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玩偶之家》看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从《玩偶之家》看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描写家庭生活的三幕剧《玩偶之家》是丹麦著名戏剧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作家通过描写妻子娜拉和她的丈夫海尔茂从表面的琴瑟和谐到尖锐对立的故事,深入的探讨了家庭婚姻、妇女地位以及伦理道德等问题,揭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冲突。娜拉最后离家出走,她到底去何处,离后的生活如何,值得广大读者思考。
主人公娜拉是一个温柔美丽、善解人意、总为他人着想的人。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为了使丈夫的身体尽快康复,她不惜冒着欺骗丈夫的危险,用已故父亲的名字与海尔茂的下属签订欠条,从而保证了海尔茂可以获得有效的治疗。然而,欺骗这个字眼在海尔茂的眼里却是无法容忍的。当秘密被揭露出来的时候,可怜的主人公非但没能得到丈夫的理解,反而引发了一场家庭危机。然而在丈夫海尔茂的一再指责之下,娜拉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说出了深深埋藏于心中的那些话。
“现在我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女主人公此刻意识到,越是表面和谐美好,其隐藏的问题便越深。女主人公个性意识此刻被残酷的假象唤醒,娜拉发出了我要做一个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精神的人的呼声。
“说不上快活,不过说说笑凑个热闹而已。你一向待我很好。可是咱们家也只是一个玩儿的地方,从来不谈正经事。在这儿,我是你的玩偶老婆,正像我在家是我父亲的玩偶女儿一样。我的孩子又是我的泥娃娃。你逗着我玩,我觉得有意思,正如我逗孩子们,孩子们也觉得有意思。托尔,这就是咱们的夫妻生活。”娜拉一语道破了他俩关系的实质,本应是平等的关系,然而现在却变成了玩具与主人之间的附属关系。在娜拉看来男性是人,女性也应当具有独立而自主的性格。
面对娜拉的反抗,海尔茂一开始仍摆出家长的态度,他严肃的驳斥娜拉道:“难道你不明白你在家庭中的地位?难道在这些问题上没有颠扑不破的道理教你?难道你不信仰宗教?”显然,海尔茂是站在男权至上的角度看待问题,男性就该统治女性,在这个社会上,女性永远得服从男性。然而更可笑的是,海尔茂竟然搬出了“宗教”,他企图以宗教的权威威慑娜拉,然而却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你说这些话像小孩子。你不了解咱们的社会。”社会是什么样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海尔茂站在至高的角度,用自己的观点来支配娜拉的思想,这显得多么的可笑。“娜拉,我愿意为你日夜工作,我愿意为你受苦受穷。可是男人不能为他所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显然名誉在海尔茂的眼里竟比自己的妻子重要,妻子为自己做了那么多,海尔茂非但没有感激之情,却不停的指责自己的妻子破坏自己的名誉,可见其冷漠自私到了极致。
全剧的最终,娜拉说道:“托伐,就在那当口,我好像从梦中醒来,我简直跟一个陌生人同居了八年,给他生了三个孩子。喔,想起来真难受!我恨透了自己没出息!”。“我恨透了自己没出息”,既是女主人公对自己的否定,同时也包含了女主人公对自己命运的反思。接着,楼下砰的一声传来关门的声音。娜拉走了。
娜拉离家出走关门的砰的那一声,直扣读者心弦,那一声不仅仅是普通的关门声,更是一个有力的敲打读者心灵的鸣钟。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的,表面的和谐现在又哪里去了,通过这些表面的现象又能揭示出那些深刻的社会内涵,读者读完此剧应当加以认真的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像娜拉这样的要求女性独立解放的人物形象并非仅此一个。《诗经·氓》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感情激愤。“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这些对女主人公不算什么,可是面对丈夫的“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却是女主人公所不能忍受的。兄弟的不理解,女主人公只好“静言思之,躬自棹矣”。本想和丈夫白头偕老,却不料“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在古代社会如此有个性的女性确实是不多见的,女主人公给我们的启示更在于要勇于表现自己真实的想法。只有在思想上独立了,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诗经·谷风》同样也塑造了一个被丈夫抛弃了的妇女的形象。“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闵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刚结婚之时,夫妻感情和睦。可一但丈夫变了心,丈夫便“不我屑矣”,当丈夫再娶之时,主人公终于看清了丈夫的真实面目,于是主人公发出毅然决然的声音“不念昔者,伊于来塈”。主人公的形象便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感受到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独立人格精神的人。
中国现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女作家舒婷的名作《致橡树》深刻而形象的刻画出一个追求人格平等,个性独立自由爱情观的女性形象。“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自由平等的爱情观打破了传统的封建思想给人们的思维上带来的束缚。“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诗人通过诗中塑造的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即爱情的双方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保持各自的独立个性,又互相支持,携手并进。
此外,英国勃朗特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在《简·爱》中也塑造了一个新型的女主人公形象。简·爱只是一个矮小丑陋的平民女子,但她要求和男子一样平等,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主张自由表现自己的爱憎和情感,追求独立自由的爱情。当她爱上了罗彻斯特之后,就在结婚的前夕发现了罗切斯特的妻子仍在,于是毅然决然的出走。后来罗彻斯特的妻子死于火灾,而罗彻斯特也在那场火灾中瞎了双眼独居在一间破旧的小屋中,简·爱才真正的愿意和他在一起。小说的结尾两人坐在木椅子上交谈的场景深深打动了我。但我更为被其独立的人格所折服。简·爱也正因为她的人格成为文学史上一个难以复制的形象。
总之,中外文学中独立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反映了作家的理想追求,更是对传统社会的反叛,是人类思想发展的进步。近些年兴起的女权运动也正是当代女性要求社会解放的表现。作为当代女性,我们要勇于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为社会作出贡献。
即使再小的海也有一颗澎湃的心
Libralhai
2011年11月12日晚
描写家庭生活的三幕剧《玩偶之家》是丹麦著名戏剧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作家通过描写妻子娜拉和她的丈夫海尔茂从表面的琴瑟和谐到尖锐对立的故事,深入的探讨了家庭婚姻、妇女地位以及伦理道德等问题,揭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冲突。娜拉最后离家出走,她到底去何处,离后的生活如何,值得广大读者思考。
主人公娜拉是一个温柔美丽、善解人意、总为他人着想的人。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为了使丈夫的身体尽快康复,她不惜冒着欺骗丈夫的危险,用已故父亲的名字与海尔茂的下属签订欠条,从而保证了海尔茂可以获得有效的治疗。然而,欺骗这个字眼在海尔茂的眼里却是无法容忍的。当秘密被揭露出来的时候,可怜的主人公非但没能得到丈夫的理解,反而引发了一场家庭危机。然而在丈夫海尔茂的一再指责之下,娜拉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说出了深深埋藏于心中的那些话。
“现在我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女主人公此刻意识到,越是表面和谐美好,其隐藏的问题便越深。女主人公个性意识此刻被残酷的假象唤醒,娜拉发出了我要做一个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精神的人的呼声。
“说不上快活,不过说说笑凑个热闹而已。你一向待我很好。可是咱们家也只是一个玩儿的地方,从来不谈正经事。在这儿,我是你的玩偶老婆,正像我在家是我父亲的玩偶女儿一样。我的孩子又是我的泥娃娃。你逗着我玩,我觉得有意思,正如我逗孩子们,孩子们也觉得有意思。托尔,这就是咱们的夫妻生活。”娜拉一语道破了他俩关系的实质,本应是平等的关系,然而现在却变成了玩具与主人之间的附属关系。在娜拉看来男性是人,女性也应当具有独立而自主的性格。
面对娜拉的反抗,海尔茂一开始仍摆出家长的态度,他严肃的驳斥娜拉道:“难道你不明白你在家庭中的地位?难道在这些问题上没有颠扑不破的道理教你?难道你不信仰宗教?”显然,海尔茂是站在男权至上的角度看待问题,男性就该统治女性,在这个社会上,女性永远得服从男性。然而更可笑的是,海尔茂竟然搬出了“宗教”,他企图以宗教的权威威慑娜拉,然而却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你说这些话像小孩子。你不了解咱们的社会。”社会是什么样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海尔茂站在至高的角度,用自己的观点来支配娜拉的思想,这显得多么的可笑。“娜拉,我愿意为你日夜工作,我愿意为你受苦受穷。可是男人不能为他所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显然名誉在海尔茂的眼里竟比自己的妻子重要,妻子为自己做了那么多,海尔茂非但没有感激之情,却不停的指责自己的妻子破坏自己的名誉,可见其冷漠自私到了极致。
全剧的最终,娜拉说道:“托伐,就在那当口,我好像从梦中醒来,我简直跟一个陌生人同居了八年,给他生了三个孩子。喔,想起来真难受!我恨透了自己没出息!”。“我恨透了自己没出息”,既是女主人公对自己的否定,同时也包含了女主人公对自己命运的反思。接着,楼下砰的一声传来关门的声音。娜拉走了。
娜拉离家出走关门的砰的那一声,直扣读者心弦,那一声不仅仅是普通的关门声,更是一个有力的敲打读者心灵的鸣钟。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的,表面的和谐现在又哪里去了,通过这些表面的现象又能揭示出那些深刻的社会内涵,读者读完此剧应当加以认真的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像娜拉这样的要求女性独立解放的人物形象并非仅此一个。《诗经·氓》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感情激愤。“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这些对女主人公不算什么,可是面对丈夫的“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却是女主人公所不能忍受的。兄弟的不理解,女主人公只好“静言思之,躬自棹矣”。本想和丈夫白头偕老,却不料“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在古代社会如此有个性的女性确实是不多见的,女主人公给我们的启示更在于要勇于表现自己真实的想法。只有在思想上独立了,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诗经·谷风》同样也塑造了一个被丈夫抛弃了的妇女的形象。“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闵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刚结婚之时,夫妻感情和睦。可一但丈夫变了心,丈夫便“不我屑矣”,当丈夫再娶之时,主人公终于看清了丈夫的真实面目,于是主人公发出毅然决然的声音“不念昔者,伊于来塈”。主人公的形象便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感受到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独立人格精神的人。
中国现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女作家舒婷的名作《致橡树》深刻而形象的刻画出一个追求人格平等,个性独立自由爱情观的女性形象。“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自由平等的爱情观打破了传统的封建思想给人们的思维上带来的束缚。“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诗人通过诗中塑造的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即爱情的双方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保持各自的独立个性,又互相支持,携手并进。
此外,英国勃朗特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在《简·爱》中也塑造了一个新型的女主人公形象。简·爱只是一个矮小丑陋的平民女子,但她要求和男子一样平等,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主张自由表现自己的爱憎和情感,追求独立自由的爱情。当她爱上了罗彻斯特之后,就在结婚的前夕发现了罗切斯特的妻子仍在,于是毅然决然的出走。后来罗彻斯特的妻子死于火灾,而罗彻斯特也在那场火灾中瞎了双眼独居在一间破旧的小屋中,简·爱才真正的愿意和他在一起。小说的结尾两人坐在木椅子上交谈的场景深深打动了我。但我更为被其独立的人格所折服。简·爱也正因为她的人格成为文学史上一个难以复制的形象。
总之,中外文学中独立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反映了作家的理想追求,更是对传统社会的反叛,是人类思想发展的进步。近些年兴起的女权运动也正是当代女性要求社会解放的表现。作为当代女性,我们要勇于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为社会作出贡献。
即使再小的海也有一颗澎湃的心
Libralhai
2011年11月12日晚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