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我不愤怒,我只是讲礼貌 by 水木丁
我不愤怒,我只是讲礼貌 by 水木丁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d4fc830102dxg9.html
最近在看英剧《唐顿庄园》,故事从一战前英国一位伯爵的家事讲起,矛盾从伯爵的两位继承人在泰坦尼克种遇难展开,情结起伏先按下不表,单是关于这个财产继承的问题,整个一季下来都是在纠结这个问题。伯爵不是没有孩子,他有三个女儿,个个有个性,大女儿更是个有想法有个性的干练姑娘,但无奈当时的英国法律规定女儿不能继承财产,连陪嫁过来的母亲的大宗财产都要视为家族产业,一起留给未来的家族继承人,家里的男丁,哪怕这个男丁是一个远方表亲,女儿也只能得到陪嫁。因此大女儿只能嫁给未来的财产继承人,在两个财产继承人都不幸遇难之后,就只能顺延给另一位伯爵的更遥远的远亲……然后伯爵夫妇就再试图把大女儿嫁给新的财产继承人……这种坑爹的法律,真是看得让人没脾气。
作为一个现代女性来看这故事,真的是太无语了,女性没什么地位,伯爵家的大女儿还好,另外两个女儿就更是想也别想了,再好的家产,亲生的父母也得拱手让给他人,但是那个时候的社会制度就是那样,也没什么好说的。
前两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朋友看我的微博说,没想到你还蛮关心时事的哦,于是就想起这个剧来,还想起另一件事,是小时候看正大剧场,有一次讲的是玛格丽特·桑格的故事,她1879年生于美国纽约,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护士,在她做护理的过程中,她无数次去给女人接生,也无数次看到过女人一辈子都在生孩子,最后彻底残掉,或者因难产而死,她觉得孩子太多,让很多家庭经济负担过重,而女性生活艰难,有的妇女私自打胎又后果严重,于是她决定提倡女人有节育的权利。这件事我们现在看真的是理所当然,没什么不对,但是桑格女士当年则因邮寄那些节育材料而遭到控告,被政府视为异端邪说,后来被抓去坐牢。后来为了躲避追捕,还曾一度离开美国,远走他乡。直到22年后的1936年,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对1873年的康斯托克法令中有关避孕书刊及工具为诲淫物品的规定作了解释,才允许医生为了挽救生命或增进病人的福利“而开避孕药方”,玛格丽特在美国的处境才有所好转……
这部我连名字都记不住的电视电影对我的影响很深,到不是因为励志之类的原因,而是让当年的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我虽然对我当时的生活有诸多的不满,认为遭受到了很多的不公平,但实际情况是,即便是这样的生活,也不是历来就有的,如果没有很多人的努力,作为一个女人,我现在可能还裹着小脚,因为是女儿,又不是老大,而没有财产继承权,上完高中就辍学,早早的被父母嫁掉,一个一个的生孩子,不结婚就不能过性生活,想享受快乐的性爱却害怕怀孕……
在我的心中,玛格丽特桑格女士是一位真正长了反骨的叛逆者,她颠覆了当年整个社会的伦理观,人们如今可以尽情享受到的肉体的快乐都有她的一份贡献。我也有叛逆的一面,但是我很犬儒,大多只是致力于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并没有这样的勇气真的去挑战所有人,造福全人类这种大理想,可是有时候我想想我现在选择的生活,虽然不是很有钱,但也有机会有能力赚到足够自己花的钱了,可以有自己的信仰,如果喜欢,也可以背起行囊四处乱走,爱想爱的人,做想做的事,虽然有诸多的不如意,但依然可以算是享受到了我能够享受到的人生最大的自由,但是无论我走到哪里,变成什么样子,几十年前的这个电影,都让我一直记得,我今天所享受到的这一切,都不是一直在那里的,是别人为我争取来的。
也许是这个原因,我一直保持适当的,在自己的心理接受能力范围内去关心这个世界,参与这个世界,因为那些人曾经为我做过得事,我既然懂得了,就不应该忘记。有一天我坐在咖啡馆里上网,在微博上转发一些令人难过的东西,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窗照在我身上,我没有什么不舒适和痛苦,在微博上转发,也不一定真的能改变这个世界什么,我想起朋友说的话,关心时政太主流,太不云淡风轻了,的确,可是我实在不好意思坐在这里享受别人为我争取来的这一切,却什么都不做……
所以,面对这个世界,很多的悲剧,有时候我会参与其中,有人说没想到你还这么愤怒,我也认真想了想人家说的这个话,不,我不愤怒,我只是想做个讲礼貌的孩纸,我的任何一点小小的参与,就算是对那些曾经为我做过点什么的前辈们的一点点小小的致敬吧,仅此而已。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d4fc830102dxg9.html
最近在看英剧《唐顿庄园》,故事从一战前英国一位伯爵的家事讲起,矛盾从伯爵的两位继承人在泰坦尼克种遇难展开,情结起伏先按下不表,单是关于这个财产继承的问题,整个一季下来都是在纠结这个问题。伯爵不是没有孩子,他有三个女儿,个个有个性,大女儿更是个有想法有个性的干练姑娘,但无奈当时的英国法律规定女儿不能继承财产,连陪嫁过来的母亲的大宗财产都要视为家族产业,一起留给未来的家族继承人,家里的男丁,哪怕这个男丁是一个远方表亲,女儿也只能得到陪嫁。因此大女儿只能嫁给未来的财产继承人,在两个财产继承人都不幸遇难之后,就只能顺延给另一位伯爵的更遥远的远亲……然后伯爵夫妇就再试图把大女儿嫁给新的财产继承人……这种坑爹的法律,真是看得让人没脾气。
作为一个现代女性来看这故事,真的是太无语了,女性没什么地位,伯爵家的大女儿还好,另外两个女儿就更是想也别想了,再好的家产,亲生的父母也得拱手让给他人,但是那个时候的社会制度就是那样,也没什么好说的。
前两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朋友看我的微博说,没想到你还蛮关心时事的哦,于是就想起这个剧来,还想起另一件事,是小时候看正大剧场,有一次讲的是玛格丽特·桑格的故事,她1879年生于美国纽约,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护士,在她做护理的过程中,她无数次去给女人接生,也无数次看到过女人一辈子都在生孩子,最后彻底残掉,或者因难产而死,她觉得孩子太多,让很多家庭经济负担过重,而女性生活艰难,有的妇女私自打胎又后果严重,于是她决定提倡女人有节育的权利。这件事我们现在看真的是理所当然,没什么不对,但是桑格女士当年则因邮寄那些节育材料而遭到控告,被政府视为异端邪说,后来被抓去坐牢。后来为了躲避追捕,还曾一度离开美国,远走他乡。直到22年后的1936年,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对1873年的康斯托克法令中有关避孕书刊及工具为诲淫物品的规定作了解释,才允许医生为了挽救生命或增进病人的福利“而开避孕药方”,玛格丽特在美国的处境才有所好转……
这部我连名字都记不住的电视电影对我的影响很深,到不是因为励志之类的原因,而是让当年的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我虽然对我当时的生活有诸多的不满,认为遭受到了很多的不公平,但实际情况是,即便是这样的生活,也不是历来就有的,如果没有很多人的努力,作为一个女人,我现在可能还裹着小脚,因为是女儿,又不是老大,而没有财产继承权,上完高中就辍学,早早的被父母嫁掉,一个一个的生孩子,不结婚就不能过性生活,想享受快乐的性爱却害怕怀孕……
在我的心中,玛格丽特桑格女士是一位真正长了反骨的叛逆者,她颠覆了当年整个社会的伦理观,人们如今可以尽情享受到的肉体的快乐都有她的一份贡献。我也有叛逆的一面,但是我很犬儒,大多只是致力于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并没有这样的勇气真的去挑战所有人,造福全人类这种大理想,可是有时候我想想我现在选择的生活,虽然不是很有钱,但也有机会有能力赚到足够自己花的钱了,可以有自己的信仰,如果喜欢,也可以背起行囊四处乱走,爱想爱的人,做想做的事,虽然有诸多的不如意,但依然可以算是享受到了我能够享受到的人生最大的自由,但是无论我走到哪里,变成什么样子,几十年前的这个电影,都让我一直记得,我今天所享受到的这一切,都不是一直在那里的,是别人为我争取来的。
也许是这个原因,我一直保持适当的,在自己的心理接受能力范围内去关心这个世界,参与这个世界,因为那些人曾经为我做过得事,我既然懂得了,就不应该忘记。有一天我坐在咖啡馆里上网,在微博上转发一些令人难过的东西,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窗照在我身上,我没有什么不舒适和痛苦,在微博上转发,也不一定真的能改变这个世界什么,我想起朋友说的话,关心时政太主流,太不云淡风轻了,的确,可是我实在不好意思坐在这里享受别人为我争取来的这一切,却什么都不做……
所以,面对这个世界,很多的悲剧,有时候我会参与其中,有人说没想到你还这么愤怒,我也认真想了想人家说的这个话,不,我不愤怒,我只是想做个讲礼貌的孩纸,我的任何一点小小的参与,就算是对那些曾经为我做过点什么的前辈们的一点点小小的致敬吧,仅此而已。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