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ologia Kalevalae《卡勒瓦拉》神谱(待续)
Geneologia Kalevalae《卡勒瓦拉》神谱(待续)
Kya
2011
那啥出细活。抱歉,标题是耀眼的新拉丁语。至于为什么用拉丁语而不是芬兰语,自然是我想要Umberto Eco般的搞某种周末学术大狂欢来高调炫耀。慢慢等吧...有兴者可7D-24H不间断致电我的缪斯,800-810-0888。
有必要先提一下的是,芬兰语有个-la词尾,按照我的胡氏山寨伪学术芬兰语理论,我将此称为领域格(英语domainitive, 拉丁语dominitivus,哇哈哈哈)。之后会相应提到。另外需要说一点,那就是在所有神话、传说、史诗这样的文学作品中,由于其成文历史较长、说法众多、作者非单一,因而是可能存在一些内在矛盾的。将某一作者,或编撰者的特殊说法(比如,维吉尔的《埃涅伊德》)奉若经典、俯身朝觑,是既不客观、也不符合历史真相的。一些现在作者只是出于迎合读者口味的需要或者只是出于简便的需要,才在众多说法中选择其一,并为其打上某种“经典、权威”的标签。
在正文之前,我还是就“芬兰”一词来源费些口舌,以下都是我的口水话,均引自各参考文献,没有半点个人贡献在内。中文芬兰音译自英语单词Finland,英语Finland又源自Finn's Land或Fenn's/Fen's Land,“芬人的土地”。“芬人”其实就是从日耳曼民族角度来看略带贬义的“来自沼泽地的人”的意思,其词源fin/fen/fenn源自古英语,本意为“泥沼地”(就好比咱管自个儿叫中国人,小日本管咱叫支那(就源自China)人,就连芬兰语都叫做Ciina,所以咱以后还是改国号为Cheunghwa吧,那个China实在不是什么好东西)。单从地理学上看芬兰遍布沼泽,难怪乎Kalmah有张专辑叫做“沼泽之王”,其本意也就是“芬兰之王”,不过历史上芬兰在瑞典和俄罗斯统治之间来回摇摆,自己的王反倒不是特别出名...扯远了。芬兰人称自己的国家为“索米国”(Suomi),管自己的语言叫“索米语”(suomi),这一称呼源自芬兰人的三大部落之一索米人(Suomi)或者索马人(Suomalainen)。
首先来个人物和地方介绍。《卡勒瓦拉》中人物、地点虽然不像荷马史诗中的那样众拥群簇,但却也因为说法众多而令读者在首次阅读时摸不清头脑。
Väinämöinen,又名Väino,Osmoinen。《卡勒瓦拉》的核心人物,索米人传说中的诗人、歌手英雄,可类比于古希腊神话中的歌者Orpheus,而且确实可能受到古典神话Orpheus影响,特别是二者都有前往冥府并重归阳世的情节(Väinämöinen通过河流底部冥府的落网钻入死后世界,取得大船落成仪式必须的咒语后逃离,实则是对死而复生、获取神圣启示的隐喻)。不同的是,Väinämöinen使用的是芬兰民族乐器kantele(芬兰诗琴,Väinämöinen在《卡勒瓦拉》中拥有过两把诗琴,第一把从巨大的鱼的下颌骨制成,第二把从白杨木制成,Väinämöinen在离开故土时留给芬兰人的是那把白杨木琴),而Orpheus使用的是lyra(希腊吕拉琴)(因此可以说,抒情诗人实际上也就是“竖琴诗人”,因为lyrical的本源就是希腊语lyra)。Väinämöinen的领地称为Väinola,又名Suvantola,意为“静水之地”。
Lempi,Lemminkäinen与Ainikki之父。本意为“爱”(其英文为lust或favorite)。
Lemminkäinen,又名Kauko,Kaukolainen,Ahti,Kaukomieli,Kaukolainen,Saarelainen。Lemminkäinen是Sariola的一名青年,善用弓箭,类似于古希腊-罗马远射神Apollo。Lemminkäinen在死后为其母复活。在文中第28歌提到过,Lemminkäinen住在“高戈海角”附近,其别名Kauko、Kaukomieli和Kaukolainen(本意为Kauko地方的人、来自Kauko的人)可能因此而得名。其父也是一名英雄。Lemminkäinen也是Väinämöinen的兄弟。我个人猜测Lemminkäinen与lammin(温暖的)有联系。在芬兰首都Helsinki北部不远处既有一座大城市名为Ahti,不知是否正得名于这一传奇英雄。另外,Ahti与水神Ahto之间不知是否存在关联。称其为Ahti可能是因为他住在海角边,与海神Ahti/Ahto有关(*Ahtiäinen?“属海的”)。
Ainikki,Lemminkäinen的妹妹。-kki词据我猜测是人物昵称(特别是针对女性)。Ainikki可能就是Aino的昵称,而Ainikki和Aino又分别是Lemminkäinen和Joukahainen的妹妹,所以——我向你们已经知道我在猜度什么了:《卡勒瓦拉》中的Lemminkäinen和Joukahainen可能被互相搞混淆了,他们都善于使用弓弩,也都对Väinämöinen存在稍许敌意。这个谜题我将继续关注,直至前提假设被彻底证实或证伪。
Kaleva,又名Osmo。芬兰索米人的古代英雄,是Väinämöinen等英雄的祖辈(因此Väinämöinen的别名即Osmoinen)。但在《卡勒瓦拉》文中未出现。Kaleva的领地是Osmola或Kalevala,也即《卡勒瓦拉》一书名称来源(又译《英雄国》)。Osmo与Otso有些形似。Osmo可能就是熊神Otso。Osto可能就是古芬兰语“熊”,因为不敢直呼神的名讳而避讳导致现代芬兰语词汇发生变化。
Ahto,海神,亦称作Ahti,与Lemminkäinen同名,不要搞混。其领地为Ahtola。一说源自梵语“湖泊”有关。芬兰语起源很奇怪,至今仍不清楚。
Vellamo,海神、湖神、水神、暴风雨女神。Ahto的妻子。在卡累利阿被称为Vedenemo的可能也是她。Vedenemo可能受到斯拉夫语veden-“水”影响。
Osmotar,古代英雄Kaleva(又名Osmo)的女儿。
Untamo,又名Unto,Untamoinen。睡与梦之神,可类比于古希腊神话中的Morpheus或古罗马神话中的Somnium。其领地为Untamola,又名Untola。有一说法称Untamo与Kullervo为亲兄弟。
Ilma,神格化的大气,空气与大气之神,Ilmatar的父亲。大气之神Ilma不同于天空之神Ukko。
Ilmatar,大气女神或大气之女。其领地为Ilma。从芬兰语构词法上来看,Ilmatar即ilma(天气、空气、大气)与-tar(某某之女)词尾的合成。大气之女来到海洋,孕育了诗人英雄Väinämöinen。Ilmarinen是天空的创造者,加之其姓名中ilma-部分,说明可能与Ilmatar也有关联。Väinämöinen与Ilmarinen有可能就是同一人物。
Tuoni,又名Kalma,Mana,Manalainen。索米人的死神或冥界之神,可类比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Hades/Pluto,凯尔特神话中的Arawn。其领地为Tuonela,又名Manala。Kalma是芬兰语的人格化的死亡,亦可类比于拉丁语Mors。
Tuonetar,又名Manalatar。Tuoni之女,死亡女神,Pohjola女主人Louhi与Kipu-Tyttö的姐妹。
Tapio,森林之神。其领地为Tapiola,又名Metsola。
Mielikki,森林女神,Tapio之妻。她有两个女儿,Nyyrikki,Tuulikki(Tellervo)。
Tellervo,Tapio之女。可能为Tuulikki的别名。
Joukahainen,一名歌手与战士,也算得上是英雄之一。在与Väinämöinen斗智斗法均失败后将自己妹妹Aino许配给他,造成了Aino的死亡。Aino死后Joukahainen发誓报仇,用箭射伤Väinämöinen坐骑,令其摔入海中,后漂流至北方之国Pohjola。《卡勒瓦拉》中还有一说法称Väinämöinen是Joukahainen母亲的姨甥,这一说法显然与Väinämöinen是Ilmatar之子的说法相矛盾。
Aino,Joukahainen之妹。
Hiisi,又名Lempo。其领地为Hiitola。《卡勒瓦拉》中涉及凶杀、毒蛇、毒液等意象的,均与Hiisi有关,其身份也类似于冥界之神。
Louhi,北地的女主人。其领地为Pohjola,又名Turja,Sara,Sariola,Pimentola。Pimentola据我推测意为“黑暗之地”,衍生自pimeys(黑暗)。
Pohjola,即“北地”。从芬兰语构词法上看,即pohja(北方)与领域格词尾-la的合成。
Viro,维洛国,索米人所称的今爱沙尼亚(Estonia)。
Ruotsi,露欧奇国,索米人所称的今瑞典(Sweden)。
Venäjä,维纳亚国,索米人所称的今俄罗斯或俄国(Russia)。
Saksa,萨克撒国(萨克森国),索米人所称的今英国(the Great Britain),但从名字上可判断(Saxon, ref. Lat. saxo, gen. saxonis)最初指的是萨克森国或萨克森人的国家,即不包括威尔士、康沃尔、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英格兰(Angla-land)。
Ranska,兰斯卡国,索米人所称的今法国(France),源自法兰克人(Franks),字面义即“法兰克人之地”,词首F被略去,众所周知,芬兰语没有f-这个辅音,或者说,芬兰语不区分f-v,b-p,d-t这些在其他欧洲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辅音对。
Ukko,别名Jumala,Ylijumala(俞玛拉,芬兰语中一般化的神,god,大写首字母为God)。本意为“年老的”、“老人”。索米人(Suomi)最初可能居住在较之现在芬兰更为靠南的地方,并在不断北迁的过程中将拉普人(Lapp)赶到今拉普兰(现芬兰的北部省份,亦相当于《卡勒瓦拉》中的Pohjola)。在索米人最初居住的地带,爱沙尼亚人、拉普人、立夫人(Liefs,主要居住在今利窝尼亚),柴密斯人(Tchermisses,第聂伯河沿岸)民族称呼“神”的方式都接近芬兰语的jumala或jum。而据某位语言学家考证,jumala这一词竟然可能与希伯来语的jam(白昼或者白天)同源,因为野蛮人多少都将太阳的升起与放射光辉视为某种超自然力量。至于希伯来语是如何与芬兰语的一些词汇同源的、闪族语是如何传到东北欧的,这位学者自己也给不出合理解释。
Akka,阴性的Ukko,从原音变化上就可以反映出二者相似性。本意为“老妇人”,Ukko的配偶。通过改变同一音位上元音的方式改变词的性别的语法现象,有些类似于满语。
Antero Vipunen,一位懂得魔法的巨人。Väinämöinen在造好前往Pohjola的大船后,为了使船进一步得到完善,通过进入其身体的方式成功要挟这位巨人将三句古老咒文教给他。
Kave,Väinämöinen之父。
Kylli,昵称为Kyllikki,她是Lemminkäinen驾雪车抢来的临近村庄里最美的姑娘,也是他的新娘。后因为不听Lemminkäinen的劝告,因为走出闺门参加节日欢庆而被Lemminkäinen冷落。
Kipu-Tyttö,本意为“kipu的女儿”。死亡与疾病女神,Kivutar、Vammatar和Loviatar的姐妹。
Kivutar,悲伤与痛苦女神。
Loviatar, 就中疾病的母亲,Tuoni之女。
Seppo Ilmarinen,传奇铁匠,天空的锻造者,三宝神磨的创造者。但是有语言学家Eemil Nestor Setälä曾提出,三宝(出产粮食、盐巴和黄金)与其彩色的盖子可能象征的就是富饶盛产的大地和绮丽浩渺的天穹(特别是“彩色”可能源自北欧特有的北极光现象),因而创造三宝就是另一版本的锻造天空;英雄们前往Pohjola争夺三宝,便象征着人世间的英雄升上北方天空(成为神)。Seppo的本意即“铁匠”(芬兰语takoja)。据我猜测Seppo与Sampo之间多少存在些语源联系。
Luonnotar,女性的自然之神。
Madderakka,顺产与分娩女神,Madderatcha的妻子,她有三个女儿,Sarakka,Juksakka,Uksakka。
Otso,熊之神。
Paha,恶之神(Dieu du Mal)。可能与芬兰语pirun(bad,evil)有关。
Piru,恶魔。可能与pirun(piru-n既可视为piru的属格)有关。
Rahko,卡累利阿(Karelia,卡累利阿共和国,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紧靠爱沙尼亚和芬兰的东部)的月亮盈亏与时间之神。
Sampsa Pellervoinen,别名Pellervo,种植树木之神,Väinämöinen的帮手。世界诞生后,Väinämöinen给他种子,让他在大陆上种植树木。
Suonetar,血管与血液女神。
Vammatar,痛苦女神,Kipu-Tyttö的姐妹之一。
Virankannos,谷物之神,燕麦神。
Ajattara,森林中的恶灵。
Iku-Turso,本意为”永恒的Turso“,Turso又名为Tursas、Turras、Turisas,是芬兰索米人的战神,在《卡勒瓦拉》中北地女主人Louhi曾经从水中召唤Turso阻挡抢劫三宝的卡勒瓦英雄。Turso一词在古芬兰语中的意思是”海象“(walrus),正因为海象与神祗同名,因而这一名词成为了禁忌,现代芬兰语称海象为mursu。(《金枝》中以另一些北美印第安部落为案例,提到过由于各种与部落首领姓名、神祗名相关的词汇禁忌而导致的在部落中存在的语言和文化断层)。芬兰有支维金金属乐队正名为Turisas。
Iku-Turso的前半部分iku-为Turso神的称谓,即芬兰语ikuinen“永恒的”,变体是iki-,如Iki-Turso,Iki-Turisas。
参考文献:
1、孙用 译,Elias Lönnrot 著,《卡勒瓦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2、Pantheon Finnois, Mythologica.fr, 2009
3、www.answers.com/Kalevala
4、Edward Taylor Fletcher,The Kalevala or National epos of the Finns,Transactions(魁北克文学与历史学学会学报),New Series No. 5,1867,http://www.transactions.morrin.org/docsfromclient/books/198/198.html
5、芬兰人名含义,http://www.sci.fi/~kajun/finns/meanings.htm
6、Iku-Turso,http://en.wikipedia.org/wiki/Iku-Turso
Kya
2011
那啥出细活。抱歉,标题是耀眼的新拉丁语。至于为什么用拉丁语而不是芬兰语,自然是我想要Umberto Eco般的搞某种周末学术大狂欢来高调炫耀。慢慢等吧...有兴者可7D-24H不间断致电我的缪斯,800-810-0888。
有必要先提一下的是,芬兰语有个-la词尾,按照我的胡氏山寨伪学术芬兰语理论,我将此称为领域格(英语domainitive, 拉丁语dominitivus,哇哈哈哈)。之后会相应提到。另外需要说一点,那就是在所有神话、传说、史诗这样的文学作品中,由于其成文历史较长、说法众多、作者非单一,因而是可能存在一些内在矛盾的。将某一作者,或编撰者的特殊说法(比如,维吉尔的《埃涅伊德》)奉若经典、俯身朝觑,是既不客观、也不符合历史真相的。一些现在作者只是出于迎合读者口味的需要或者只是出于简便的需要,才在众多说法中选择其一,并为其打上某种“经典、权威”的标签。
在正文之前,我还是就“芬兰”一词来源费些口舌,以下都是我的口水话,均引自各参考文献,没有半点个人贡献在内。中文芬兰音译自英语单词Finland,英语Finland又源自Finn's Land或Fenn's/Fen's Land,“芬人的土地”。“芬人”其实就是从日耳曼民族角度来看略带贬义的“来自沼泽地的人”的意思,其词源fin/fen/fenn源自古英语,本意为“泥沼地”(就好比咱管自个儿叫中国人,小日本管咱叫支那(就源自China)人,就连芬兰语都叫做Ciina,所以咱以后还是改国号为Cheunghwa吧,那个China实在不是什么好东西)。单从地理学上看芬兰遍布沼泽,难怪乎Kalmah有张专辑叫做“沼泽之王”,其本意也就是“芬兰之王”,不过历史上芬兰在瑞典和俄罗斯统治之间来回摇摆,自己的王反倒不是特别出名...扯远了。芬兰人称自己的国家为“索米国”(Suomi),管自己的语言叫“索米语”(suomi),这一称呼源自芬兰人的三大部落之一索米人(Suomi)或者索马人(Suomalainen)。
首先来个人物和地方介绍。《卡勒瓦拉》中人物、地点虽然不像荷马史诗中的那样众拥群簇,但却也因为说法众多而令读者在首次阅读时摸不清头脑。
Väinämöinen,又名Väino,Osmoinen。《卡勒瓦拉》的核心人物,索米人传说中的诗人、歌手英雄,可类比于古希腊神话中的歌者Orpheus,而且确实可能受到古典神话Orpheus影响,特别是二者都有前往冥府并重归阳世的情节(Väinämöinen通过河流底部冥府的落网钻入死后世界,取得大船落成仪式必须的咒语后逃离,实则是对死而复生、获取神圣启示的隐喻)。不同的是,Väinämöinen使用的是芬兰民族乐器kantele(芬兰诗琴,Väinämöinen在《卡勒瓦拉》中拥有过两把诗琴,第一把从巨大的鱼的下颌骨制成,第二把从白杨木制成,Väinämöinen在离开故土时留给芬兰人的是那把白杨木琴),而Orpheus使用的是lyra(希腊吕拉琴)(因此可以说,抒情诗人实际上也就是“竖琴诗人”,因为lyrical的本源就是希腊语lyra)。Väinämöinen的领地称为Väinola,又名Suvantola,意为“静水之地”。
Lempi,Lemminkäinen与Ainikki之父。本意为“爱”(其英文为lust或favorite)。
Lemminkäinen,又名Kauko,Kaukolainen,Ahti,Kaukomieli,Kaukolainen,Saarelainen。Lemminkäinen是Sariola的一名青年,善用弓箭,类似于古希腊-罗马远射神Apollo。Lemminkäinen在死后为其母复活。在文中第28歌提到过,Lemminkäinen住在“高戈海角”附近,其别名Kauko、Kaukomieli和Kaukolainen(本意为Kauko地方的人、来自Kauko的人)可能因此而得名。其父也是一名英雄。Lemminkäinen也是Väinämöinen的兄弟。我个人猜测Lemminkäinen与lammin(温暖的)有联系。在芬兰首都Helsinki北部不远处既有一座大城市名为Ahti,不知是否正得名于这一传奇英雄。另外,Ahti与水神Ahto之间不知是否存在关联。称其为Ahti可能是因为他住在海角边,与海神Ahti/Ahto有关(*Ahtiäinen?“属海的”)。
Ainikki,Lemminkäinen的妹妹。-kki词据我猜测是人物昵称(特别是针对女性)。Ainikki可能就是Aino的昵称,而Ainikki和Aino又分别是Lemminkäinen和Joukahainen的妹妹,所以——我向你们已经知道我在猜度什么了:《卡勒瓦拉》中的Lemminkäinen和Joukahainen可能被互相搞混淆了,他们都善于使用弓弩,也都对Väinämöinen存在稍许敌意。这个谜题我将继续关注,直至前提假设被彻底证实或证伪。
Kaleva,又名Osmo。芬兰索米人的古代英雄,是Väinämöinen等英雄的祖辈(因此Väinämöinen的别名即Osmoinen)。但在《卡勒瓦拉》文中未出现。Kaleva的领地是Osmola或Kalevala,也即《卡勒瓦拉》一书名称来源(又译《英雄国》)。Osmo与Otso有些形似。Osmo可能就是熊神Otso。Osto可能就是古芬兰语“熊”,因为不敢直呼神的名讳而避讳导致现代芬兰语词汇发生变化。
Ahto,海神,亦称作Ahti,与Lemminkäinen同名,不要搞混。其领地为Ahtola。一说源自梵语“湖泊”有关。芬兰语起源很奇怪,至今仍不清楚。
Vellamo,海神、湖神、水神、暴风雨女神。Ahto的妻子。在卡累利阿被称为Vedenemo的可能也是她。Vedenemo可能受到斯拉夫语veden-“水”影响。
Osmotar,古代英雄Kaleva(又名Osmo)的女儿。
Untamo,又名Unto,Untamoinen。睡与梦之神,可类比于古希腊神话中的Morpheus或古罗马神话中的Somnium。其领地为Untamola,又名Untola。有一说法称Untamo与Kullervo为亲兄弟。
Ilma,神格化的大气,空气与大气之神,Ilmatar的父亲。大气之神Ilma不同于天空之神Ukko。
Ilmatar,大气女神或大气之女。其领地为Ilma。从芬兰语构词法上来看,Ilmatar即ilma(天气、空气、大气)与-tar(某某之女)词尾的合成。大气之女来到海洋,孕育了诗人英雄Väinämöinen。Ilmarinen是天空的创造者,加之其姓名中ilma-部分,说明可能与Ilmatar也有关联。Väinämöinen与Ilmarinen有可能就是同一人物。
Tuoni,又名Kalma,Mana,Manalainen。索米人的死神或冥界之神,可类比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Hades/Pluto,凯尔特神话中的Arawn。其领地为Tuonela,又名Manala。Kalma是芬兰语的人格化的死亡,亦可类比于拉丁语Mors。
Tuonetar,又名Manalatar。Tuoni之女,死亡女神,Pohjola女主人Louhi与Kipu-Tyttö的姐妹。
Tapio,森林之神。其领地为Tapiola,又名Metsola。
Mielikki,森林女神,Tapio之妻。她有两个女儿,Nyyrikki,Tuulikki(Tellervo)。
Tellervo,Tapio之女。可能为Tuulikki的别名。
Joukahainen,一名歌手与战士,也算得上是英雄之一。在与Väinämöinen斗智斗法均失败后将自己妹妹Aino许配给他,造成了Aino的死亡。Aino死后Joukahainen发誓报仇,用箭射伤Väinämöinen坐骑,令其摔入海中,后漂流至北方之国Pohjola。《卡勒瓦拉》中还有一说法称Väinämöinen是Joukahainen母亲的姨甥,这一说法显然与Väinämöinen是Ilmatar之子的说法相矛盾。
Aino,Joukahainen之妹。
Hiisi,又名Lempo。其领地为Hiitola。《卡勒瓦拉》中涉及凶杀、毒蛇、毒液等意象的,均与Hiisi有关,其身份也类似于冥界之神。
Louhi,北地的女主人。其领地为Pohjola,又名Turja,Sara,Sariola,Pimentola。Pimentola据我推测意为“黑暗之地”,衍生自pimeys(黑暗)。
Pohjola,即“北地”。从芬兰语构词法上看,即pohja(北方)与领域格词尾-la的合成。
Viro,维洛国,索米人所称的今爱沙尼亚(Estonia)。
Ruotsi,露欧奇国,索米人所称的今瑞典(Sweden)。
Venäjä,维纳亚国,索米人所称的今俄罗斯或俄国(Russia)。
Saksa,萨克撒国(萨克森国),索米人所称的今英国(the Great Britain),但从名字上可判断(Saxon, ref. Lat. saxo, gen. saxonis)最初指的是萨克森国或萨克森人的国家,即不包括威尔士、康沃尔、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英格兰(Angla-land)。
Ranska,兰斯卡国,索米人所称的今法国(France),源自法兰克人(Franks),字面义即“法兰克人之地”,词首F被略去,众所周知,芬兰语没有f-这个辅音,或者说,芬兰语不区分f-v,b-p,d-t这些在其他欧洲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辅音对。
Ukko,别名Jumala,Ylijumala(俞玛拉,芬兰语中一般化的神,god,大写首字母为God)。本意为“年老的”、“老人”。索米人(Suomi)最初可能居住在较之现在芬兰更为靠南的地方,并在不断北迁的过程中将拉普人(Lapp)赶到今拉普兰(现芬兰的北部省份,亦相当于《卡勒瓦拉》中的Pohjola)。在索米人最初居住的地带,爱沙尼亚人、拉普人、立夫人(Liefs,主要居住在今利窝尼亚),柴密斯人(Tchermisses,第聂伯河沿岸)民族称呼“神”的方式都接近芬兰语的jumala或jum。而据某位语言学家考证,jumala这一词竟然可能与希伯来语的jam(白昼或者白天)同源,因为野蛮人多少都将太阳的升起与放射光辉视为某种超自然力量。至于希伯来语是如何与芬兰语的一些词汇同源的、闪族语是如何传到东北欧的,这位学者自己也给不出合理解释。
Akka,阴性的Ukko,从原音变化上就可以反映出二者相似性。本意为“老妇人”,Ukko的配偶。通过改变同一音位上元音的方式改变词的性别的语法现象,有些类似于满语。
Antero Vipunen,一位懂得魔法的巨人。Väinämöinen在造好前往Pohjola的大船后,为了使船进一步得到完善,通过进入其身体的方式成功要挟这位巨人将三句古老咒文教给他。
Kave,Väinämöinen之父。
Kylli,昵称为Kyllikki,她是Lemminkäinen驾雪车抢来的临近村庄里最美的姑娘,也是他的新娘。后因为不听Lemminkäinen的劝告,因为走出闺门参加节日欢庆而被Lemminkäinen冷落。
Kipu-Tyttö,本意为“kipu的女儿”。死亡与疾病女神,Kivutar、Vammatar和Loviatar的姐妹。
Kivutar,悲伤与痛苦女神。
Loviatar, 就中疾病的母亲,Tuoni之女。
Seppo Ilmarinen,传奇铁匠,天空的锻造者,三宝神磨的创造者。但是有语言学家Eemil Nestor Setälä曾提出,三宝(出产粮食、盐巴和黄金)与其彩色的盖子可能象征的就是富饶盛产的大地和绮丽浩渺的天穹(特别是“彩色”可能源自北欧特有的北极光现象),因而创造三宝就是另一版本的锻造天空;英雄们前往Pohjola争夺三宝,便象征着人世间的英雄升上北方天空(成为神)。Seppo的本意即“铁匠”(芬兰语takoja)。据我猜测Seppo与Sampo之间多少存在些语源联系。
Luonnotar,女性的自然之神。
Madderakka,顺产与分娩女神,Madderatcha的妻子,她有三个女儿,Sarakka,Juksakka,Uksakka。
Otso,熊之神。
Paha,恶之神(Dieu du Mal)。可能与芬兰语pirun(bad,evil)有关。
Piru,恶魔。可能与pirun(piru-n既可视为piru的属格)有关。
Rahko,卡累利阿(Karelia,卡累利阿共和国,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紧靠爱沙尼亚和芬兰的东部)的月亮盈亏与时间之神。
Sampsa Pellervoinen,别名Pellervo,种植树木之神,Väinämöinen的帮手。世界诞生后,Väinämöinen给他种子,让他在大陆上种植树木。
Suonetar,血管与血液女神。
Vammatar,痛苦女神,Kipu-Tyttö的姐妹之一。
Virankannos,谷物之神,燕麦神。
Ajattara,森林中的恶灵。
Iku-Turso,本意为”永恒的Turso“,Turso又名为Tursas、Turras、Turisas,是芬兰索米人的战神,在《卡勒瓦拉》中北地女主人Louhi曾经从水中召唤Turso阻挡抢劫三宝的卡勒瓦英雄。Turso一词在古芬兰语中的意思是”海象“(walrus),正因为海象与神祗同名,因而这一名词成为了禁忌,现代芬兰语称海象为mursu。(《金枝》中以另一些北美印第安部落为案例,提到过由于各种与部落首领姓名、神祗名相关的词汇禁忌而导致的在部落中存在的语言和文化断层)。芬兰有支维金金属乐队正名为Turisas。
Iku-Turso的前半部分iku-为Turso神的称谓,即芬兰语ikuinen“永恒的”,变体是iki-,如Iki-Turso,Iki-Turisas。
参考文献:
1、孙用 译,Elias Lönnrot 著,《卡勒瓦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2、Pantheon Finnois, Mythologica.fr, 2009
3、www.answers.com/Kalevala
4、Edward Taylor Fletcher,The Kalevala or National epos of the Finns,Transactions(魁北克文学与历史学学会学报),New Series No. 5,1867,http://www.transactions.morrin.org/docsfromclient/books/198/198.html
5、芬兰人名含义,http://www.sci.fi/~kajun/finns/meanings.htm
6、Iku-Turso,http://en.wikipedia.org/wiki/Iku-Turso
-
wantonque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2 22:50:24
-
YuJea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5 17:35:34
-
去皮红薯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1 06:30:52
-
苏万多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23:43:20
-
天徒想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22 16:46:08
-
BURG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9 22:06:27
-
Snoboid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31 15:38:06
-
皂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3 18:22:27
-
Subrisio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19 16:52:43
-
Ma'sh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2-29 00:39:33
-
Stone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1-12 11:56:55
-
邹李袭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2-12 02:07:21
-
忒修斯之舟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30 00:36:04
-
Liu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3-12 22:22:26
-
猫咪建筑师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4 00:47:04
-
好公民库尔蕾丝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2 21:52:54
-
殊不方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2 21:47:11
-
王炜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2 21:44:19
-
9 de Julio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1 08:25:11
-
calvino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1 05:23:53
-
畢懷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1 04:12:02
-
Ketze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28 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