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以及胡兰成
1
发现自己有强迫症是上大学后的事。
嗯,我没有洁癖(似乎有点精神洁癖),但是一直以来做事相当认真,尽善尽美。
喜欢关注自己多于他人。
后来,压力大或是什么时候,才惊觉且怀疑,我是不是有强迫症啊。
比如有些事喜欢钻牛角尖,别人怎么开导也没用,怎么想也想不开。
比如一旦关注什么事,做什么事,或是听到或看到什么故事,很难走出来,肯定会深陷其中。
比如自己在乎的事、某方面如果不完美就心里难受。
比如要做什么事,比如快递没到、作业没写、什么什么没干,就相当难受,焦虑不安。
比如会纠结一点走不出来,也许别人看来是小事或根本不是事儿。
。。。。。。
平常看起来还算正常的我,心理其实垃圾、病毒很多。
。。。。。。
当我发现这点的时候,并且试图改变的时候。
最开始的做法是对一切不在乎、漠然。
嗯,因此在这之后熟悉我的人以为我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大大咧咧、对什么事满不在乎。
哎,孰不知我是在经历过内心的波澜壮阔后才决定痛改前非。
之前以及现在我都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人。之前,如果有人说我一点点不好,哪怕是没有说我
不好的意思,仅仅是评价一下我,我真的真的都受不了,会难受好久。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加深,对于这些我可以分辨和分析了,别人说我的时候我也许还会有点
不悦,但是我可以意识到这种“不悦”值不值得,尽管有时候不由自主地不悦。
嗯,写到这里,我想,有一部分人应该和我有过相同的经历和心态吧。写下这些文字,实在是因
为这些情绪很难向外人道啊。
。。。。。。
最近,我发现一件事,嗯,不知道说得准不准,有些人说一些话或写一些东西开导别人,其实他
们的最初目的是开导自己。
这周伯伯开始讲子瞻了,子瞻写了大量的诗文都是在讲人生要率性而为,在讲他做事如何洒脱如
何淡定。我不禁想象,子瞻其人是否生性如此,还是修炼的结果。
要知道,子瞻被“乌台诗案”差点击垮,自寻短见啊。这样的人在他被贬黄州之后,写下《前后
赤壁赋》以及大量旷达诗文的时候,是否真如他自己所写呢?
我只知道伯伯不是个足够旷达的人,尽管他时常努力靠近旷达。
。。。。。。。
真的,温暖、旷达、洒脱这些正面、积极、向上的词语,如果真想达到是需要经历挫折和新生以及
不断地修炼的,能做到这些我想要等到我40岁以后吧。40岁能达到这个境界已经很年轻了,有
时看到些顽固、恶劣异常的老人,仍然斤斤计较、汲汲于名利,不免感慨良多,人生真是场修行。
2
最近很开心的事是看到一些好书,尽管大部分我们的文学史教材是不讲或有争议的。比如某“汉
奸”胡某某,文字真是好文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解也是好见解,若是比对着某某们的诸如揭露
国民劣根性的书来看,你会不觉莞尔的,你会觉得所谓“劣根性”也“劣根”得如此美好。
我想我是足够爱国的人,虽然不至于为民族狭隘主义,尽管我承认中国尤其我们的main陆有很多问
题,我们的同胞乃至我自己,浑身上下都是“劣根”,但是正如自家的孩子自己可以随意打骂,
因为这打骂真是爱到极致恨铁不成钢啊,若是别人也跟着打骂,甚至看到别人打骂自己在后面跟着
叫好,我想不仅是我,这是任谁都做不出来的事情啊。
至于“汉奸”胡某某,原谅我的知识浅陋,对此人不好评价,他的自传体散文《今生今世》流露出
来的情感大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信仰和尊崇,因此他的所言所行皆是以此为“指导大纲”的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加批判的信仰是他日后政治失足和处处留情的大部分原因。
胡先生最著名的情人Eileen Chang小姐的《小团圆》莫不是对胡先生的最大反讽吧。
张小姐在文章中再三提到温州的社戏,散文《华丽缘》《异乡记》,小说《秧歌》的社戏部分,都
是在对传统道德以及传统道德下的男权社会的深刻反思。《华丽缘》中张小姐感慨,旧时的男人从
来不会遗弃女人,如果爱上了两个人,大不了都娶过来,那时没有“重婚罪”这一说。
要知道张小姐自幼就有着强烈的的女权意识,譬如其少年之作《霸王别姬》,虞姬的死并不是传统
意义甚至当下某些人的观点什么凄美的爱情啊诸如此类,张小姐笔下的虞姬是敢于自己选择命运的
奇女子,她的死不是什么“红袖添香”这类破玩意之流,她的死是一种自主以及自我意识的体现,
她从不认为自己是霸王的附庸,凄美爱情的附庸,她就是她自己。
试想自幼有着这种思想的张小姐,而且众所周知张小姐的母亲黄女士、姑姑茂渊小姐亦是这样的奇
女子。张小姐日后怎会容忍胡先生“三美大团圆”的旧式思想呢。
故而称其为“小团圆”云云。
嗯,再说胡先生。因为不够了解,我不愿跟着众人骂胡先生是汉奸;也因为不够了解,我也不愿
和众人一起骂胡先生是陈世美,薄情薄幸,不齿于人类云云。(“不齿于人类”我敬爱的Mr鲍的搞
笑口头禅)
至于说胡先生写文章有粉饰之嫌,这个写过文章,看过些文章的人都知道,“粉饰”谁没有呢,呵
呵,因为厌恶此人,便把人性的共同弱点加在此人身上,不免忒刻薄了些吧。
只取一点,胡先生虽处处留情,但并不是时时移情,他对自己动过情的女人至少在动笔写她们的时
都是没有忘记的啊,这中间时隔10年、20几年,可见说其人虚伪、薄幸有失公允。更何况胡先
生并未主动抛弃张小姐,在收到张小姐那封著名的“分手信”的时候,他还在想着张小姐。归其一
点,只能说此人用情不专,或是常常做着“几美大团圆”的美梦吧。
胡先生和张小姐的这段公案先说到这里,如有新发现,日后再提。。。。。。
再说胡先生的文笔,读罢着实令我想起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其中思想主旨、用笔节奏甚
至用词都极相似,胡先生对台湾文坛的影响可见一斑。故而,若读台湾当代文坛的作品,胡先生的
文字不可不读,你会发现她们的思想体系都源于胡先生。
。。。。。。
至于胡先生这派的周作人、废名、沈从文诸人之间的联系及差异先搁置不谈,日后再提。
另:我想汤唯那么好的姑娘都被我们可爱的main陆封杀了,胡先生的出头之日遥遥无期啊。
我的观点虽然浅薄,但没有偏袒,只希望大家对一个人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做到全面才好,否则
正如当代某知名评论家所言,对于郭美美的指责使我想起了。。。。。。(嗯,一次称为十年浩劫
的现代版焚书坑儒)。。。。。。
这同时也使我想起一部德国电影《浪潮》,原来法西斯是潜伏在每个人的心里的。。。。。。
先到这里,改日再叙。。。。。。。
发现自己有强迫症是上大学后的事。
嗯,我没有洁癖(似乎有点精神洁癖),但是一直以来做事相当认真,尽善尽美。
喜欢关注自己多于他人。
后来,压力大或是什么时候,才惊觉且怀疑,我是不是有强迫症啊。
比如有些事喜欢钻牛角尖,别人怎么开导也没用,怎么想也想不开。
比如一旦关注什么事,做什么事,或是听到或看到什么故事,很难走出来,肯定会深陷其中。
比如自己在乎的事、某方面如果不完美就心里难受。
比如要做什么事,比如快递没到、作业没写、什么什么没干,就相当难受,焦虑不安。
比如会纠结一点走不出来,也许别人看来是小事或根本不是事儿。
。。。。。。
平常看起来还算正常的我,心理其实垃圾、病毒很多。
。。。。。。
当我发现这点的时候,并且试图改变的时候。
最开始的做法是对一切不在乎、漠然。
嗯,因此在这之后熟悉我的人以为我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大大咧咧、对什么事满不在乎。
哎,孰不知我是在经历过内心的波澜壮阔后才决定痛改前非。
之前以及现在我都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人。之前,如果有人说我一点点不好,哪怕是没有说我
不好的意思,仅仅是评价一下我,我真的真的都受不了,会难受好久。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加深,对于这些我可以分辨和分析了,别人说我的时候我也许还会有点
不悦,但是我可以意识到这种“不悦”值不值得,尽管有时候不由自主地不悦。
嗯,写到这里,我想,有一部分人应该和我有过相同的经历和心态吧。写下这些文字,实在是因
为这些情绪很难向外人道啊。
。。。。。。
最近,我发现一件事,嗯,不知道说得准不准,有些人说一些话或写一些东西开导别人,其实他
们的最初目的是开导自己。
这周伯伯开始讲子瞻了,子瞻写了大量的诗文都是在讲人生要率性而为,在讲他做事如何洒脱如
何淡定。我不禁想象,子瞻其人是否生性如此,还是修炼的结果。
要知道,子瞻被“乌台诗案”差点击垮,自寻短见啊。这样的人在他被贬黄州之后,写下《前后
赤壁赋》以及大量旷达诗文的时候,是否真如他自己所写呢?
我只知道伯伯不是个足够旷达的人,尽管他时常努力靠近旷达。
。。。。。。。
真的,温暖、旷达、洒脱这些正面、积极、向上的词语,如果真想达到是需要经历挫折和新生以及
不断地修炼的,能做到这些我想要等到我40岁以后吧。40岁能达到这个境界已经很年轻了,有
时看到些顽固、恶劣异常的老人,仍然斤斤计较、汲汲于名利,不免感慨良多,人生真是场修行。
2
最近很开心的事是看到一些好书,尽管大部分我们的文学史教材是不讲或有争议的。比如某“汉
奸”胡某某,文字真是好文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解也是好见解,若是比对着某某们的诸如揭露
国民劣根性的书来看,你会不觉莞尔的,你会觉得所谓“劣根性”也“劣根”得如此美好。
我想我是足够爱国的人,虽然不至于为民族狭隘主义,尽管我承认中国尤其我们的main陆有很多问
题,我们的同胞乃至我自己,浑身上下都是“劣根”,但是正如自家的孩子自己可以随意打骂,
因为这打骂真是爱到极致恨铁不成钢啊,若是别人也跟着打骂,甚至看到别人打骂自己在后面跟着
叫好,我想不仅是我,这是任谁都做不出来的事情啊。
至于“汉奸”胡某某,原谅我的知识浅陋,对此人不好评价,他的自传体散文《今生今世》流露出
来的情感大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信仰和尊崇,因此他的所言所行皆是以此为“指导大纲”的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加批判的信仰是他日后政治失足和处处留情的大部分原因。
胡先生最著名的情人Eileen Chang小姐的《小团圆》莫不是对胡先生的最大反讽吧。
张小姐在文章中再三提到温州的社戏,散文《华丽缘》《异乡记》,小说《秧歌》的社戏部分,都
是在对传统道德以及传统道德下的男权社会的深刻反思。《华丽缘》中张小姐感慨,旧时的男人从
来不会遗弃女人,如果爱上了两个人,大不了都娶过来,那时没有“重婚罪”这一说。
要知道张小姐自幼就有着强烈的的女权意识,譬如其少年之作《霸王别姬》,虞姬的死并不是传统
意义甚至当下某些人的观点什么凄美的爱情啊诸如此类,张小姐笔下的虞姬是敢于自己选择命运的
奇女子,她的死不是什么“红袖添香”这类破玩意之流,她的死是一种自主以及自我意识的体现,
她从不认为自己是霸王的附庸,凄美爱情的附庸,她就是她自己。
试想自幼有着这种思想的张小姐,而且众所周知张小姐的母亲黄女士、姑姑茂渊小姐亦是这样的奇
女子。张小姐日后怎会容忍胡先生“三美大团圆”的旧式思想呢。
故而称其为“小团圆”云云。
嗯,再说胡先生。因为不够了解,我不愿跟着众人骂胡先生是汉奸;也因为不够了解,我也不愿
和众人一起骂胡先生是陈世美,薄情薄幸,不齿于人类云云。(“不齿于人类”我敬爱的Mr鲍的搞
笑口头禅)
至于说胡先生写文章有粉饰之嫌,这个写过文章,看过些文章的人都知道,“粉饰”谁没有呢,呵
呵,因为厌恶此人,便把人性的共同弱点加在此人身上,不免忒刻薄了些吧。
只取一点,胡先生虽处处留情,但并不是时时移情,他对自己动过情的女人至少在动笔写她们的时
都是没有忘记的啊,这中间时隔10年、20几年,可见说其人虚伪、薄幸有失公允。更何况胡先
生并未主动抛弃张小姐,在收到张小姐那封著名的“分手信”的时候,他还在想着张小姐。归其一
点,只能说此人用情不专,或是常常做着“几美大团圆”的美梦吧。
胡先生和张小姐的这段公案先说到这里,如有新发现,日后再提。。。。。。
再说胡先生的文笔,读罢着实令我想起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其中思想主旨、用笔节奏甚
至用词都极相似,胡先生对台湾文坛的影响可见一斑。故而,若读台湾当代文坛的作品,胡先生的
文字不可不读,你会发现她们的思想体系都源于胡先生。
。。。。。。
至于胡先生这派的周作人、废名、沈从文诸人之间的联系及差异先搁置不谈,日后再提。
另:我想汤唯那么好的姑娘都被我们可爱的main陆封杀了,胡先生的出头之日遥遥无期啊。
我的观点虽然浅薄,但没有偏袒,只希望大家对一个人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做到全面才好,否则
正如当代某知名评论家所言,对于郭美美的指责使我想起了。。。。。。(嗯,一次称为十年浩劫
的现代版焚书坑儒)。。。。。。
这同时也使我想起一部德国电影《浪潮》,原来法西斯是潜伏在每个人的心里的。。。。。。
先到这里,改日再叙。。。。。。。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