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认为,认知(或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图式: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
同化:指儿童把新的刺激物纳入已有图式之中的认知过程。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
顺应: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物的认知过程。
平衡: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总是同化容易造成将不同的事物看出同一类事物的后果,总是顺应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后果,不能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看。
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练习与习得经验:是认知发展的主要而必需的因素。包括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抽象出物体的特性。一类是逻辑—数理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目的在于理解动作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社会经验:指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和语言在内的各种因素,指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信息相互交换的过程。社会经验依赖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平衡:平衡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具有自我调节作用,通过调节同化和顺应的关系,使个体的认知不断发展。
3.心理发展阶段的含义:
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但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结构性:每个发展阶段都具有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
次序不变: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具体出现的时间有早晚,但各阶段的顺序是一定不变的。
交叉性:两个发展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
4.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0~2岁):依靠感知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并形成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其特点:从被动反应到积极而有意的主动反应;从看不到就不存在到看不到仍可能存在;通过操纵物体了解其属性。
前运算阶段(2~7岁):开始具有信号功能,并通过表象来代替外界事物。所谓运算,是指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前运算即指尚不具备。其特点:一是具体形象性,需借助具体形象思维;二是思考方向的不可逆性,只从一个方向思考问题;三是自我中心主义;四是刻板性,即不能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两个方面。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开始具有守恒性(即使客体外部形式发生变化,但其特有属性不会变)和可逆性,并掌握一定的逻辑运算能力,但必须依靠具体形象的支持。其特点是,守恒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能进行群集运算。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个体思维不受具体内容约束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其特点:一是假设~演绎推理,一是命题推理,一是组合分析。
5.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两种工具理论:人有两种工具,物质工具和精神工具(主要指语言、符号等);两种心理技能:靠生物进化获得的低级心理技能;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以精神工具为中介的高级心理技能。
心理发展是指人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技能转化的过程。
心理发展标志:一是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由主题按照预定目的而自觉引起);二是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三是高级心理结构的形成;四是心理活动的社会文化历史制约性;五是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最近发展区概念: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或与其他儿童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嵌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标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理论:教学主导着或决定着儿童智力的发展;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学习存在最佳期:儿童在学习任何内容时都有一个最佳年龄,应考虑将教学建立于儿童正在开始且尚未形成的心理技能的基础上,即教学应走在心理技能形成的前面。
认知发展的内化学说:一切高级的心理机能最初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以外部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经过多次重复、变化,逐渐内化成内部的智力动作。内化过程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的生活、游戏、劳动来实现。
6.父母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
7. 自我意识: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尊是最重要的内容
自我概念的功能:行为导向功能;行为动力功能;信息加工功能(自我概念影响着一个人对与自己有关的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
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第一、自我描述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的特征向比较抽象的、内部的特征发展;第二、开始用心理词汇描述自己,但仍旧以具体形式看待自己,把自己的特征视为不绝对的(片面地看待自己?);第三、自我概念中社会性的内容随年级升高而增多。
小学生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第一、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采用成人的评价向自我评价);第二、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用某一具体行为来评价向较整体的综合评价?评价的稳定性也在增强)第三、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动机和效果相结合进行评价发展;第四、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
中学生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独立性明显增强;概括性和抽象性明显增强;原则性和批判性增强;稳定性增强。
自尊感的功能:推动行为;监控行为;矫正行为。
提高学生自尊感水平的途径:第一、建立正确的自我;第二、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第三、取得成绩;第四掌握应对策略
图式: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
同化:指儿童把新的刺激物纳入已有图式之中的认知过程。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
顺应: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物的认知过程。
平衡: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总是同化容易造成将不同的事物看出同一类事物的后果,总是顺应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后果,不能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看。
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练习与习得经验:是认知发展的主要而必需的因素。包括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抽象出物体的特性。一类是逻辑—数理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目的在于理解动作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社会经验:指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和语言在内的各种因素,指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信息相互交换的过程。社会经验依赖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平衡:平衡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具有自我调节作用,通过调节同化和顺应的关系,使个体的认知不断发展。
3.心理发展阶段的含义:
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但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结构性:每个发展阶段都具有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
次序不变: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具体出现的时间有早晚,但各阶段的顺序是一定不变的。
交叉性:两个发展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
4.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0~2岁):依靠感知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并形成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其特点:从被动反应到积极而有意的主动反应;从看不到就不存在到看不到仍可能存在;通过操纵物体了解其属性。
前运算阶段(2~7岁):开始具有信号功能,并通过表象来代替外界事物。所谓运算,是指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前运算即指尚不具备。其特点:一是具体形象性,需借助具体形象思维;二是思考方向的不可逆性,只从一个方向思考问题;三是自我中心主义;四是刻板性,即不能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两个方面。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开始具有守恒性(即使客体外部形式发生变化,但其特有属性不会变)和可逆性,并掌握一定的逻辑运算能力,但必须依靠具体形象的支持。其特点是,守恒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能进行群集运算。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个体思维不受具体内容约束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其特点:一是假设~演绎推理,一是命题推理,一是组合分析。
5.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两种工具理论:人有两种工具,物质工具和精神工具(主要指语言、符号等);两种心理技能:靠生物进化获得的低级心理技能;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以精神工具为中介的高级心理技能。
心理发展是指人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技能转化的过程。
心理发展标志:一是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由主题按照预定目的而自觉引起);二是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三是高级心理结构的形成;四是心理活动的社会文化历史制约性;五是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最近发展区概念: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或与其他儿童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嵌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标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理论:教学主导着或决定着儿童智力的发展;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学习存在最佳期:儿童在学习任何内容时都有一个最佳年龄,应考虑将教学建立于儿童正在开始且尚未形成的心理技能的基础上,即教学应走在心理技能形成的前面。
认知发展的内化学说:一切高级的心理机能最初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以外部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经过多次重复、变化,逐渐内化成内部的智力动作。内化过程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的生活、游戏、劳动来实现。
6.父母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
7. 自我意识: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尊是最重要的内容
自我概念的功能:行为导向功能;行为动力功能;信息加工功能(自我概念影响着一个人对与自己有关的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
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第一、自我描述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的特征向比较抽象的、内部的特征发展;第二、开始用心理词汇描述自己,但仍旧以具体形式看待自己,把自己的特征视为不绝对的(片面地看待自己?);第三、自我概念中社会性的内容随年级升高而增多。
小学生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第一、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采用成人的评价向自我评价);第二、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用某一具体行为来评价向较整体的综合评价?评价的稳定性也在增强)第三、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动机和效果相结合进行评价发展;第四、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
中学生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独立性明显增强;概括性和抽象性明显增强;原则性和批判性增强;稳定性增强。
自尊感的功能:推动行为;监控行为;矫正行为。
提高学生自尊感水平的途径:第一、建立正确的自我;第二、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第三、取得成绩;第四掌握应对策略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