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羔羊 -- 分享乐队『Lamb of God』
在写这篇文字之前,我首先想说,这不是一篇乐评,也不算一篇纯粹的音乐推荐。只是一些关于音乐,情绪,释放的文字。有别于传统,所以被命名为:乐志。一次声音与文字的纠缠交错。我想以此来表达,旋律与文字的相配可产生诸多相通之处,仅此而已。
若是喜好音乐,自然什么都会去欣赏。可以无关重要,也并不轰烈悲凄。
习惯一个人的时候,听冲击人心的金属音乐。阴影,渐变的复杂,使之难以言语。
用内心深处仅有的边界,来清理,接受,评判。那些炙热滚烫的声音在房间里响起,配上香薰的烛光,显得分外柔和。忆起穿街走巷寻找打口碟的日子。对摇滚,金属喜爱至极。因为在这些嘶吼的乐章里,我听到了人性的困惑,创痛与失望。具有毁灭性。
逐渐形成长时间的大量聆听,华丽,黑暗,忧伤,撕裂,破碎,人性与宗教,无数的情感词汇交融于音乐里,最终让内心带来共存的静谧。
在一段心灰意冷的时间段里,爱上这支来自美国的鞭笞金属乐队Lamb of God。早期他们的原名叫做Burn the Priest,由主唱Randy Blythe,吉他手Mark Morton和Will Adler,贝斯手John Campbell和鼓手Chris Adler等五位成员组成。记得当年,百无聊赖,坐在朋友的小店里,听到他们重烈而恳切的声音。是属于精神独立的咆哮,在你无法面对生活庸俗与琐碎时,那些狂放如同恒温一样渲染你的肉身,明暗对半,激情与挫败,然后与之相伴,确切的感觉安全。
我亦为他们的成功感到骄傲。每次的细致聆听,如同置身其中。一次寒冬冷冽的回忆,醉醺醺的几个男子,身边仅有的廉价啤酒,稀疏暖炉,简陋单薄的房间,尝试性的写下metal歌曲,心中尽是想象中的开豁路途。而当时,优秀的乐队四处崛起,尤其是以Breadwinner和Slanglouse这两个当地的金属乐队为首,能把破落复杂,狂呼悲悦的旋律轻松驾驭。正因如此,致使他们更加心存动力,把娴熟的技术继续提高。
在还没改名的时候,他们出过一张《Burn the Priest》的同名专辑。亦显然有些背道而驰,而后在逃逸且漂泊不定的途径里蓄势待发,2000年的时候正式名为Lamd of God,同年发行首张专辑《New American Gospel》,结果大获好评,也因此得到很高的评价。此后的一次大规模巡演,更是宣传他们的口号“纯粹美国式的死亡金属”,一切都看似复杂,却紧然有序。在毫无疑问中,得到狂热的追捧。
流光似水,时间不断催促Lamb of God创作能量的提升与实践,唯独不变的,仍旧是死亡金属里沸腾旋绕的内心。若干问题的出现,阻碍着乐队前进的方式与步伐,但他们依然在傲然的位置上留有备注。而《Ashes of the Wake》这张专辑,更是久立于我的案头。仅用了五个月的筹备时间,凭借以往的经验,用拼凑的形式,伤感,不安,困倦,清冷浪潮,持久与不死的状态下,实现专辑的完整性。他们最真诚的声音,给予洞察,提炼,暗自行走既定的路程。在prog和传统摇滚之间,纠缠着两级分化的听众。如同喝下清水,维持着日常生存的需求。无法自控而心甘情愿的沦陷于他们焦虑不安却平衡固定的旋律里。
属于Lamb of God的记忆,让我进入梦魇路程。脱离苦欲,迷醉而暂且卸下沉重负累,浑身血液流动,崩塌在心口的城墙隐隐裂坠,最后消散得悄无声息。
http://weibo.com/binghufuren/
若是喜好音乐,自然什么都会去欣赏。可以无关重要,也并不轰烈悲凄。
习惯一个人的时候,听冲击人心的金属音乐。阴影,渐变的复杂,使之难以言语。
用内心深处仅有的边界,来清理,接受,评判。那些炙热滚烫的声音在房间里响起,配上香薰的烛光,显得分外柔和。忆起穿街走巷寻找打口碟的日子。对摇滚,金属喜爱至极。因为在这些嘶吼的乐章里,我听到了人性的困惑,创痛与失望。具有毁灭性。
逐渐形成长时间的大量聆听,华丽,黑暗,忧伤,撕裂,破碎,人性与宗教,无数的情感词汇交融于音乐里,最终让内心带来共存的静谧。
在一段心灰意冷的时间段里,爱上这支来自美国的鞭笞金属乐队Lamb of God。早期他们的原名叫做Burn the Priest,由主唱Randy Blythe,吉他手Mark Morton和Will Adler,贝斯手John Campbell和鼓手Chris Adler等五位成员组成。记得当年,百无聊赖,坐在朋友的小店里,听到他们重烈而恳切的声音。是属于精神独立的咆哮,在你无法面对生活庸俗与琐碎时,那些狂放如同恒温一样渲染你的肉身,明暗对半,激情与挫败,然后与之相伴,确切的感觉安全。
我亦为他们的成功感到骄傲。每次的细致聆听,如同置身其中。一次寒冬冷冽的回忆,醉醺醺的几个男子,身边仅有的廉价啤酒,稀疏暖炉,简陋单薄的房间,尝试性的写下metal歌曲,心中尽是想象中的开豁路途。而当时,优秀的乐队四处崛起,尤其是以Breadwinner和Slanglouse这两个当地的金属乐队为首,能把破落复杂,狂呼悲悦的旋律轻松驾驭。正因如此,致使他们更加心存动力,把娴熟的技术继续提高。
在还没改名的时候,他们出过一张《Burn the Priest》的同名专辑。亦显然有些背道而驰,而后在逃逸且漂泊不定的途径里蓄势待发,2000年的时候正式名为Lamd of God,同年发行首张专辑《New American Gospel》,结果大获好评,也因此得到很高的评价。此后的一次大规模巡演,更是宣传他们的口号“纯粹美国式的死亡金属”,一切都看似复杂,却紧然有序。在毫无疑问中,得到狂热的追捧。
流光似水,时间不断催促Lamb of God创作能量的提升与实践,唯独不变的,仍旧是死亡金属里沸腾旋绕的内心。若干问题的出现,阻碍着乐队前进的方式与步伐,但他们依然在傲然的位置上留有备注。而《Ashes of the Wake》这张专辑,更是久立于我的案头。仅用了五个月的筹备时间,凭借以往的经验,用拼凑的形式,伤感,不安,困倦,清冷浪潮,持久与不死的状态下,实现专辑的完整性。他们最真诚的声音,给予洞察,提炼,暗自行走既定的路程。在prog和传统摇滚之间,纠缠着两级分化的听众。如同喝下清水,维持着日常生存的需求。无法自控而心甘情愿的沦陷于他们焦虑不安却平衡固定的旋律里。
属于Lamb of God的记忆,让我进入梦魇路程。脱离苦欲,迷醉而暂且卸下沉重负累,浑身血液流动,崩塌在心口的城墙隐隐裂坠,最后消散得悄无声息。
![]() |
http://weibo.com/binghufu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