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书稿暂定目(附引子)
![]() |
织女星与牵牛(河鼓)星 |
引子
现代人对于头顶上的星空越来越陌生了。满天繁星,对于现代人而言,大概只是仅仅记录于天文学读物中的抽象的概念,人们不仅早已不能如古人那样如数家珍一般指出星星的位置、认出星宿的图形、叫出星星的名字,甚至那些千百年来世代流传、古人像话家常一般时常念叨的星空神话、星辰故事,也早已被付与忘川逝水了。
现代人对于星空越来越陌生,不仅是因为现代人的视野越来越狭窄、眼光越来越短浅。古人栖居大地,举目四望,地阔天高,星野四垂,万象为宾客,而现代人深陷于水泥森林的现代都市中,高楼大厦将浩瀚夜空分割得支离破碎,腾嚣的红尘和迷乱的灯火湮没了满天星光,人们鲜有余暇和闲心登高望远、仰望星空,古人眼中列星四布、星辰满天的夜空已经越来越遥远,现代人心目中的夜空,日益成为一个越来越空洞模糊的梦幻宇宙,一个星尘风散、黑洞潜藏、异形怪物出没的黑暗空间。
现代人对于星空越来越陌生,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与星空越来越遥不相关。对于古人而言,星空与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天文知识是他们须臾不可或离的常识。
对于古代那些漂泊沧海的航海者和浪迹大地的游牧者而言,星空就是指引他们远游的指南和地图,北斗星七星连珠,一年四时,彪炳于北方夜空;猎户座三星璀璨,年年冬季,辉映于南天,为他们在烟波浩淼的大海上或山重水复的大地上勾画出漫游的路径,指明了回归的方向。群星列布的星空,就是一幅舒卷于浩荡夜空中的地图,只要记住几颗星星的位置,远行者就不会迷失方向,就总能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也总能找到回归家园的道路。古代的远行人,离不开星空的指引,而现代的旅行者,只需凭借手头的航海图或地图、罗盘仪甚至卫星导航仪,就可以轻易地确定所处的方位、远行的距离以及目的地的位置,他们已经无需星空经纬的指引,无需北斗星或猎户座为他们指引方向,尽管北斗星依然高悬北方,尽管不老的猎户座依然在年年冬夜牵犬出猎。
对于古代那些终年劳作于大地田园的农人而言,夜空中四时轮回的群星,则为他们肇示了岁月的推移、季节的流转。根据特定星宿的出没和方位,古代的农民们就能够很方便地判断季节和农候、预知风雨寒温、判断年景丰歉……。周行不怠的星宿,对于春种秋收的农人而言,就是高悬于头顶的历书和钟表。农人生活的节律随斗转星移的旋律而亦步亦趋,斗转星移,春华秋实,群星运行的旋律规定了他们四时劳作、养生送死的节奏和周期,古代农人的命运,与星空休戚相关地交织在一起。而随着历书的流通和钟表的普及,现在的农民们只要翻翻月份牌,就知道眼下是几月几日、何种节气、该安排什么活计,抬抬手腕看看手表就知道此刻是几点几分、什么时辰、该下地还是收工。因此,尽管现在的农民们依然终年劳作于星光辉映、风雨交织的大地之上,但对于头顶的星空,对于那些星宿的位置和名称,也大都茫然不知了。
因为星空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关于星空的知识是其生活日用所须臾不可忘却的常识,因此,古人们不仅熟稔星宿的图形、位置,而且还借人间事物为满天星斗取了流光溢彩的名字,又根据这些名字演绎出意味隽永的故事。故事中,天上遥不可及的星星常常化身神仙降临凡世,或隐身尘寰,或游戏人间,给人们带来幸福或厄运,更有那些贪恋尘世欢愉的多情仙子,与凡夫俗子灵犀相通,一见倾心,演绎出一番缠绵悱恻的人神之恋。古老的星空知识和农时常识就借这些名字和故事而深入人心、流行久远。而随着星空的高飘远举,随着人们对于星空的日益疏远和漠然,现在的人们不仅早已不认得几颗星星,说不出星星的名字,甚至连那些流传千百年、曾经脍炙人口的星星故事也随风飘散了。
但是,在中国人的心灵星空中,却有两颗星,以及它们的故事,直到今天仍让人津津乐道。每到暑热初退、凉风乍起的初秋之夕,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举目望天,在初升的新月光华中,在满天闪烁的繁星中,在烟波微茫的银河边,寻找它们的清辉。为了这两颗星星,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不知道费了多少笔墨、抒写了多少哀艳的词章。这两颗星星的故事,年复一年,不知道让多少思春的少女和伤春的闺妇每每仰望星空,黯然神伤。时光流转,沧海桑田,尽管我们头顶上的星空已然模糊,尽管很多人已经说不出这两颗传说中的星星究竟在满天繁星中的哪一方,但是,关于它们的故事却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地讲述着。中国人不仅讲述它们的故事,而且还专门设置了纪念和祭奠这两颗星星的节日。每到这个节日的夜晚,人间的小儿女会聚在满天繁星之下,搭起供桌,摆上新熟的瓜果、精巧的手工,望天而拜,默默地为这两颗天上的星星献上自己的祝福,也暗暗祈求天上的仙子照临人间,给自己带来幸运和吉祥。——这两颗星星,一颗叫牵牛,一颗叫织女,这个奉献给它们的节日,就是七夕。
第一章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一、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一个故事,多种说法
1. 牛郎织女为什么分离?
2.天河浮槎:古老的时空穿梭机
三、星空中的牛女故事
1.会弹琴的纺织娘
2.星星如何成织女?
3.御鹰而行的牵牛郎
4.两个牵牛争名分
5.星星为何叫牵牛?
6.牛郎擂战鼓,穷小子成大将
四、聚散离合天注定
第二章 沿风披弱缕,迎辉贯玄针
一、七夕节之确立
1.七夕节期之确立
2.西汉已有七月七?
3.东汉始有七月七
二、七夕风俗与逸事
1.腹中有书自风流
2.七月七日,神仙升天
4.巧不巧,看蟏蛸
5.结彩楼,上高台
三、南朝七夕:文人墨客调风月
四、北朝七夕:骑马射箭猎秋野
五、唐代七夕:家家此夜持针线
1.乞巧志异
2.七夕遇艳
3.七月七日长生殿
4.小楼昨夜又东风
5.敦煌女子的七夕
第三章 古道犹西风 争说泥孩儿(上)
一、盛况空前的宋代七夕
二、满城争说泥孩儿
三、摩㬋罗之谜
四、遥远的回响:宋代的摩㬋罗与西亚的塔穆兹
五、古道来西风:中亚七月“哭神儿”
第四章 古道犹西风 争说泥孩儿(下)
六、“摩睺罗”其名的来历
1.塔穆兹与波斯雨神节
2.波斯之神,天竺之名
3.摩醯首罗在中国
4.宋代祆庙中的“土偶短鬼”
七、摩睺罗“前传”
1.北魏:七月七校射的波斯渊源
2.唐代:泼寒胡与苏幕遮
(1)唐代泼寒胡之兴衰
(2)泼寒胡、苏幕遮与塔穆兹
(3)阴差阳错的文化移植
八、东京七夕盛况与胡商
九、七月初六乞巧之俗
第五章 西北望天狼 东海拜魁星
一、盛极而衰的七夕节
二、七夕的远野物语
三、一枝独盛的广州七夕
1.七月七,摆七娘
2. 南国犹存五代风
4. 南风大贾舟,番禺通西洋
四、东南沿海的拜魁星风俗
1.七月七日魁星诞,衣冠男儿求功名
2. 流传自淳熙,独盛东海裔
4.今夕复何夕,魁星复何星?
5.魁星本是天狼星
6.天狼星:文人的保护神
7.鬼一车,东入井
8.闽台儿郎拜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