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的书店
刚看了14期三联读者来信中有个长春的读者说在长春很难找到公共图书馆,我很不以为然,那么我建议他来青岛生活一段时间就知道什么叫文化贫瘠了。
我生长在长春,读书时对长春的书店没什么感觉,因为的确觉得遍地都是,原来位于重庆路上的新华书店很少有人问津了,因为里面都卖正价的书,而联合书城的5个连锁书店除了教科书都打到9折,甚至8折,而且他的连锁书店规模之大有点像仓储式超市的感觉,所有图书开放的放在货架上,一个专业至少有十几种之多,选择的余地大,也没什么人管你,尽管在那挑选阅读就是了。在大学读书时几乎每个学校,每个校区都有一家学人书店的分店,店面很小,也以学习类的图书居多,可是只要你能说出名字的书,留下书名,电话和姓名,他们就会为你找这书。而其他名称的书店也很多。曾经一度我同学的亲戚是个体书商,我经常从她那拿到6折的学习参考书。
至于公共图书馆,确实只有市图书馆和省图书馆两家,也许确实那位读者离这两个图书馆太远,因为这两个地方离得比较近,而离我家也很近,市图书馆我只需步行15分钟就可以走到了,读初中放假比较清闲的时候就花了15元钱办了一张借书证,找小说看。那时证是终身的,现在不知道了。省图书馆是上了大学时陪同学去的,因为从我家去那要坐车。
而后来很少去图书馆,而多去书店。原因之一是我妈有点洁癖,觉得公共图书不卫生;而另外一个原因还是我更愿意让自己喜欢的书成为自己的,放在枕边,想起来就看一会,看完后,再挑精彩的情节重温一遍。
工作是因为青岛的美丽来到了这个城市,除了第一时间去看它著名的海岸,就是马上去找书店,还好,当时的书城离我住的地方还比较近,坐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后来才发现这是青岛唯一最大的书城,这个规模可能在当地也能被称作城了,之后的日子除了在台东这个青岛所谓的商业圈一个很不起眼,大门很难被发现的地方找到了另外一家新华书店外,就没有像样的书店,或者就是当地的几所大学里有几家只针对学生的很小的门面书店。图书馆有一家,离我很远,单位搬迁后,就更遥远。
长春的文化投入少么,每年9月份都会在文化广场举办书展,为时1周左右;而青岛每年从年初到年底充斥着各种各样与食物有关的节日,很文化很难沾边,因为这里喝啤酒,吃蛤蛎是主流。
偶尔去北京出差,就必去西单图书大厦,如果顺路也会去风入松,因为只有在这种地方,才能体会一下久违的感觉。
我生长在长春,读书时对长春的书店没什么感觉,因为的确觉得遍地都是,原来位于重庆路上的新华书店很少有人问津了,因为里面都卖正价的书,而联合书城的5个连锁书店除了教科书都打到9折,甚至8折,而且他的连锁书店规模之大有点像仓储式超市的感觉,所有图书开放的放在货架上,一个专业至少有十几种之多,选择的余地大,也没什么人管你,尽管在那挑选阅读就是了。在大学读书时几乎每个学校,每个校区都有一家学人书店的分店,店面很小,也以学习类的图书居多,可是只要你能说出名字的书,留下书名,电话和姓名,他们就会为你找这书。而其他名称的书店也很多。曾经一度我同学的亲戚是个体书商,我经常从她那拿到6折的学习参考书。
至于公共图书馆,确实只有市图书馆和省图书馆两家,也许确实那位读者离这两个图书馆太远,因为这两个地方离得比较近,而离我家也很近,市图书馆我只需步行15分钟就可以走到了,读初中放假比较清闲的时候就花了15元钱办了一张借书证,找小说看。那时证是终身的,现在不知道了。省图书馆是上了大学时陪同学去的,因为从我家去那要坐车。
而后来很少去图书馆,而多去书店。原因之一是我妈有点洁癖,觉得公共图书不卫生;而另外一个原因还是我更愿意让自己喜欢的书成为自己的,放在枕边,想起来就看一会,看完后,再挑精彩的情节重温一遍。
工作是因为青岛的美丽来到了这个城市,除了第一时间去看它著名的海岸,就是马上去找书店,还好,当时的书城离我住的地方还比较近,坐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后来才发现这是青岛唯一最大的书城,这个规模可能在当地也能被称作城了,之后的日子除了在台东这个青岛所谓的商业圈一个很不起眼,大门很难被发现的地方找到了另外一家新华书店外,就没有像样的书店,或者就是当地的几所大学里有几家只针对学生的很小的门面书店。图书馆有一家,离我很远,单位搬迁后,就更遥远。
长春的文化投入少么,每年9月份都会在文化广场举办书展,为时1周左右;而青岛每年从年初到年底充斥着各种各样与食物有关的节日,很文化很难沾边,因为这里喝啤酒,吃蛤蛎是主流。
偶尔去北京出差,就必去西单图书大厦,如果顺路也会去风入松,因为只有在这种地方,才能体会一下久违的感觉。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