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心忧伤
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下午,去上戏看了《岁月1978》,这是双年展的分展,搭建了一个典型的石库门弄堂,并通过角色扮演以及各种器物,逼真再现了三十年前的市井生活,两个小时恍在梦里,时光仿佛倒转。但今天我无意谈这个,因为心情忧伤,为一间叫犀牛的书店的即将关门,以及行将关张的更多的独立书店们,为这个世界的精神麻痹。我忧伤,沮丧。
如果说《岁月1978》让我体验的怀旧纯然是一种对儿时记忆的激励、唤起和重温的话,那么朋友老C的《别了犀牛:一家独立书店的突然消逝》的文字和照片让我体知了另一种更深彻心肺的nostalgia,这是一种对行将失去的所爱的怀恋和痛惜。正如昆德拉在《身份》里所说:“You can suffer nostalgia in the presence of the beloved if you glimpse a future where the beloved is no more.”(即使所爱在场,你却深感怀旧之痛,盖因瞥见那所爱已失的未来)。
书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一生的安慰和牵记,曾经写过一篇《我爱书店》的文字,记录了我与书店的半生的纠葛,以及暗许的并不远大的理想——开一间有格调的小书店。如今看来,这已是奢望了。不是我不爱书或者有了更大的野心了,而是这世道人心的剧变。
世界在更高、更快、更强,GDP像火箭蹿升,但人心的世界却更小、更木、更冷。无数人在社会的阶梯上攀爬着,那阶梯的每一级标着金钱或者权力;更多人在为稻梁生计奔忙,蝇营狗苟,无暇他顾。心灵缺乏滋养和启蒙,难免不面临沙漠化的危险,教育的偏废失道,只造就出大量工具型的知道分子。因而只能依靠自我教育和启蒙弥补,这主要途径就是通过阅读,主要是人文经典(而不是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工具实用类书),各种祛蔽的“常识”,以及滋养心灵,培养德性和感受力的文学艺术作品。唯此,才不致出现大批原子式的“空心人”,才不致使礼崩乐坏,丛林法则盛行,世界也才有得救的希望,否则真成了如老C所举的所多玛城或者布罗茨基所说的使民族受到历史惩罚的罪过了。
如今,已是市场和资本的世界,资本是最主导的意识形态。独立民营书店,如一叶扁舟,风雨飘摇于险恶的市场汪洋,稍有不慎或风浪,就会倾覆。而能够给予这一扁舟支持的,除了对有关政策的扶持的寄望(希望渺茫且非长远之计),更主要的是给他以抗风浪的能力,让她更强更稳,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不愿放弃读书这一“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贺麟)的人,积极走进书店,而不是只通过网购,来获得作为“记忆和想象的延伸”(博尔赫斯)的书籍。
为什么?网购不是更便宜吗?因为对一个爱书人,寻书,选书,发现心仪之书或者意外收获的惊喜,与书友同道交流的乐趣,聆听专题讲座的受益,对书香满溢的氛围的体验,只有在那些用心经营的书店里,才能够得到。南京的“先锋”,厦门的“光合作用”,上海的“万象”和“鹿鸣”,似乎都是有灵的所在,你可以倾听到书的呢喃,存在的无声之音。
由于时间安排的缘故,终于未能与老C、Gavin君等一起见上“犀牛君”的第一也是最后一面,深以为憾。但我相信,老兵不死,犀牛归来不会是梦。也为继续为生存奋争的其他民营书店们鼓与呼!有你们,这城市,这人世,才精彩,才值得留恋。
相约在犀牛归来的那一天,不管多遥远。
窗外的风声
我充耳不闻:
我的书又厚又重。
——里尔克《阅读者》
如果说《岁月1978》让我体验的怀旧纯然是一种对儿时记忆的激励、唤起和重温的话,那么朋友老C的《别了犀牛:一家独立书店的突然消逝》的文字和照片让我体知了另一种更深彻心肺的nostalgia,这是一种对行将失去的所爱的怀恋和痛惜。正如昆德拉在《身份》里所说:“You can suffer nostalgia in the presence of the beloved if you glimpse a future where the beloved is no more.”(即使所爱在场,你却深感怀旧之痛,盖因瞥见那所爱已失的未来)。
书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一生的安慰和牵记,曾经写过一篇《我爱书店》的文字,记录了我与书店的半生的纠葛,以及暗许的并不远大的理想——开一间有格调的小书店。如今看来,这已是奢望了。不是我不爱书或者有了更大的野心了,而是这世道人心的剧变。
世界在更高、更快、更强,GDP像火箭蹿升,但人心的世界却更小、更木、更冷。无数人在社会的阶梯上攀爬着,那阶梯的每一级标着金钱或者权力;更多人在为稻梁生计奔忙,蝇营狗苟,无暇他顾。心灵缺乏滋养和启蒙,难免不面临沙漠化的危险,教育的偏废失道,只造就出大量工具型的知道分子。因而只能依靠自我教育和启蒙弥补,这主要途径就是通过阅读,主要是人文经典(而不是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工具实用类书),各种祛蔽的“常识”,以及滋养心灵,培养德性和感受力的文学艺术作品。唯此,才不致出现大批原子式的“空心人”,才不致使礼崩乐坏,丛林法则盛行,世界也才有得救的希望,否则真成了如老C所举的所多玛城或者布罗茨基所说的使民族受到历史惩罚的罪过了。
如今,已是市场和资本的世界,资本是最主导的意识形态。独立民营书店,如一叶扁舟,风雨飘摇于险恶的市场汪洋,稍有不慎或风浪,就会倾覆。而能够给予这一扁舟支持的,除了对有关政策的扶持的寄望(希望渺茫且非长远之计),更主要的是给他以抗风浪的能力,让她更强更稳,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不愿放弃读书这一“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贺麟)的人,积极走进书店,而不是只通过网购,来获得作为“记忆和想象的延伸”(博尔赫斯)的书籍。
为什么?网购不是更便宜吗?因为对一个爱书人,寻书,选书,发现心仪之书或者意外收获的惊喜,与书友同道交流的乐趣,聆听专题讲座的受益,对书香满溢的氛围的体验,只有在那些用心经营的书店里,才能够得到。南京的“先锋”,厦门的“光合作用”,上海的“万象”和“鹿鸣”,似乎都是有灵的所在,你可以倾听到书的呢喃,存在的无声之音。
由于时间安排的缘故,终于未能与老C、Gavin君等一起见上“犀牛君”的第一也是最后一面,深以为憾。但我相信,老兵不死,犀牛归来不会是梦。也为继续为生存奋争的其他民营书店们鼓与呼!有你们,这城市,这人世,才精彩,才值得留恋。
相约在犀牛归来的那一天,不管多遥远。
窗外的风声
我充耳不闻:
我的书又厚又重。
——里尔克《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