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索鲁的游记
索路的壮游地中海
伦敦书评的评论:
To make matters worse, Theroux goes out of season. That avoids the ghastly tourist masses: in fact, it ensures meeting hardly a soul. Once he has checked into the hotel in Ajaccio, he tells us: ‘I went for a walk through the empty town, got a drink at an empty bar, then went back to my room to read Anthony Burgess’s autobiography.’ The next day, having decided to catch the ferry across to Sardinia, ‘I bought a croissant and a cup of coffee, and then climbed to the fort and walked along the cliff path and found a warm rock and read my Burgess book, and snoozed.’
保罗·索鲁的游记都很长,不像查特文的巴塔哥尼亚或拉什迪的尼加拉瓜游记那样短小。他的《赫丘力士之柱:周游地中海》分上下两册,共670页。格雷厄姆·格林的《没有地图的旅行》写的是在利比亚几周的跋涉,诺曼·莱文斯的《古老大海之声》写的是他在葡萄牙一个小渔村的闲逛。索鲁每次走过的里程都是四位数以上。
周游地中海时,他从直布罗陀的“赫丘力士之柱”出发,绕整个地中海一圈,最终抵达位于摩洛哥仅有数英里之遥的另一根“赫丘力士之柱”,全程行经十七个国家,费时一年半。“周游”一词在原书的副标题中是“壮游”,原意是18和19世纪英国上层阶级游历欧洲大城市,是绅士教育的组成部分。但索鲁对贵族们壮游的历史不感兴趣,他反复说,成堆的石头和破碎的遗址让他感到厌烦。他不去地中海世界的大都市和名胜古迹,不搭飞机,坚持脚踏实地,借助市井小民乘坐的火车、长途汽车、渡轮,偶尔搭出租车或骑自行车,参与当地的各种活动,和当地人一起看斗牛、逛市集、参观古村落和各地遗迹。途中他看到的往往是被污染的海滩、拥挤的度假胜地、华丽而庸俗的景点、凶险的战地和悲惨的贫民窟,但他也看到一些令他赞叹的地方,像科西嘉岛、土耳其和叙利亚的郊区。为了躲开密集的游客,索鲁选择了在淡季出游,结果他总是遇不到什么人。在法国阿雅克修,住进酒店后,他走过空荡荡的镇子,在一个空荡荡的酒吧喝了一杯酒,然后回到房间读安东尼·伯吉斯的自传。第二天,他去了撒丁区,爬上要塞,沿着悬崖边的小径行走,找到一块温暖的岩石,读伯吉斯,然后打了个盹。
瑟鲁的游记的厚度、详细或罗嗦跟他的写作特点有关。他去访问了意大利卡拉布利亚的一个小村子,因为卡罗·莱维在他的反法西斯回忆录《基督停留在埃博利》中写到这个村子。索鲁看到一只已经烧焦的火炉。他对带他参观的老人说:“它有年头了。”“朱塞佩做了一个意大利人弹手指的手势,表示令人难以置信地长——你想不到有多老。”“上次用它烤面包是什么时候?”“今天早上,朱塞佩说,然后又嚷了一个听不懂的词。”这一场景没什么令人感到惊讶或难忘的,但它集中表现了索鲁的游记的特点:他到处游玩,会去一些偏僻的地方,因为他在他喜欢的书中看到过那个地方,他喜欢提问并仔细地记下答案,甚至记下他没听懂的东西。在中世纪,好奇心被教会斥为罪恶,索鲁是一位无神论者,但这说明了为何教士们憎恶好奇心。索鲁的好奇没有跟同情心、慈善或信念相联系,好奇心没有使他善心大发,也没有使他想到过去或未来的辉煌,只是使他不停地跟人聊天、做笔记然后接着走。
伦敦书评的评论:
To make matters worse, Theroux goes out of season. That avoids the ghastly tourist masses: in fact, it ensures meeting hardly a soul. Once he has checked into the hotel in Ajaccio, he tells us: ‘I went for a walk through the empty town, got a drink at an empty bar, then went back to my room to read Anthony Burgess’s autobiography.’ The next day, having decided to catch the ferry across to Sardinia, ‘I bought a croissant and a cup of coffee, and then climbed to the fort and walked along the cliff path and found a warm rock and read my Burgess book, and snoozed.’
保罗·索鲁的游记都很长,不像查特文的巴塔哥尼亚或拉什迪的尼加拉瓜游记那样短小。他的《赫丘力士之柱:周游地中海》分上下两册,共670页。格雷厄姆·格林的《没有地图的旅行》写的是在利比亚几周的跋涉,诺曼·莱文斯的《古老大海之声》写的是他在葡萄牙一个小渔村的闲逛。索鲁每次走过的里程都是四位数以上。
周游地中海时,他从直布罗陀的“赫丘力士之柱”出发,绕整个地中海一圈,最终抵达位于摩洛哥仅有数英里之遥的另一根“赫丘力士之柱”,全程行经十七个国家,费时一年半。“周游”一词在原书的副标题中是“壮游”,原意是18和19世纪英国上层阶级游历欧洲大城市,是绅士教育的组成部分。但索鲁对贵族们壮游的历史不感兴趣,他反复说,成堆的石头和破碎的遗址让他感到厌烦。他不去地中海世界的大都市和名胜古迹,不搭飞机,坚持脚踏实地,借助市井小民乘坐的火车、长途汽车、渡轮,偶尔搭出租车或骑自行车,参与当地的各种活动,和当地人一起看斗牛、逛市集、参观古村落和各地遗迹。途中他看到的往往是被污染的海滩、拥挤的度假胜地、华丽而庸俗的景点、凶险的战地和悲惨的贫民窟,但他也看到一些令他赞叹的地方,像科西嘉岛、土耳其和叙利亚的郊区。为了躲开密集的游客,索鲁选择了在淡季出游,结果他总是遇不到什么人。在法国阿雅克修,住进酒店后,他走过空荡荡的镇子,在一个空荡荡的酒吧喝了一杯酒,然后回到房间读安东尼·伯吉斯的自传。第二天,他去了撒丁区,爬上要塞,沿着悬崖边的小径行走,找到一块温暖的岩石,读伯吉斯,然后打了个盹。
瑟鲁的游记的厚度、详细或罗嗦跟他的写作特点有关。他去访问了意大利卡拉布利亚的一个小村子,因为卡罗·莱维在他的反法西斯回忆录《基督停留在埃博利》中写到这个村子。索鲁看到一只已经烧焦的火炉。他对带他参观的老人说:“它有年头了。”“朱塞佩做了一个意大利人弹手指的手势,表示令人难以置信地长——你想不到有多老。”“上次用它烤面包是什么时候?”“今天早上,朱塞佩说,然后又嚷了一个听不懂的词。”这一场景没什么令人感到惊讶或难忘的,但它集中表现了索鲁的游记的特点:他到处游玩,会去一些偏僻的地方,因为他在他喜欢的书中看到过那个地方,他喜欢提问并仔细地记下答案,甚至记下他没听懂的东西。在中世纪,好奇心被教会斥为罪恶,索鲁是一位无神论者,但这说明了为何教士们憎恶好奇心。索鲁的好奇没有跟同情心、慈善或信念相联系,好奇心没有使他善心大发,也没有使他想到过去或未来的辉煌,只是使他不停地跟人聊天、做笔记然后接着走。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