯在“政治空间”上加以论证。然而最早提出“空间生产”的是法国哲学家亨利•列费伏尔(Henry Lièvre),在《空间与政治》中,列费伏尔首先对资本主义政治的操作提出了“空间的生产”,并又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空间的再生产”,而后者的概念更具有推动力。就如同城市建筑的案例,作为建筑个体,它是空间生产物——Production,但是反过来当他成为另外一个即将成为建筑或者一个使用空间的个体来说,既存的建筑又是一个生产者——Producer,消极的意义变成了主动,空间就是这样存在于二律背反间的矛盾。所以空间具有“消极”和“积极”的意义。
当然建筑首先是一个物质层面的讨论,空间也必须回到物理性中讨论,这也是我们作为建筑设计来说首先也是重要的考虑方式。作为研究角度上,作为一个几何化的空间存在,建筑空间的讨论一直以来逃离不了笛卡尔的空间坐标体系,那个对方位和尺度的形容。直接受笛卡尔影响的维特根斯坦,他曾经设计并建造了一座住宅,这也是极少数哲学家从事建筑活动,这也影响了一批的建筑师开始进行空间逻辑的思考。
空间的体验的感知,是人们接触建筑最直接的反应,而讨论体验的意义则又上升到了现象学的讨论,那个对身体、感知的意义的最求。
•建筑与现象学
我们知道现象学的鼻祖是胡塞尔(Hussel),但是直接和建筑相关联的则是胡塞尔的学生梅洛•庞蒂(),在他的著作《知觉现象学》中将身体、空间、体验做了全面的解释,同样可以联系到的是同时期的法国哲学家巴拉什的《空间的诗学》,他通过每一处的细节以及空间的体验,对环境的描写,对身边那些事物对身体的反应都是那么的精确和直接。同样地海德格尔在《筑•居•思》中也讨论到了大地,以及原始的居住的庇护意义,同样来自于身体的感知的讨论。
在建筑史学研究中,诺伯格•舒尔茨撰写的《西方建筑的意义》,从古希腊、罗马一直到现代建筑,他打破了一般史学著作的三一律的写作模式,而是运用现象学的角度通过社会变化所带来的空间的体验的变化,以及空间作为一种意识载体描绘了建筑对人类历史变化中的影响。
作为一个直接来自身体的讨论,就会带来一个“物”的反应,比如空间的宽窄、材质、光线等等,所以现象学在建筑实践上也运用广泛,直接受其影响的有建筑师斯蒂芬•霍尔(Steven Holl),他在每一次的建筑创作前,可能都会对一些空间的想象,类似于作诗的感觉,然后他通过水彩画的形式描绘那些空间的表达,之后在实践中,再现这种诗化的空间。还有的是瑞士建筑师彼得•祖母托(Peter Zumthor),他常运动当地的材料来唤起场地的记忆,让体验者并不会觉得它是陌生的,而是从此时此地生长出来的。
建筑研究讨论很多,学科非常的广泛。从之前提到的祖母托,又可以延伸到建构学以及材料的讨论。这可能又是一个很长得讨论;而前面的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讨论,又可以以柯布西耶为案例,讨论现代建筑如何作为资本主义产物而妥协,一方面又是一个推动资本再生产的积极的力量。
或者联系到最近研究的课题,关于极权主义下(意大利法西斯以及德国纳粹)建筑的意志表现。
还有是在和王澍老师共同讨论的课题,关于山水画的解读与空间的再现。
之前在三年级的选课中,得到了毕斐老师的指导,学得的版本学、目录学以及古籍的阅读方式,并落实到建筑理论的实践。
在课中听得老师提到巴克森德尔的关于艺术赞助人的讨论,在最近阅读的书目中一本佛莱特的《神殿春秋》中,提到了哥特教堂的建造绝大多因素都是和当时的出资人相联系,包括那些的彩色玻璃装饰,这也是另一个角度解读哥特建筑的方式。
带来的讨论很多,和艺术史研究一样,许多的理论都是相互关联而成为一个网络,还有很多理论还值得发掘,本人也是在反复的拓进和整理,在这次的论文中也不能面面俱到,希望也能和老师继续讨论保持联系。
我们常常会混淆建筑是作为实用性物件而存在的吗?但是不然,如果是站在一个使用的角度上来说,实用性毋庸置疑,但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层面上来讨论建筑,他所包含的意义就相当丰富了。在很早的古罗马,第一本建筑理论著作《建筑十书》中,维特鲁威就已经揭示了建筑的本质:坚固、实用、美观。也最早的提出了建筑与音乐等艺术的关系,以及我们在艺术史中所常常涉及到的赞助人的联系等等,因为在建筑学中有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在背后,这也是我在本科、研究生以及在之后一直在寻找和摸索的。
建筑学研究的领域很广,它与我们周遭的任何事物都有联系。
•建筑与意识形态
建筑作为一个社会进程的载体,它承载着一个时期的意识形态,而作为城市运作来说,建筑又作为一个积极的姿态来左右着城市。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家詹姆逊在《建筑与意识形态的批判》中,通过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建筑作为政治意识载体而对城市的控制力批判,他也同样引论了阿多诺、葛兰西的后现代区域性理论来支撑这个结构。
同样继承了意识形态批判的是意大利建筑理论家塔夫里(Manfredo Tafuri),在他的巨著《建筑与乌托邦》(Architecture and Utopia)中,塔夫里以恩格斯(Engles)的《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居住问题》为引子,对建筑(住宅)作为资本主义的操作物的批判,并在之后以一个“乌托邦”的概念进一步的对后资本主义的意识的见解。对于当下的城市是一个直接而有效的解读。
•建筑与空间理论
继续上面的一个话题,在詹姆逊对建筑意识形态的讨论中也提到了“生产”一词,同样也被福柯在“政治空间”上加以论证。然而最早提出“空间生产”的是法国哲学家亨利•列费伏尔(Henry Lièvre),在《空间与政治》中,列费伏尔首先对资本主义政治的操作提出了“空间的生产”,并又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空间的再生产”,而后者的概念更具有推动力。就如同城市建筑的案例,作为建筑个体,它是空间生产物——Production,但是反过来当他成为另外一个即将成为建筑或者一个使用空间的个体来说,既存的建筑又是一个生产者——Producer,消极的意义变成了主动,空间就是这样存在于二律背反间的矛盾。所以空间具有“消极”和“积极”的意义。
当然建筑首先是一个物质层面的讨论,空间也必须回到物理性中讨论,这也是我们作为建筑设计来说首先也是重要的考虑方式。作为研究角度上,作为一个几何化的空间存在,建筑空间的讨论一直以来逃离不了笛卡尔的空间坐标体系,那个对方位和尺度的形容。直接受笛卡尔影响的维特根斯坦,他曾经设计并建造了一座住宅,这也是极少数哲学家从事建筑活动,这也影响了一批的建筑师开始进行空间逻辑的思考。
空间的体验的感知,是人们接触建筑最直接的反应,而讨论体验的意义则又上升到了现象学的讨论,那个对身体、感知的意义的最求。
•建筑与现象学
我们知道现象学的鼻祖是胡塞尔(Hussel),但是直接和建筑相关联的则是胡塞尔的学生梅洛•庞蒂(),在他的著作《知觉现象学》中将身体、空间、体验做了全面的解释,同样可以联系到的是同时期的法国哲学家巴拉什的《空间的诗学》,他通过每一处的细节以及空间的体验,对环境的描写,对身边那些事物对身体的反应都是那么的精确和直接。同样地海德格尔在《筑•居•思》中也讨论到了大地,以及原始的居住的庇护意义,同样来自于身体的感知的讨论。
在建筑史学研究中,诺伯格•舒尔茨撰写的《西方建筑的意义》,从古希腊、罗马一直到现代建筑,他打破了一般史学著作的三一律的写作模式,而是运用现象学的角度通过社会变化所带来的空间的体验的变化,以及空间作为一种意识载体描绘了建筑对人类历史变化中的影响。
作为一个直接来自身体的讨论,就会带来一个“物”的反应,比如空间的宽窄、材质、光线等等,所以现象学在建筑实践上也运用广泛,直接受其影响的有建筑师斯蒂芬•霍尔(Steven Holl),他在每一次的建筑创作前,可能都会对一些空间的想象,类似于作诗的感觉,然后他通过水彩画的形式描绘那些空间的表达,之后在实践中,再现这种诗化的空间。还有的是瑞士建筑师彼得•祖母托(Peter Zumthor),他常运动当地的材料来唤起场地的记忆,让体验者并不会觉得它是陌生的,而是从此时此地生长出来的。
建筑研究讨论很多,学科非常的广泛。从之前提到的祖母托,又可以延伸到建构学以及材料的讨论。这可能又是一个很长得讨论;而前面的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讨论,又可以以柯布西耶为案例,讨论现代建筑如何作为资本主义产物而妥协,一方面又是一个推动资本再生产的积极的力量。
或者联系到最近研究的课题,关于极权主义下(意大利法西斯以及德国纳粹)建筑的意志表现。
还有是在和王澍老师共同讨论的课题,关于山水画的解读与空间的再现。
之前在三年级的选课中,得到了毕斐老师的指导,学得的版本学、目录学以及古籍的阅读方式,并落实到建筑理论的实践。
在课中听得老师提到巴克森德尔的关于艺术赞助人的讨论,在最近阅读的书目中一本佛莱特的《神殿春秋》中,提到了哥特教堂的建造绝大多因素都是和当时的出资人相联系,包括那些的彩色玻璃装饰,这也是另一个角度解读哥特建筑的方式。
带来的讨论很多,和艺术史研究一样,许多的理论都是相互关联而成为一个网络,还有很多理论还值得发掘,本人也是在反复的拓进和整理,在这次的论文中也不能面面俱到,希望也能和老师继续讨论保持联系。
-
юpoдивый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1 21:51:51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22 04:14:1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3-04 11:21:41
-
✨福星高照✨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21 14:38:33
-
winci~~~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9 21:53:49
-
死也不改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8 13:07:29
-
Bin McBe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4 20:14:00
-
小莫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4 19:34:43
-
Fug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4 04:28:50
-
哇咔咔哇咔咔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23:38:13
-
H口H口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23:21:52
-
泡個大爪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22:29:22
-
西瓜太懒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22:27:57
-
坤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22:10:12
-
Masadakea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22:09:39
-
江上潮信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21:37:06
-
shyv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21:26:34
-
亮晶晶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20:54:05
-
ch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20:28:50
-
骆驼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20:17:24
-
薄荷色草地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20:10:46
-
仲城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19:58:00
-
egwill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19:46:17
-
彩色午餐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19:36:47
-
大小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19:34:05
-
碎片的小朱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19:30:14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19:22:37
-
水滴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19:19:0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3 19: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