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青春是个悠长假期
不知道因为什么,突然想写点东西。大概早上这个点就来到卡尔森,结果去星巴克、蛋佛寺、教授的办公室来回晃悠了几趟,就把一整天打发了去。昨天和朋友出去吃“红罗本”的汉堡时,谈论到性格发展的话题,其中一位觉得我们其实早就定型了,比如说我会就这么一直喜欢浪漫又淡淡忧愁的感觉。而我和另外一位就觉得自己目前还处于超级不稳定的阶段,身边的点点滴滴都会和自己发生化学反应,然后生成新的自己。顺着这个思路,就打趣之前的那位朋友,说她是惰性气体。有时候我会想,不断改变算不算是一种背叛呢,会不会到最后的时候最难过的就是自己。有时候又会安慰自己说,改变也未尝不好,至少说明生活还在继续。其实这种话题本身就很哲学,伤脑细胞,还得不出什么结论。
不过呢,既然分辨不清这其中的利害,不如哪天抽个时间去把自己的变化列出来,然后给这些变化加个符号,在自己认为好的变化前加个正号,在不好的前面加个负号。老实说,我感觉最终的结果多半会是个负数,而且还距离原点很远。原因也很简单。这学期我上了门写作课,主题是怀旧,因此看了很多相关的学术论文。很多人对怀旧的定义是,一种对过去的留恋,对童年的追忆,以及对历史的感伤。也就是说,如果真的把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拿来比较,我们很有可能会更喜欢以前的自己,以及那个自己所生活的时空。所以,就算最终得到的是一个负值,也不能代表我们真得倒退了。
之所以会写这些有的没的,并不是因为自己太清闲,其实为了昨天的论文和考试之前奋战了好几天,然后明天中午还有最后一个作业要交,夹在这些自己难以定义它们存在的意义的事情中间,真心感觉好想痛快地结束这一切,当然无关生死,只是希望这段时间会作为一个闭合区间永远地消失在我生活的数轴上,然后直接奔向那个心里希望能够无限漫长的假期,最好是开区间,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点。如果青春果真是个悠长的假期,那该多么美好。
不过呢,既然分辨不清这其中的利害,不如哪天抽个时间去把自己的变化列出来,然后给这些变化加个符号,在自己认为好的变化前加个正号,在不好的前面加个负号。老实说,我感觉最终的结果多半会是个负数,而且还距离原点很远。原因也很简单。这学期我上了门写作课,主题是怀旧,因此看了很多相关的学术论文。很多人对怀旧的定义是,一种对过去的留恋,对童年的追忆,以及对历史的感伤。也就是说,如果真的把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拿来比较,我们很有可能会更喜欢以前的自己,以及那个自己所生活的时空。所以,就算最终得到的是一个负值,也不能代表我们真得倒退了。
之所以会写这些有的没的,并不是因为自己太清闲,其实为了昨天的论文和考试之前奋战了好几天,然后明天中午还有最后一个作业要交,夹在这些自己难以定义它们存在的意义的事情中间,真心感觉好想痛快地结束这一切,当然无关生死,只是希望这段时间会作为一个闭合区间永远地消失在我生活的数轴上,然后直接奔向那个心里希望能够无限漫长的假期,最好是开区间,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点。如果青春果真是个悠长的假期,那该多么美好。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