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书——你的数字阅读时代
不管你对电子书的态度如何,你都不可能抵制它,最终还会适应它——因为数字阅读绝对是未来生活里不可避免的趋势之一。
前两天改状态说:现在国内电子书局面极不明朗,盛大,当当,京东,豆瓣,亚马逊应该前后会角逐。后来想想忘了说百度,谷歌也可以算一个,至于汉王,大概可以忽略不计了。今年3·15时百度受到国内作家的群攻,匆忙“关闭”百度文库后(其实是转型),开始打造一个合法的数字阅读平台,甚至已经推出了百度阅读器,目前的状态算是稳步发展。而google在09年就曾试图建立中国的数字图书馆,可惜受到作家们更猛烈的围攻,后来又撤出中国,不了了之。虽然现在的google图书比起当初已经增加了不少内容,特别是中文图书,但一个退出中国的公司,一个饱受争议的产品,最终还是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过类似google这样的企业我们自然不可等闲视之,一旦条件形成,杀回中国抢夺市场完全是可能的事,技术根本就不是障碍,服务也只会比别人更好,在这方面google还具备无限可能性。汉王几乎是最早在国内忽悠电子书的一波人,也是一个绝对不想让电子书低价化平民化的贪婪者。一旦e-ink屏幕价格降下了,以汉王电子书的配置、体验还有价格,只能宣布它玩到头了。没有内容和服务相结合,汉王不过是一个设备生产商而已,可是现在,硬件已经进入了贱卖的时代,亚马逊kindle、盛大Bambook等后来居上给了它致命一击。
kindle和Bambook应该是目前国内卖得最好的两个阅读器。相比Bambook,kindle拥有更好的配置(e-ink珍珠屏),更良好的阅读体验(速度更快,页面更清晰,可以笔记注释,翻页更方便,英语阅读完美等),更好的口碑,还有更优质的内容——如果你技术解决kindle store买书无鸭梨的话。国内多看系统为kindle提供了完美的中文支持,这又进一步促进了kindle的流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Bambook还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7月初(还是6月底?)采取的低价策略,Bambook从此进入¥499时代,也是其它so many电子书开始了颤抖的时代。我手上的Bambook就是在那个时候买入的,使用5个月,根据它的记录,我阅读了500多万的文字,不算多,但足够说明我在用。其实Bambook并没有刚开始预想的那么糟,尤其是当你偏好epub而不是PDF之后(如果偏好txt就更好了),Bambook的劣势就只是速度和按键而已了,这些不过是个习惯问题,就看你认为多付出500块换kindle是否值得了(现在有600多和700多的4代kindle)。
如果以为kindle与Bambook的差异只是体验优劣的话,那这种思维方式下电子书面临的局面就简单多了,事实上目前的局面要纷繁得多,这一复杂的局面背后其实是内容提供方式的多样化差异。有些豆瓣用户可能已经注意到豆瓣在策划”豆瓣阅读计划“,也就是说豆瓣以后将是一个产生电子书内容的地方,如果这个平台成功建立并成熟起来,谁也说不准它不会推出一款同豆瓣深度整合的电子书阅读器。这方面我有一个理想的设想,只是不知豆瓣能走多远,毕竟还有很多对手在虎视眈眈。当当和京东很快就会推出各自的数字阅读产品,应该是大量的数字化图书和各自的移动APP。两者最近在图书市场杀得难解难分,而且又各有优势,所以不好说谁比谁更容易最后胜出。但相比其它,它们拥有更多的图书资源,也更容易进行版权沟通,主流图书的数字版本或许真的会从它们那里开始盛行。盛大的云中书城依然很单一,也没表现出引进更多主流图书的倾向,我觉得它目前抢占到的先机其实处在一个非常脆弱的位置,除非它傻到把网络图书当做最终定位,真是这样我无话可说。亚马逊的很多东西事实上还没有正式进入中国,kindle如果正式上市还有很多的准备工作要做,第一步就是当当和京东马上要做的事,但亚马逊有kindle,就算是后发,它照样实力惊人。
苹果就不说了。发现很多拥有苹果产品的人并没有好好使用iBooks,它在国内也不具备数字图书的资源优势,再加上苹果并不是单一的阅读器,重心没有全在电子书上。但苹果一直都是一个优秀的平台,也是技术的革新者,可以说在引起电子书市场的繁荣和人们的普遍兴趣这两点上苹果功不可没。
数字阅读终将到来。说了这么多,其实很容易发现一个事实,不管谁以后成为这个市场的主导,或者它保持一个长时间的群雄争霸局面,不断改良的产品和提升的服务暗示着其实我们才是最后的受益者。科技改变生活,尽管有时候带来困惑,但在数字阅读方面,我真心希望如此。
前两天改状态说:现在国内电子书局面极不明朗,盛大,当当,京东,豆瓣,亚马逊应该前后会角逐。后来想想忘了说百度,谷歌也可以算一个,至于汉王,大概可以忽略不计了。今年3·15时百度受到国内作家的群攻,匆忙“关闭”百度文库后(其实是转型),开始打造一个合法的数字阅读平台,甚至已经推出了百度阅读器,目前的状态算是稳步发展。而google在09年就曾试图建立中国的数字图书馆,可惜受到作家们更猛烈的围攻,后来又撤出中国,不了了之。虽然现在的google图书比起当初已经增加了不少内容,特别是中文图书,但一个退出中国的公司,一个饱受争议的产品,最终还是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过类似google这样的企业我们自然不可等闲视之,一旦条件形成,杀回中国抢夺市场完全是可能的事,技术根本就不是障碍,服务也只会比别人更好,在这方面google还具备无限可能性。汉王几乎是最早在国内忽悠电子书的一波人,也是一个绝对不想让电子书低价化平民化的贪婪者。一旦e-ink屏幕价格降下了,以汉王电子书的配置、体验还有价格,只能宣布它玩到头了。没有内容和服务相结合,汉王不过是一个设备生产商而已,可是现在,硬件已经进入了贱卖的时代,亚马逊kindle、盛大Bambook等后来居上给了它致命一击。
kindle和Bambook应该是目前国内卖得最好的两个阅读器。相比Bambook,kindle拥有更好的配置(e-ink珍珠屏),更良好的阅读体验(速度更快,页面更清晰,可以笔记注释,翻页更方便,英语阅读完美等),更好的口碑,还有更优质的内容——如果你技术解决kindle store买书无鸭梨的话。国内多看系统为kindle提供了完美的中文支持,这又进一步促进了kindle的流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Bambook还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7月初(还是6月底?)采取的低价策略,Bambook从此进入¥499时代,也是其它so many电子书开始了颤抖的时代。我手上的Bambook就是在那个时候买入的,使用5个月,根据它的记录,我阅读了500多万的文字,不算多,但足够说明我在用。其实Bambook并没有刚开始预想的那么糟,尤其是当你偏好epub而不是PDF之后(如果偏好txt就更好了),Bambook的劣势就只是速度和按键而已了,这些不过是个习惯问题,就看你认为多付出500块换kindle是否值得了(现在有600多和700多的4代kindle)。
如果以为kindle与Bambook的差异只是体验优劣的话,那这种思维方式下电子书面临的局面就简单多了,事实上目前的局面要纷繁得多,这一复杂的局面背后其实是内容提供方式的多样化差异。有些豆瓣用户可能已经注意到豆瓣在策划”豆瓣阅读计划“,也就是说豆瓣以后将是一个产生电子书内容的地方,如果这个平台成功建立并成熟起来,谁也说不准它不会推出一款同豆瓣深度整合的电子书阅读器。这方面我有一个理想的设想,只是不知豆瓣能走多远,毕竟还有很多对手在虎视眈眈。当当和京东很快就会推出各自的数字阅读产品,应该是大量的数字化图书和各自的移动APP。两者最近在图书市场杀得难解难分,而且又各有优势,所以不好说谁比谁更容易最后胜出。但相比其它,它们拥有更多的图书资源,也更容易进行版权沟通,主流图书的数字版本或许真的会从它们那里开始盛行。盛大的云中书城依然很单一,也没表现出引进更多主流图书的倾向,我觉得它目前抢占到的先机其实处在一个非常脆弱的位置,除非它傻到把网络图书当做最终定位,真是这样我无话可说。亚马逊的很多东西事实上还没有正式进入中国,kindle如果正式上市还有很多的准备工作要做,第一步就是当当和京东马上要做的事,但亚马逊有kindle,就算是后发,它照样实力惊人。
苹果就不说了。发现很多拥有苹果产品的人并没有好好使用iBooks,它在国内也不具备数字图书的资源优势,再加上苹果并不是单一的阅读器,重心没有全在电子书上。但苹果一直都是一个优秀的平台,也是技术的革新者,可以说在引起电子书市场的繁荣和人们的普遍兴趣这两点上苹果功不可没。
数字阅读终将到来。说了这么多,其实很容易发现一个事实,不管谁以后成为这个市场的主导,或者它保持一个长时间的群雄争霸局面,不断改良的产品和提升的服务暗示着其实我们才是最后的受益者。科技改变生活,尽管有时候带来困惑,但在数字阅读方面,我真心希望如此。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