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阅读《巷口商学院》
慧阅读《巷口商学院》
胜见明 著 陈俊延 译/ 中国城市出版社
广布在街头巷尾的小店7-ELEVEN,有着怎样独特的“消费心理学”、“流通经济学”、“品牌管理学”?颇具特色的单品管理、压低商机损失等核心理念如何发挥作用?这本简单实用的经营指导书将告诉你:从零售门外汉到全球第一连锁商业超市的核心秘密。
【“销售一空”值得庆祝吗】
我要请教一个问题:“销售一空”真的是一件该欢喜的事情吗?站在做生意的角度,全数卖完看起来好像是非常成功的。但果真如此吗?有些人气商品推出后,全数卖出,就会写出“全数卖出,感谢您”;或是一开始就是限量销售,则会挂出“销售一空,对不起”。这是很奇怪的说法。因为看见“全数卖出,感谢您”贴纸的,是卖完之后才来的顾客,他们会想:“我又买不到,没理由向我致谢。”至于“销售一空,对不起”,如果真的要道歉,顾客或许会说:“当初就该多准备一些,以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其实这种感觉才是正确的。
一般来说,商品销售一空没有剩余,是最好的,所以卖方常常以为“销售一空=好”。不过,铃木先生却说,这里潜藏着似是而非的谎言。“销售一空”其实是“卖方的满意”,而不是“买方的满意”。进的货卖完了,卖方常常高呼万岁。但是,卖完后才光临的顾客,看到架子上空无此物,只会心生不满。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或许他就不再踏入这家店了。而那家店如果有那件商品,就不会让原本到手的生意跑了,失去顾客。
卖方当然可以认为,有商品的时候不来,卖完了又不满,那是顾客的任性。相反地,如果从买方的角度优先思考:顾客难得光临,却无法满足他们的期待,很明显是自己的疏忽。所以,卖方的方便就是买方的不便,买方的方便确是卖方的不便,卖方的方便和买方的方便常是不一致的。
从前的时代,就算是站在卖方的立场做买卖,也可以卖得很好。那时市场上流通的商品还不多,物资缺乏的时代,我们称之为卖方为主的市场。而今瞧瞧衣柜,东西多快满出来,是个物资过剩的时代,已剧变为买方为主的市场。因此,对于顾客的任性、买方的方便,卖方能配合到什么地步,就成了关键所在。
【制造引爆点的“高密度多分店”策略】
7-ELEVEN自创业以来,就持续运用在一个地区集中开店的“高密度多分店策略”。这方法就是,当某个地区开了一家店,就在四周以商圈紧邻的模式逐渐增加分店。我家位于东京下町人口密集的地区,四周也正是这个典型。在步行3~4分钟的范围内,有5家7-ELEVEN,30分钟的范围内有30~40家。其密度之高,你每天也都能够感受到吧!所以,虽然7-ELEVEN的总店数已超过1万家,却还有15个县没有分店,就是因为这个高密度多分店策略所致。这与业界第二名的罗森已在47个行政区都开店,刚好形成对比。
7-ELEVEN为何采取高密度多分店策略呢?因为分店集中在一定区域内,所以提升了物流、广告效率;也因为OFC移动的时间缩短,便能充分确保商店经营的访问时间。这种效率面的效果,也是可预期的。更重要的是它对地区顾客所产生的心理效果。在今天的消费社会,当消费者的认知度、使用率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有个曲线急速上升的“引爆点”。在高密度多分店的方式中,也可见到相同的现象。
当某个地区开了几家7-ELEVEN,对新事物感兴趣的消费者,其认知程度就会提高,而在某个机缘下前往分店消费,心理上的距离感就迅速缩短。甚至,通过这个顾客的口头宣传,口碑便如感染般逐渐扩散,地区整体的使用率就会急速地攀升。因此,在新的地区开店,最初每家分店的平均日营业额都不高,但分店的密度一旦提高到某个程度,日营业额的曲线就会急速地爬升。
7-ELEVEN刚进驻大阪市的时候就是这种情况。最初陷入苦战,但当分店数量超过300家的时候,业绩便开始急速上扬,平均日营业额也在所有地区中拔得头筹。7-ELEVEN之所以坚持高密度多分店的方式,就是因为切合市场心理、顾客心理,善用引爆点。所有的事物蓄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突然爆发,这种现象在世上随处可见。7-ELEVEN的高密度多分店就是引爆点的充分应用。
【用POS验证你的假设】
在7-ELEVEN,每天都在实践着一种被称为“假设”的做法。所谓的假设,简言之,即对于未知的答案,“假定答案会是如此”。铃木先生认为,思考对方未察觉的潜在需求,就是“假设”。打个比方,你在思考要送什么生日礼物给朋友。送对方想拥有、想收集的东西是最为简单的。也可以询问对方想要什么。这正是投其所好。同样是需求,但早在对方的意识中表露出来,也觉察到,所以这是“外显的需求”。当然对方也会很高兴吧!
但是最让对方高兴的是,就是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其实真的很想要的东西。这也就是他人觉察到自己的“潜在需求”,所赠送的礼物。因为连本人也未意识到,所以任谁都不知道答案。但是,多方思索对方接下来想做什么,认为这样的东西应该能够讨其欢心,这就是假设。任何人都在生活的各样情境中,无意识地进行着假设。
掌握顾客的潜在需求,顾客也是当那件商品出现在眼前,才意识到“我想要这样的东西”,不由得伸出手去。即使你去询问顾客,他也不知道。这时,假设就有其必要。当然,任何人都会在意所订的商品是否如同假设,卖得很好。这时,就要以POS数据来确认销售的结果,这就是“验证”。POS系统原本是美国开发的,但在美国,主要是由于防止收银人员的输入错误、不当行为;将其作为订货、商品管理的工具,确是日本的7-ELEVEN首开先例。
铃木先生认为,对POS系统,一般人有些误解。一般人都以为商家是根据POS所显示的销售排行来订货。这么一来就与补充订货、追加订货相似,将会导致商机损失。如前所述,POS所显的是“昨天的顾客”的数据,而不会显示“明天的顾客”数据。“明天的顾客”需求,明天的畅销商品,要由人建立假设去探寻。POS基本上在验证前一个假设是否正确,也是为了连结到下个假设。因此,巧用POS系统验证你的假设,是销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诱发冲动购买的陈列秘诀】
为了加倍诱发顾客的冲动购买,各分店是如何努力、下功夫的呢?在这次采访分店过程中,有一位称得上“展售高手”的工读生,那就是在“战斗的店”圣迹樱之丘站前店工作的佐藤求美小姐。她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开始工读,也是受到山田老板“要不要做个生意人”的建议影响,并没有找一般的工作,而是持续在此做了八年。
一进入圣迹樱之丘站前店,只见架上摆满了大量商品,强烈的促销气氛让人震撼。因为每个架上都是排面整齐(商品的排面对齐,商标朝向正面)。商品一旦售出,产生了空位,在里面的商品看起来就像是“卖剩的”。所以,要将商品推向前,排面摆放整齐,给人强烈促销的印象,才容易下手购买。排面整齐看似简单,却得经常眼到手到,注意到所有的商品。所以这是件难事,对任何分店都是个大课题。
而在圣迹樱之丘站前店,却能维持在近乎完美的状态。如此整齐的排面,担任指导工作的,正是佐藤小姐。这家店充满气势的货物陈列,看来是由排面支持着的。在采访的当天,特别令我惊讶的是,仅仅一种新商品——附有玩具的零食,就摆上了两横排架,排面就约有20个商品。真让人目瞪口呆。附玩具的零食,玩具才是主角,其中海洋堂这家模型公司所制造的公仔,出了各种系列,很受中老年人欢迎。而且,就因为不知盒子里装着哪个公仔,所以有不少人会大批购买。
摆了两个架子的排面,就是为了诱发冲动型的大批购买,这称得上是“主攻型的陈列”。“基本上是以顾客的视线来考量的。顾客看了会怎么想?展售要考量到看起来舒服、买来容易这个关键。当我自己在购物时,偶尔会觉得这家店的商品摆放凌乱、难找,所以我不想让客人在我们的店里有一丝这样的感觉。”佐藤小姐说。正是这样一种换位思考,圣迹樱之丘站前店的摆设让我们眼前一亮,并给了我们很多参考与借鉴的地方。
【从“竞争”到“共创”】
不是下订单的一方与接订单的一方,就是所谓的支配、被支配的关系;当成员之间共享价值观、目的意识,即使各自所属公司不同,都会产生一个场域,力量源源不绝。厂商与7-ELEVEN共组的团队MD(产品开发企划)就拥有强大的场域。
当时我从两位现烤面包开发部门的人员那里,听到这么一段话。“总部的MD,以棒球来说,就是超级捕手,以足球来说,就是超级守门员。但是,如果没有队员,这支队伍就不会获胜。队伍为了得分,每个人都思索着自己必须做些什么,所以才能朝向共同的方向。”花园面包烘焙厂长见目泰彦先生强调说。“新商品最终都取决于每天中午所进行的员工试吃。如果不能通过,就要重新来过。无论如何我都希望能过关,所以压力很大。那时虽然只有我一个代表,但我的想法却代表了参与开发的全体成员。”商品总部MD大国祥一郎先生说。
那么,使厂商与7-ELEVEN员工如此紧密连结的原动力是什么呢?每天都与MD们接触的部长井阪如此说:“那是因为,他们想通过工作,亲自确认自己存在的意义。所以也出现过厂商方面的代表,为了做出前所未有的团队MD新商品,拼命说服自己公司的决策者。”在一个场域里共同开创新事物,就称为“共创”。“共创”与“竞争”的日文发音相同,但每个人都说今天是个‘竞争’的时代。的确,在市场上,必须竞争。但是,如果只顾眼前的竞争,就会渐渐偏离顾客真正的需求,而丧失支持。于是,企业彼此撤掉藩篱,贡献各自具备的知识,开创出更高层次的产品。
这个共创的想法,如今正急速地受到瞩目。共创概念的倡导者野中教授说道:“如今的时代,需要的观点不只是将市场视为‘竞争的场域’,也是‘共创的场域’。一旦形成共创的场域,通过对话,就能将彼此所拥有的知识高度融入场域里,从中产生的新知识,通过实践,又融入每个人当中,敏锐度就产生了。如此不断反复,知识就会扩展,从前不可能的事物,就会变为可能。”
【本文完】
胜见明 著 陈俊延 译/ 中国城市出版社
![]() |
广布在街头巷尾的小店7-ELEVEN,有着怎样独特的“消费心理学”、“流通经济学”、“品牌管理学”?颇具特色的单品管理、压低商机损失等核心理念如何发挥作用?这本简单实用的经营指导书将告诉你:从零售门外汉到全球第一连锁商业超市的核心秘密。
【“销售一空”值得庆祝吗】
我要请教一个问题:“销售一空”真的是一件该欢喜的事情吗?站在做生意的角度,全数卖完看起来好像是非常成功的。但果真如此吗?有些人气商品推出后,全数卖出,就会写出“全数卖出,感谢您”;或是一开始就是限量销售,则会挂出“销售一空,对不起”。这是很奇怪的说法。因为看见“全数卖出,感谢您”贴纸的,是卖完之后才来的顾客,他们会想:“我又买不到,没理由向我致谢。”至于“销售一空,对不起”,如果真的要道歉,顾客或许会说:“当初就该多准备一些,以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其实这种感觉才是正确的。
一般来说,商品销售一空没有剩余,是最好的,所以卖方常常以为“销售一空=好”。不过,铃木先生却说,这里潜藏着似是而非的谎言。“销售一空”其实是“卖方的满意”,而不是“买方的满意”。进的货卖完了,卖方常常高呼万岁。但是,卖完后才光临的顾客,看到架子上空无此物,只会心生不满。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或许他就不再踏入这家店了。而那家店如果有那件商品,就不会让原本到手的生意跑了,失去顾客。
卖方当然可以认为,有商品的时候不来,卖完了又不满,那是顾客的任性。相反地,如果从买方的角度优先思考:顾客难得光临,却无法满足他们的期待,很明显是自己的疏忽。所以,卖方的方便就是买方的不便,买方的方便确是卖方的不便,卖方的方便和买方的方便常是不一致的。
从前的时代,就算是站在卖方的立场做买卖,也可以卖得很好。那时市场上流通的商品还不多,物资缺乏的时代,我们称之为卖方为主的市场。而今瞧瞧衣柜,东西多快满出来,是个物资过剩的时代,已剧变为买方为主的市场。因此,对于顾客的任性、买方的方便,卖方能配合到什么地步,就成了关键所在。
【制造引爆点的“高密度多分店”策略】
7-ELEVEN自创业以来,就持续运用在一个地区集中开店的“高密度多分店策略”。这方法就是,当某个地区开了一家店,就在四周以商圈紧邻的模式逐渐增加分店。我家位于东京下町人口密集的地区,四周也正是这个典型。在步行3~4分钟的范围内,有5家7-ELEVEN,30分钟的范围内有30~40家。其密度之高,你每天也都能够感受到吧!所以,虽然7-ELEVEN的总店数已超过1万家,却还有15个县没有分店,就是因为这个高密度多分店策略所致。这与业界第二名的罗森已在47个行政区都开店,刚好形成对比。
7-ELEVEN为何采取高密度多分店策略呢?因为分店集中在一定区域内,所以提升了物流、广告效率;也因为OFC移动的时间缩短,便能充分确保商店经营的访问时间。这种效率面的效果,也是可预期的。更重要的是它对地区顾客所产生的心理效果。在今天的消费社会,当消费者的认知度、使用率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有个曲线急速上升的“引爆点”。在高密度多分店的方式中,也可见到相同的现象。
当某个地区开了几家7-ELEVEN,对新事物感兴趣的消费者,其认知程度就会提高,而在某个机缘下前往分店消费,心理上的距离感就迅速缩短。甚至,通过这个顾客的口头宣传,口碑便如感染般逐渐扩散,地区整体的使用率就会急速地攀升。因此,在新的地区开店,最初每家分店的平均日营业额都不高,但分店的密度一旦提高到某个程度,日营业额的曲线就会急速地爬升。
7-ELEVEN刚进驻大阪市的时候就是这种情况。最初陷入苦战,但当分店数量超过300家的时候,业绩便开始急速上扬,平均日营业额也在所有地区中拔得头筹。7-ELEVEN之所以坚持高密度多分店的方式,就是因为切合市场心理、顾客心理,善用引爆点。所有的事物蓄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突然爆发,这种现象在世上随处可见。7-ELEVEN的高密度多分店就是引爆点的充分应用。
【用POS验证你的假设】
在7-ELEVEN,每天都在实践着一种被称为“假设”的做法。所谓的假设,简言之,即对于未知的答案,“假定答案会是如此”。铃木先生认为,思考对方未察觉的潜在需求,就是“假设”。打个比方,你在思考要送什么生日礼物给朋友。送对方想拥有、想收集的东西是最为简单的。也可以询问对方想要什么。这正是投其所好。同样是需求,但早在对方的意识中表露出来,也觉察到,所以这是“外显的需求”。当然对方也会很高兴吧!
但是最让对方高兴的是,就是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其实真的很想要的东西。这也就是他人觉察到自己的“潜在需求”,所赠送的礼物。因为连本人也未意识到,所以任谁都不知道答案。但是,多方思索对方接下来想做什么,认为这样的东西应该能够讨其欢心,这就是假设。任何人都在生活的各样情境中,无意识地进行着假设。
掌握顾客的潜在需求,顾客也是当那件商品出现在眼前,才意识到“我想要这样的东西”,不由得伸出手去。即使你去询问顾客,他也不知道。这时,假设就有其必要。当然,任何人都会在意所订的商品是否如同假设,卖得很好。这时,就要以POS数据来确认销售的结果,这就是“验证”。POS系统原本是美国开发的,但在美国,主要是由于防止收银人员的输入错误、不当行为;将其作为订货、商品管理的工具,确是日本的7-ELEVEN首开先例。
铃木先生认为,对POS系统,一般人有些误解。一般人都以为商家是根据POS所显示的销售排行来订货。这么一来就与补充订货、追加订货相似,将会导致商机损失。如前所述,POS所显的是“昨天的顾客”的数据,而不会显示“明天的顾客”数据。“明天的顾客”需求,明天的畅销商品,要由人建立假设去探寻。POS基本上在验证前一个假设是否正确,也是为了连结到下个假设。因此,巧用POS系统验证你的假设,是销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诱发冲动购买的陈列秘诀】
为了加倍诱发顾客的冲动购买,各分店是如何努力、下功夫的呢?在这次采访分店过程中,有一位称得上“展售高手”的工读生,那就是在“战斗的店”圣迹樱之丘站前店工作的佐藤求美小姐。她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开始工读,也是受到山田老板“要不要做个生意人”的建议影响,并没有找一般的工作,而是持续在此做了八年。
一进入圣迹樱之丘站前店,只见架上摆满了大量商品,强烈的促销气氛让人震撼。因为每个架上都是排面整齐(商品的排面对齐,商标朝向正面)。商品一旦售出,产生了空位,在里面的商品看起来就像是“卖剩的”。所以,要将商品推向前,排面摆放整齐,给人强烈促销的印象,才容易下手购买。排面整齐看似简单,却得经常眼到手到,注意到所有的商品。所以这是件难事,对任何分店都是个大课题。
而在圣迹樱之丘站前店,却能维持在近乎完美的状态。如此整齐的排面,担任指导工作的,正是佐藤小姐。这家店充满气势的货物陈列,看来是由排面支持着的。在采访的当天,特别令我惊讶的是,仅仅一种新商品——附有玩具的零食,就摆上了两横排架,排面就约有20个商品。真让人目瞪口呆。附玩具的零食,玩具才是主角,其中海洋堂这家模型公司所制造的公仔,出了各种系列,很受中老年人欢迎。而且,就因为不知盒子里装着哪个公仔,所以有不少人会大批购买。
摆了两个架子的排面,就是为了诱发冲动型的大批购买,这称得上是“主攻型的陈列”。“基本上是以顾客的视线来考量的。顾客看了会怎么想?展售要考量到看起来舒服、买来容易这个关键。当我自己在购物时,偶尔会觉得这家店的商品摆放凌乱、难找,所以我不想让客人在我们的店里有一丝这样的感觉。”佐藤小姐说。正是这样一种换位思考,圣迹樱之丘站前店的摆设让我们眼前一亮,并给了我们很多参考与借鉴的地方。
【从“竞争”到“共创”】
不是下订单的一方与接订单的一方,就是所谓的支配、被支配的关系;当成员之间共享价值观、目的意识,即使各自所属公司不同,都会产生一个场域,力量源源不绝。厂商与7-ELEVEN共组的团队MD(产品开发企划)就拥有强大的场域。
当时我从两位现烤面包开发部门的人员那里,听到这么一段话。“总部的MD,以棒球来说,就是超级捕手,以足球来说,就是超级守门员。但是,如果没有队员,这支队伍就不会获胜。队伍为了得分,每个人都思索着自己必须做些什么,所以才能朝向共同的方向。”花园面包烘焙厂长见目泰彦先生强调说。“新商品最终都取决于每天中午所进行的员工试吃。如果不能通过,就要重新来过。无论如何我都希望能过关,所以压力很大。那时虽然只有我一个代表,但我的想法却代表了参与开发的全体成员。”商品总部MD大国祥一郎先生说。
那么,使厂商与7-ELEVEN员工如此紧密连结的原动力是什么呢?每天都与MD们接触的部长井阪如此说:“那是因为,他们想通过工作,亲自确认自己存在的意义。所以也出现过厂商方面的代表,为了做出前所未有的团队MD新商品,拼命说服自己公司的决策者。”在一个场域里共同开创新事物,就称为“共创”。“共创”与“竞争”的日文发音相同,但每个人都说今天是个‘竞争’的时代。的确,在市场上,必须竞争。但是,如果只顾眼前的竞争,就会渐渐偏离顾客真正的需求,而丧失支持。于是,企业彼此撤掉藩篱,贡献各自具备的知识,开创出更高层次的产品。
这个共创的想法,如今正急速地受到瞩目。共创概念的倡导者野中教授说道:“如今的时代,需要的观点不只是将市场视为‘竞争的场域’,也是‘共创的场域’。一旦形成共创的场域,通过对话,就能将彼此所拥有的知识高度融入场域里,从中产生的新知识,通过实践,又融入每个人当中,敏锐度就产生了。如此不断反复,知识就会扩展,从前不可能的事物,就会变为可能。”
【本文完】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