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
前几天晚上看央视记录频道,正在播《遥远星球的孩子》,讲述台湾一个自闭症患者病情减轻后,在台湾各地不断开分享会,与自闭症患者和家属分享经验。恰好这几天在看《爸爸爱喜禾》,也是第一次通过这本饱含父爱的小书,在眼泪和笑声中了解了自闭症。所以,就仔细看了《遥远星球的孩子》。
其中一个分享会上,有个女孩的话印象深刻。她是高中生,她们班上有个患自闭症的同学,她有帮助自闭症患者的经验。她说:“我们对待他们(自闭症患者),要有同理心”,紧接着她又强调,“不是同情心,是同理心。”
第一次听到“同理心”这个词,还是上学的时候。有一次李开复来学校开讲座,忘记主题是什么了,但记住了他PPT里出现的“同理心”这个词。当时他还解释,同理心与同情心相近,台湾地区更喜欢用“同理心”。我忘了当时是听李开复解释,还是后来自己查阅,了解到同理心是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的一种思考方式。而同情心似乎只是被对方勾起一种类似的感情。
其实,之所以说这么多有关“同理心”的话,是因为最近看到的一档北京台的节目。
也是最近某晚,北京台一个健康类节目,介绍乳腺癌及如何预防。有男女两位主持人,还邀请了一位医学专家。节目内容有案例、有患者采访、有专家讲解,做的还不错。但是,两位主持人的表现让我很不舒服。在整场节目中,他们始终对“乳腺癌”这个话题持有一种调侃甚至戏谑的态度。比如,有个环节是介绍哪类人群更容易罹患乳腺癌。演播室现场竖起一块木板,上面写着一条条的特征。女主持逐条念,男主持在旁边应和。如有一条是“经常感觉不快乐,情绪低落,闷闷不乐”,男主持就说:“嗯嗯,这条我符合,我经常感觉不高兴。”他还做出一脸苦瓜脸相,惹得观众席一片笑声;有一条是“年龄在40岁以上”,男主持说:“这条我不符合,不符合。”接着,女主持特意拿捏起强调念了一条“月经初潮在12岁之前”,并问男主持:“这条你符合吗?”,观众席又是一阵爆笑……
看到这,我真的无法忍受了。我很理解电视节目为追求收视效果,时不时需要搞笑引发观众注意力,吸引观众看下去。但这档节目是在讨论某种癌症,甚至会牵涉到死亡,开玩笑总该适度吧。那如何算适度呢?至少不会让观众感到不舒服吧。节目负责人和主持人,有无考虑到,电视机前的观众中,就有可能有乳腺癌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他们看到和听到你们以如此轻慢的态度,议论这个引发他们极度痛苦的疾病,会有怎样的感受?
如果这期节目负责人或主持人,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乳腺癌患者和他们家属考虑的话,他们还会以此种态度做节目吗?这又返回之前提到的同理心,一种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的思考方式。于是,我又想起《爸爸爱喜禾》里,这位父亲提到的一个希望,就是别人在面对自闭症儿童独特怪异的行为时,能够理解他们,把他们当正常孩子对待。这其实也是对同理心的期待。
不管是同理心还是同情心,如果大家能够拥有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的思考方式,生活会更美好一些。
其中一个分享会上,有个女孩的话印象深刻。她是高中生,她们班上有个患自闭症的同学,她有帮助自闭症患者的经验。她说:“我们对待他们(自闭症患者),要有同理心”,紧接着她又强调,“不是同情心,是同理心。”
第一次听到“同理心”这个词,还是上学的时候。有一次李开复来学校开讲座,忘记主题是什么了,但记住了他PPT里出现的“同理心”这个词。当时他还解释,同理心与同情心相近,台湾地区更喜欢用“同理心”。我忘了当时是听李开复解释,还是后来自己查阅,了解到同理心是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的一种思考方式。而同情心似乎只是被对方勾起一种类似的感情。
其实,之所以说这么多有关“同理心”的话,是因为最近看到的一档北京台的节目。
也是最近某晚,北京台一个健康类节目,介绍乳腺癌及如何预防。有男女两位主持人,还邀请了一位医学专家。节目内容有案例、有患者采访、有专家讲解,做的还不错。但是,两位主持人的表现让我很不舒服。在整场节目中,他们始终对“乳腺癌”这个话题持有一种调侃甚至戏谑的态度。比如,有个环节是介绍哪类人群更容易罹患乳腺癌。演播室现场竖起一块木板,上面写着一条条的特征。女主持逐条念,男主持在旁边应和。如有一条是“经常感觉不快乐,情绪低落,闷闷不乐”,男主持就说:“嗯嗯,这条我符合,我经常感觉不高兴。”他还做出一脸苦瓜脸相,惹得观众席一片笑声;有一条是“年龄在40岁以上”,男主持说:“这条我不符合,不符合。”接着,女主持特意拿捏起强调念了一条“月经初潮在12岁之前”,并问男主持:“这条你符合吗?”,观众席又是一阵爆笑……
看到这,我真的无法忍受了。我很理解电视节目为追求收视效果,时不时需要搞笑引发观众注意力,吸引观众看下去。但这档节目是在讨论某种癌症,甚至会牵涉到死亡,开玩笑总该适度吧。那如何算适度呢?至少不会让观众感到不舒服吧。节目负责人和主持人,有无考虑到,电视机前的观众中,就有可能有乳腺癌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他们看到和听到你们以如此轻慢的态度,议论这个引发他们极度痛苦的疾病,会有怎样的感受?
如果这期节目负责人或主持人,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乳腺癌患者和他们家属考虑的话,他们还会以此种态度做节目吗?这又返回之前提到的同理心,一种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的思考方式。于是,我又想起《爸爸爱喜禾》里,这位父亲提到的一个希望,就是别人在面对自闭症儿童独特怪异的行为时,能够理解他们,把他们当正常孩子对待。这其实也是对同理心的期待。
不管是同理心还是同情心,如果大家能够拥有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的思考方式,生活会更美好一些。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