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贴
谁陪你打针
杨小果
骤然降温带来流感,医院里挂满了药水袋。
在大大小小的药水袋下面,坐着大大小小虚弱的人。
人什么时候最脆弱,我以为生病排第二。排在失恋、失业,排在被欺骗、无家而归,排在种种孤单之前。要说排第一的,我想,应该是失去至亲----这种可能性没有人想探讨。
打针是生病的一种常态。
从幼儿开始,因为找不到纤细的血管,针头必须从额头插入,小小男孩翻来覆去的啼哭和父母手忙脚乱的安抚让医院更像医院。更大一点的,小女孩乖巧地用插着针管的手,捧着爸爸打来的热水取暖。再大一点,长着一脸青春痘的瘦男孩微笑着,任由母亲蹲在腿边,对她的絮叨表现出婴儿般的姑息。再往大,父母顺理成章地退场,男朋友扶着耶稣一般扶着吊水的女孩,女孩埋头玩手机,当身边无一物。这是足够年轻才有的放肆。
旁边坐着一位大妈,从药水袋滴下来的第一滴水开始,老伴的抱怨像是催眠曲,催着她昏昏入睡。抱怨她乱丢东西,抱怨她找不到药房,抱怨因为她的无能,以至于他累得更像病人。
剩下的,更多的,是像我一样自理的成年人。自己看病,拿药,打针,或者带一本书看或者打电话聊天。从离家读书的那一天开始,惯性地照顾自己,习以为常。
一个孩子就是这样,从母亲的手上开始,最后变成一个没有母亲的老人。
这期间,唯一不变的是四季更替,生老病死。
所以足够年轻的小朋友们,不管生活在哪里,和谁在一起,过着什么样的日子,不管运气好坏,脾气好坏,性格好坏,都要寻找一个合适的伴侣。或者更没出息地说,我觉得人生,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寻找伴侣-----适合共同生活的伴侣。
你可以自己赚钱,自己混职场,自己哭,自己走夜路,你甚至都可以自己扛病。人生很多事情都应该自己完成,这是独立和幸福的基础。问题是,你不要自己终老。
一个人出生有父母,离世有子女。比起漫长一生所经历的,因为极端不是常态,因为太多的变故需要我们足够年轻身强力壮的时候去应付。这些人生当中决定生死的瞬间,反而不显得重要。
我们用很短的时间就适应了没有父母的陪同去医院,我们很快也感同身受地体恤上班的老公,一个人去打针。在没有老去之前,独处的时间很珍贵,比如现在,独自打针让我观察各种病态的人生。
在这个鼻涕唏嘘的诊疗室里,最幸福的是那个被抱怨得分不清东南西北的大妈。她的老伴为她分清了东南西北,为她找到了药房,为她拿来了药,为她高举着药水袋,为她打来热水。她的不能干,其实很大程度,是被她爱抱怨的老伴惯出来的。
所以多年轻也请你记住,要善待但不要惯坏你的伴侣,因为这会直接把你包装成一个爱抱怨又操碎心的大妈。
也所以多年轻你也要相信,人一生当中,最残酷的结果和惩罚,是晚境凄凉,老来无伴。
任何时候,对病中陪你打针,端水送药的那个人,要心存感激。当药水顺着针管一滴一滴往下赶,你会感受生命的存在以及流逝。
你需要熟悉的同类,你需要安慰,需要被保护,这是青春所不能。
因为流感,人变得虚弱。因为虚弱,人变得啰嗦。因为啰嗦,觉得自己老去。
希望至老,有人陪着固执地咬蚕豆。
杨小果
骤然降温带来流感,医院里挂满了药水袋。
在大大小小的药水袋下面,坐着大大小小虚弱的人。
人什么时候最脆弱,我以为生病排第二。排在失恋、失业,排在被欺骗、无家而归,排在种种孤单之前。要说排第一的,我想,应该是失去至亲----这种可能性没有人想探讨。
打针是生病的一种常态。
从幼儿开始,因为找不到纤细的血管,针头必须从额头插入,小小男孩翻来覆去的啼哭和父母手忙脚乱的安抚让医院更像医院。更大一点的,小女孩乖巧地用插着针管的手,捧着爸爸打来的热水取暖。再大一点,长着一脸青春痘的瘦男孩微笑着,任由母亲蹲在腿边,对她的絮叨表现出婴儿般的姑息。再往大,父母顺理成章地退场,男朋友扶着耶稣一般扶着吊水的女孩,女孩埋头玩手机,当身边无一物。这是足够年轻才有的放肆。
旁边坐着一位大妈,从药水袋滴下来的第一滴水开始,老伴的抱怨像是催眠曲,催着她昏昏入睡。抱怨她乱丢东西,抱怨她找不到药房,抱怨因为她的无能,以至于他累得更像病人。
剩下的,更多的,是像我一样自理的成年人。自己看病,拿药,打针,或者带一本书看或者打电话聊天。从离家读书的那一天开始,惯性地照顾自己,习以为常。
一个孩子就是这样,从母亲的手上开始,最后变成一个没有母亲的老人。
这期间,唯一不变的是四季更替,生老病死。
所以足够年轻的小朋友们,不管生活在哪里,和谁在一起,过着什么样的日子,不管运气好坏,脾气好坏,性格好坏,都要寻找一个合适的伴侣。或者更没出息地说,我觉得人生,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寻找伴侣-----适合共同生活的伴侣。
你可以自己赚钱,自己混职场,自己哭,自己走夜路,你甚至都可以自己扛病。人生很多事情都应该自己完成,这是独立和幸福的基础。问题是,你不要自己终老。
一个人出生有父母,离世有子女。比起漫长一生所经历的,因为极端不是常态,因为太多的变故需要我们足够年轻身强力壮的时候去应付。这些人生当中决定生死的瞬间,反而不显得重要。
我们用很短的时间就适应了没有父母的陪同去医院,我们很快也感同身受地体恤上班的老公,一个人去打针。在没有老去之前,独处的时间很珍贵,比如现在,独自打针让我观察各种病态的人生。
在这个鼻涕唏嘘的诊疗室里,最幸福的是那个被抱怨得分不清东南西北的大妈。她的老伴为她分清了东南西北,为她找到了药房,为她拿来了药,为她高举着药水袋,为她打来热水。她的不能干,其实很大程度,是被她爱抱怨的老伴惯出来的。
所以多年轻也请你记住,要善待但不要惯坏你的伴侣,因为这会直接把你包装成一个爱抱怨又操碎心的大妈。
也所以多年轻你也要相信,人一生当中,最残酷的结果和惩罚,是晚境凄凉,老来无伴。
任何时候,对病中陪你打针,端水送药的那个人,要心存感激。当药水顺着针管一滴一滴往下赶,你会感受生命的存在以及流逝。
你需要熟悉的同类,你需要安慰,需要被保护,这是青春所不能。
因为流感,人变得虚弱。因为虚弱,人变得啰嗦。因为啰嗦,觉得自己老去。
希望至老,有人陪着固执地咬蚕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