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
又看塔可夫斯基的《镜子》。探寻他的诗意,那些诗意镜头的构成。
小男孩在木屋的梦中醒来,黑白镜头呈现夏季林间的风,小男孩光着头,晃晃然,叫爸爸……那个不会再回来的人。(这些分镜头用语言表述就像诗,可见导演对于要拍摄什么样的影像心里早有裁夺。《雕刻时光》中有老塔的分镜头剧本,分行的话,就是诗。)。
大男孩去古板女老师家补习,老师让念普希金的信,念完老师不见了,导演的母亲敲门来了,父亲电话来了。慢镜头下房子被淋湿,纷纷而塌。每一个纷繁的成长记忆,每一个有关父母纠结的幻想。
老塔电影中常有林间房屋着火的镜头,母亲在一边看,被火烤热的脸,用井水冲。空旷镜头中着火的房子,其间曾有的珍贵记忆,痛苦,消失,重生。
片中二战纪录片部分和实弹射击练习部分可能是导演成长中重要的回忆之一,也可能是对其父亲重要的经验。我有时觉得好,有时觉得累赘。
母亲在印刷厂,大雨中跑去车间看校对,被同事指责过于自负,酿成丈夫离弃,孩子不幸那一段真好。铺垫,紧张,冲突,避缩一气呵成。母亲去邻居家卖耳环那段也好,困难饥饿时期,从孩童眼光看出来的压抑和窘迫。
当然最好的是开头,两个孩子在树木间的摇床睡着,母亲抽着烟打望原野,陌生人前来搭讪那段。是梦境,油画,诗经。没有时间束缚,像发生在远古的事,一个女人,孩子,一个男人,是最好的弃妇等待归人的镜头,那么悲伤无奈。女主角非常美,柔和又丰满。金色长发,紫罗兰双眸。伯格曼的评价一点不错:老塔随随便便拍出来的梦境和诗性,别人苦思而不得入门。
片中念诗的导演的父亲声音粗砾有力。像个老农夫,想到老年托尔斯泰的形象。可惜字幕诗句翻译不如《雕刻时光》连贯。
附2008年12月徽杭徒步中第一次看《镜子》笔记。(能在徒步中,在客栈里阅读,这是2008年,怀孕前可以做的事。)
徒步中读了从上图借出来的《雕刻时光》《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电影书写札记》《蛤蟆的油》《魔灯》(好几本书都买不到,只能借)。笔记记在杭州买的黄本子里。读书后再看塔可夫斯基,希区柯克,布列松,黑泽明和伯格曼的电影感觉好多了。说实话,《镜子》和《伊万的童年》在影碟包里放这么久没看过。
这几本书都可以对照着看,惺惺相惜。《雕刻时光》不仅是理解塔可夫斯基的绝佳辅助,还有老塔对电影的精辟评论。他说,他一向认为自己首先是诗人。诗人父亲离开老塔,儿子却一辈子在追随父亲,用自己的方式,影像。
《镜子》很好很好。非常自我。坦率得讲了母子关系。父母关系。儿子虽然选择留在母亲身边,但关系很僵。一方面对母亲认识深刻,极想对她好,另一方面却始终离她远远的。
小男孩在木屋的梦中醒来,黑白镜头呈现夏季林间的风,小男孩光着头,晃晃然,叫爸爸……那个不会再回来的人。(这些分镜头用语言表述就像诗,可见导演对于要拍摄什么样的影像心里早有裁夺。《雕刻时光》中有老塔的分镜头剧本,分行的话,就是诗。)。
大男孩去古板女老师家补习,老师让念普希金的信,念完老师不见了,导演的母亲敲门来了,父亲电话来了。慢镜头下房子被淋湿,纷纷而塌。每一个纷繁的成长记忆,每一个有关父母纠结的幻想。
老塔电影中常有林间房屋着火的镜头,母亲在一边看,被火烤热的脸,用井水冲。空旷镜头中着火的房子,其间曾有的珍贵记忆,痛苦,消失,重生。
片中二战纪录片部分和实弹射击练习部分可能是导演成长中重要的回忆之一,也可能是对其父亲重要的经验。我有时觉得好,有时觉得累赘。
母亲在印刷厂,大雨中跑去车间看校对,被同事指责过于自负,酿成丈夫离弃,孩子不幸那一段真好。铺垫,紧张,冲突,避缩一气呵成。母亲去邻居家卖耳环那段也好,困难饥饿时期,从孩童眼光看出来的压抑和窘迫。
当然最好的是开头,两个孩子在树木间的摇床睡着,母亲抽着烟打望原野,陌生人前来搭讪那段。是梦境,油画,诗经。没有时间束缚,像发生在远古的事,一个女人,孩子,一个男人,是最好的弃妇等待归人的镜头,那么悲伤无奈。女主角非常美,柔和又丰满。金色长发,紫罗兰双眸。伯格曼的评价一点不错:老塔随随便便拍出来的梦境和诗性,别人苦思而不得入门。
片中念诗的导演的父亲声音粗砾有力。像个老农夫,想到老年托尔斯泰的形象。可惜字幕诗句翻译不如《雕刻时光》连贯。
附2008年12月徽杭徒步中第一次看《镜子》笔记。(能在徒步中,在客栈里阅读,这是2008年,怀孕前可以做的事。)
徒步中读了从上图借出来的《雕刻时光》《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电影书写札记》《蛤蟆的油》《魔灯》(好几本书都买不到,只能借)。笔记记在杭州买的黄本子里。读书后再看塔可夫斯基,希区柯克,布列松,黑泽明和伯格曼的电影感觉好多了。说实话,《镜子》和《伊万的童年》在影碟包里放这么久没看过。
这几本书都可以对照着看,惺惺相惜。《雕刻时光》不仅是理解塔可夫斯基的绝佳辅助,还有老塔对电影的精辟评论。他说,他一向认为自己首先是诗人。诗人父亲离开老塔,儿子却一辈子在追随父亲,用自己的方式,影像。
《镜子》很好很好。非常自我。坦率得讲了母子关系。父母关系。儿子虽然选择留在母亲身边,但关系很僵。一方面对母亲认识深刻,极想对她好,另一方面却始终离她远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