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计划:藏语动词词典
趁着还干得动的时候,总得认真干点活才好,现在一边学嘉绒语,最终目的大概打算调查遍四大坝区的土语,画一张一个村一个村的方言地图+原始语构拟出来,一边也打算做点藏文的事情,好给学藏文点motivation(我不是藏族,对rang dbang rang btsan什么的兴趣没那么大,而另一个YY,要翻藏文的西洋名著,估计三十年都学不出来那么漂亮的藏话),现在暂定的计划是做一个藏语的动词词典出来。就像梁启超说的,学习的时候有个著述的目标,总归不是什么坏事,起码会增长一些瞄问题的眼光。 我是个特别好大喜功的人(上帝保佑,没有让我当国家主龘席),而又不那么懂行,所以既然是动词词典,动词的方方面面,都自然该包括进去。所以共时平面上,形态(怎么变位)语法(take哪些argument,分别带什么格)意义(特别是常用义)都准备仔细地做一遍;另一方面,又准备做成一个历史、比较和词源性的词典,所以对于各种被称为“藏语”的形式,凡目力所及,都应该提到(还有藏区的语言,特别是蒙古语和藏缅语中的藏语借词)。下面着重说几个这个endeavour力图比过去的努力多解决掉的问题。 1) 为每个动词提供更精确的释义 《藏汉大词典》虽然是参考之作,但是对动词的处理不能说是最好。很多条目汉语释义不甚可解(大概意思可以望文生义,但普通话口语里没有的说法,不容易知道具体所指为何),藏语释义又依赖同义词,无法区分词义的细微处。所以一个当务之急,是把藏语里意思差不多的动词,做出细致的区分出来。大家都知道,同一个人的话里,是不带完全的同义词的,特别是动词更不带了,所以要是两个词意思差不多,可能有好几种情况: ka) 其实意思不一样,比如可能前提不同,或者宾语不同,或者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是翻译成别的语言成了一个概念而已(比如藏语的两个“借”,汉语只有一个,英语倒是有两个但是分法无关)。这样的话,一个好的词典就要把具体意思的不同给说清楚。 kha) 指代的内容一样,但是感情色彩不一样(比如一个平淡一点儿,一个生动一点儿),或者语体不一样(一个正式一点儿,一个口语一点儿),藏语还有雅语(bgyid)、敬语(bzhengs)什么的,这种情况下,就指出感情色彩或者语体的分别。 ga) 某个人的个人习惯爱用这个、另一个人的个人习惯爱用那个,比如方言、古今差别什么的。如果可能的话,就给出generalization出来,比如安多出身的作者写藏文时爱说这个,卫藏出身的爱说那个,或者是13世纪之前爱说这个,13世纪以后爱说那个,找不出来的话就只能认输,说是free variation。 要做这一项工作的话,有个preliminary,就是搜集需做辨析的同义词组。这时候《藏汉大词典》的藏文释义就有用了起来。第一样可以做的工作,就是把《藏汉》中,哪个动词当哪个动词的定义,弄成个图,然后用机器求这个图的(弱)连通分量。此外可以用汉译/英译相同、不同文献叙述一事时用词对应等法子找出更多的同义词来。 找出来以后怎么办呢?为了做精确的释义,就需要一个足够大的,包罗古今的corpus。现在藏文的语料库,最重要的两个是ACIP(主要是佛教文献)和OTDO(都是古藏文的文献),这样说来,有一个明显的空缺,就是经典藏文的非佛教性文本,特别是叙述性的文本。而叙述性文本中,无论是动词的丰富性,还是动词的用法,都比其他文本可观一些。所以准备在这十年中,好好当手打党,把特别是15世纪以前的各种历史书籍(dba' bzhed呀《红史》呀《司徒遗教》呀等等)手打成machine-readable的格式,跟ACIP/OTDO一样,做成一个网站,叫做比如Warehouse of Narrative Texts in Classical Tiьetan神马的,除了可以帮助词典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public service。 除了辨析同义词以外,释义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是辨析藏语的某些动词跟其他语言的对应词的关系和区别。比如说凡是人话,大略都有“来”和“去”两个动词,但是几乎每两个语言,即使是法语和西班牙语这么近的语言里面,这些动词的用法都有微细的区别。同样可以想象,在藏语和其他语言之间,以及不同的被称作藏语的形式之间,“来”和“去”的用法也不大相同。作为一个审慎的词典,对于最基础的动词,希望能够对这些微细的意义(比如行动动词的deixis何在)做出一些探索。作为范本,参考: 森田良行《基礎日本語:意味と使い方》 Söder 《Walk this way: Verbs of motion in three Finno-Ugric languages》 Pegolo《La struttura del campo semantico dei verbi di movimento in italiano》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