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2011年第12期原创中文科幻小说评论
《科幻世界》2011年第12期原创中文科幻小说评论
2011年第12期《科幻世界》登载的原创中文科幻小说有四篇,其中银河奖征文三篇——《夏娲回归》、《雷峰塔》、《杀死一个科幻作家》,校园之星征文一篇——《上帝不在的区域》。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王晋康的《夏娲回归》就是一部“一个顶俩”之作。情节不算复杂,但是感情描写非常到位(这也一直是老王的长项),特别值得赞扬的是语言流畅,表明作者不再是那个“出了南阳就不会说话”的王晋康,这些都是这篇小说的亮色。
不足之处在于视角的切换:第一章和第三章是夏娲的视角,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没有问题。那么为什么第二章和第四章以大卫的视角用第三人称?不同章节之间由于视角的转换而采用不同的第一人称来叙事是没有问题的,读者不会觉得混乱,反而会觉得视角转换得很清晰——但是一会儿第一人称一会儿第三人称就乱了,第二章和第四章是大卫的视角,不是旁观者的视角,没必要转换成第三人称。
类似的情况在王晋康这里不是第一次了。《蚁生》里面前半截第一人称后半截第三人称就有点奇怪——那个故事其实用第三人称叙述更合适,如果为了方便全部采用第一人称也挺好。但是后半截视角基本没变,却改为第三人称叙述,就莫名其妙。
最后吹毛求疵一下,故事的结尾(其实这个结尾也和《蚁生》的结尾差不多)——也就是最后一段,要是前面加个空行就好了——毕竟视角转换成夏娲的族人了啊。
因可觅的《雷峰塔》——怎么说呢,故事的构思会让我联想到《寒蝉鸣泣之时》——特别是那场大火。当然,二者之间只有很少的相似性。类似这种结构的故事还是第一次在《科幻世界》上看到,眼前确实一亮。
但是,这个“牺牲自己”的故事可以说还是把我们自己拔高的地球人的道德加诸想象中的外星人。这种“守护”,说实话,有点儿“反自然”。如果一定要这么立意,那就应该在前面的几个故事中做更多的铺垫。但是,作者做得还不够。
另外还是得谈谈叙事视角——太乱了,而且绞在情节之中,令读者无所适从。
网上已经有人对夏笳的《杀死一个科幻作家》吐槽了。我也觉得那么杀死是很小概率的,还不如设定为男主角不慎摔倒打碎盘子然后被盘子的碎片割断颈动脉——就像电影《紧急救助》里面那样。至于“用马桶冲水完成穿越”……反正不就是个小说么用得着这么认真么……
(好吧上一段作废)
可是,吃牛排这设定也太日漫了点,吃火锅多好啊。夏笳的小说,画面感总是非常强,这一篇自然也不例外。画面正中一男二女在那里寡淡地拿着刀叉吃牛排喝红酒的同时进行着中国式的三角情感纠纷那多没意思啊……要是大家坐一起热火朝天地吃火锅满桌都是羊肉卷鱼丸豆腐生菜以及各种调料……那就没有违和感了。
王子为的《上帝不在的区域》是一篇“看图作文”。那幅图我倒不是很喜欢,但是这故事我觉得写得不错,文笔很优美,感情也抓得恰到好处,在这里提点建议:
① 篇幅可以再长点。压缩篇幅其实是挺技术的活儿,尤其是这类还得另外交代世界设定的小说;
② 对话可以再多一点;
③ 不一定要把现在学习的的课文内容揉进来吧……
(我写这一段的时候,正在听《Amazing Grace》。我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战栗的总谱》中,不知王子为是在什么时候)
2011年第12期《科幻世界》登载的原创中文科幻小说有四篇,其中银河奖征文三篇——《夏娲回归》、《雷峰塔》、《杀死一个科幻作家》,校园之星征文一篇——《上帝不在的区域》。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王晋康的《夏娲回归》就是一部“一个顶俩”之作。情节不算复杂,但是感情描写非常到位(这也一直是老王的长项),特别值得赞扬的是语言流畅,表明作者不再是那个“出了南阳就不会说话”的王晋康,这些都是这篇小说的亮色。
不足之处在于视角的切换:第一章和第三章是夏娲的视角,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没有问题。那么为什么第二章和第四章以大卫的视角用第三人称?不同章节之间由于视角的转换而采用不同的第一人称来叙事是没有问题的,读者不会觉得混乱,反而会觉得视角转换得很清晰——但是一会儿第一人称一会儿第三人称就乱了,第二章和第四章是大卫的视角,不是旁观者的视角,没必要转换成第三人称。
类似的情况在王晋康这里不是第一次了。《蚁生》里面前半截第一人称后半截第三人称就有点奇怪——那个故事其实用第三人称叙述更合适,如果为了方便全部采用第一人称也挺好。但是后半截视角基本没变,却改为第三人称叙述,就莫名其妙。
最后吹毛求疵一下,故事的结尾(其实这个结尾也和《蚁生》的结尾差不多)——也就是最后一段,要是前面加个空行就好了——毕竟视角转换成夏娲的族人了啊。
因可觅的《雷峰塔》——怎么说呢,故事的构思会让我联想到《寒蝉鸣泣之时》——特别是那场大火。当然,二者之间只有很少的相似性。类似这种结构的故事还是第一次在《科幻世界》上看到,眼前确实一亮。
但是,这个“牺牲自己”的故事可以说还是把我们自己拔高的地球人的道德加诸想象中的外星人。这种“守护”,说实话,有点儿“反自然”。如果一定要这么立意,那就应该在前面的几个故事中做更多的铺垫。但是,作者做得还不够。
另外还是得谈谈叙事视角——太乱了,而且绞在情节之中,令读者无所适从。
网上已经有人对夏笳的《杀死一个科幻作家》吐槽了。我也觉得那么杀死是很小概率的,还不如设定为男主角不慎摔倒打碎盘子然后被盘子的碎片割断颈动脉——就像电影《紧急救助》里面那样。至于“用马桶冲水完成穿越”……反正不就是个小说么用得着这么认真么……
(好吧上一段作废)
可是,吃牛排这设定也太日漫了点,吃火锅多好啊。夏笳的小说,画面感总是非常强,这一篇自然也不例外。画面正中一男二女在那里寡淡地拿着刀叉吃牛排喝红酒的同时进行着中国式的三角情感纠纷那多没意思啊……要是大家坐一起热火朝天地吃火锅满桌都是羊肉卷鱼丸豆腐生菜以及各种调料……那就没有违和感了。
王子为的《上帝不在的区域》是一篇“看图作文”。那幅图我倒不是很喜欢,但是这故事我觉得写得不错,文笔很优美,感情也抓得恰到好处,在这里提点建议:
① 篇幅可以再长点。压缩篇幅其实是挺技术的活儿,尤其是这类还得另外交代世界设定的小说;
② 对话可以再多一点;
③ 不一定要把现在学习的的课文内容揉进来吧……
(我写这一段的时候,正在听《Amazing Grace》。我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战栗的总谱》中,不知王子为是在什么时候)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