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治疗1:急性腰扭治疗经验心得集下
疼痛治疗1:急性腰扭治疗经验心得集下
1,委中处若有鼓胀或胀出青筋,点刺之。一般刺患侧,点按委中处时可于阿是穴部位摸得随之鼓起点。阿是穴走罐。若为单点性疼痛,可于前腹对应点缪刺。手法可为探刺,或者是快速捻转,视患者体质而定。或行烧山火,手法后患者可感痛点处灼热。
2,骐骥点穴。单双侧,视临症定。不能匍匐者,气逆者,不选用。
3,可自行翻身者,可对其腰椎后关节压痛点以及腰部深层肌和腰背筋膜压痛点强推,急性筋骨伤喜柔恶重。手法由轻到重,由缓及疾。另外,可按情况施行强推及相关部位理筋。视情况可加枕垫腹,以加深触及点。
4,严重患者,先针其后溪(主穴)。可配合水沟,太冲与行间之间压痛点,腰痛5穴。以及手三里。手三里的配用,先按,点按后有减缓者可用,无减缓者不用。严重者可加入龈交异点(有体征者)。
5,止痛四针:太白,束骨,三间,后溪。手法:10分钟行针一次,先雀啄后行提插。留针通常三十分钟左右,针后一般都能缓解。
6,膀胱经者,风池,攒竹。
7,曲池下二点五寸处,贴骨针。腰扭伤Ⅰ穴,腰扭伤Ⅱ穴。
8,点拔大肠俞及理内收肌群。配合捋法,加里脊点拨。
9,可配合选用腰椎斜扳法。
10,嘱患者俯身,配合口令,由一至三慢起,边起边拨其委中,术者同时向两外侧横拨。拨后行背法。
11,阿是穴行白虎摇头或龙虎交战法,患者取坐位,术者扶其腰,边行手法边摇转旋动其腰部。
12,运气法治痛。先直后卧。用针时,先用纯阴之数,若针下气满,便倒针,嘱病人连吸气五口,可使针力至病所。
13,董氏:①马金水,马快水,水通。②二角明。③正筋,正宗。
14,耳穴:腰椎,肾,神门,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枕。临症加减施用。并加叉巴取高升点。
15,象数处方:000666000 000111000 000777000 半小时以上。或400,可止痛。
16,腰三穴:肾俞与命门。手法:肾俞针1到2寸,针感腰部胀、麻或触电样感觉向下放散至足;命门针0.5到1寸,针感腰部胀麻。可灸。多用于老年人。
17,一穴疗法取穴统计,约41穴。
①腰部3穴:阿是穴,腰四夹脊,腰部正中穴。
②头项部7穴:水沟,晴明,攒竹,百会,天柱,大椎,龈交异点。
③上肢部17穴:后溪,养老,中渚,内关,支沟,下廉,手三里,曲池,孔最,腰痛穴,上都穴,扭伤Ⅱ穴,挫闪穴,扭伤穴,闪腰穴,腰宁穴,经验穴)
④下肢部10穴:秩边,殷门,委中,承山,条口,跗阳,太溪,承中穴,腰伤穴,行间太冲之间压痛点)
⑤耳针2穴区:腰区压痛点,外生殖器。
⑥腕踝针2穴区:双踝上5区,双踝上6区。
18,一般规律,多远道取穴,多取三阳经,所取多在有压痛,结节,酸胀等明显反应处。大多强调刺激,泻法(也有例外,临症视而取用),或配合动气针。注:动气异常重要,常效果立显。但体质弱针感强者,动气需慎重。
19,局限痛者,可行阿是穴斜刺。
20,其余日后待补。
附注:
扭伤穴:在手背3、4掌指关节近侧1.5厘米处。
扭伤Ⅱ穴:在手背3、4指指间正中上1.3寸。
挫闪穴:位于手少阳三焦臂部外侧正中枝,阳池与肘俞(也可取曲池)连线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三交点。先重按,后针。
闪腰穴:位于小腿肚,承山穴与昆仑穴连线上1/3与中1/3交点附近压痛点。
腰宁穴:患者手于胸前抬起,肘部呈曲弯,拇指尖压于天突穴处,曲池、五里、侠白三穴间作连线形成一三角性区域(大概为肘关节上方前缘凹内)。在此区域内寻找压痛点,大者如指头小者如豌豆,局部消毒直刺0.5-1.5寸,得气捻转20秒左右,配合动气,并行叩打腰痛区。适应范围,局部疼痛、不能俯卧、转侧、咳嗽、深呼吸及稍微活动即剧痛不已者。寒湿性腰背痛,膀胱经第二线外,软组织损伤、肋横突关节半脱位者。
曾
2011,10,20 于和光
1,委中处若有鼓胀或胀出青筋,点刺之。一般刺患侧,点按委中处时可于阿是穴部位摸得随之鼓起点。阿是穴走罐。若为单点性疼痛,可于前腹对应点缪刺。手法可为探刺,或者是快速捻转,视患者体质而定。或行烧山火,手法后患者可感痛点处灼热。
2,骐骥点穴。单双侧,视临症定。不能匍匐者,气逆者,不选用。
3,可自行翻身者,可对其腰椎后关节压痛点以及腰部深层肌和腰背筋膜压痛点强推,急性筋骨伤喜柔恶重。手法由轻到重,由缓及疾。另外,可按情况施行强推及相关部位理筋。视情况可加枕垫腹,以加深触及点。
4,严重患者,先针其后溪(主穴)。可配合水沟,太冲与行间之间压痛点,腰痛5穴。以及手三里。手三里的配用,先按,点按后有减缓者可用,无减缓者不用。严重者可加入龈交异点(有体征者)。
5,止痛四针:太白,束骨,三间,后溪。手法:10分钟行针一次,先雀啄后行提插。留针通常三十分钟左右,针后一般都能缓解。
6,膀胱经者,风池,攒竹。
7,曲池下二点五寸处,贴骨针。腰扭伤Ⅰ穴,腰扭伤Ⅱ穴。
8,点拔大肠俞及理内收肌群。配合捋法,加里脊点拨。
9,可配合选用腰椎斜扳法。
10,嘱患者俯身,配合口令,由一至三慢起,边起边拨其委中,术者同时向两外侧横拨。拨后行背法。
11,阿是穴行白虎摇头或龙虎交战法,患者取坐位,术者扶其腰,边行手法边摇转旋动其腰部。
12,运气法治痛。先直后卧。用针时,先用纯阴之数,若针下气满,便倒针,嘱病人连吸气五口,可使针力至病所。
13,董氏:①马金水,马快水,水通。②二角明。③正筋,正宗。
14,耳穴:腰椎,肾,神门,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枕。临症加减施用。并加叉巴取高升点。
15,象数处方:000666000 000111000 000777000 半小时以上。或400,可止痛。
16,腰三穴:肾俞与命门。手法:肾俞针1到2寸,针感腰部胀、麻或触电样感觉向下放散至足;命门针0.5到1寸,针感腰部胀麻。可灸。多用于老年人。
17,一穴疗法取穴统计,约41穴。
①腰部3穴:阿是穴,腰四夹脊,腰部正中穴。
②头项部7穴:水沟,晴明,攒竹,百会,天柱,大椎,龈交异点。
③上肢部17穴:后溪,养老,中渚,内关,支沟,下廉,手三里,曲池,孔最,腰痛穴,上都穴,扭伤Ⅱ穴,挫闪穴,扭伤穴,闪腰穴,腰宁穴,经验穴)
④下肢部10穴:秩边,殷门,委中,承山,条口,跗阳,太溪,承中穴,腰伤穴,行间太冲之间压痛点)
⑤耳针2穴区:腰区压痛点,外生殖器。
⑥腕踝针2穴区:双踝上5区,双踝上6区。
18,一般规律,多远道取穴,多取三阳经,所取多在有压痛,结节,酸胀等明显反应处。大多强调刺激,泻法(也有例外,临症视而取用),或配合动气针。注:动气异常重要,常效果立显。但体质弱针感强者,动气需慎重。
19,局限痛者,可行阿是穴斜刺。
20,其余日后待补。
附注:
扭伤穴:在手背3、4掌指关节近侧1.5厘米处。
扭伤Ⅱ穴:在手背3、4指指间正中上1.3寸。
挫闪穴:位于手少阳三焦臂部外侧正中枝,阳池与肘俞(也可取曲池)连线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三交点。先重按,后针。
闪腰穴:位于小腿肚,承山穴与昆仑穴连线上1/3与中1/3交点附近压痛点。
腰宁穴:患者手于胸前抬起,肘部呈曲弯,拇指尖压于天突穴处,曲池、五里、侠白三穴间作连线形成一三角性区域(大概为肘关节上方前缘凹内)。在此区域内寻找压痛点,大者如指头小者如豌豆,局部消毒直刺0.5-1.5寸,得气捻转20秒左右,配合动气,并行叩打腰痛区。适应范围,局部疼痛、不能俯卧、转侧、咳嗽、深呼吸及稍微活动即剧痛不已者。寒湿性腰背痛,膀胱经第二线外,软组织损伤、肋横突关节半脱位者。
曾
2011,10,20 于和光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