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存個檔
快十年了。記一個朋友(長篇!慎入!)。
先轉外外的這篇做引子:
我的朋友之两个小张
作者: 外外 发表日期: 2001-02-09 10:25:50
我有两个姓张的朋友,一个活着,一个死去。这是我在前两天看电影《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时想到的。
这两人有几个共同点,身高都不足1。65M,都喜欢单独行动,没有工作,在碟店经常会被他人身形淹没,都对某一收藏有强烈癖好。为了区别,我不得不把一个叫做死张,另一个叫做活张。
在93年夏天认识了死张,他写信来问我金属乐中的三M是指哪三个,我给问楞住了,没有人会这样说话的,象真正陶醉其中的醉鬼,指着房梁就说天堂,我没有能把他应付过去,事实上他的本意是要来看我的唱片,于是见面,发现他刚刚高中毕业,被保送上了落城大学的数学系,他是个只有1米4左右的人,一只手上有六个指头,另一只上长了一个显眼的肿瘤,走路很慢。
我清楚地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没有握手。
后来知道他是落城市政府评出的十大杰出青年代表,著名的残疾青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等等。
他是一个极端金属乐的狂热爱好者,和我的交点只是FRANK ZAPPA之类较趣怪的人,我们开始在每一次掏碟相遇时互相问候,他隔三差五地来借唱片,也不停向我推荐些当时被认为是令人呕心的东西,但其中包括大卫林奇这样的后来成为我挚爱的。出于习惯,我很少问他有什么困扰,也没有见过他作为优秀青年激昂演讲时的脸,只记得他是高度近视,经常把眼镜拿下来擦拭。
有一次他打电话来问我有没有办法上互联网,我问干吗。他说自己得了一种顽症,在中国没法医治,想上网发发消息看谁能治。这以后他被认识的人认为是一个计算机天才,可以成为顶级黑客的那种,据说被市公安局传过。
后来他上了研究生,在和我交往的过程中还教会了我刻光碟,更多的话题是关于如何把MP3刻成CD等等,他也会忽然消失,据说是什么病发作住了医院。
活张是一个比较好玩的人,从92年到现在一直喜欢穿一件很土气的蓝色夹克,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反动心态,当他没有什么的时候他就说什么好,一旦搞到,过些天就变成垃圾,在他嘴里。另外就是只要大家伙儿都说不错不错,他一定说狗屎狗屎。长此以往他手里倒真是有一些别人闻所未闻的好东西。
关于他的事情我打算另外写过,现在来说一说这两个人的交集。
在我印象中他们之间几乎是未曾相遇,或者由于品位差异而无法沟通。但在死张离世的那个晚上,我分明记得活张就站在医院走廊里。死张是在出国治病前夕因脑血管瘤发作而住进医院的,那天他父亲告诉我说他一生下来就几乎夭折,长到二十岁时已有过多次差点死去的经历,他自己很清楚随时会死,只不过熬过来后近年家里人都好象忘记了这事,他的膝盖上也长了一个瘤,脑里的瘤使他经常视力模糊,我记起他热爱的小说《赤裸午餐》。
在走廊上一帮人站成一排,我说了什么特别不合适宜的妄想调节气氛的话,活张突然破口大骂:你他妈还是不是人,里面的人在生死关头,你却还在。。。!!!
是了。
我怀疑自己已丧失了怀念的能力,但“生死关头”这几个字,在日后晴朗的天气里碰见活张时,一直仿佛写在他的脸上。
今天,走过落大时,我有点想起这两个人。
————————————————end of quote—————————————
Wish You Were Here
by 新竹 2009-01-29
這些日子在想念一個人。JT。也就是上文中的死張。第一次讀外外這篇的時候,我把它轉到“音符”裏面,加了小小一篇後續,就沒有了下文。而一直想寫的紀念文,居然拖到這麽多年后,記憶幾乎蒙塵的時候。於是我根據當年的筆記片斷,細密地回憶,盡量完整地回顧和JT這短暫的緣分。
98年春我在南大附近的小鉄屋看到侯哥新雜誌《X-Music》的招聘廣告。勤慫恿我說,你的條件正合適。我也想找個工作貼補買唱片,就和同學溫小迪一起去了。侯哥聲明主要是編譯一些國外雜誌上的新聞跟樂評,稿費不多。但這對尚未畢業的我來説,已經很滿足,更何況是和推介搖滾樂有關的事。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這樣定下來。
有次去交稿,看到一個戴鴨舌帽的男生坐在那裏跟侯哥説笑,聊的是我聞所未聞的樂隊。我便自動褪色半透明地站一邊,畢恭畢敬地聼了會兒。侯哥很客氣地給我們介紹,說,這是JT,非常資深的極端音樂迷。JT也站起身跟我打招呼。我有點奇怪,他個頭好小,尤其對照高大英俊的侯哥,更顯得迷你。然後他坐到電腦前開始打字。我瞥見他的手,心裏又是一驚。他手上的腫瘤,像某种蟲卵。他熱切地叫我坐,我便坐他身邊。默默看他飛速地打字,目光聚焦在他手上。他打了一陣,回頭沖我笑,問,你喜歡聼什麽?我就心不在焉地隨口說了幾支樂隊。侯哥插話説,她不錯呢……然後直誇到我慚愧地漲紅了臉。JT點頭看著我說,女生聼這些的,不多見哦。迎上他的目光,也不知說什麽好,原本就口拙的我,只剩傻笑。
我們互留了電話。沒隔幾天他便打來,問我是否有空幫他整理唱片。我爲難,好像並沒熟到那個地步;但他的爽朗直接,又令我無從拒絕。他那時住在東南大學附近。很小的一間公寓,狹長的過道墻上貼著一張美國地圖。他說那是他嚮往的自由之地。書、唱片、電腦。桌上永遠有水果,而且大部分時候是香蕉。他說其它水果都好麻煩。他放音樂。完全陌生的樂音轟鳴而來,弄得我有點不知所措。他卻一副認識了很多年的老友般,不顧我的尷尬開始介紹他的藏碟。
後來我常去他那裏。聼些神乎其神的死亡金屬。看演唱會。端詳他如何精心維護自己那神秘兮兮的網站。或搬一本昆德拉回家攻讀。他常說:“搖滾樂是我的宗教”。這句話從任何人口中吐出都有可能淪爲矯情,但他的虔誠我深信不疑。
好友的書和碟“互通有無”這件事基本不存在JT和我之間。因爲始終是他在源源不斷地供應我;而我的,他要不就已擁有,要不就根本不稀罕——但他從不鄙視。我那時動不動就愛將人或物定性為“垃圾”,尤其是流行的。他總是勸我別偏激。“那你聼極端音樂,不偏激?!”我反駁。他笑而不答。我哪裏又懂什麽極端音樂呢?唯一為我挽回一點面子的是Portishead,我推薦他聼,他很喜歡。98年的最後一天,我們先看Guns ‘n’ Roses的東京演唱會,然後是Portishead的Roseland現場。JT說P們很強大,相逢恨晚。我得意地笑~
我讓他找"Creep"的歌詞,因爲有一句始終聼不清。他一面敲鍵盤一面說:“Radiohead只有"Creep"這一首好歌”,我一反常態地不予辯駁。然後他又添一句:“你不覺得我是Creep嗎?這首歌我感同身受啊!”
[後來再聽“Creep”。眼前老是飄著幻像。是JT孩子氣的笑臉。他最常說的話是,這個你們都不聽嗎?那交給我好了,我喜歡。一面說一面露出類似于小孩子惡作劇得逞之後的欣喜神情。於是我們將所有自認為“難聽”的東東都丟給他,有時是一些偏激甚至怪異得“傷”耳朵的“垃圾”。而他對這些音樂的接受能力簡直驚人。]之前某篇寫Radiohead的隨筆裏面提到他的片斷,也一併納入這篇記憶。
有一回他終于告訴我,何以對我一見如故:“因爲你見到我的時候沒有尖叫還敢直視我,也不曾表現出嫌惡”,他若有所思,“大家都覺得我是個怪胎。通常女生都怕我,男生則敬而遠之。我習慣了。所以才不住宿舍搬出來”。
漸漸得知他的身世。父母都是醫學界能人,父親更是世界運動醫學排名前三十的厲害角色。5嵗之前都很正常,算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後就長了血管瘤,名醫會診卻找不到病因,據説有可能是父母長期在實驗室而帶來的某种病毒感染。幼時寄居在親戚家受了不少委屈,他的反抗不是墮落,而是奮發讀書。於是成績優異得神話一般。金陵中學保送南大。中文系數學系搶著要他。十大傑出青年。他說數學系還是不適合他,“我打算轉計算機系,正和導師商量”。我平生最崇拜理科人,也最怕跟理科人打交道。數學更是我噩夢。數學系的JT對我而言太不可思議了!其實更多有關他的事跡都是在他過世后才聽説。他不愛炫耀自己的豐功偉績,講起自己的事,總是遠遠淡淡的神情。
“爲什麽你叫自己prisoner?”我很好奇,“你活得蠻自在啊!” “那是個玩笑啦。我爸媽原本打算給我取名叫‘秋帆’,秋天的風帆,實在太言情了!還好他們後來反悔了,不然太丟臉了。不過我有天突然靈感閃現,覺得‘秋帆’的諧音‘囚犯’其實不錯。”他推推眼鏡,又道:“他們都說我活不過20嵗,但我現在25了,偷來的!哈哈~”他笑得很暢快,完全沒有陰影的樣子。“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別難過,這是正常的。我活著才不正常。”一語成讖。
“啊,怎麽會這樣?”我那個時期的口頭禪。從小被父母關愛得密不透風,終于自己面對世界的時候,便有過多的疑問和憤懣。他會靜靜聼完我恨世嫉俗的慷慨陳詞,然後拍拍我的頭,道:“傻孩子”。我不服,“你才大我5嵗而已,凴什麽飽經滄桑啊~!”他也不生氣,總能岔開話題跳到音樂上來。比方説問我有沒有聼過Patti Smith,我說聼過,但沒有很喜歡。他說你既然喜歡P J Harvey就應該能接受Patti,“她們是一脈相承的”。然後他翻出《Horses》,很肯定地說:“這才是真正的搖滾樂,她那時的狀態特別好。你重新聼聼看。”或者建議我嘗試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古典中的另類。我還很好笑地誤以爲是維瓦爾蒂的《四季》,從爸爸的古典收藏中翻出來匆忙聼一邊,蒙混交差。結果被JT塞了一張真正的《春之祭》回家聽到腦瓜開裂。
他搬到五臺山高樓。我路痴+電梯恐懼症。於是去之前縂要打電話三令五申讓他務必下樓繞到街上迎候本姑娘大駕。後來他教會我認路並克服恐懼,我又笨到去敲別人家的門。他完全被打敗,靈機一動想到放大音量的金屬來導引我。這招見效,我終于可以順利到達他家了。Bravo!
彼時以爲秘而不宣地戀著某大叔,但因我的EQ是負值,聰明的地球人不通過新聞發佈會都可以從我荒謬的舉手投足看清這件事。其實大叔跟我身邊幾乎每個人都相熟,於是大夥不時借機消遣我,耍點小伎倆就能令弱智的我神魂顛倒。JT和某大叔關係不錯,也是從聽他的節目開始,認識多年。他們通過幾封信,JT自然收有手稿。我於是憋不住,捧著筆跡發癡,還硬是要他送我。好幾次大叔打電話過來,我便貼著話筒賊兮兮地偷聽。JT無奈,依舊拍拍我的頭,一句“傻孩子”,包容了我的惡行惡狀。他打包票要介紹我跟大叔認識,“不過你也知道,他結婚了,女兒都……”每次不等他講完,我就捂住耳朵大嚷“聼不到”。有一次JT約我去看演出,我到場才知大叔就快光臨,立馬倉惶而逃。現在回想當時的自己,真的太可怖了,難爲周遭好友啊!
也是在那個時候認識了鋆,JT的死黨。超級害羞寡言的傢伙。其實人非常好相處,一點都不古怪。後來和侯哥一起死撐《極端音樂》的就是他了。鋆的長髮和細聲細氣很搭調。他總是不疾不徐地跟JT聊些在我聼來如同天外來客的樂團。有次他居然發現某樂隊用了天津一不知名的相聲段子作開場。我大奇。他倆的交流火花四射精彩紛呈,常令我這個很想入局的人完全孤立于氣場之外。
他問我信不信氣功啊神秘力量什麽的。我說,當然,因我親身經歷過,而且我本身也是佛教徒。他很高興,說鋆介紹了一位通靈人士給他認識,已經在電話裏面聊開了,對方居然猜得到他很多私密的事情。“她跟我說,我的病其實是前世的孽債。我得罪了兩條蛇狀的妖,它們就化作腫瘤鑽進我的血液裏來報復。”這個,聼來未免虛無縹緲。但世間奇聞逸事我見識過不少,雖不常與人說,但從來都抱持寧可信其有的態度。
JT只去過我家一次。還記得他直接走到書櫥邊審視我的閲讀,然後毫無徵兆地冒出一句:“三毛很可惜,應該搞搖滾的。寫書多沒勁啊!”他竟然對我毫不引以爲榮的唱片收藏讚不絕口。99年初,我有限的打口盤收藏明明沒什麽“尖兒”都是大路貨,他卻很捧場地逐一撿起我的破爛來。
過不久,他便告之,要去澳洲治病了。替他開心也默默為他祝禱。最後一次見面,在樓下遇到侯哥,說留了部好看的電影在JT那兒。是那部《Velvet Goldmine》。和JT一起看。大讚Ewan McGregor是Iggy和Cobain的混合体;驚艷Jonathan Rhys Meyers是Bowie最有潛力的接班人,又可惜這小子貌似與音樂無關。某些情色鏡頭,他會拿起遙控器作勢要快進。因我曾跟他抱怨,跟爸媽一起看碟好鬱悶,爸爸總是一絲不苟地過濾鏡頭,不讓我看“關鍵情節”。
兩天后我在鼓樓醫院見到奄奄一息的他。是腦溢血。也第一次見到他爸媽。不記得他母親拉住我的手錯亂地說了些什麽莫名的感激的話。我腦袋真空地望著傷心到虛弱的她。流不出眼淚,卻怕得快死掉,身如篩糠,不住顫抖。他的朋友不多,都在病房門外依著墻發呆。我看著躺在那裏的他,眼睛露出一道細縫,一如既往地平靜,似乎在仔細辨認每個人的面孔與聲音。醫生說彌留的他不肯閉眼應該是在等什麽人,非常重要的人。後來才知道,他在等一個一直喜歡的女生。她趕了來,他也就安心走了。
翻遍當年的記錄。唯獨這段時間前後留白。只記得那個夏天。我們圍住花圈,大叔用毛筆寫悼詞。沉默的風在哭。大叔的字好難看,跟那些信上的字跡一樣。追悼會上,我們被擠到角落。我看到他不停地抹眼睛、吸鼻子、仰頭,像是強迫讓淚水回流進心底。之前始終隔岸觀火,如今我跟他終于站得近了,卻是在這樣的場合。JT你知道嗎,原來大叔他認得我,他在醫院見到我時就沖我點頭。之前刻意製造“邂逅”那麽多次,其實他早就認識我,裝作陌路人罷了。淚腺發達的我,還是哭不出來。
大叔邀鋆做嘉賓,在紀念JT的節目,播放了"The Eternal"。我很感激。這才是適合他的挽歌。我知道他愛Joy Division。他曾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火葬場的音樂千篇一律太沒特色,將來要自備音樂,Joy Division是唯一入選的非黑金、非暗潮類樂隊。
親愛的JT,你離開快十年了,我終于寫完了這篇。與其說記錄,不如說整理。很多灰飛煙滅的記憶,其實只要半首歌就可以輕易逼它們現形。看見你,也看見彼時的自己。重逢然後say goodbye。
http://wp.me/p15CpV-9
先轉外外的這篇做引子:
我的朋友之两个小张
作者: 外外 发表日期: 2001-02-09 10:25:50
我有两个姓张的朋友,一个活着,一个死去。这是我在前两天看电影《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时想到的。
这两人有几个共同点,身高都不足1。65M,都喜欢单独行动,没有工作,在碟店经常会被他人身形淹没,都对某一收藏有强烈癖好。为了区别,我不得不把一个叫做死张,另一个叫做活张。
在93年夏天认识了死张,他写信来问我金属乐中的三M是指哪三个,我给问楞住了,没有人会这样说话的,象真正陶醉其中的醉鬼,指着房梁就说天堂,我没有能把他应付过去,事实上他的本意是要来看我的唱片,于是见面,发现他刚刚高中毕业,被保送上了落城大学的数学系,他是个只有1米4左右的人,一只手上有六个指头,另一只上长了一个显眼的肿瘤,走路很慢。
我清楚地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没有握手。
后来知道他是落城市政府评出的十大杰出青年代表,著名的残疾青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等等。
他是一个极端金属乐的狂热爱好者,和我的交点只是FRANK ZAPPA之类较趣怪的人,我们开始在每一次掏碟相遇时互相问候,他隔三差五地来借唱片,也不停向我推荐些当时被认为是令人呕心的东西,但其中包括大卫林奇这样的后来成为我挚爱的。出于习惯,我很少问他有什么困扰,也没有见过他作为优秀青年激昂演讲时的脸,只记得他是高度近视,经常把眼镜拿下来擦拭。
有一次他打电话来问我有没有办法上互联网,我问干吗。他说自己得了一种顽症,在中国没法医治,想上网发发消息看谁能治。这以后他被认识的人认为是一个计算机天才,可以成为顶级黑客的那种,据说被市公安局传过。
后来他上了研究生,在和我交往的过程中还教会了我刻光碟,更多的话题是关于如何把MP3刻成CD等等,他也会忽然消失,据说是什么病发作住了医院。
活张是一个比较好玩的人,从92年到现在一直喜欢穿一件很土气的蓝色夹克,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反动心态,当他没有什么的时候他就说什么好,一旦搞到,过些天就变成垃圾,在他嘴里。另外就是只要大家伙儿都说不错不错,他一定说狗屎狗屎。长此以往他手里倒真是有一些别人闻所未闻的好东西。
关于他的事情我打算另外写过,现在来说一说这两个人的交集。
在我印象中他们之间几乎是未曾相遇,或者由于品位差异而无法沟通。但在死张离世的那个晚上,我分明记得活张就站在医院走廊里。死张是在出国治病前夕因脑血管瘤发作而住进医院的,那天他父亲告诉我说他一生下来就几乎夭折,长到二十岁时已有过多次差点死去的经历,他自己很清楚随时会死,只不过熬过来后近年家里人都好象忘记了这事,他的膝盖上也长了一个瘤,脑里的瘤使他经常视力模糊,我记起他热爱的小说《赤裸午餐》。
在走廊上一帮人站成一排,我说了什么特别不合适宜的妄想调节气氛的话,活张突然破口大骂:你他妈还是不是人,里面的人在生死关头,你却还在。。。!!!
是了。
我怀疑自己已丧失了怀念的能力,但“生死关头”这几个字,在日后晴朗的天气里碰见活张时,一直仿佛写在他的脸上。
今天,走过落大时,我有点想起这两个人。
————————————————end of quote—————————————
Wish You Were Here
by 新竹 2009-01-29
這些日子在想念一個人。JT。也就是上文中的死張。第一次讀外外這篇的時候,我把它轉到“音符”裏面,加了小小一篇後續,就沒有了下文。而一直想寫的紀念文,居然拖到這麽多年后,記憶幾乎蒙塵的時候。於是我根據當年的筆記片斷,細密地回憶,盡量完整地回顧和JT這短暫的緣分。
98年春我在南大附近的小鉄屋看到侯哥新雜誌《X-Music》的招聘廣告。勤慫恿我說,你的條件正合適。我也想找個工作貼補買唱片,就和同學溫小迪一起去了。侯哥聲明主要是編譯一些國外雜誌上的新聞跟樂評,稿費不多。但這對尚未畢業的我來説,已經很滿足,更何況是和推介搖滾樂有關的事。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這樣定下來。
有次去交稿,看到一個戴鴨舌帽的男生坐在那裏跟侯哥説笑,聊的是我聞所未聞的樂隊。我便自動褪色半透明地站一邊,畢恭畢敬地聼了會兒。侯哥很客氣地給我們介紹,說,這是JT,非常資深的極端音樂迷。JT也站起身跟我打招呼。我有點奇怪,他個頭好小,尤其對照高大英俊的侯哥,更顯得迷你。然後他坐到電腦前開始打字。我瞥見他的手,心裏又是一驚。他手上的腫瘤,像某种蟲卵。他熱切地叫我坐,我便坐他身邊。默默看他飛速地打字,目光聚焦在他手上。他打了一陣,回頭沖我笑,問,你喜歡聼什麽?我就心不在焉地隨口說了幾支樂隊。侯哥插話説,她不錯呢……然後直誇到我慚愧地漲紅了臉。JT點頭看著我說,女生聼這些的,不多見哦。迎上他的目光,也不知說什麽好,原本就口拙的我,只剩傻笑。
我們互留了電話。沒隔幾天他便打來,問我是否有空幫他整理唱片。我爲難,好像並沒熟到那個地步;但他的爽朗直接,又令我無從拒絕。他那時住在東南大學附近。很小的一間公寓,狹長的過道墻上貼著一張美國地圖。他說那是他嚮往的自由之地。書、唱片、電腦。桌上永遠有水果,而且大部分時候是香蕉。他說其它水果都好麻煩。他放音樂。完全陌生的樂音轟鳴而來,弄得我有點不知所措。他卻一副認識了很多年的老友般,不顧我的尷尬開始介紹他的藏碟。
後來我常去他那裏。聼些神乎其神的死亡金屬。看演唱會。端詳他如何精心維護自己那神秘兮兮的網站。或搬一本昆德拉回家攻讀。他常說:“搖滾樂是我的宗教”。這句話從任何人口中吐出都有可能淪爲矯情,但他的虔誠我深信不疑。
好友的書和碟“互通有無”這件事基本不存在JT和我之間。因爲始終是他在源源不斷地供應我;而我的,他要不就已擁有,要不就根本不稀罕——但他從不鄙視。我那時動不動就愛將人或物定性為“垃圾”,尤其是流行的。他總是勸我別偏激。“那你聼極端音樂,不偏激?!”我反駁。他笑而不答。我哪裏又懂什麽極端音樂呢?唯一為我挽回一點面子的是Portishead,我推薦他聼,他很喜歡。98年的最後一天,我們先看Guns ‘n’ Roses的東京演唱會,然後是Portishead的Roseland現場。JT說P們很強大,相逢恨晚。我得意地笑~
我讓他找"Creep"的歌詞,因爲有一句始終聼不清。他一面敲鍵盤一面說:“Radiohead只有"Creep"這一首好歌”,我一反常態地不予辯駁。然後他又添一句:“你不覺得我是Creep嗎?這首歌我感同身受啊!”
[後來再聽“Creep”。眼前老是飄著幻像。是JT孩子氣的笑臉。他最常說的話是,這個你們都不聽嗎?那交給我好了,我喜歡。一面說一面露出類似于小孩子惡作劇得逞之後的欣喜神情。於是我們將所有自認為“難聽”的東東都丟給他,有時是一些偏激甚至怪異得“傷”耳朵的“垃圾”。而他對這些音樂的接受能力簡直驚人。]之前某篇寫Radiohead的隨筆裏面提到他的片斷,也一併納入這篇記憶。
有一回他終于告訴我,何以對我一見如故:“因爲你見到我的時候沒有尖叫還敢直視我,也不曾表現出嫌惡”,他若有所思,“大家都覺得我是個怪胎。通常女生都怕我,男生則敬而遠之。我習慣了。所以才不住宿舍搬出來”。
漸漸得知他的身世。父母都是醫學界能人,父親更是世界運動醫學排名前三十的厲害角色。5嵗之前都很正常,算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後就長了血管瘤,名醫會診卻找不到病因,據説有可能是父母長期在實驗室而帶來的某种病毒感染。幼時寄居在親戚家受了不少委屈,他的反抗不是墮落,而是奮發讀書。於是成績優異得神話一般。金陵中學保送南大。中文系數學系搶著要他。十大傑出青年。他說數學系還是不適合他,“我打算轉計算機系,正和導師商量”。我平生最崇拜理科人,也最怕跟理科人打交道。數學更是我噩夢。數學系的JT對我而言太不可思議了!其實更多有關他的事跡都是在他過世后才聽説。他不愛炫耀自己的豐功偉績,講起自己的事,總是遠遠淡淡的神情。
“爲什麽你叫自己prisoner?”我很好奇,“你活得蠻自在啊!” “那是個玩笑啦。我爸媽原本打算給我取名叫‘秋帆’,秋天的風帆,實在太言情了!還好他們後來反悔了,不然太丟臉了。不過我有天突然靈感閃現,覺得‘秋帆’的諧音‘囚犯’其實不錯。”他推推眼鏡,又道:“他們都說我活不過20嵗,但我現在25了,偷來的!哈哈~”他笑得很暢快,完全沒有陰影的樣子。“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別難過,這是正常的。我活著才不正常。”一語成讖。
“啊,怎麽會這樣?”我那個時期的口頭禪。從小被父母關愛得密不透風,終于自己面對世界的時候,便有過多的疑問和憤懣。他會靜靜聼完我恨世嫉俗的慷慨陳詞,然後拍拍我的頭,道:“傻孩子”。我不服,“你才大我5嵗而已,凴什麽飽經滄桑啊~!”他也不生氣,總能岔開話題跳到音樂上來。比方説問我有沒有聼過Patti Smith,我說聼過,但沒有很喜歡。他說你既然喜歡P J Harvey就應該能接受Patti,“她們是一脈相承的”。然後他翻出《Horses》,很肯定地說:“這才是真正的搖滾樂,她那時的狀態特別好。你重新聼聼看。”或者建議我嘗試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古典中的另類。我還很好笑地誤以爲是維瓦爾蒂的《四季》,從爸爸的古典收藏中翻出來匆忙聼一邊,蒙混交差。結果被JT塞了一張真正的《春之祭》回家聽到腦瓜開裂。
他搬到五臺山高樓。我路痴+電梯恐懼症。於是去之前縂要打電話三令五申讓他務必下樓繞到街上迎候本姑娘大駕。後來他教會我認路並克服恐懼,我又笨到去敲別人家的門。他完全被打敗,靈機一動想到放大音量的金屬來導引我。這招見效,我終于可以順利到達他家了。Bravo!
彼時以爲秘而不宣地戀著某大叔,但因我的EQ是負值,聰明的地球人不通過新聞發佈會都可以從我荒謬的舉手投足看清這件事。其實大叔跟我身邊幾乎每個人都相熟,於是大夥不時借機消遣我,耍點小伎倆就能令弱智的我神魂顛倒。JT和某大叔關係不錯,也是從聽他的節目開始,認識多年。他們通過幾封信,JT自然收有手稿。我於是憋不住,捧著筆跡發癡,還硬是要他送我。好幾次大叔打電話過來,我便貼著話筒賊兮兮地偷聽。JT無奈,依舊拍拍我的頭,一句“傻孩子”,包容了我的惡行惡狀。他打包票要介紹我跟大叔認識,“不過你也知道,他結婚了,女兒都……”每次不等他講完,我就捂住耳朵大嚷“聼不到”。有一次JT約我去看演出,我到場才知大叔就快光臨,立馬倉惶而逃。現在回想當時的自己,真的太可怖了,難爲周遭好友啊!
也是在那個時候認識了鋆,JT的死黨。超級害羞寡言的傢伙。其實人非常好相處,一點都不古怪。後來和侯哥一起死撐《極端音樂》的就是他了。鋆的長髮和細聲細氣很搭調。他總是不疾不徐地跟JT聊些在我聼來如同天外來客的樂團。有次他居然發現某樂隊用了天津一不知名的相聲段子作開場。我大奇。他倆的交流火花四射精彩紛呈,常令我這個很想入局的人完全孤立于氣場之外。
他問我信不信氣功啊神秘力量什麽的。我說,當然,因我親身經歷過,而且我本身也是佛教徒。他很高興,說鋆介紹了一位通靈人士給他認識,已經在電話裏面聊開了,對方居然猜得到他很多私密的事情。“她跟我說,我的病其實是前世的孽債。我得罪了兩條蛇狀的妖,它們就化作腫瘤鑽進我的血液裏來報復。”這個,聼來未免虛無縹緲。但世間奇聞逸事我見識過不少,雖不常與人說,但從來都抱持寧可信其有的態度。
JT只去過我家一次。還記得他直接走到書櫥邊審視我的閲讀,然後毫無徵兆地冒出一句:“三毛很可惜,應該搞搖滾的。寫書多沒勁啊!”他竟然對我毫不引以爲榮的唱片收藏讚不絕口。99年初,我有限的打口盤收藏明明沒什麽“尖兒”都是大路貨,他卻很捧場地逐一撿起我的破爛來。
過不久,他便告之,要去澳洲治病了。替他開心也默默為他祝禱。最後一次見面,在樓下遇到侯哥,說留了部好看的電影在JT那兒。是那部《Velvet Goldmine》。和JT一起看。大讚Ewan McGregor是Iggy和Cobain的混合体;驚艷Jonathan Rhys Meyers是Bowie最有潛力的接班人,又可惜這小子貌似與音樂無關。某些情色鏡頭,他會拿起遙控器作勢要快進。因我曾跟他抱怨,跟爸媽一起看碟好鬱悶,爸爸總是一絲不苟地過濾鏡頭,不讓我看“關鍵情節”。
兩天后我在鼓樓醫院見到奄奄一息的他。是腦溢血。也第一次見到他爸媽。不記得他母親拉住我的手錯亂地說了些什麽莫名的感激的話。我腦袋真空地望著傷心到虛弱的她。流不出眼淚,卻怕得快死掉,身如篩糠,不住顫抖。他的朋友不多,都在病房門外依著墻發呆。我看著躺在那裏的他,眼睛露出一道細縫,一如既往地平靜,似乎在仔細辨認每個人的面孔與聲音。醫生說彌留的他不肯閉眼應該是在等什麽人,非常重要的人。後來才知道,他在等一個一直喜歡的女生。她趕了來,他也就安心走了。
翻遍當年的記錄。唯獨這段時間前後留白。只記得那個夏天。我們圍住花圈,大叔用毛筆寫悼詞。沉默的風在哭。大叔的字好難看,跟那些信上的字跡一樣。追悼會上,我們被擠到角落。我看到他不停地抹眼睛、吸鼻子、仰頭,像是強迫讓淚水回流進心底。之前始終隔岸觀火,如今我跟他終于站得近了,卻是在這樣的場合。JT你知道嗎,原來大叔他認得我,他在醫院見到我時就沖我點頭。之前刻意製造“邂逅”那麽多次,其實他早就認識我,裝作陌路人罷了。淚腺發達的我,還是哭不出來。
大叔邀鋆做嘉賓,在紀念JT的節目,播放了"The Eternal"。我很感激。這才是適合他的挽歌。我知道他愛Joy Division。他曾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火葬場的音樂千篇一律太沒特色,將來要自備音樂,Joy Division是唯一入選的非黑金、非暗潮類樂隊。
親愛的JT,你離開快十年了,我終于寫完了這篇。與其說記錄,不如說整理。很多灰飛煙滅的記憶,其實只要半首歌就可以輕易逼它們現形。看見你,也看見彼時的自己。重逢然後say goodbye。
http://wp.me/p15CpV-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