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生花
两 生 花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
题记
Chapter One
你说冥冥之中会不会有另一个人和你一模一样,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孤单的?
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张悦然的《樱桃之远》,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才知道原来《樱桃之远》之中的两个女孩彼此感应,互相感知的情节并不是张悦然想出来的。但是无论如何,还是很喜欢这样的故事,因为它让我相信,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世上还会有另一个人代替我活下去,而我,或许并不孤单……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我以前从来没有看过,但是机缘巧合的,在看了他的《双面薇罗妮卡》后,才知道,原来我上次看的《十诫》也是他的作品。觉得一切好像就像是在他电影中经常会出现的关于宿命的主题那样,冥冥之中都有着一种安排。我偶尔看了《樱桃之远》,知道了《双面薇罗妮卡》,然后认识了基耶斯洛夫斯基,又发现《十诫》也是他的作品,于是我困在一个循环往复的死胡同里,走来走去都好像会回到原点,周而复始,无论如何走,都会殊途同归。我想,这是我理解中的所谓宿命。
老师说,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一个拍纪录片出身的导演,也许是这样,所以无论是《双面薇罗妮卡》,还是《十诫》,都有一种真实到看上去不真实的色调。有人说影片整体都用了金黄色的滤光镜,所以看起来整个色调很温暖,是一种很平和的温暖。我觉得不是,这是一个有点哀伤,有点无奈的故事。那种金黄色的像老照片的微微有点发黄的颜色,并不是温暖。相反的,是一种压抑,就像快要下雷雨前,天空常常会呈现出的一种,淡淡的米黄色的感觉。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教室里老师放的,没有看得太清楚,于是回家下载了又看了一遍。下载的是没有字幕的,可是我觉得,我好像有点看懂了。即使不是真得明白,这也是一部用耳朵去聆听音乐,用眼睛去看每个镜头都不会中途放弃的电影。
Chapter Two
夜空。
星。
漫天的星。
小女孩对着浩瀚的星空喃喃发问:你那边有些什么?水晶球里折射她的容貌。伸手可触,却遥不可及。
波兰的薇罗妮卡热爱歌唱,花样年纪,秀丽的容貌,脆弱的心脏。
法国的薇罗妮卡同样热爱歌唱,同样的花样年纪,秀丽的容貌,同样脆弱的心脏。
一切就像水晶球里折射的东西那样,好像就在身边,却是触摸不到,而如果真的打碎了那个水晶球,伸到球心的里面,那些东西也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一地碎片,诉说着落寞和孤寂。或许他们也是这样,短暂的一次相遇,因为看见了对方的存在,于是一个离开了,空留另一个在世上继续生活,体味着生命中有一个人离开了的失落。
我固执的认为,波兰的,是梦境中的薇罗妮卡,而法国的她属于现实,所以波兰的她可以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在自己最喜欢的高音上离开,就像天使那样飞向远方,而法国的她活着,带着孤独和怅然,放弃了自己的音乐梦想,找到医生看病来防止猝死。
她们只相遇过一次,在车站,波兰的薇罗妮卡无意中看见了法国的另一半在公共汽车上,就像少时在水晶球里看到的自己的面容,很近,但是却是真的触摸不到。
她们只相遇了一次,但是这就够了,因为波兰的薇罗妮卡知道了世界上真的还有另一个自己存在,所以她可以没有牵绊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为理想而死。
Chapter Three
“上帝创造了一桩美丽的事物,因为害怕这美丽被毁灭,所以,又创造了另一个一模一样的美丽事物。”
——圣经
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这是一部女性电影。也许是因为女性比较多愁善感,于是心思缜密的女性总是愿意相信脆弱,愿意相信上帝会可怜我们这些脆弱而又美丽的生物,当我们被毁灭后,有另一个我,可以将这份美丽和脆弱延续。
波兰的薇罗妮卡无比热爱着音乐,却有更脆弱的心脏,可她坚持了下来,她选择了飞翔,她用歌夹的带子缠绕手指抵御心脏带来的疼痛,她愧对自己的爱情,因为她无法尽力尽心的去爱。她的生命脆弱而遗憾,她只想去完成所想完成的。
法国的薇罗妮卡阳光而明媚,在雨中放肆的歌唱,却在莫名感伤下放弃了歌唱。执着和痴迷的追寻爱情,在她敏感和细腻的直觉下,她又开始不断的寻找另一个自己,极力的渴望知道那一份强烈感知的源头
波兰的薇罗妮卡死于心脏病。法国的薇罗妮卡虽然心脏也不好,但似乎有什么力量阻止着她的死亡。当波兰的那一个倒下后,法国的薇罗妮卡及时地去了医院,避免了悲剧的再次发生。我甚至觉得,波兰薇罗妮卡的死是为了让法国的薇罗妮卡活。就像木偶操纵者最后说的那个故事一样。一个木偶烫伤了手,不久后另一个把手伸向火炉,却莫名其妙地住了手。
Chapter Four
人原来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个体,后来被劈成两半,因此我们才那么不安,那么渴望爱,就是在寻找我们的另一半,我们必须找到另一半才能完整
——柏拉图
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我们在寻找的另一半是异性,可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用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也许我们在寻找的,只是生命中另一个自己。
一开始法国的薇罗妮卡并没有那样的渴望爱情,她不愿意对男友解释她为什么会突然哭泣,或许是她并没有真正的爱着他,而当波兰的薇罗妮卡死了之后,她更加多的和父亲交流,沟通,她开始认真的找寻自己的爱情。她几乎就以为那个木偶艺人就会是她灵魂的真正伴侣,可是最后,她却被告知他只是在为新戏找一些线索。她无比失望。
正是波兰薇罗妮卡的离开,让她觉得不安,让她更加的渴望爱,更加的期待找到另一半,所以才会更加的失望。
《圣经》里说:“人不能独自生活,而真正的自由却是永远走向孤独。”
人是一种群居生物,但有一部分人,却是和谁都有着一些距离,不曾真正贴近,也许,他们不害怕孤独的原因不是他们内心的冷漠坚强,而是因为他们能感知到,世界上的某一处,有另一个人在和自己相生相息的一起生活,而当有一天孤独了,那是因为生命中的另一半离开了。于是需要时时可以见到的人,去填补那份深深的不安全感。
Chapter Five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
无缘无故在世上哭,
在哭我。
此刻有谁夜间在某处笑,
无缘无故在夜间笑,
在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
无缘无故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死,
无缘无故在世上死,
望着我。
波兰少女在舞台上以天鹅垂死般的哀鸣歌声演出了自己的绝唱,美妙的声音戛然而止。冷酷的土地将她与这个世界隔离。可是我们却看到了本来不该看到的东西,死去了的薇罗妮卡的眼睛里看到的关于她死后的事。或许,这一切,是活着的薇罗妮卡所看到的东西。又或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灵魂的存在。
木偶艺人在那里演出。小小的舞台上,美丽的舞娘跳着脚尖上的舞蹈。漂亮的白颜色纱裙,细腻而纤弱的舞步,像在轻柔的云朵里飞翔。她高高的跃起,轻盈的落地。突然舞娘弄伤了自己的脚,被关在了黑漆漆的盒子里。待到重新出来的时候,变成了绚烂的蝴蝶。
如果真的是灵魂的存在,使得舞娘死后还有美丽的蝴蝶破茧而出。那么,在波兰的薇罗妮卡死后,法国的薇罗妮卡所做的那些事,是不是也受着死去的薇罗妮卡的不死之灵魂的某种指引?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波兰的薇罗妮卡希望另一个自己可以好好的活下去,又或许,她后悔了曾经为了唱高音而过早的夭折?
我们不知道。
Chapter Six
上帝要谁灭亡,就会先让他疯狂
生命本就是场逃逸的游戏,我们四处逃窜,以为可以躲过劫难,越是疯狂逃窜的人,越是因为他热爱生活,不舍得离开,可是上帝只是冷眼的看着这一切,然后随意的抓起一个最疯狂的人,将他带到自己的身旁,于是人间少了一具躯壳,天堂多了一个天使。
波兰的薇罗妮卡是热爱生命的,就像她热爱音乐,于是当她唱到神曲第二歌“迈向天堂之歌”时,她真正的迈向了天堂。而舞娘也是在舞台上跳到最美的时刻,悄然化蝶。
于是我想到了樱花,美轮美奂,花期却十分短暂,盛开和衰败都只在一霎那。
舞娘的悲喜由木偶艺人操控,而薇罗妮卡的命运呢?我们的命运呢?
或许我们也只是木偶,因为有着另一个,所以并不被很好的呵护着,因为有一天我们坏了,自然会有别的人延续我们未完成的宿命。
The End
我不懂什么大跨度的摇镜,什么镜头什么切换,我也没办法从这些专业的角度上对电影进行评述。我所能做的,只是静静的看完这部影片,被里面的画面震撼,被里面的音乐感染,然后默默地感受电影给我的启发。
我们总共有两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从不认识
我们有一样的名字一样的脸
我是一半你是另一半
我们总是不会感到寂寞
因为我们有两个人
有一天你死了
于是
我感到寂寞了
你没有遗憾
因为你未完成的生命
在我的身上
得到了延续
……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
题记
Chapter One
你说冥冥之中会不会有另一个人和你一模一样,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孤单的?
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张悦然的《樱桃之远》,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才知道原来《樱桃之远》之中的两个女孩彼此感应,互相感知的情节并不是张悦然想出来的。但是无论如何,还是很喜欢这样的故事,因为它让我相信,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世上还会有另一个人代替我活下去,而我,或许并不孤单……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我以前从来没有看过,但是机缘巧合的,在看了他的《双面薇罗妮卡》后,才知道,原来我上次看的《十诫》也是他的作品。觉得一切好像就像是在他电影中经常会出现的关于宿命的主题那样,冥冥之中都有着一种安排。我偶尔看了《樱桃之远》,知道了《双面薇罗妮卡》,然后认识了基耶斯洛夫斯基,又发现《十诫》也是他的作品,于是我困在一个循环往复的死胡同里,走来走去都好像会回到原点,周而复始,无论如何走,都会殊途同归。我想,这是我理解中的所谓宿命。
老师说,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一个拍纪录片出身的导演,也许是这样,所以无论是《双面薇罗妮卡》,还是《十诫》,都有一种真实到看上去不真实的色调。有人说影片整体都用了金黄色的滤光镜,所以看起来整个色调很温暖,是一种很平和的温暖。我觉得不是,这是一个有点哀伤,有点无奈的故事。那种金黄色的像老照片的微微有点发黄的颜色,并不是温暖。相反的,是一种压抑,就像快要下雷雨前,天空常常会呈现出的一种,淡淡的米黄色的感觉。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教室里老师放的,没有看得太清楚,于是回家下载了又看了一遍。下载的是没有字幕的,可是我觉得,我好像有点看懂了。即使不是真得明白,这也是一部用耳朵去聆听音乐,用眼睛去看每个镜头都不会中途放弃的电影。
Chapter Two
夜空。
星。
漫天的星。
小女孩对着浩瀚的星空喃喃发问:你那边有些什么?水晶球里折射她的容貌。伸手可触,却遥不可及。
波兰的薇罗妮卡热爱歌唱,花样年纪,秀丽的容貌,脆弱的心脏。
法国的薇罗妮卡同样热爱歌唱,同样的花样年纪,秀丽的容貌,同样脆弱的心脏。
一切就像水晶球里折射的东西那样,好像就在身边,却是触摸不到,而如果真的打碎了那个水晶球,伸到球心的里面,那些东西也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一地碎片,诉说着落寞和孤寂。或许他们也是这样,短暂的一次相遇,因为看见了对方的存在,于是一个离开了,空留另一个在世上继续生活,体味着生命中有一个人离开了的失落。
我固执的认为,波兰的,是梦境中的薇罗妮卡,而法国的她属于现实,所以波兰的她可以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在自己最喜欢的高音上离开,就像天使那样飞向远方,而法国的她活着,带着孤独和怅然,放弃了自己的音乐梦想,找到医生看病来防止猝死。
她们只相遇过一次,在车站,波兰的薇罗妮卡无意中看见了法国的另一半在公共汽车上,就像少时在水晶球里看到的自己的面容,很近,但是却是真的触摸不到。
她们只相遇了一次,但是这就够了,因为波兰的薇罗妮卡知道了世界上真的还有另一个自己存在,所以她可以没有牵绊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为理想而死。
Chapter Three
“上帝创造了一桩美丽的事物,因为害怕这美丽被毁灭,所以,又创造了另一个一模一样的美丽事物。”
——圣经
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这是一部女性电影。也许是因为女性比较多愁善感,于是心思缜密的女性总是愿意相信脆弱,愿意相信上帝会可怜我们这些脆弱而又美丽的生物,当我们被毁灭后,有另一个我,可以将这份美丽和脆弱延续。
波兰的薇罗妮卡无比热爱着音乐,却有更脆弱的心脏,可她坚持了下来,她选择了飞翔,她用歌夹的带子缠绕手指抵御心脏带来的疼痛,她愧对自己的爱情,因为她无法尽力尽心的去爱。她的生命脆弱而遗憾,她只想去完成所想完成的。
法国的薇罗妮卡阳光而明媚,在雨中放肆的歌唱,却在莫名感伤下放弃了歌唱。执着和痴迷的追寻爱情,在她敏感和细腻的直觉下,她又开始不断的寻找另一个自己,极力的渴望知道那一份强烈感知的源头
波兰的薇罗妮卡死于心脏病。法国的薇罗妮卡虽然心脏也不好,但似乎有什么力量阻止着她的死亡。当波兰的那一个倒下后,法国的薇罗妮卡及时地去了医院,避免了悲剧的再次发生。我甚至觉得,波兰薇罗妮卡的死是为了让法国的薇罗妮卡活。就像木偶操纵者最后说的那个故事一样。一个木偶烫伤了手,不久后另一个把手伸向火炉,却莫名其妙地住了手。
Chapter Four
人原来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个体,后来被劈成两半,因此我们才那么不安,那么渴望爱,就是在寻找我们的另一半,我们必须找到另一半才能完整
——柏拉图
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我们在寻找的另一半是异性,可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用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也许我们在寻找的,只是生命中另一个自己。
一开始法国的薇罗妮卡并没有那样的渴望爱情,她不愿意对男友解释她为什么会突然哭泣,或许是她并没有真正的爱着他,而当波兰的薇罗妮卡死了之后,她更加多的和父亲交流,沟通,她开始认真的找寻自己的爱情。她几乎就以为那个木偶艺人就会是她灵魂的真正伴侣,可是最后,她却被告知他只是在为新戏找一些线索。她无比失望。
正是波兰薇罗妮卡的离开,让她觉得不安,让她更加的渴望爱,更加的期待找到另一半,所以才会更加的失望。
《圣经》里说:“人不能独自生活,而真正的自由却是永远走向孤独。”
人是一种群居生物,但有一部分人,却是和谁都有着一些距离,不曾真正贴近,也许,他们不害怕孤独的原因不是他们内心的冷漠坚强,而是因为他们能感知到,世界上的某一处,有另一个人在和自己相生相息的一起生活,而当有一天孤独了,那是因为生命中的另一半离开了。于是需要时时可以见到的人,去填补那份深深的不安全感。
Chapter Five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
无缘无故在世上哭,
在哭我。
此刻有谁夜间在某处笑,
无缘无故在夜间笑,
在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
无缘无故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死,
无缘无故在世上死,
望着我。
波兰少女在舞台上以天鹅垂死般的哀鸣歌声演出了自己的绝唱,美妙的声音戛然而止。冷酷的土地将她与这个世界隔离。可是我们却看到了本来不该看到的东西,死去了的薇罗妮卡的眼睛里看到的关于她死后的事。或许,这一切,是活着的薇罗妮卡所看到的东西。又或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灵魂的存在。
木偶艺人在那里演出。小小的舞台上,美丽的舞娘跳着脚尖上的舞蹈。漂亮的白颜色纱裙,细腻而纤弱的舞步,像在轻柔的云朵里飞翔。她高高的跃起,轻盈的落地。突然舞娘弄伤了自己的脚,被关在了黑漆漆的盒子里。待到重新出来的时候,变成了绚烂的蝴蝶。
如果真的是灵魂的存在,使得舞娘死后还有美丽的蝴蝶破茧而出。那么,在波兰的薇罗妮卡死后,法国的薇罗妮卡所做的那些事,是不是也受着死去的薇罗妮卡的不死之灵魂的某种指引?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波兰的薇罗妮卡希望另一个自己可以好好的活下去,又或许,她后悔了曾经为了唱高音而过早的夭折?
我们不知道。
Chapter Six
上帝要谁灭亡,就会先让他疯狂
生命本就是场逃逸的游戏,我们四处逃窜,以为可以躲过劫难,越是疯狂逃窜的人,越是因为他热爱生活,不舍得离开,可是上帝只是冷眼的看着这一切,然后随意的抓起一个最疯狂的人,将他带到自己的身旁,于是人间少了一具躯壳,天堂多了一个天使。
波兰的薇罗妮卡是热爱生命的,就像她热爱音乐,于是当她唱到神曲第二歌“迈向天堂之歌”时,她真正的迈向了天堂。而舞娘也是在舞台上跳到最美的时刻,悄然化蝶。
于是我想到了樱花,美轮美奂,花期却十分短暂,盛开和衰败都只在一霎那。
舞娘的悲喜由木偶艺人操控,而薇罗妮卡的命运呢?我们的命运呢?
或许我们也只是木偶,因为有着另一个,所以并不被很好的呵护着,因为有一天我们坏了,自然会有别的人延续我们未完成的宿命。
The End
我不懂什么大跨度的摇镜,什么镜头什么切换,我也没办法从这些专业的角度上对电影进行评述。我所能做的,只是静静的看完这部影片,被里面的画面震撼,被里面的音乐感染,然后默默地感受电影给我的启发。
我们总共有两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从不认识
我们有一样的名字一样的脸
我是一半你是另一半
我们总是不会感到寂寞
因为我们有两个人
有一天你死了
于是
我感到寂寞了
你没有遗憾
因为你未完成的生命
在我的身上
得到了延续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