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腹、精神病和外星人
孩子随意敲打着栏杆
栏杆随意敲打着夜晚
北岛《命运》
有关小腹、精神病和外星人
一
陈亮坐在餐桌前。他柔软的肚子在吃饱之后变得比平时要大,顶住了桌子的边缘。桌子对肚子的压迫感让陈亮觉得身体里好像装了一个充满了气的气球,所以他晃动身体调整了一下肚子和桌子的距离来让自己不那样难受。木制的椅子的木板缝之间落满了粘着油渍的灰尘,伴随着陈亮的动作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不过这些声响随即就被抽油烟机的轰鸣淹没了。他看着面前的盘子中剩的不多的面条,又看了看刚才因为在桌子边缘贴着而留下一道红色痕迹的肚子,陷入了短暂的无法抉择当中。然后他拿起了叉子,逼着自己吞咽下最后一块鸡肉和最后一口面条。他望向干净的盘子,满意的把它们扔到了水池中。
陈亮走向电脑,盘算着是继续工作,还是休息一下。过多的食物占用了几乎同样多的精力在消化系统,这使他的头脑根本无法思考。于是陈亮关掉了电脑,躺到了沙发里看电视。几乎所有的频道都被广告占据着。有一个频道正在进行一个电话竞猜节目,问的是澳大利亚的首都在哪儿。陈亮凭借已经剩余不多的地理知识,回忆起“堪培拉”这个城市,二十年前的夏天陈亮还是个高中生的时候学过。陈亮高中的地理老师是个30多岁的女人,体态丰盈,声音尖细。这样尖细的声音总是适时的把试图睡着的同学惊醒。“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那儿原来就是块牧区,后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看好了这个地方。1913年就开始建城,27年就把首都搬过去了,一座很年轻的城市。”昏昏欲睡的陈亮 被“年轻”这两个字的高音给惊着了,后来就记住了堪培拉。而在电视里被接通电话回答问题的同学们似乎都没有这样负责的地理老师,他们回答了“墨尔本”“悉尼”甚至是“温哥华”。主持人自顾自的激动的喊着:“哎呀其实不难的,奖金都涨到5000了,大家要是知道答案就快点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啊。”陈亮估计着有多少人会打这个电话,“大概100个人,或者500个人”
陈亮很快对思考人数这个问题失去了兴趣,他换了个姿势,就在沙发中睡着了。
这是一个在青岛长大的在香港读了大学的上海人,毕业后回了青岛。从香港回来后陈亮 在报社做了整整一年的记者,然后毫无预兆的离开了报社。陈亮辞职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他所在的报社每天八点半就要上班。这就意味着在一年中的一些时候,陈亮需要在他不想起床的时候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出于这样的一个原因就辞职,陈亮自己也觉得很荒唐。不过他安慰自己,其实他在意的并不是起床,而是自由。虽然辞了职也不代表有了自由,但至少看上去,时间是受自己的掌控了。陈亮在陈亮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追求自由,提前了两周就出来了。长大了依然是这点追求。高中的时候陈亮和同桌吹牛:“我能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我能想什么时候工作,就什么时候工作;我的钱能够使我和我的家人活得还不错,我这辈子就值了,就死而无憾了。”他辞职后做了个自由职业者,凭借朋友的介绍和圈子里的小名气给人家做设计,写专栏,编蹩脚的电影剧本。如果赶上没有任务的时候,就自己闷在家里看小说或者写小说。陈亮每次写完小说,都会往人民文学发。不过可惜的是,这些东西从来都一去不返。
大概下午四点左右,陈亮醒了过来。他所在这个社区的楼间距很小,中午过后几个小时之内便看不到直射的阳光了。这种情况到了冬天就更为严重,所以此刻屋内昏暗一片。陈亮 望着处于朦胧之中的房间,想起来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的一段描写:“我又睡着了,有时偶尔醒来片刻,听到木器家具的纤维格格地开裂,睁眼凝望黑暗中光影的变幻,凭着一闪而过的意识的微光,我消受着笼罩在家具、卧室、乃至于一切之上的朦胧睡意,我只是这一切之中的小小的一部分,很快又重新同这一切融合在一起,同它们一样变得昏昏无觉。”但是当他完整的背完了这一段后,他就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融入这一团昏昏无觉当中了。电视里正在做减肥产品的广告。他想确认时间,于是看了一眼手机,却愣在那里:2010年01月02日。前两天朋友和他提起过这个对称日,说是要很久才能出现一次。陈亮突然想,这要是搁在前几年,那他现在肯定和一帮哥们在酒馆里海侃、吹牛加狂欢呢吧,说不定他正跳上桌子大声朗诵篡改了的北岛或者顾城,并且全然不顾邻桌女孩儿鄙视的目光。“我来到这世界上,只带着嘴、肚子和啤酒,只为在被审判之前,喝光那些该喝完的酒。”
他刚毕业那两年结过一次婚,但是没多长时间就离了。他对于婚姻有着莫名的恐惧,一如对其他一切束缚的恐惧。他们再没联系过,只是听说她又嫁了个人,自己开了个咖啡馆。后来陈亮每次去咖啡馆的时候总希望知道老板是谁,他不知道这是种什么心态,可能是期盼以一个不是他刻意的方式见到她,或者只是渴望平淡的生活里出现一点巧合。但陈亮从来没有遇到过她。
同样见不到的,还有外星人。陈亮一直很坚信有外星人就在我们之中,并且希望能发现一个外星人露出马脚,这种快感类似于发现了电影中扮演死人蹩脚演员不小心动了动身体。但他从来没有遇到过。总是这样,期望的事情总遇不到,没有期望的事情却总遇到。但他很快就想明白了:对于想要的事情,他放大了可能的概率,于是造成了总也遇不上的感觉;对于并没期望遇到的事情,却缩小了可能的概率,又或者是他加大了对这件事的敏感度。
“我要是对万物敏感,说不定会有什么特殊的发现。”他想。陈亮的目光落在了桌子上:桌面整齐的堆放着杂志和书,它们分列两摞。最上面的几本是《追忆似水年华》,那是他前妻最喜欢的一本书。他记得还没离婚以及还没结婚的时候她总是抱着这本书看,有时睡前看,有时蹲在卫生间里看。他想:“这要是搁在几年前,我说不定也能憋足一口气把这套书看完吧。”但现在的陈亮似乎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致。尽管他常常嘲笑别人是“瞎忙”或者“试图用忙碌掩盖空虚”,但他还是对老去有着一种紧张,也许更为确切的说法是,对于未知的紧张。他想:“不能在这么混下去了,是时候做点什么了。”
电视中适时传来了声音:“还在为你的小肚腩发愁么?赶紧行动起来吧!” 他不由得抚摸了一下自己略微隆起的小腹,下了决心。
先把六块腹肌练回来。
二
一到冬天,健身房的生意就差得要命。但是健身房老板老林丝毫没有因此难受,今年他已经卖出去了足够多的年卡。他现在拿着冒着热气的饮料坐在位于22层的健身房的落地窗前,俯视这个城市。80米的高度让地面上的人和车变的像蚂蚁一样小,它们沿着大街向东向西,不停的川流不息的运动着。与此同时,前面那一栋高楼的边缘射入的阳光照亮了空中无规则运动着的灰尘,使它们能够更容易被观察到,向上,向下,碰撞,散开,然后再一次撞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大量无规则运动着的灰尘和冬日的阳光将老林拖入一团恍惚,在这恍惚中的某个瞬间老林甚至以为自己也是一只蚂蚁或是一粒灰尘了。但是他很快打消了这个荒谬的想法,我可不只是个蚂蚁或者什么灰尘,他想。
之后老林站了起来,在空旷的场地中溜达了几圈。教练们都放假了,只有老林还在,要是来了客人,就由老林自己亲自做教练。
当他又一次转回落地窗边,审视下面的时候,脑海中突然毫无理由的出现了老林爸爸老老林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世界的面貌或许都只是你的想象,但这想象或许就是本质自身。”而这个说法又一次勾起了他关于蚂蚁的那个荒谬想法。
总体而客观的说,陈亮不算胖,只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小腹。但此刻站在泳池边的他因寒冷而扭动的身体和其他年轻人比起来,确实是少了好些生气。他跳下去游了500米,又气喘吁吁的爬上来。早些年他也是个高手,游个三五千米没个问题,可现在连一千米都坚持不到。他想去买瓶啤酒,但泳池禁止卖酒,怕有人喝多了下去上不来。最后他买了瓶红茶,还有一包饼干,回到池边的白色椅子上坐了下来,开始看积攒了好几天的手机报。
他坐在那里,看到无数健硕的小腿肚晃来晃去,他想:“这些腿活像火腿一样。”“对别人的小腿肚有特殊的爱好么。”一个瘦削的老头子在他身边的椅子上坐下说。陈亮被这句话惊了一下。他正了正身子,仔细看了看这个眼镜片外缘有7,8毫米厚,活像是从民国照片中跑出来的老爷子。
“年轻人多运动运动很好,到我这么老就想动弹都动弹不了了。我年轻的时候能绕着这个泳池游三十圈,现在三圈都游不了。”
“我前几年也能游二十几圈,现在不行,最多十圈。”
陈亮重新打量这个老爷子,头和眼睛稍微的大于正常比例,还有老年斑,比起民国人,说他像一个外星人似乎更加合适。
“大爷,又没有人说过您长得特像电影里的外星人?”
“哈哈,常有人这么说。我可是土生土长的地球人。你相信有外星人么?”老爷子眯起了不成比例的大号眼睛笑着问。
“我相信。”
“出于理性还是感性?”
“都有吧,但我觉得更偏向于理性。”
“我也认为外星人是真实存在的,不仅这样,我认为他们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伪装为人类或者别的?”
“也许吧,但不一定需要伪装,他们可能本来就和人相差不大。有个电影叫《K-PAX》你看过么。借用它的说法举个例子吧,你看这滴水珠,还有这滴。它们为什么总是圆的?”
“这我可不知道。”陈亮笑了,示意老爷子继续讲下去。
“因为它受到物理条件的约束,从很多方面同时决定了当它的水量这样少的时候圆形是最佳形态。高等生命的道理也差不多,很难说我们的长相是否对于生存有什么影响,但是这些一定是有关的。”
他继续说:“说不定我们根本看不到他们,人类的眼睛看不到所有的东西。他们也不一定是以物质形态存在,有没有可能以一种不能解释的形式存在呢?毕竟我们对他们的想象都是建立在我们熟悉的标准上的,所以我们对他们的想象是有偏向的。”
“有意思。‘他们不一定是以我们熟悉的形态存在。’我以前太狭隘了。”陈亮喝了一口冰红茶,却不小心被呛了一下。
“谁不狭隘呢。”老爷子说。陈亮仿佛听见老爷子心中冷笑了一下。
陈亮从游泳馆出来的时候,已经接近黄昏。他坐上了11路公交车。他喜欢公交胜过自己的那辆越野车,就像他喜欢火车胜过飞机和轮船一样。他善于在颠簸和被拉长的旅途中找到自己的安全感。11路汽车在家门口停下,陈亮一眼望到车站边的一排梧桐,大概十二棵或者十一棵。左数第三棵的树干被冻裂开了,露出了里面的部分。陈亮隐约记得上学的时候生物老师说过,树皮是树的疏导系统,比起树干的内部要重要得多。他不想去预测这棵树的命运,他倒希望可以从这树中看到一点坚强,但最终他看到的也只是一棵被最先冻开的梧桐。
三
大概已经傍晚了,老林打算去找个地方吃饭。他从健身房出来,锁上门,挂上了“暂停营业”的牌子后,按下了电梯的按钮。一边思考晚上吃什么一边心不在焉的等着电梯。大约十分钟以后,电梯的电子屏上依旧显示着单调的数字“1”,老林觉得不大对劲,突然想起来早上上楼的时候看到的标示:“今晚7:00-8:00电梯维修,敬请谅解。”
身为健身教练,下个二十几楼还是没问题的。当年老林也参加过青岛市的登楼比赛,当时老林年轻气盛,得了个第三名。第一名是一个黝黑的登山运动员,第二名是一个高二的学生,看上去精瘦精瘦的,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常常在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奖的那种富有特点的面孔。
从停车场出来的时候老林决定去蒲公英酒吧吃饭。他沿着海岸线一直开,想象着就这么一直开下去会遇到什么:他会开到宁波,会开到上海,把车停在黄浦江边,吃一笼小笼包和一笼生煎。然后会到厦门。但也许他到不了那么远,因为此刻老林身上只带了晚饭的钱,到不了宁波,车就没有油了。但是到蒲公英酒吧还是绰绰有余的,老林望着不远处海岸边“蒲公英”几个大字时想。
四
陈亮每天都去游泳,可他已经连着半个月没看到那个神秘的老爷子了。
今天陈亮游了2500米,出来的时候没气喘吁吁,但是有点头重脚轻。差点一头撞在墙上。陈亮下午要去离栈桥不远的蒲公英酒吧,但那里12点才开门,而泳池的那块大的可以当会议桌的方形表上显示现在才刚过9点。泳池边上除了普通椅子还有供游泳者休息的躺椅,陈亮很高兴自己有一个理由可以去那些看上去很舒服的椅子上躺着,但他明白其实他并不需要什么理由就可以这样:他不需要坐班,他离婚了,那个电影剧本里交稿还有很长时间,最近也没什么专栏,没有什么逼着他。只是无法抗拒的惯性。
陈亮刚刚躺下,那个苍老的声音就又响在了耳边。
“我不明白,青岛有很多海水浴场,为什么不去海边游泳,而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呢?”
“这儿也没多狭小啊,挺宽敞的,去海边人太多,水太凉。而且海里游完泳出来,洗澡不方便,不洗澡还难受。”
“也许那是你对它的成见放大了它的本质中对你不利的一面。”
“也许吧。”
“说点正事。我最近有点不太寻常的感觉。”
“什么意思?”
“我觉得最近一定会发生什么。我得自己呆几天,好让他们出现。等我的好消息吧。”
陈亮想追问老爷子口中的“他们”指的是谁。但他看了看老人神秘兮兮的笑容,决定先不问,他说:“好,祝你好运。”
陈亮下午去蒲公英酒吧是要见一个客户,这个酒吧陈亮以前听人说起过,在海边,可以在酒吧的阳台上吹海风,晒太阳,可是他一直都没去成。
到了正午,陈亮开着车到了栈桥附近。栈桥上一年四季人满为患,可是估计大多数人真正见到之后并不会很兴奋,起码陈亮小时候第一次见到的时候是这样想的。大老远的跑来看一条既不长又不宽的尴尬的搭在岸边的建筑物实在是没什么意思。“这些人就是喜欢起哄,起码起哄是安全的。”他想。
开着车从栈桥往南走,很快就见到了蒲公英酒吧。陈亮锁了车,走到酒吧门口,正赶上酒吧的男老板在开门。陈亮进去后挑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看了眼手机,十二点整。
“来得早啊,您先看看菜牌,我去收拾收拾,点好了您叫我。”
“先不用,我等一个朋友。他来了再说。”
栏杆随意敲打着夜晚
北岛《命运》
![]() |
有关小腹、精神病和外星人
一
陈亮坐在餐桌前。他柔软的肚子在吃饱之后变得比平时要大,顶住了桌子的边缘。桌子对肚子的压迫感让陈亮觉得身体里好像装了一个充满了气的气球,所以他晃动身体调整了一下肚子和桌子的距离来让自己不那样难受。木制的椅子的木板缝之间落满了粘着油渍的灰尘,伴随着陈亮的动作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不过这些声响随即就被抽油烟机的轰鸣淹没了。他看着面前的盘子中剩的不多的面条,又看了看刚才因为在桌子边缘贴着而留下一道红色痕迹的肚子,陷入了短暂的无法抉择当中。然后他拿起了叉子,逼着自己吞咽下最后一块鸡肉和最后一口面条。他望向干净的盘子,满意的把它们扔到了水池中。
陈亮走向电脑,盘算着是继续工作,还是休息一下。过多的食物占用了几乎同样多的精力在消化系统,这使他的头脑根本无法思考。于是陈亮关掉了电脑,躺到了沙发里看电视。几乎所有的频道都被广告占据着。有一个频道正在进行一个电话竞猜节目,问的是澳大利亚的首都在哪儿。陈亮凭借已经剩余不多的地理知识,回忆起“堪培拉”这个城市,二十年前的夏天陈亮还是个高中生的时候学过。陈亮高中的地理老师是个30多岁的女人,体态丰盈,声音尖细。这样尖细的声音总是适时的把试图睡着的同学惊醒。“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那儿原来就是块牧区,后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看好了这个地方。1913年就开始建城,27年就把首都搬过去了,一座很年轻的城市。”昏昏欲睡的陈亮 被“年轻”这两个字的高音给惊着了,后来就记住了堪培拉。而在电视里被接通电话回答问题的同学们似乎都没有这样负责的地理老师,他们回答了“墨尔本”“悉尼”甚至是“温哥华”。主持人自顾自的激动的喊着:“哎呀其实不难的,奖金都涨到5000了,大家要是知道答案就快点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啊。”陈亮估计着有多少人会打这个电话,“大概100个人,或者500个人”
陈亮很快对思考人数这个问题失去了兴趣,他换了个姿势,就在沙发中睡着了。
这是一个在青岛长大的在香港读了大学的上海人,毕业后回了青岛。从香港回来后陈亮 在报社做了整整一年的记者,然后毫无预兆的离开了报社。陈亮辞职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他所在的报社每天八点半就要上班。这就意味着在一年中的一些时候,陈亮需要在他不想起床的时候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出于这样的一个原因就辞职,陈亮自己也觉得很荒唐。不过他安慰自己,其实他在意的并不是起床,而是自由。虽然辞了职也不代表有了自由,但至少看上去,时间是受自己的掌控了。陈亮在陈亮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追求自由,提前了两周就出来了。长大了依然是这点追求。高中的时候陈亮和同桌吹牛:“我能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我能想什么时候工作,就什么时候工作;我的钱能够使我和我的家人活得还不错,我这辈子就值了,就死而无憾了。”他辞职后做了个自由职业者,凭借朋友的介绍和圈子里的小名气给人家做设计,写专栏,编蹩脚的电影剧本。如果赶上没有任务的时候,就自己闷在家里看小说或者写小说。陈亮每次写完小说,都会往人民文学发。不过可惜的是,这些东西从来都一去不返。
大概下午四点左右,陈亮醒了过来。他所在这个社区的楼间距很小,中午过后几个小时之内便看不到直射的阳光了。这种情况到了冬天就更为严重,所以此刻屋内昏暗一片。陈亮 望着处于朦胧之中的房间,想起来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的一段描写:“我又睡着了,有时偶尔醒来片刻,听到木器家具的纤维格格地开裂,睁眼凝望黑暗中光影的变幻,凭着一闪而过的意识的微光,我消受着笼罩在家具、卧室、乃至于一切之上的朦胧睡意,我只是这一切之中的小小的一部分,很快又重新同这一切融合在一起,同它们一样变得昏昏无觉。”但是当他完整的背完了这一段后,他就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融入这一团昏昏无觉当中了。电视里正在做减肥产品的广告。他想确认时间,于是看了一眼手机,却愣在那里:2010年01月02日。前两天朋友和他提起过这个对称日,说是要很久才能出现一次。陈亮突然想,这要是搁在前几年,那他现在肯定和一帮哥们在酒馆里海侃、吹牛加狂欢呢吧,说不定他正跳上桌子大声朗诵篡改了的北岛或者顾城,并且全然不顾邻桌女孩儿鄙视的目光。“我来到这世界上,只带着嘴、肚子和啤酒,只为在被审判之前,喝光那些该喝完的酒。”
他刚毕业那两年结过一次婚,但是没多长时间就离了。他对于婚姻有着莫名的恐惧,一如对其他一切束缚的恐惧。他们再没联系过,只是听说她又嫁了个人,自己开了个咖啡馆。后来陈亮每次去咖啡馆的时候总希望知道老板是谁,他不知道这是种什么心态,可能是期盼以一个不是他刻意的方式见到她,或者只是渴望平淡的生活里出现一点巧合。但陈亮从来没有遇到过她。
同样见不到的,还有外星人。陈亮一直很坚信有外星人就在我们之中,并且希望能发现一个外星人露出马脚,这种快感类似于发现了电影中扮演死人蹩脚演员不小心动了动身体。但他从来没有遇到过。总是这样,期望的事情总遇不到,没有期望的事情却总遇到。但他很快就想明白了:对于想要的事情,他放大了可能的概率,于是造成了总也遇不上的感觉;对于并没期望遇到的事情,却缩小了可能的概率,又或者是他加大了对这件事的敏感度。
“我要是对万物敏感,说不定会有什么特殊的发现。”他想。陈亮的目光落在了桌子上:桌面整齐的堆放着杂志和书,它们分列两摞。最上面的几本是《追忆似水年华》,那是他前妻最喜欢的一本书。他记得还没离婚以及还没结婚的时候她总是抱着这本书看,有时睡前看,有时蹲在卫生间里看。他想:“这要是搁在几年前,我说不定也能憋足一口气把这套书看完吧。”但现在的陈亮似乎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致。尽管他常常嘲笑别人是“瞎忙”或者“试图用忙碌掩盖空虚”,但他还是对老去有着一种紧张,也许更为确切的说法是,对于未知的紧张。他想:“不能在这么混下去了,是时候做点什么了。”
电视中适时传来了声音:“还在为你的小肚腩发愁么?赶紧行动起来吧!” 他不由得抚摸了一下自己略微隆起的小腹,下了决心。
先把六块腹肌练回来。
二
一到冬天,健身房的生意就差得要命。但是健身房老板老林丝毫没有因此难受,今年他已经卖出去了足够多的年卡。他现在拿着冒着热气的饮料坐在位于22层的健身房的落地窗前,俯视这个城市。80米的高度让地面上的人和车变的像蚂蚁一样小,它们沿着大街向东向西,不停的川流不息的运动着。与此同时,前面那一栋高楼的边缘射入的阳光照亮了空中无规则运动着的灰尘,使它们能够更容易被观察到,向上,向下,碰撞,散开,然后再一次撞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大量无规则运动着的灰尘和冬日的阳光将老林拖入一团恍惚,在这恍惚中的某个瞬间老林甚至以为自己也是一只蚂蚁或是一粒灰尘了。但是他很快打消了这个荒谬的想法,我可不只是个蚂蚁或者什么灰尘,他想。
之后老林站了起来,在空旷的场地中溜达了几圈。教练们都放假了,只有老林还在,要是来了客人,就由老林自己亲自做教练。
当他又一次转回落地窗边,审视下面的时候,脑海中突然毫无理由的出现了老林爸爸老老林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世界的面貌或许都只是你的想象,但这想象或许就是本质自身。”而这个说法又一次勾起了他关于蚂蚁的那个荒谬想法。
总体而客观的说,陈亮不算胖,只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小腹。但此刻站在泳池边的他因寒冷而扭动的身体和其他年轻人比起来,确实是少了好些生气。他跳下去游了500米,又气喘吁吁的爬上来。早些年他也是个高手,游个三五千米没个问题,可现在连一千米都坚持不到。他想去买瓶啤酒,但泳池禁止卖酒,怕有人喝多了下去上不来。最后他买了瓶红茶,还有一包饼干,回到池边的白色椅子上坐了下来,开始看积攒了好几天的手机报。
他坐在那里,看到无数健硕的小腿肚晃来晃去,他想:“这些腿活像火腿一样。”“对别人的小腿肚有特殊的爱好么。”一个瘦削的老头子在他身边的椅子上坐下说。陈亮被这句话惊了一下。他正了正身子,仔细看了看这个眼镜片外缘有7,8毫米厚,活像是从民国照片中跑出来的老爷子。
“年轻人多运动运动很好,到我这么老就想动弹都动弹不了了。我年轻的时候能绕着这个泳池游三十圈,现在三圈都游不了。”
“我前几年也能游二十几圈,现在不行,最多十圈。”
陈亮重新打量这个老爷子,头和眼睛稍微的大于正常比例,还有老年斑,比起民国人,说他像一个外星人似乎更加合适。
“大爷,又没有人说过您长得特像电影里的外星人?”
“哈哈,常有人这么说。我可是土生土长的地球人。你相信有外星人么?”老爷子眯起了不成比例的大号眼睛笑着问。
“我相信。”
“出于理性还是感性?”
“都有吧,但我觉得更偏向于理性。”
“我也认为外星人是真实存在的,不仅这样,我认为他们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伪装为人类或者别的?”
“也许吧,但不一定需要伪装,他们可能本来就和人相差不大。有个电影叫《K-PAX》你看过么。借用它的说法举个例子吧,你看这滴水珠,还有这滴。它们为什么总是圆的?”
“这我可不知道。”陈亮笑了,示意老爷子继续讲下去。
“因为它受到物理条件的约束,从很多方面同时决定了当它的水量这样少的时候圆形是最佳形态。高等生命的道理也差不多,很难说我们的长相是否对于生存有什么影响,但是这些一定是有关的。”
他继续说:“说不定我们根本看不到他们,人类的眼睛看不到所有的东西。他们也不一定是以物质形态存在,有没有可能以一种不能解释的形式存在呢?毕竟我们对他们的想象都是建立在我们熟悉的标准上的,所以我们对他们的想象是有偏向的。”
“有意思。‘他们不一定是以我们熟悉的形态存在。’我以前太狭隘了。”陈亮喝了一口冰红茶,却不小心被呛了一下。
“谁不狭隘呢。”老爷子说。陈亮仿佛听见老爷子心中冷笑了一下。
陈亮从游泳馆出来的时候,已经接近黄昏。他坐上了11路公交车。他喜欢公交胜过自己的那辆越野车,就像他喜欢火车胜过飞机和轮船一样。他善于在颠簸和被拉长的旅途中找到自己的安全感。11路汽车在家门口停下,陈亮一眼望到车站边的一排梧桐,大概十二棵或者十一棵。左数第三棵的树干被冻裂开了,露出了里面的部分。陈亮隐约记得上学的时候生物老师说过,树皮是树的疏导系统,比起树干的内部要重要得多。他不想去预测这棵树的命运,他倒希望可以从这树中看到一点坚强,但最终他看到的也只是一棵被最先冻开的梧桐。
三
大概已经傍晚了,老林打算去找个地方吃饭。他从健身房出来,锁上门,挂上了“暂停营业”的牌子后,按下了电梯的按钮。一边思考晚上吃什么一边心不在焉的等着电梯。大约十分钟以后,电梯的电子屏上依旧显示着单调的数字“1”,老林觉得不大对劲,突然想起来早上上楼的时候看到的标示:“今晚7:00-8:00电梯维修,敬请谅解。”
身为健身教练,下个二十几楼还是没问题的。当年老林也参加过青岛市的登楼比赛,当时老林年轻气盛,得了个第三名。第一名是一个黝黑的登山运动员,第二名是一个高二的学生,看上去精瘦精瘦的,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常常在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奖的那种富有特点的面孔。
从停车场出来的时候老林决定去蒲公英酒吧吃饭。他沿着海岸线一直开,想象着就这么一直开下去会遇到什么:他会开到宁波,会开到上海,把车停在黄浦江边,吃一笼小笼包和一笼生煎。然后会到厦门。但也许他到不了那么远,因为此刻老林身上只带了晚饭的钱,到不了宁波,车就没有油了。但是到蒲公英酒吧还是绰绰有余的,老林望着不远处海岸边“蒲公英”几个大字时想。
四
陈亮每天都去游泳,可他已经连着半个月没看到那个神秘的老爷子了。
今天陈亮游了2500米,出来的时候没气喘吁吁,但是有点头重脚轻。差点一头撞在墙上。陈亮下午要去离栈桥不远的蒲公英酒吧,但那里12点才开门,而泳池的那块大的可以当会议桌的方形表上显示现在才刚过9点。泳池边上除了普通椅子还有供游泳者休息的躺椅,陈亮很高兴自己有一个理由可以去那些看上去很舒服的椅子上躺着,但他明白其实他并不需要什么理由就可以这样:他不需要坐班,他离婚了,那个电影剧本里交稿还有很长时间,最近也没什么专栏,没有什么逼着他。只是无法抗拒的惯性。
陈亮刚刚躺下,那个苍老的声音就又响在了耳边。
“我不明白,青岛有很多海水浴场,为什么不去海边游泳,而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呢?”
“这儿也没多狭小啊,挺宽敞的,去海边人太多,水太凉。而且海里游完泳出来,洗澡不方便,不洗澡还难受。”
“也许那是你对它的成见放大了它的本质中对你不利的一面。”
“也许吧。”
“说点正事。我最近有点不太寻常的感觉。”
“什么意思?”
“我觉得最近一定会发生什么。我得自己呆几天,好让他们出现。等我的好消息吧。”
陈亮想追问老爷子口中的“他们”指的是谁。但他看了看老人神秘兮兮的笑容,决定先不问,他说:“好,祝你好运。”
陈亮下午去蒲公英酒吧是要见一个客户,这个酒吧陈亮以前听人说起过,在海边,可以在酒吧的阳台上吹海风,晒太阳,可是他一直都没去成。
到了正午,陈亮开着车到了栈桥附近。栈桥上一年四季人满为患,可是估计大多数人真正见到之后并不会很兴奋,起码陈亮小时候第一次见到的时候是这样想的。大老远的跑来看一条既不长又不宽的尴尬的搭在岸边的建筑物实在是没什么意思。“这些人就是喜欢起哄,起码起哄是安全的。”他想。
开着车从栈桥往南走,很快就见到了蒲公英酒吧。陈亮锁了车,走到酒吧门口,正赶上酒吧的男老板在开门。陈亮进去后挑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看了眼手机,十二点整。
“来得早啊,您先看看菜牌,我去收拾收拾,点好了您叫我。”
“先不用,我等一个朋友。他来了再说。”
-
Le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02 1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