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
由于曾是老师,相识不久的朋友大约都会问这两个问题:
当老师多好啊!为什么不再继续?
那你的儿子一定很优秀,因为你本身就是做教育的。
我曾是老师。我父亲是老师,我的爷爷、奶奶是老师,我的曾祖父是老师。我的曾曾祖父及他的父亲是开学堂的……
我爷爷教地理。我奶奶教数学。我父亲文学概论、美术、历史、古典文学都教过,他还教学生书法和手工。
我曾以为自己多少学到一些皮毛,例如琴棋书画略通,写的文章好像蛮多人会看。当了多年的老师无非也就是教语文。
传到我这里,第六代“老师”,我离经叛道,说放就放了。
所以,你看,我甚至还不希望猪欢以后当老师,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这个职业,恰恰相反,我对这个职业充满感情,我感觉自己很适合当老师,然,命运使然,婚姻里总要有一个人做一个决定。
我隔些时间就回学校,找同事聊聊天,校园走走,一路小跑,上下楼梯仿若自己从未离开,其实我已经离开了好些年。
我从来喜欢学校,三岁前跟着父亲居住在他的学校,操场空旷,校舍是低矮的平房,厨房是公用,课室在操场的旁边……我总在操场上玩,跟着上体育课的哥哥姐姐瞎跑,口齿不清,说话不完整,也曾是胖嘟嘟的小丫头,跑累了,在他们捧腹大笑的笑声里,淡定地又爬上升旗台,躺在上面,自由自在。那时的我开朗活泼喜欢笑,说话含混不清也毫无惧色就是喜欢吧嗒叭嗒地和所有的人玩和说……
怎么会没有感情,从小就这样地喜欢老师喜欢学生喜欢学校的所有一切。
后来我当了老师。后来我离开了学校。
当了母亲,又过了几年,他上幼儿园,然后便是小学。
幼儿园时候的他,是所有老师都喜欢的孩子。爱笑,笑眯眯地,脾气好,懂事,老是帮忙老师摆桌子、拖地、搞卫生。生活老师跟了他三年,好吃的东西带回来偷偷给他吃。每次放假都给他电话,说看不到他,不习惯。他回答,哦,我知道了。就挂了电话,一副无知无觉没心没肺的样子。
再后来,他开始上小学,是我从前的同事们教他。
开学没几天,他当小值日组长,后来是班长。我和他老师商量,能不能以后再当,我没说得非常明白,但真心希望我的同事们对待他客观、严厉又平等,我希望他没有任何的特殊的“感情”在里面陪伴成长,这种感觉就像自己游泳过河,手脚并用完全是自己的努力平衡的结果。
他曾考过一百分,不止一次。有拿过三好学生、进步奖、学习积极分子……等等等等。
更多的时候,他的成绩只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比较稳定,八、九十分是常态,七十多分也不罕见。
忘记交作业给老师留堂;有些作业因为害怕题目的困难故意隐瞒,有些作业因为玩的时间太尽兴而匆忙完成甚至没做;上课讲话,不积极回答问题,有时做小动作手里总是玩东西,有时又拿橡皮擦和尺子等在课堂上编排队伍自己玩自己的……
五年了。老师对他的评价是:聪明、有个性、自我约束不够、好动……
他没有和别人动过手,但是也试过几次和别人拌嘴。有时觉得自己没错得到“冤枉”也会卯足劲沉默以示抗议。上课举手次数很少,也不是不会,就是不太确定,那就不要举手。
作文写得“一般”,离题、跑题、错字、漏字是常事,不仅是作文,作业也是,A+不多,总要错那么一点。同事和朋友们经常说的是:你也是老师,不教他?
我至今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开始把我写作文的兴趣给培养起来。
小学三年级以前,成绩很好,老师喜欢。小学四年级,不知为何开始有点滑坡,尤其是语文,那时天天要写日记,经常不写,觉得很烦,交个空本子上去,语文老师是教导主任,要么一把扔下来,要么在上面写两个字:懒鬼!丢脸吧?我也曾这样做过偷懒的学生无数次。
就这样,我也不怕。还是不写,真的抗拒,不知为何,成绩就落下去。
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是校长,她上课真的好,梅县人,普通话那个标准,朗读课文饱含感情。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喜欢我,总是找我朗读课文,每节课都读,写篇作文,她不声不响地用漂亮的粉笔字抄在操场下面的黑板报上……她让我觉得压力没有了,成绩赶紧又上去,第二学期干脆把六年级的也学,一个多月以后,参加小升初统考,跳级读了初一。
小时候父亲对我们管教甚严,严到什么程度?同学不能到家里来玩,怕影响学习。一年只能看几次电视,一般是过年看几个晚上。周末放假全安排做作业或课外兴趣班……说真的,我没觉得培养出什么,倒是因为太多时间百无聊赖,又不能出门,放学就要回家,就偷偷地看课外书,看完一本又一本……长大以后自己便笑:兴趣是无可奈何中选择的结果。
喜欢画画,不是因为我父亲,他画国画,而我喜欢素描水彩油墨。初中开始跟着原来认识的一大群师兄们学画,他们读高中我读初中,我得承认,和比自己大很多的人在一起真是深受影响,尤其是年幼到年少的那个关键阶段,世界观、价值观甚至审美观无不一一受影响,他们给我的影响比家庭对我的影响还深,他们帮我打开了世界的另一面,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与地。
我对儿子总是不太急。或者这么说,内心即使着急,但是至少表面上我表现得不急。
他的成绩,包括大部分家长、老师眼里的那些学习的标准,也许不是那么“优秀和出彩”,他应该在我的辅导和“教育”下变得更加棒才对,他不能考试仅仅是那么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应该不断地提升,证明他学习的实际努力的效果。他应该很努力地做好班干,组织沟通协调处理样样皆行……但,五年了,他还是“那样”,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他不会与人争执过多甚至动手,他其实蛮包容别人,他的人缘其实还好,他很开朗,说话有时挺幽默,脑筋转得挺快,他比较绅士,会照顾人至少他在做事或与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不会害怕做多一点事情。
他有过撒谎,为了掩盖他的那些“错误”,大部分小孩子有的毛病他都有,并且以后还会有……
不过,还好,一直到今天为止,我比较开心的是,他愿意和我聊天,沟通,会照顾我的感受,就像我会照顾他的感受,仅仅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家人就是这样的啊。
写这篇文章的起源是上午我刚好过去他们学校有点事。也是那么巧,他的班主任给我电话问我是否在附近。他和一个同学发生了一点小争执,那位同学在音乐课室要坐到他旁边,他说不好,座位都是固定好的。劝了几次,那同学恼火,一张小凳子就砸到他身上。他也没还手,也没闹,也没退,也没告状,也没“说”对方什么,自己走开,就那样。
我和对方家长在办公室,看着对方的父亲喝斥自己的小孩,一直听,直到听到这句话:“你爸我小时候也调皮,就是脸皮厚,就是喜欢和好学生在一起玩……”
我听不下去,我说,好了,其实我可以理解每个人都会与别人有点小争执,大人小孩很正常,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就好,孩子和学生没有好坏,就是对一件事情如何去看而已……
对待孩子,我们能说孩子什么?我们只能先找找自己的毛病和原因,问问自己为什么,而不是问你的孩子为什么。
事情简单处理所需时间不多,最后老师仍旧叮嘱我多花时间在儿子的作文和作业上,上课纪律仍旧要约束如何等,我一一照例答应。
从前我是老师,就明白老师的不易,今天我的儿子读了五年小学了,在陪伴他成长的过程里,我不止一次地回想自己的童年,包括自己的工作经历,包括从前的学生,从前的家长,父母……
比起从前,我更加容易接受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玩耍、哭笑、偷懒,发奋的时候又很用功,懂事的时候又很让人感动,他只是一个孩子啊,自然就会有种种的毛病,尽管我希望他更好,更棒,但不会强求希冀他如何所谓的优秀。
换句话说,品行很重要,习惯很重要。把这些东西搭好框架,再慢慢填充知识,一栋房子,大概也就是那么建成了。
晚饭后,他自己补写测验后扣分很多的作文,我约略改几个词语,大致不动。
对待他的任何作业,我从来很少去改,也许让他记住错误的原因比我改过来更加让他觉得深刻,我不动手,只看一遍作业的整洁和完成率。
他写得很慢,前后两个小时时间,加上我的“修改”,他重新募抄,又一个小时,而这篇作文没有任何人要求他重写。但他不,今天在办公室,老师当着他的面开玩笑:妈妈写得那么好,你也要加油。他当时没说话,看看我,回家就自己查资料,自己重写……
我一直没说什么,照常工作,偶尔走过去,看看埋头写文章的他,摸摸那个小脑瓜,又转身回书房做事……是,这就是他。一个普通的所谓曾经是老师的我的儿子。
夜色渐深,他终于睡着。
荞麦茶的清香扑鼻,是澄净的浅绿色。玻璃茶盖握在手里弥漫着暖意,而瓶口炙热的蒸汽冒出。
我给自己倒杯茶,一如以往,慢慢地,等待它,变成一个合适的温度。
唯有耐心和时间,能给我这一个合适的温度。
当老师多好啊!为什么不再继续?
那你的儿子一定很优秀,因为你本身就是做教育的。
我曾是老师。我父亲是老师,我的爷爷、奶奶是老师,我的曾祖父是老师。我的曾曾祖父及他的父亲是开学堂的……
我爷爷教地理。我奶奶教数学。我父亲文学概论、美术、历史、古典文学都教过,他还教学生书法和手工。
我曾以为自己多少学到一些皮毛,例如琴棋书画略通,写的文章好像蛮多人会看。当了多年的老师无非也就是教语文。
传到我这里,第六代“老师”,我离经叛道,说放就放了。
所以,你看,我甚至还不希望猪欢以后当老师,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这个职业,恰恰相反,我对这个职业充满感情,我感觉自己很适合当老师,然,命运使然,婚姻里总要有一个人做一个决定。
我隔些时间就回学校,找同事聊聊天,校园走走,一路小跑,上下楼梯仿若自己从未离开,其实我已经离开了好些年。
我从来喜欢学校,三岁前跟着父亲居住在他的学校,操场空旷,校舍是低矮的平房,厨房是公用,课室在操场的旁边……我总在操场上玩,跟着上体育课的哥哥姐姐瞎跑,口齿不清,说话不完整,也曾是胖嘟嘟的小丫头,跑累了,在他们捧腹大笑的笑声里,淡定地又爬上升旗台,躺在上面,自由自在。那时的我开朗活泼喜欢笑,说话含混不清也毫无惧色就是喜欢吧嗒叭嗒地和所有的人玩和说……
怎么会没有感情,从小就这样地喜欢老师喜欢学生喜欢学校的所有一切。
后来我当了老师。后来我离开了学校。
当了母亲,又过了几年,他上幼儿园,然后便是小学。
幼儿园时候的他,是所有老师都喜欢的孩子。爱笑,笑眯眯地,脾气好,懂事,老是帮忙老师摆桌子、拖地、搞卫生。生活老师跟了他三年,好吃的东西带回来偷偷给他吃。每次放假都给他电话,说看不到他,不习惯。他回答,哦,我知道了。就挂了电话,一副无知无觉没心没肺的样子。
再后来,他开始上小学,是我从前的同事们教他。
开学没几天,他当小值日组长,后来是班长。我和他老师商量,能不能以后再当,我没说得非常明白,但真心希望我的同事们对待他客观、严厉又平等,我希望他没有任何的特殊的“感情”在里面陪伴成长,这种感觉就像自己游泳过河,手脚并用完全是自己的努力平衡的结果。
他曾考过一百分,不止一次。有拿过三好学生、进步奖、学习积极分子……等等等等。
更多的时候,他的成绩只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比较稳定,八、九十分是常态,七十多分也不罕见。
忘记交作业给老师留堂;有些作业因为害怕题目的困难故意隐瞒,有些作业因为玩的时间太尽兴而匆忙完成甚至没做;上课讲话,不积极回答问题,有时做小动作手里总是玩东西,有时又拿橡皮擦和尺子等在课堂上编排队伍自己玩自己的……
五年了。老师对他的评价是:聪明、有个性、自我约束不够、好动……
他没有和别人动过手,但是也试过几次和别人拌嘴。有时觉得自己没错得到“冤枉”也会卯足劲沉默以示抗议。上课举手次数很少,也不是不会,就是不太确定,那就不要举手。
作文写得“一般”,离题、跑题、错字、漏字是常事,不仅是作文,作业也是,A+不多,总要错那么一点。同事和朋友们经常说的是:你也是老师,不教他?
我至今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开始把我写作文的兴趣给培养起来。
小学三年级以前,成绩很好,老师喜欢。小学四年级,不知为何开始有点滑坡,尤其是语文,那时天天要写日记,经常不写,觉得很烦,交个空本子上去,语文老师是教导主任,要么一把扔下来,要么在上面写两个字:懒鬼!丢脸吧?我也曾这样做过偷懒的学生无数次。
就这样,我也不怕。还是不写,真的抗拒,不知为何,成绩就落下去。
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是校长,她上课真的好,梅县人,普通话那个标准,朗读课文饱含感情。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喜欢我,总是找我朗读课文,每节课都读,写篇作文,她不声不响地用漂亮的粉笔字抄在操场下面的黑板报上……她让我觉得压力没有了,成绩赶紧又上去,第二学期干脆把六年级的也学,一个多月以后,参加小升初统考,跳级读了初一。
小时候父亲对我们管教甚严,严到什么程度?同学不能到家里来玩,怕影响学习。一年只能看几次电视,一般是过年看几个晚上。周末放假全安排做作业或课外兴趣班……说真的,我没觉得培养出什么,倒是因为太多时间百无聊赖,又不能出门,放学就要回家,就偷偷地看课外书,看完一本又一本……长大以后自己便笑:兴趣是无可奈何中选择的结果。
喜欢画画,不是因为我父亲,他画国画,而我喜欢素描水彩油墨。初中开始跟着原来认识的一大群师兄们学画,他们读高中我读初中,我得承认,和比自己大很多的人在一起真是深受影响,尤其是年幼到年少的那个关键阶段,世界观、价值观甚至审美观无不一一受影响,他们给我的影响比家庭对我的影响还深,他们帮我打开了世界的另一面,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与地。
我对儿子总是不太急。或者这么说,内心即使着急,但是至少表面上我表现得不急。
他的成绩,包括大部分家长、老师眼里的那些学习的标准,也许不是那么“优秀和出彩”,他应该在我的辅导和“教育”下变得更加棒才对,他不能考试仅仅是那么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应该不断地提升,证明他学习的实际努力的效果。他应该很努力地做好班干,组织沟通协调处理样样皆行……但,五年了,他还是“那样”,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他不会与人争执过多甚至动手,他其实蛮包容别人,他的人缘其实还好,他很开朗,说话有时挺幽默,脑筋转得挺快,他比较绅士,会照顾人至少他在做事或与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不会害怕做多一点事情。
他有过撒谎,为了掩盖他的那些“错误”,大部分小孩子有的毛病他都有,并且以后还会有……
不过,还好,一直到今天为止,我比较开心的是,他愿意和我聊天,沟通,会照顾我的感受,就像我会照顾他的感受,仅仅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家人就是这样的啊。
写这篇文章的起源是上午我刚好过去他们学校有点事。也是那么巧,他的班主任给我电话问我是否在附近。他和一个同学发生了一点小争执,那位同学在音乐课室要坐到他旁边,他说不好,座位都是固定好的。劝了几次,那同学恼火,一张小凳子就砸到他身上。他也没还手,也没闹,也没退,也没告状,也没“说”对方什么,自己走开,就那样。
我和对方家长在办公室,看着对方的父亲喝斥自己的小孩,一直听,直到听到这句话:“你爸我小时候也调皮,就是脸皮厚,就是喜欢和好学生在一起玩……”
我听不下去,我说,好了,其实我可以理解每个人都会与别人有点小争执,大人小孩很正常,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就好,孩子和学生没有好坏,就是对一件事情如何去看而已……
对待孩子,我们能说孩子什么?我们只能先找找自己的毛病和原因,问问自己为什么,而不是问你的孩子为什么。
事情简单处理所需时间不多,最后老师仍旧叮嘱我多花时间在儿子的作文和作业上,上课纪律仍旧要约束如何等,我一一照例答应。
从前我是老师,就明白老师的不易,今天我的儿子读了五年小学了,在陪伴他成长的过程里,我不止一次地回想自己的童年,包括自己的工作经历,包括从前的学生,从前的家长,父母……
比起从前,我更加容易接受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玩耍、哭笑、偷懒,发奋的时候又很用功,懂事的时候又很让人感动,他只是一个孩子啊,自然就会有种种的毛病,尽管我希望他更好,更棒,但不会强求希冀他如何所谓的优秀。
换句话说,品行很重要,习惯很重要。把这些东西搭好框架,再慢慢填充知识,一栋房子,大概也就是那么建成了。
晚饭后,他自己补写测验后扣分很多的作文,我约略改几个词语,大致不动。
对待他的任何作业,我从来很少去改,也许让他记住错误的原因比我改过来更加让他觉得深刻,我不动手,只看一遍作业的整洁和完成率。
他写得很慢,前后两个小时时间,加上我的“修改”,他重新募抄,又一个小时,而这篇作文没有任何人要求他重写。但他不,今天在办公室,老师当着他的面开玩笑:妈妈写得那么好,你也要加油。他当时没说话,看看我,回家就自己查资料,自己重写……
我一直没说什么,照常工作,偶尔走过去,看看埋头写文章的他,摸摸那个小脑瓜,又转身回书房做事……是,这就是他。一个普通的所谓曾经是老师的我的儿子。
夜色渐深,他终于睡着。
荞麦茶的清香扑鼻,是澄净的浅绿色。玻璃茶盖握在手里弥漫着暖意,而瓶口炙热的蒸汽冒出。
我给自己倒杯茶,一如以往,慢慢地,等待它,变成一个合适的温度。
唯有耐心和时间,能给我这一个合适的温度。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