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诚意的所谓跨学科研究方法
要在学术共同体里混下去,一点不赶时髦不行 (当然一味赶时髦我觉得也是迟早要完蛋的)。在某个时段,某个共同体里,某个个人的赶时髦行为甚至都是不自知的。反正那几个重要的大词,总要有一两个能靠上边,仿佛才足够向他人说明白你在干什么。
这几个大词之一,所谓interdisciplinary,最最令我觉得无诚意。当然,我是从一个研究历史的人角度出发的。其实就连最基本的史学方法入门书(本科教材啊)里都已讲明,历史学家面对材料要有一种朴素的态度和勇气。它是一块怎样的材料,就裁成一件怎样的衣,其中如何裁剪的具体手法,要看材料的性质而定。裁缝不是不可以有立场,但是裁缝的立场不是决定性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天生就是跨学科的,因为为了厘清一块史料,各种方法都可能是可取的,所以没有单一的“历史学方法”一说。历史学家不是可以收到其它学科,尤其社会科学的方法的启发,也不是不可以用它们的方法,但是这种启发都是要被操作者本人有意识地、清醒地控制在材料本身允许的范围之内的。
各个学科的建制不同。19世纪以来发展的很多社会科学学科,方法论是他们的立身之本,没有特定的方法论,这个学科的存在就没有合理性。历史并不是这样的学科。我一直觉得,所谓historian's craft应该翻译成历史学家的手艺,应该寻找一个最朴素,最有hands-on含义的的词。任何历史研究从对材料本身的敬意出发,才是有诚意的研究。
迄今为止,我觉得最有诚意的一句关于interdisciplinary的statement是:
The serious study of any academic topic, or of any philosophical or literary work, is best prepared for by a wide and deep acquaintance with the fundamental issues presupposed in all such studies.
真正的对其它学科的关怀应该收藏在研究者的知识背景里,而不是天花乱坠name dropping的方法论里。
这几个大词之一,所谓interdisciplinary,最最令我觉得无诚意。当然,我是从一个研究历史的人角度出发的。其实就连最基本的史学方法入门书(本科教材啊)里都已讲明,历史学家面对材料要有一种朴素的态度和勇气。它是一块怎样的材料,就裁成一件怎样的衣,其中如何裁剪的具体手法,要看材料的性质而定。裁缝不是不可以有立场,但是裁缝的立场不是决定性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天生就是跨学科的,因为为了厘清一块史料,各种方法都可能是可取的,所以没有单一的“历史学方法”一说。历史学家不是可以收到其它学科,尤其社会科学的方法的启发,也不是不可以用它们的方法,但是这种启发都是要被操作者本人有意识地、清醒地控制在材料本身允许的范围之内的。
各个学科的建制不同。19世纪以来发展的很多社会科学学科,方法论是他们的立身之本,没有特定的方法论,这个学科的存在就没有合理性。历史并不是这样的学科。我一直觉得,所谓historian's craft应该翻译成历史学家的手艺,应该寻找一个最朴素,最有hands-on含义的的词。任何历史研究从对材料本身的敬意出发,才是有诚意的研究。
迄今为止,我觉得最有诚意的一句关于interdisciplinary的statement是:
The serious study of any academic topic, or of any philosophical or literary work, is best prepared for by a wide and deep acquaintance with the fundamental issues presupposed in all such studies.
真正的对其它学科的关怀应该收藏在研究者的知识背景里,而不是天花乱坠name dropping的方法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