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仙四亲世代(更新至夙莘,玄霄篇编辑中)
玄霄篇待编辑
相比四位年轻主角,我更感兴趣的是他们父母辈出现的五个人物--玄霄,夙玉,云天青,夙瑶,夙莘。他们之间的恩怨纠葛更为引人入胜。而且他们五人几乎都是能代表一类人的典型。相比四个比较理想化的主人公,我觉得仙四亲世代比较真实。我就简短的分别评论一下吧。
云天青
说句老实话,最开始我不是特别待见云天青。而原因可能是我真心希望玄霄和夙玉在一起。但是理性的分析,玄霄和夙玉是没有可能的。他们两人根本没有认清对方。玄霄认为夙玉是温柔可人的小师妹,却忽略了她我命由我的独立和坚持;夙玉眼中的玄霄是风度翩翩才高八斗的师兄,她没有意识到玄霄极力求胜的本质。两人的价值观完全相左,所有才导致最后的分道扬镳。我个人认为云天青是最先明白霄玉二人没有未来的人。一方面云天青是整个故事里最了解二人的人,另一方面,云天青少时云游四方,他的社会经验和见识远非霄玉二人能及。而最重要的,就是云天青对夙玉的爱恋早在玄霄之前。多么典型的三人纠葛(笑)。
老实讲,最后能和夙玉在一起的是云天青,这是符合现实的。他给了夙玉安慰,他认同夙玉的志向。他们是真正的伴侣--行事为人皆寻一道。虽然夙玉直至临终都怀念玄霄,那也大概是所有人都难忘记刻骨铭心的悲剧初恋吧。
单论云天青,他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逍遥,不是出世的那种,而是经历了很多之后的释然。云天青在上琼华之前的经历,可以算得上是混江湖的。至于他为什么要上琼华,游戏里没有交代,我推测的话,江湖中人肯定都知道修仙之事,云天青也是为了成仙才上的山。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并不适应那种环境。琼华需要的是玄霄,是紫英,甚至是夙瑶。却单单容不下云天青这样不喜欢被束缚的人。说到底,琼华是一种体制,一种压迫个性的组织。太清他们炼成双剑,也就是为了力量和成仙。亲世代里,唯二枚被这种价值观洗脑的就是云天河的父母两人。至于下山的决定,我更倾向于云天青影响了夙玉。若说云天青有愧,那是对于下山这件事,对于玄霄被冰封的愧疚。可是在整个琼华都杀红了眼而且他因为救下梦璃而被视为叛徒的时候,孰轻孰重,云天青自然分得清楚。所以我觉得云天青真侠士也。至于玄霄的悲剧,其实不能讲是青玉二人一手造就,琼华的野心才是真正的罪魁。哪怕夙玉不跑,从后面菱纱被消耗元神我们得知,宿体注定还是要悲剧。
就我个人的感想,云天青真丈夫也。对他最好的形容,就是那句“不如笑归红尘去,与我飞花携满袖。”如果让我在玄霄和云天青里选择男友,我会选天青。(你以为你是夙玉啊?)
夙玉
我特别同意以前在网上看到的关于夙玉的评价--似风如影,虚无缥缈。但是夙玉却是一个对剧情有决定性影响的人物。第一,她对云天青和玄霄的命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其次,仙四价值观中最有分量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是经夙玉口说出的。如果要给亲世代五人按影响力排序,夙玉绝对是仅次于玄霄的。
夙玉从未真正出现于现在时的剧情中,仅有的对其形象和性格的刻画是通过云天青的回忆和玄霄的梦境体现的。夙玉的言语对白,可谓仙四所有女性角色里最霸气外露的。什么玉肌白骨,什么我命由我,地不能煞。仔细想来,夙玉这个死时只有二十一岁上下,经历简单到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人居然说出了比经历了十九年冰封最后入魔的玄霄都要磅礴大气的话,还真让人有点违和的感觉。这种违和感不仅来自于她和其他人物台词的对比,更来自于这些言语与她本身经历的对比。
夙玉一生,其实也就经历了两个重大的选择--修炼双剑与私自下山。但是仔细分析,这两个选择她都有所保留。夙玉和玄霄一样,都是太清真人选中的双剑宿体。也就是说,她上山修道的目的就是来做望舒宿体。可在玄霄的梦境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夙玉对于双修的保留。而后来下山的决断,则是本来就不坚定的修仙志向在玄霄的怒骂之下变为对门派和恋人的彻底失望。如果说到这里,我们还可以说夙玉是个有主见的人。可是她在下山后的种种做法(云天河名字的来历,灵光藻玉陪葬,不立墓碑,早早投胎),都给人以她无法割舍玄霄的感觉,继而可见她对下山这个决定的保留。如果要说作出这两个决定的原因,也有很多被逼迫的成分--尤其是后者,若不是玄霄怒骂,她真的肯跟随那个自己当时并不爱的云天青下山吗?
相比玄霄执着于自我实现,云天青不惜成为门派叛徒也要救梦璃,韩菱纱在明知折寿的情况下还要为天河偷神弓,甚至是夙瑶一意孤行坚持飞升,夙玉的人生有太多的无奈和遗憾。就如云天青在鬼界所言,她觉得自己这一世太累了,所以早早投胎去了。夙玉一生都没有真正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她下山,或许可以算作是去追求自我了,但也是以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告终。外表温柔内心刚毅的夙玉,最终只留下些许剪影。石沉溪洞,洞悉尘世,夙玉可能是仙四亲世代中最明白所谓天道的人,她绝无痴心,也绝无邪念,香魂一缕,飘散无踪。
夙瑶
夙瑶阿姨可谓仙四里最不受待见的人物--连制作组都特别不喜欢她,通过青阳重光二长老,菱纱,玄霄,甚至是npc反复奚落她。她被人铭记的是天赋不高,机缘巧合才成为掌门,嫉贤妒能,小肚鸡肠等等负面的评价。即使是最终boss,也因为玄霄强大的气场而成为花瓶。可是我却从知道仙四剧情的第一刻起就非常注意这个人物。如果要问我原因,那大概有两点:第一,我觉得夙瑶这个人物描写得很真实;第二,夙瑶其人,反应了两个让我深有感触的悲剧。
在我心目中,仙四里刻画得最真实的三个人是夙瑶怀朔和璇玑。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三人的性格优缺点并存,做事从不超越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这基本是我们现实中的生活状态。夙瑶其人,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她不是没有天赋,却必然是要排在玄霄夙玉之后的,同时大家别忘了太清的大弟子玄震。于是,妖界大战之前的夙瑶其实处在一个相当尴尬的位置--玄震是内定的后任掌门,玄霄夙玉是双剑宿体。她身为大师姐,又同修水系法术,却没有什么担当。这种位置对于云天青夙莘之辈自然不是什么问题。可是对于夙瑶,这绝不是一个舒服的地位--因为夙瑶好强且十分努力。她好强,所以她和玄霄一样渴望自我实现;她努力,所以她对失败更加敏感。我们很难得知妖界大战前的夙瑶是否像我们看到的一般刻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一直都是个不示弱的人,而且人缘也不是那么的坏,却也不见的很好--她的知心姐妹夙莘,其实也是琼华的一个异类。夙瑶这种人,即使不做上高位,人缘也不会很好--因为她太好强。
妖界大战改变了一切原有的秩序,本无希望继位的夙瑶以十九岁的年龄临危受命,执掌元气大伤的琼华派。她的出身,她的能力,和这一切的环境,其实只能让她更加要强,更加封闭自己的内心。面对走火入魔的玄霄,她没有半点怜悯;听到天河说夙玉云天青都已身故,她也只是表示惊讶之后说这是天命;面对夙莘对再上琼华的拒绝,她更是要将夙莘除名。她不可能不知道别人都是怎么看她的,可是她又能怎么做呢? 满座衣冠犹胜雪,更无一人是知音。身为一派掌门,再苦再难,也都是不能表述的。那个体制,已经异化了她。做掌门时的夙瑶,其性格让我想起了灭绝师太。可她却又不是灭绝师太--灭绝是个完全掌控场面的人,但夙瑶,却始终都不在核心地带。而这一切的起因,还不是因为她的天赋,或者说是她坐上了她不该坐的位子。
夙瑶一生都在维护琼华派的利益,这也就是为什么她会和玄霄合作。终局在卷云台的时候,她连着六次的沉默,表明她很清楚玄霄已入疯魔,却不能,也无法停止飞升。一来,这是琼华经年累世之最终追求,此次不成,又待何时?二来,她的确在玄霄破冰之后失去了对形势的主导权。她可屈尊于玄霄,也全出于她为实现琼华夙愿的考虑。而这种愿望的实现,也是她需要向别人证明自己是货真价实的掌门的最有力的证据。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九天玄女降罚之后,夙瑶很快悔过。我不认为那是刻意的讨饶行为--而是在得知门派所求皆为错误之时,真心地像天神忏悔。而她对紫英的道歉则佐证了这一点。
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我认为夙瑶一生悲剧有二:第一个,应该是边缘人的悲剧。夙瑶就是一个典型的边缘人。无论天赋,见地还是人脉,她都为主流排斥。可是她偏偏坐上了一个最主流的位子。第二个,就是不示弱的女人的悲剧。其实平心而论,夙瑶处事成熟,认真负责。如果她不那么争强好胜,或许结果要好得多。首先一点,就是玄霄破冰的事情可能不会这么顺利。
白衫萧索寻仙路,孤影踟蹰问道途。夙瑶一辈子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最后却是孤苦无人知,五百年东海囚禁。不知掌门在东海最后悔的是不是与玄霄合练双剑,最怀念的又是不是与夙莘等众师弟妹修道论剑的青葱岁月。或许命这个东西,真的不是夙玉所说的那样。
夙莘
我还是挺喜欢夙莘的,尽管她是个支线人物,出场寥寥。夙莘的人生轨迹是和韩菱纱一样的两段式。这个分野出现在仙四子时代故事开始前十年夙莘因为与同门争执而赌气下山的时候(这个时间点是准确的,因为紫英出场年龄是十九岁,而夙莘说过她下山的时候紫英只有九岁)。
夙莘下山之前的性格,按她自己的描述是“横冲直撞”和“好强”。而她的人际关系也是十分简单的,那就是对夙瑶大师姐的敬佩和感情。夙瑶和夙莘的姐妹情谊,可以说是这两人在琼华最割舍不下的感情和回忆。夙莘敬佩夙瑶,因为她同自己一样争强好胜,也因为夙瑶能容纳夙莘这个性格独特的小师妹。如果说这世上只剩一个人会为夙瑶成为掌门而开心,那一定是夙莘。而夙瑶心中认定能被委以大任的心腹,也非夙莘莫属。这也就是为什么夙瑶在得知夙莘废弃道术且不愿再上琼华的时候那么生气和伤心。虽然她们俩的性格有很多地方极其相似,但是夙莘却有一个地方与夙瑶有本质上的区别,那就是人生追求。夙莘好强,却不愿委曲求全。而夙瑶基本上是为了琼华利益可以做任何事。可以想见,妖界大战前的夙莘应该过着一种绝少忧虑的生活--有大师姐保护着,随性而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夙瑶造就了夙莘永随本心,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可惜,夙瑶从没能理解这一点。
夙莘下山的原因是与同门的争执,而当时夙瑶已任掌门九年。夙莘下山时,想必夙瑶极力挽留。而能让夙莘做出下山的决定,这次争执也应该非同小可。下山后的夙莘,就像走出了温室的花朵,碰到了数不尽的难处。她自幼成长于琼华派,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又有夙瑶处处呵护,加之其火爆的性格,夙莘自然缺乏处事的圆滑和技巧。而她对山下生活的期待也是不同于琼华的自由自在,完全忽视了江湖的险恶。走到差点丢了性命的地步,其实也不为怪。之后蒙偃师所救,又经历了不知多少人和事。十年的江湖风雨,我们看到的夙莘已经是一个洒脱恣意的醉侠了。而这份潇洒背后,到底有多少前尘梦忆,或许她自己也难讲清楚。她喜欢上了饮酒,这样我想到了古剑奇谭里那个争议颇大的尹千觞。虽然她并未背负尹千觞那样沉重的回忆,却也未必不是为了那份微醺之后逃离现实和回忆的浮生半刻。她做不回夙瑶的小师妹,就像尹千觞做不回巫咸风广陌。沧海桑田,夙莘早已走远,而夙瑶还停留在原地。所以夙莘选择与夙瑶和琼华诀别,是把那段回忆封存起来。但是夙瑶却将此视为背叛--这也不是没有道理。夙莘的确辜负了她的一片苦心。其实我总觉得制作组应该更细心一点,让她有一个俗名。因为下山之后,她就不是夙莘了。而古剑奇谭中的尹千觞则可以看做夙莘这个着墨不多的支线人物的延伸和升华,所以这个人物大名尹千觞,而不是风广陌,直至终局。
平心而论,夙莘算是亲世代五人中结局最好的。应该可以预见的是她会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活着,直至寿终正寝。夙莘在人生的前半段处在一个封闭的体制中被人呵护,后半段又能浪迹天涯自由自在。在悲剧色彩浓重的仙四中,夙莘可以算得上是绝少的几位幸运之人。
玄霄
这应该是本篇的重中之重。大概也要分几个小标题写。我对自己是玄霄粉的事实直言不讳。既然是人物评论,除了摆事实讲论据之外自然要加上作者主观的想法。所以在开始论述之前先摆明我的立场。我个人始终认为玄霄是中国古装PRG中最经典的boss之一。作为人气boss,网上对于玄霄的评论早已车载斗量,我估计也不大可能再添珠玉。
这个人物让我第一时间想到了伊利丹。其实玄霄是个很简单的人物--他追求的东西很简单(力量,证明自己),思维方式也很简单(丛林法则,胜者为王,不以情移),这些东西是贯穿他人生的三个时期的共同属性。玄霄在三个时期(妖界大战前,冰封时期,破冰之后)又各有特点。妖界大战前的玄霄基本是游戏前期和中期的紫英的翻版--忠于门派,热心修道,严于律己。而他与紫英又有不同--紫英没有对于力量的渴望,他执着的只是天道和门派规条。而玄霄作为天赋甚高的羲和宿体,其内心对于力量的追求或许在那时就已然占据了他价值观的制高点。太清时期的琼华和夙瑶执掌的琼华不可同一而语。那时的琼华高人云集,炼成双剑,正是力量的巅峰时期。而玄霄作为这支伟大剑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其心志高昂,也非紫英能比。简单说,玄霄所有的志向和价值观,是基于双剑力量和琼华教条的。这种单一而狂热的信仰,这也就为他后来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妖界大战之中,夙玉携带望舒与云天青私自下山,青阳长老最终没有将二人带回琼华,而玄霄的悲剧也就由此铸就。太清去世,琼华元气大伤;而玄霄本人经历了朋友的反目,更可怕的是失却望舒之后羲和反噬,令他走火入魔。不得已,夙瑶联合三位长老冰封玄霄。昔日的天之骄子,如今落得孤独被囚的下场。个中滋味,即使如玄霄般心志坚毅之人,想必也会痛苦万分。破冰后,玄霄曾两度描述冰封时期的感受。第一次是在妖界入口,他告诉云天河十九年冰封中,往事历历在目,快要将他逼疯。第二次是终局在卷云台上那一段经典的“晚了二十二年”的对白。“失却望舒,日夜受火焚之苦,无人顾我生死”--这真可谓字字血泪。冰封阶段的玄霄,处于人生的谷底,其心境自然是沉郁而忧伤的。在得知云天青与夙玉双双离世时,玄霄所表现出的震惊和悲伤也出于对这二人的真挚感情。他本以为自己已心如止水,但是听到故人噩耗,不免伤怀。再结合他破冰后对冰封时期的描述,我们大概可以推测出玄霄在冰封中其实并未真正放弃自己,甚至是自己的感情。(关于玄霄的感情观我会在之后的霄青玉感情小节里详细分析)。
我个人认为玄霄对于门派教条的信仰在冰封期间彻底破灭--这可以从他击杀重光重伤青阳,而随后又说出“太清死活与我何干”之类的话看出来。玄霄对于夙瑶的态度就更不用说了。玄霄在冰封期间除了反思自己的过往和继续修炼之外,坚定了自己的追求。以前有评论说过,玄霄在冰封期和破冰后的追求经历了转变--从屠灭妖界到飞升。但其实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别人未能为之事,追求自己应得的绝大力量。冰封时期的玄霄,对自己的定位已经有了变化,当他从紫英处获悉青阳长老还挂念着他的时候,回答自己是被废之人,不值得青阳如此费心;他对天河悉心关照,还结拜兄弟。可见十九年的痛苦,不仅让玄霄如他所言地放弃了那些繁文缚节,更是对主流价值观的某种蔑视。就此而言,玄霄也是凭心而活之人。
接下来就是玄霄遇到天河等人相助,破冰而出,开始了自己一系列自我实现行动。而仙四剧情也急转直下。破冰后的玄霄给人盛气凌人,心魔深重,不顾一切的感觉,以致于最后和所有人决裂。玄霄能够如此不顾一切,按他自己的解释,就是自己行到今日,积重难返。其实审视玄霄破冰后的语言和行为,其实并不能看出他认为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情。比如他说自己一生清修,却有半生被视为狂人,若不做尽狂事,则有负其名这样的话;虽然是被紫英指责之后的反应,却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玄霄对自己一生的看法。其实他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或者说已经无法去在乎。十九年的冰封,让玄霄已经无法用正常的途径去讨回自己应得的东西。这种悲愤交织的为自己的过去讨说法的心理可能就是玄霄真正的心魔。所以玄霄即使到了最后也不是真正的丧心病狂。经常有人将古剑总boss欧阳少恭和玄霄相提并论,虽然二人都是悲情反派,但是玄霄和欧阳少恭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欧阳少恭是真正对人世毫不在乎,对天界早已绝望,他是真正在逆天;而玄霄追求飞升的行为虽然是逆天而行,归根结底是在为自己被辜负的青春岁月讨说法。他藐视天界的原因是天界高高在上的做派和阻拦他飞升。他到最后都没有抛弃人世感情,所以他才会在最后时刻提示天河射落下坠的琼华派。简单说,玄霄不过是不甘于自己的境遇罢了。
相比四位年轻主角,我更感兴趣的是他们父母辈出现的五个人物--玄霄,夙玉,云天青,夙瑶,夙莘。他们之间的恩怨纠葛更为引人入胜。而且他们五人几乎都是能代表一类人的典型。相比四个比较理想化的主人公,我觉得仙四亲世代比较真实。我就简短的分别评论一下吧。
云天青
说句老实话,最开始我不是特别待见云天青。而原因可能是我真心希望玄霄和夙玉在一起。但是理性的分析,玄霄和夙玉是没有可能的。他们两人根本没有认清对方。玄霄认为夙玉是温柔可人的小师妹,却忽略了她我命由我的独立和坚持;夙玉眼中的玄霄是风度翩翩才高八斗的师兄,她没有意识到玄霄极力求胜的本质。两人的价值观完全相左,所有才导致最后的分道扬镳。我个人认为云天青是最先明白霄玉二人没有未来的人。一方面云天青是整个故事里最了解二人的人,另一方面,云天青少时云游四方,他的社会经验和见识远非霄玉二人能及。而最重要的,就是云天青对夙玉的爱恋早在玄霄之前。多么典型的三人纠葛(笑)。
老实讲,最后能和夙玉在一起的是云天青,这是符合现实的。他给了夙玉安慰,他认同夙玉的志向。他们是真正的伴侣--行事为人皆寻一道。虽然夙玉直至临终都怀念玄霄,那也大概是所有人都难忘记刻骨铭心的悲剧初恋吧。
单论云天青,他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逍遥,不是出世的那种,而是经历了很多之后的释然。云天青在上琼华之前的经历,可以算得上是混江湖的。至于他为什么要上琼华,游戏里没有交代,我推测的话,江湖中人肯定都知道修仙之事,云天青也是为了成仙才上的山。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并不适应那种环境。琼华需要的是玄霄,是紫英,甚至是夙瑶。却单单容不下云天青这样不喜欢被束缚的人。说到底,琼华是一种体制,一种压迫个性的组织。太清他们炼成双剑,也就是为了力量和成仙。亲世代里,唯二枚被这种价值观洗脑的就是云天河的父母两人。至于下山的决定,我更倾向于云天青影响了夙玉。若说云天青有愧,那是对于下山这件事,对于玄霄被冰封的愧疚。可是在整个琼华都杀红了眼而且他因为救下梦璃而被视为叛徒的时候,孰轻孰重,云天青自然分得清楚。所以我觉得云天青真侠士也。至于玄霄的悲剧,其实不能讲是青玉二人一手造就,琼华的野心才是真正的罪魁。哪怕夙玉不跑,从后面菱纱被消耗元神我们得知,宿体注定还是要悲剧。
就我个人的感想,云天青真丈夫也。对他最好的形容,就是那句“不如笑归红尘去,与我飞花携满袖。”如果让我在玄霄和云天青里选择男友,我会选天青。(你以为你是夙玉啊?)
夙玉
我特别同意以前在网上看到的关于夙玉的评价--似风如影,虚无缥缈。但是夙玉却是一个对剧情有决定性影响的人物。第一,她对云天青和玄霄的命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其次,仙四价值观中最有分量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是经夙玉口说出的。如果要给亲世代五人按影响力排序,夙玉绝对是仅次于玄霄的。
夙玉从未真正出现于现在时的剧情中,仅有的对其形象和性格的刻画是通过云天青的回忆和玄霄的梦境体现的。夙玉的言语对白,可谓仙四所有女性角色里最霸气外露的。什么玉肌白骨,什么我命由我,地不能煞。仔细想来,夙玉这个死时只有二十一岁上下,经历简单到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人居然说出了比经历了十九年冰封最后入魔的玄霄都要磅礴大气的话,还真让人有点违和的感觉。这种违和感不仅来自于她和其他人物台词的对比,更来自于这些言语与她本身经历的对比。
夙玉一生,其实也就经历了两个重大的选择--修炼双剑与私自下山。但是仔细分析,这两个选择她都有所保留。夙玉和玄霄一样,都是太清真人选中的双剑宿体。也就是说,她上山修道的目的就是来做望舒宿体。可在玄霄的梦境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夙玉对于双修的保留。而后来下山的决断,则是本来就不坚定的修仙志向在玄霄的怒骂之下变为对门派和恋人的彻底失望。如果说到这里,我们还可以说夙玉是个有主见的人。可是她在下山后的种种做法(云天河名字的来历,灵光藻玉陪葬,不立墓碑,早早投胎),都给人以她无法割舍玄霄的感觉,继而可见她对下山这个决定的保留。如果要说作出这两个决定的原因,也有很多被逼迫的成分--尤其是后者,若不是玄霄怒骂,她真的肯跟随那个自己当时并不爱的云天青下山吗?
相比玄霄执着于自我实现,云天青不惜成为门派叛徒也要救梦璃,韩菱纱在明知折寿的情况下还要为天河偷神弓,甚至是夙瑶一意孤行坚持飞升,夙玉的人生有太多的无奈和遗憾。就如云天青在鬼界所言,她觉得自己这一世太累了,所以早早投胎去了。夙玉一生都没有真正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她下山,或许可以算作是去追求自我了,但也是以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告终。外表温柔内心刚毅的夙玉,最终只留下些许剪影。石沉溪洞,洞悉尘世,夙玉可能是仙四亲世代中最明白所谓天道的人,她绝无痴心,也绝无邪念,香魂一缕,飘散无踪。
夙瑶
夙瑶阿姨可谓仙四里最不受待见的人物--连制作组都特别不喜欢她,通过青阳重光二长老,菱纱,玄霄,甚至是npc反复奚落她。她被人铭记的是天赋不高,机缘巧合才成为掌门,嫉贤妒能,小肚鸡肠等等负面的评价。即使是最终boss,也因为玄霄强大的气场而成为花瓶。可是我却从知道仙四剧情的第一刻起就非常注意这个人物。如果要问我原因,那大概有两点:第一,我觉得夙瑶这个人物描写得很真实;第二,夙瑶其人,反应了两个让我深有感触的悲剧。
在我心目中,仙四里刻画得最真实的三个人是夙瑶怀朔和璇玑。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三人的性格优缺点并存,做事从不超越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这基本是我们现实中的生活状态。夙瑶其人,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她不是没有天赋,却必然是要排在玄霄夙玉之后的,同时大家别忘了太清的大弟子玄震。于是,妖界大战之前的夙瑶其实处在一个相当尴尬的位置--玄震是内定的后任掌门,玄霄夙玉是双剑宿体。她身为大师姐,又同修水系法术,却没有什么担当。这种位置对于云天青夙莘之辈自然不是什么问题。可是对于夙瑶,这绝不是一个舒服的地位--因为夙瑶好强且十分努力。她好强,所以她和玄霄一样渴望自我实现;她努力,所以她对失败更加敏感。我们很难得知妖界大战前的夙瑶是否像我们看到的一般刻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一直都是个不示弱的人,而且人缘也不是那么的坏,却也不见的很好--她的知心姐妹夙莘,其实也是琼华的一个异类。夙瑶这种人,即使不做上高位,人缘也不会很好--因为她太好强。
妖界大战改变了一切原有的秩序,本无希望继位的夙瑶以十九岁的年龄临危受命,执掌元气大伤的琼华派。她的出身,她的能力,和这一切的环境,其实只能让她更加要强,更加封闭自己的内心。面对走火入魔的玄霄,她没有半点怜悯;听到天河说夙玉云天青都已身故,她也只是表示惊讶之后说这是天命;面对夙莘对再上琼华的拒绝,她更是要将夙莘除名。她不可能不知道别人都是怎么看她的,可是她又能怎么做呢? 满座衣冠犹胜雪,更无一人是知音。身为一派掌门,再苦再难,也都是不能表述的。那个体制,已经异化了她。做掌门时的夙瑶,其性格让我想起了灭绝师太。可她却又不是灭绝师太--灭绝是个完全掌控场面的人,但夙瑶,却始终都不在核心地带。而这一切的起因,还不是因为她的天赋,或者说是她坐上了她不该坐的位子。
夙瑶一生都在维护琼华派的利益,这也就是为什么她会和玄霄合作。终局在卷云台的时候,她连着六次的沉默,表明她很清楚玄霄已入疯魔,却不能,也无法停止飞升。一来,这是琼华经年累世之最终追求,此次不成,又待何时?二来,她的确在玄霄破冰之后失去了对形势的主导权。她可屈尊于玄霄,也全出于她为实现琼华夙愿的考虑。而这种愿望的实现,也是她需要向别人证明自己是货真价实的掌门的最有力的证据。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九天玄女降罚之后,夙瑶很快悔过。我不认为那是刻意的讨饶行为--而是在得知门派所求皆为错误之时,真心地像天神忏悔。而她对紫英的道歉则佐证了这一点。
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我认为夙瑶一生悲剧有二:第一个,应该是边缘人的悲剧。夙瑶就是一个典型的边缘人。无论天赋,见地还是人脉,她都为主流排斥。可是她偏偏坐上了一个最主流的位子。第二个,就是不示弱的女人的悲剧。其实平心而论,夙瑶处事成熟,认真负责。如果她不那么争强好胜,或许结果要好得多。首先一点,就是玄霄破冰的事情可能不会这么顺利。
白衫萧索寻仙路,孤影踟蹰问道途。夙瑶一辈子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最后却是孤苦无人知,五百年东海囚禁。不知掌门在东海最后悔的是不是与玄霄合练双剑,最怀念的又是不是与夙莘等众师弟妹修道论剑的青葱岁月。或许命这个东西,真的不是夙玉所说的那样。
夙莘
我还是挺喜欢夙莘的,尽管她是个支线人物,出场寥寥。夙莘的人生轨迹是和韩菱纱一样的两段式。这个分野出现在仙四子时代故事开始前十年夙莘因为与同门争执而赌气下山的时候(这个时间点是准确的,因为紫英出场年龄是十九岁,而夙莘说过她下山的时候紫英只有九岁)。
夙莘下山之前的性格,按她自己的描述是“横冲直撞”和“好强”。而她的人际关系也是十分简单的,那就是对夙瑶大师姐的敬佩和感情。夙瑶和夙莘的姐妹情谊,可以说是这两人在琼华最割舍不下的感情和回忆。夙莘敬佩夙瑶,因为她同自己一样争强好胜,也因为夙瑶能容纳夙莘这个性格独特的小师妹。如果说这世上只剩一个人会为夙瑶成为掌门而开心,那一定是夙莘。而夙瑶心中认定能被委以大任的心腹,也非夙莘莫属。这也就是为什么夙瑶在得知夙莘废弃道术且不愿再上琼华的时候那么生气和伤心。虽然她们俩的性格有很多地方极其相似,但是夙莘却有一个地方与夙瑶有本质上的区别,那就是人生追求。夙莘好强,却不愿委曲求全。而夙瑶基本上是为了琼华利益可以做任何事。可以想见,妖界大战前的夙莘应该过着一种绝少忧虑的生活--有大师姐保护着,随性而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夙瑶造就了夙莘永随本心,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可惜,夙瑶从没能理解这一点。
夙莘下山的原因是与同门的争执,而当时夙瑶已任掌门九年。夙莘下山时,想必夙瑶极力挽留。而能让夙莘做出下山的决定,这次争执也应该非同小可。下山后的夙莘,就像走出了温室的花朵,碰到了数不尽的难处。她自幼成长于琼华派,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又有夙瑶处处呵护,加之其火爆的性格,夙莘自然缺乏处事的圆滑和技巧。而她对山下生活的期待也是不同于琼华的自由自在,完全忽视了江湖的险恶。走到差点丢了性命的地步,其实也不为怪。之后蒙偃师所救,又经历了不知多少人和事。十年的江湖风雨,我们看到的夙莘已经是一个洒脱恣意的醉侠了。而这份潇洒背后,到底有多少前尘梦忆,或许她自己也难讲清楚。她喜欢上了饮酒,这样我想到了古剑奇谭里那个争议颇大的尹千觞。虽然她并未背负尹千觞那样沉重的回忆,却也未必不是为了那份微醺之后逃离现实和回忆的浮生半刻。她做不回夙瑶的小师妹,就像尹千觞做不回巫咸风广陌。沧海桑田,夙莘早已走远,而夙瑶还停留在原地。所以夙莘选择与夙瑶和琼华诀别,是把那段回忆封存起来。但是夙瑶却将此视为背叛--这也不是没有道理。夙莘的确辜负了她的一片苦心。其实我总觉得制作组应该更细心一点,让她有一个俗名。因为下山之后,她就不是夙莘了。而古剑奇谭中的尹千觞则可以看做夙莘这个着墨不多的支线人物的延伸和升华,所以这个人物大名尹千觞,而不是风广陌,直至终局。
平心而论,夙莘算是亲世代五人中结局最好的。应该可以预见的是她会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活着,直至寿终正寝。夙莘在人生的前半段处在一个封闭的体制中被人呵护,后半段又能浪迹天涯自由自在。在悲剧色彩浓重的仙四中,夙莘可以算得上是绝少的几位幸运之人。
玄霄
这应该是本篇的重中之重。大概也要分几个小标题写。我对自己是玄霄粉的事实直言不讳。既然是人物评论,除了摆事实讲论据之外自然要加上作者主观的想法。所以在开始论述之前先摆明我的立场。我个人始终认为玄霄是中国古装PRG中最经典的boss之一。作为人气boss,网上对于玄霄的评论早已车载斗量,我估计也不大可能再添珠玉。
这个人物让我第一时间想到了伊利丹。其实玄霄是个很简单的人物--他追求的东西很简单(力量,证明自己),思维方式也很简单(丛林法则,胜者为王,不以情移),这些东西是贯穿他人生的三个时期的共同属性。玄霄在三个时期(妖界大战前,冰封时期,破冰之后)又各有特点。妖界大战前的玄霄基本是游戏前期和中期的紫英的翻版--忠于门派,热心修道,严于律己。而他与紫英又有不同--紫英没有对于力量的渴望,他执着的只是天道和门派规条。而玄霄作为天赋甚高的羲和宿体,其内心对于力量的追求或许在那时就已然占据了他价值观的制高点。太清时期的琼华和夙瑶执掌的琼华不可同一而语。那时的琼华高人云集,炼成双剑,正是力量的巅峰时期。而玄霄作为这支伟大剑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其心志高昂,也非紫英能比。简单说,玄霄所有的志向和价值观,是基于双剑力量和琼华教条的。这种单一而狂热的信仰,这也就为他后来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妖界大战之中,夙玉携带望舒与云天青私自下山,青阳长老最终没有将二人带回琼华,而玄霄的悲剧也就由此铸就。太清去世,琼华元气大伤;而玄霄本人经历了朋友的反目,更可怕的是失却望舒之后羲和反噬,令他走火入魔。不得已,夙瑶联合三位长老冰封玄霄。昔日的天之骄子,如今落得孤独被囚的下场。个中滋味,即使如玄霄般心志坚毅之人,想必也会痛苦万分。破冰后,玄霄曾两度描述冰封时期的感受。第一次是在妖界入口,他告诉云天河十九年冰封中,往事历历在目,快要将他逼疯。第二次是终局在卷云台上那一段经典的“晚了二十二年”的对白。“失却望舒,日夜受火焚之苦,无人顾我生死”--这真可谓字字血泪。冰封阶段的玄霄,处于人生的谷底,其心境自然是沉郁而忧伤的。在得知云天青与夙玉双双离世时,玄霄所表现出的震惊和悲伤也出于对这二人的真挚感情。他本以为自己已心如止水,但是听到故人噩耗,不免伤怀。再结合他破冰后对冰封时期的描述,我们大概可以推测出玄霄在冰封中其实并未真正放弃自己,甚至是自己的感情。(关于玄霄的感情观我会在之后的霄青玉感情小节里详细分析)。
我个人认为玄霄对于门派教条的信仰在冰封期间彻底破灭--这可以从他击杀重光重伤青阳,而随后又说出“太清死活与我何干”之类的话看出来。玄霄对于夙瑶的态度就更不用说了。玄霄在冰封期间除了反思自己的过往和继续修炼之外,坚定了自己的追求。以前有评论说过,玄霄在冰封期和破冰后的追求经历了转变--从屠灭妖界到飞升。但其实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别人未能为之事,追求自己应得的绝大力量。冰封时期的玄霄,对自己的定位已经有了变化,当他从紫英处获悉青阳长老还挂念着他的时候,回答自己是被废之人,不值得青阳如此费心;他对天河悉心关照,还结拜兄弟。可见十九年的痛苦,不仅让玄霄如他所言地放弃了那些繁文缚节,更是对主流价值观的某种蔑视。就此而言,玄霄也是凭心而活之人。
接下来就是玄霄遇到天河等人相助,破冰而出,开始了自己一系列自我实现行动。而仙四剧情也急转直下。破冰后的玄霄给人盛气凌人,心魔深重,不顾一切的感觉,以致于最后和所有人决裂。玄霄能够如此不顾一切,按他自己的解释,就是自己行到今日,积重难返。其实审视玄霄破冰后的语言和行为,其实并不能看出他认为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情。比如他说自己一生清修,却有半生被视为狂人,若不做尽狂事,则有负其名这样的话;虽然是被紫英指责之后的反应,却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玄霄对自己一生的看法。其实他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或者说已经无法去在乎。十九年的冰封,让玄霄已经无法用正常的途径去讨回自己应得的东西。这种悲愤交织的为自己的过去讨说法的心理可能就是玄霄真正的心魔。所以玄霄即使到了最后也不是真正的丧心病狂。经常有人将古剑总boss欧阳少恭和玄霄相提并论,虽然二人都是悲情反派,但是玄霄和欧阳少恭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欧阳少恭是真正对人世毫不在乎,对天界早已绝望,他是真正在逆天;而玄霄追求飞升的行为虽然是逆天而行,归根结底是在为自己被辜负的青春岁月讨说法。他藐视天界的原因是天界高高在上的做派和阻拦他飞升。他到最后都没有抛弃人世感情,所以他才会在最后时刻提示天河射落下坠的琼华派。简单说,玄霄不过是不甘于自己的境遇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