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思变 不变则穷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叫“穷则思变”,意思是如果到了穷困艰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此话不假。但是如果这话反过来说呢?就是说“不变则穷”,如果老是没有变化,是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穷困潦倒的时候?是否还是真理呢?我觉得,本赛季,截止到目前为止,天津泰达高开低走的情况,正好印证了这一道理。
我们先从最明显的开始——不换人。不经常看球的人也能看出来,天津泰达的一个“不变”,体现在主教练阿里汉放弃了世界职业足球的公理“轮换制”,而球队在双线作战的情况下,仍然是一套阵容,每场比赛全主力迎战,不用替补来替换主力球员。一名合格的足球运动员,正常情况下,一周踢一次联赛,加上日常训练,体能应该能应付下来。可是,如果是一周双赛呢?体能恐怕就会出现些许问题了。常见的有抽筋,肌肉拉伤,软组织损伤。如果一周双赛还有客场比赛,甚至海外比赛的话,旅途的劳顿,时差的颠倒,气候的变化,恐怕是铁人也将会散了架,跟别说发挥出好的状态。所以我们看,在欧洲,实力强大的豪门球队,如巴塞罗那,皇家马德里,曼联,AC米兰等,都有两套阵容。在比赛比较密集的情况下,主力球员的体能无法保证,需要“轮休”,替补球员就可以上场抵挡一阵,以保证双线作战的成绩。本赛季天津泰达,一上来,连克中日韩三国联赛劲旅——大阪钢巴,山东鲁能,济州联。让人们眼前一亮,“中国巴萨”的名声呼之欲出(后面我还要提到,这个名声实际上似真实伪。)但是随着联赛,亚冠比赛的推进,体能的问题就凸现了出来。自从主场3-1战胜中超豪门山东鲁能之后,经历了联赛的四轮不胜,客平长春,主负成都,主平陕西,客负上海;而亚冠方面,由于对阵墨尔本胜利两轮成绩的不理想,痛失小组头名出现的利好局面,最终不得不以小组第二的身份飞赴韩国对阵曾经的亚冠冠军全北发动机,输了个0比3,惨遭淘汰。而我们看看天津队每场比赛的主力阵容,从赛季开始之初到亚冠淘汰这段时间里,阿里汉不愿意调换哪怕一枚棋子,以一班铁打的主力阵容,加班加点,勤勤恳恳,一边跟上工作的进度,一边还要出众的业绩。刚才我已经论证过,这种状况已属超负荷,非长久之计。一来球员状态难以保证,二来球员容易出现伤病及红黄牌停赛。而天津队近期的状况,正好可以验证此说——于大宝的突破不再犀利,李本舰的传球落点散漫,陈涛的灵气时有时无,后防的防守漏洞百出;此外,泰达可谓伤兵满营,王新欣,权辑,奥吉塔重伤号,陈涛,李本舰,卢西亚诺,佐里奇红黄牌停赛,主力阵容自从联赛深入始终无法凑齐,主教练阿里汉只得被动调整主力阵容,造成成绩“震荡下挫”。解决这种球员超负荷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轮换制”。“轮换制”并不代表“这场比赛这名主力球员受伤,所以换上来一个替补球员来”这种被动的“轮换制”,而是一种未雨先绸缪,主动的方式。上场比赛这名球员拼的很凶,体力消耗很大,那么这场这名球员的任务就是作壁上观,恢复体能。主教练则要根据对手情况的不同,替补球员状态的好坏这些指标来对于首发作出相应调整。而我们看阿里汉的调整总是被动的,没有一次是主动的。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绝不更换主力,所以造成了球队大面积的伤停和红黄牌停赛。这种做法终于在后来收到了恶果。亚冠对阵全北发动机,场上主力不到一半;联赛对阵广州恒大,四名外援伤的伤,停的停,,无奈只得以“全华班”迎战。那么有人会说了,天津泰达的板凳深度就不够,不能凑齐两套阵容,不足以应付亚冠和联赛的双线作战,阿里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想说,泰达的板凳深度不够,但也绝没到无人可用的地步。马磊磊,胡人天,聂涛,范柏群,毛彪,何阳,韩燕鸣,吴泽,郑毅这些替补水平不高,主教练不信任,但是既然都是职业球员,那自然也有他的道理,虽然亚冠的水平够不着,但是在联赛中还是能抵挡一阵的,为什么不去主动做出轮换,非要等到大面积伤停,不得不调整的时候才把这些替补都换上去?那么又有人会说,你让替补上,水平真么差,成绩怎么保证?我只能说,中国的任何一支球队,都没有足够能力去应付中超和亚冠的双线作战,所以这时候必须得分清楚主次,抓大放小。想在亚冠有所建树,那么联赛中的损失也是值得和公平的。况且,你就算联赛每一场派出全主力出战,就一定能拿下比赛么?比如说联赛面对成都,保级的弱旅,全主力出战,可结果如何呢?相比大家也都清楚了罢?
如果说天津泰达的主力阵容摒弃轮换制,球员疲于奔命,几场比赛一套阵容此可谓最为明显的“不变”的话,那么,主教练阿里汉战术思想的僵固不化,犹如一潭死水的阵型布置,就可称为为泰达队第二个比较不明显的“不变”。那么,阿里汉“不变”的这个战术思想是什么,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
阿里汉作为曾经荷兰队世界杯的主力,可以说荷兰足球全攻全守,强调整体打法的传道人。我们看南非世界杯的荷兰队能力克夺冠热门巴西,夺得世界杯亚军,就是采取的这种战术。进攻时有由至少4-5名球员组成的进攻群落,有策应,有包抄,还有高点,防不胜防;防守时中场迅速回收,屯兵后场,刀枪不入。这种打法的好处就是,己方防线人数占优,固若金汤,对方久攻不下;己方游弋骚扰,神速突袭,对方后院起火,从而处在了一种四面楚歌,的战争情势下。比赛结果取决于对手的韧性。对手如果韧性好,比赛结果便是己方一球小胜或是2比1;如果对方韧性差,那么比赛到后半段就可能一边倒,3比0,4比1,甚至更大的比分都有可能出现。全攻全守不能说是哪一种固定的打法,它有点像《书剑恩仇录》里陈家洛的百花错拳,兼天下拳法而兼有之,而使出来的招式又全然不同于原来的拳法。所以说全攻全守是一种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战术体系。它不及攻势足球的刚捷迅猛,但更讲究控制节奏;它不及防守足球的冷酷凶悍,却更讲究抢断的效率。其实当今世界足坛,实际上是全攻全守足球的天下。南非世界杯,实际上就是两支全攻全守,强调整体球队的华山论剑。荷兰足球不用说了,纯正全攻全守衣钵的继承人。西班牙那种强调整体,注重地面配合其实更得“全攻全守”足球的精髓。只不过由于技术上的细腻,略显文弱一点,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世界杯决赛,更像是一场《葵花宝典》与《辟邪剑谱》的对决。林远图偷得半部武林至尊《葵花宝典》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创出了《辟邪剑谱》,便可天下无敌。谁也没法否认荷兰人对足球这项运动的重要性。英国人初创足球时,足球根本没有什么阵型和战术可言,就是两拨人人撕扭在一起抢球,和打架斗殴没有什么区别。后来,荷兰人的全攻全守,442阵型,中场菱形站位等概念的横空出世,一举奠定了现代足球理论的基础,其地位可等同于武林至尊《葵花宝典》。只不过后来,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全攻全守有着激烈的争论,没人能准确定义它,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读它,实践它。其中领会的比较好的如西班牙,阿根廷,荷兰,领悟的比较差的如意大利和英国。而西班牙和荷兰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只是西班牙凭借着其更深厚的内力,即更细腻的脚下技术,终比荷兰更胜一筹,与2010站到了世界之巅。
介绍完阿里汉“不变”的足球理论,回到正题。按这样看来,如果天津泰达能贯彻阿里汉荷兰足球的战术,哪怕学得慢,只贯彻了十分之一,即便不能亚洲无敌,但是称雄中超还是足够的。那“不变”也是应该的。但是看看球队目前状况,却差之千里,为什么呢?我的答案是,阿里汉的荷兰足球,虽然不能说它是假的,但是它只是七八十年代的荷兰足球,并不是当今最先进最前沿的荷兰足球,更不能和当今雄霸世界足坛的,由“全攻全守”衍生出来的“技术流”“地面配合”相比。阿里汉的思维停留在他的球员时代,他的一套足球理念是早已落后的荷兰足球。就如同一个厂家要买设备,一听设备是德国的,照单全收,拿着货一看,全是德国七十年代的设备,还不如中国的呢。
其实,本赛季之处,天津泰达曾备受所瞩目。许多媒体在天津队连克日韩之后就大声称赞道泰达是“中国的巴萨”,打法华丽,技术讲究,控球率更是高的吓人,和巴萨出奇的相似。此话真乃无稽之谈。泰达和巴萨有三点本质上的不同。一,巴萨的控球率高,泰达的控球率也高,但是前者是在对方半场控球,后者在自己的半场控球。二,巴萨控球时一个速率,发起进攻时又是另外一个速率,而泰达控球时一个速率,进攻时还是那个速率。这如何理解呢?巴萨是先用娴熟的控球给你催眠,等到真正进攻时,或是通过哈维的一脚传球,或是梅西的突然启动,达到一种“突然加速”,迅雷不及掩耳,就这一下子,十个穆里尼奥来了照样是无解。因为在松弛的情况下,人的注意力不可能完全集中,这么一松一紧,稍有松懈,城池已破。一个人尚且不易,更何况11个人,你精神集中我绕过你,谁精神松懈我突谁,最后肯定有一个犯错误的。但是泰达呢?控球时慢慢悠悠的吧,发起进攻时仍然优哉游哉的,快不起来,对方还没松懈呢,自己先给自己催眠了。三,巴萨有多条进攻路线和多种得分手段,而泰达却只有一条进攻路线。欧洲足坛现在一提起梅西——哈维——梅西,哈维——梅西——比利亚,梅西——伊涅斯塔——梅西——佩德罗等诸如此般的“化学式”的时候,无不惶恐惊叹。这就是巴萨的进攻路线和得分手段。其产生出来的效果确实同化学反应一样效果惊人。神鬼莫测,无可奈何。反观泰达,更像一把左轮手枪,两颗子弹陈涛和于大宝都要围绕卢西亚诺转,只要对方把卢西这个轴卡死了,泰达这把左轮手枪就卡壳了。而此时中场的李本舰和张晓斌都不能作为进攻的发起点,防守也是疲于奔命。进攻路线如此单一,试问如何能与巴萨媲美?
所以,如果根据上述加以推论,我给今年的泰达的打法总结了八个字——围而不歼,灵光乍现。我尝试总结一下天津队截止目前为止的表现。如果对方逼得紧一点,球员就从后场直接开大脚,找前面的高点。无非是两种结果,球直接交到对方脚下,或者是第一点被我方高点争到,然后第二点又被对方反抢回去。攻击线上的球员一次次做着无谓的折返跑,一次次无功而返,体能也一点点丧失。(客场对杭州绿城和主场对成都的比赛。)如果对方逼得松一点,我方球员就在中后场倒脚,缓慢的推进到前场,还是那个节奏,等对方球员都站好自己的防守位置后,进攻良机早已丧失殆尽,根本没有起脚射门的机会了。于是随随便便打一脚,球不是被对方后卫封出,就是被对方守门员得到(客场对大连的比赛)。宋襄公在泓水岸边对垒楚国,楚国远道而来还没安营扎寨,不打;楚国渡河渡到一半,一盘散沙,不打;楚国渡河完成,立足未稳,不打。等楚国排好阵法,这时宋襄公来了劲头,打!结果宋国大败,自己也被射中大腿,残废了。对此我笑而不语。以上部分,体现了“围而不歼”这一特点。那么“灵光乍现”呢?这“灵光乍现”就是指,泰达队需要靠某个球员在某一时刻的超长发挥,取得了重要的进球,并获得比赛的胜利。大伙现在想想,这赛季最为风光的四场胜利——主场客场对阵济州连,大宝的天外飞仙,主场对阵大阪钢巴,陈涛的诡异弧线,主场对阵山东李本舰的弯弓射日,主场对阵济州联,陈涛的单骑闯关造点,哪个球是很正常通过阵地战来撕破对方防线的?哪个球体现球队的整体协作?这三个人哪个又是队内固定的得分点?这四个进球统统是惊世骇俗之作,个个匪夷所思,灵光乍现。总结起来,这四个球都属于非常规性的入球。此外,仔细想来,本赛季天津泰达经常有非常规性的入球,反倒与是通过正规的阵地战和任意球的配合,这两种最容易的进球方式无缘。我并不是不喜欢出乎意料的进球,但既然是“灵”光“乍”现,那就是说时灵时不灵。你不能靠场场靠某一个球员的灵光乍现去赢得比赛,这样相当于是赌博。我希望看到的是,一般情况下,球队可以稳健顺利通过阵地战和任意球来赢球,而一旦进攻受阻,这时候才有某个球星站出来,灵光乍现,去赢得胜利。不然就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就是北京国安队的打法和前锋乔尔.格里菲斯。乔尔本轮又进球了。而且国安又是通过常规的阵地战的方式进的球。进的球虽然说不上漂亮,但是乔尔的这种进球效率和国安稳定的进攻路线,却正是职业足球所需要的。
说完了泰达队目前的打法,我们就要回到起初的话题,阿里汉战术理念的问题,毕竟一个球队的打法能反映主教练的战术思想。以及上面更大的问题,阿里汉“不变”的问题。
上面说到,阿里汉的战术理念,只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荷兰的足球理念。那时候,阿里汉的这种“整体阵型的匀速推进”已属先进的理论。当时,尚没有“进攻节奏变化轮”这一说。但是,当今足坛则强调的是节奏的变化,不要求你多快,但是进攻那一下必须就得快起来。阿里汉墨守陈规,仍不要求球队进攻节奏有变化,迷信于球队的均速推进,此之为阿里汉战术上的一“不变”,这也是最重要的,最急需解决的一个“不变”。二,我们都知道荷兰人的平均身高是1.83,为世界之最。所以,虽然有全攻全守的打法,但是荷兰人仍然迷信着具有高中锋长传冲吊的打法。泰达虽然不是“长传冲吊,高举高打”那种最原始的战术打法,但是卢西亚诺的使用仍然有那种打法的影子,只不过阿里汉将其改进,将卢西亚诺使用为前场的轴,除了需要完成边路传中争顶的任务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前场接应后场的长传,为队友做球。这种打法其实很先进,但是阿里汉准备“一招鲜,吃遍天”,仅此一条进攻路线,并迷信于这条路线,不策划别的进攻路线。此之为阿里汉战术上的二“不变”。三,天津泰达的控球率位居中超第二,算是十分出色的。但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球员为了控球而控球,导致反击的速度打不起来。前场出机会的时候,他非得中场过渡一下,然后再交到前场。到了前场,当断不断,该射门的时候又一脚传出危险区域,去寻求配合。球员们这么打,跟阿里汉有莫大的关系。过分迷信控球率,导致化简为繁,此之为老汉战术上三“不变”。
最后总结一下,泰达的“不变”主要是由于主教练阿里汉的“不变”。最明显的“不变”是不换人,几场比赛用同一套队员。此外,战术思想上有三大“不变”——进攻速率的不变,进攻路线的不变,对高控球率执迷不悟的不变。还是那句话,穷则思变,不变则穷。希望泰达队能有所变化,在今后联赛的道路上走的更平稳。
我们先从最明显的开始——不换人。不经常看球的人也能看出来,天津泰达的一个“不变”,体现在主教练阿里汉放弃了世界职业足球的公理“轮换制”,而球队在双线作战的情况下,仍然是一套阵容,每场比赛全主力迎战,不用替补来替换主力球员。一名合格的足球运动员,正常情况下,一周踢一次联赛,加上日常训练,体能应该能应付下来。可是,如果是一周双赛呢?体能恐怕就会出现些许问题了。常见的有抽筋,肌肉拉伤,软组织损伤。如果一周双赛还有客场比赛,甚至海外比赛的话,旅途的劳顿,时差的颠倒,气候的变化,恐怕是铁人也将会散了架,跟别说发挥出好的状态。所以我们看,在欧洲,实力强大的豪门球队,如巴塞罗那,皇家马德里,曼联,AC米兰等,都有两套阵容。在比赛比较密集的情况下,主力球员的体能无法保证,需要“轮休”,替补球员就可以上场抵挡一阵,以保证双线作战的成绩。本赛季天津泰达,一上来,连克中日韩三国联赛劲旅——大阪钢巴,山东鲁能,济州联。让人们眼前一亮,“中国巴萨”的名声呼之欲出(后面我还要提到,这个名声实际上似真实伪。)但是随着联赛,亚冠比赛的推进,体能的问题就凸现了出来。自从主场3-1战胜中超豪门山东鲁能之后,经历了联赛的四轮不胜,客平长春,主负成都,主平陕西,客负上海;而亚冠方面,由于对阵墨尔本胜利两轮成绩的不理想,痛失小组头名出现的利好局面,最终不得不以小组第二的身份飞赴韩国对阵曾经的亚冠冠军全北发动机,输了个0比3,惨遭淘汰。而我们看看天津队每场比赛的主力阵容,从赛季开始之初到亚冠淘汰这段时间里,阿里汉不愿意调换哪怕一枚棋子,以一班铁打的主力阵容,加班加点,勤勤恳恳,一边跟上工作的进度,一边还要出众的业绩。刚才我已经论证过,这种状况已属超负荷,非长久之计。一来球员状态难以保证,二来球员容易出现伤病及红黄牌停赛。而天津队近期的状况,正好可以验证此说——于大宝的突破不再犀利,李本舰的传球落点散漫,陈涛的灵气时有时无,后防的防守漏洞百出;此外,泰达可谓伤兵满营,王新欣,权辑,奥吉塔重伤号,陈涛,李本舰,卢西亚诺,佐里奇红黄牌停赛,主力阵容自从联赛深入始终无法凑齐,主教练阿里汉只得被动调整主力阵容,造成成绩“震荡下挫”。解决这种球员超负荷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轮换制”。“轮换制”并不代表“这场比赛这名主力球员受伤,所以换上来一个替补球员来”这种被动的“轮换制”,而是一种未雨先绸缪,主动的方式。上场比赛这名球员拼的很凶,体力消耗很大,那么这场这名球员的任务就是作壁上观,恢复体能。主教练则要根据对手情况的不同,替补球员状态的好坏这些指标来对于首发作出相应调整。而我们看阿里汉的调整总是被动的,没有一次是主动的。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绝不更换主力,所以造成了球队大面积的伤停和红黄牌停赛。这种做法终于在后来收到了恶果。亚冠对阵全北发动机,场上主力不到一半;联赛对阵广州恒大,四名外援伤的伤,停的停,,无奈只得以“全华班”迎战。那么有人会说了,天津泰达的板凳深度就不够,不能凑齐两套阵容,不足以应付亚冠和联赛的双线作战,阿里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想说,泰达的板凳深度不够,但也绝没到无人可用的地步。马磊磊,胡人天,聂涛,范柏群,毛彪,何阳,韩燕鸣,吴泽,郑毅这些替补水平不高,主教练不信任,但是既然都是职业球员,那自然也有他的道理,虽然亚冠的水平够不着,但是在联赛中还是能抵挡一阵的,为什么不去主动做出轮换,非要等到大面积伤停,不得不调整的时候才把这些替补都换上去?那么又有人会说,你让替补上,水平真么差,成绩怎么保证?我只能说,中国的任何一支球队,都没有足够能力去应付中超和亚冠的双线作战,所以这时候必须得分清楚主次,抓大放小。想在亚冠有所建树,那么联赛中的损失也是值得和公平的。况且,你就算联赛每一场派出全主力出战,就一定能拿下比赛么?比如说联赛面对成都,保级的弱旅,全主力出战,可结果如何呢?相比大家也都清楚了罢?
如果说天津泰达的主力阵容摒弃轮换制,球员疲于奔命,几场比赛一套阵容此可谓最为明显的“不变”的话,那么,主教练阿里汉战术思想的僵固不化,犹如一潭死水的阵型布置,就可称为为泰达队第二个比较不明显的“不变”。那么,阿里汉“不变”的这个战术思想是什么,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
阿里汉作为曾经荷兰队世界杯的主力,可以说荷兰足球全攻全守,强调整体打法的传道人。我们看南非世界杯的荷兰队能力克夺冠热门巴西,夺得世界杯亚军,就是采取的这种战术。进攻时有由至少4-5名球员组成的进攻群落,有策应,有包抄,还有高点,防不胜防;防守时中场迅速回收,屯兵后场,刀枪不入。这种打法的好处就是,己方防线人数占优,固若金汤,对方久攻不下;己方游弋骚扰,神速突袭,对方后院起火,从而处在了一种四面楚歌,的战争情势下。比赛结果取决于对手的韧性。对手如果韧性好,比赛结果便是己方一球小胜或是2比1;如果对方韧性差,那么比赛到后半段就可能一边倒,3比0,4比1,甚至更大的比分都有可能出现。全攻全守不能说是哪一种固定的打法,它有点像《书剑恩仇录》里陈家洛的百花错拳,兼天下拳法而兼有之,而使出来的招式又全然不同于原来的拳法。所以说全攻全守是一种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战术体系。它不及攻势足球的刚捷迅猛,但更讲究控制节奏;它不及防守足球的冷酷凶悍,却更讲究抢断的效率。其实当今世界足坛,实际上是全攻全守足球的天下。南非世界杯,实际上就是两支全攻全守,强调整体球队的华山论剑。荷兰足球不用说了,纯正全攻全守衣钵的继承人。西班牙那种强调整体,注重地面配合其实更得“全攻全守”足球的精髓。只不过由于技术上的细腻,略显文弱一点,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世界杯决赛,更像是一场《葵花宝典》与《辟邪剑谱》的对决。林远图偷得半部武林至尊《葵花宝典》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创出了《辟邪剑谱》,便可天下无敌。谁也没法否认荷兰人对足球这项运动的重要性。英国人初创足球时,足球根本没有什么阵型和战术可言,就是两拨人人撕扭在一起抢球,和打架斗殴没有什么区别。后来,荷兰人的全攻全守,442阵型,中场菱形站位等概念的横空出世,一举奠定了现代足球理论的基础,其地位可等同于武林至尊《葵花宝典》。只不过后来,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全攻全守有着激烈的争论,没人能准确定义它,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读它,实践它。其中领会的比较好的如西班牙,阿根廷,荷兰,领悟的比较差的如意大利和英国。而西班牙和荷兰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只是西班牙凭借着其更深厚的内力,即更细腻的脚下技术,终比荷兰更胜一筹,与2010站到了世界之巅。
介绍完阿里汉“不变”的足球理论,回到正题。按这样看来,如果天津泰达能贯彻阿里汉荷兰足球的战术,哪怕学得慢,只贯彻了十分之一,即便不能亚洲无敌,但是称雄中超还是足够的。那“不变”也是应该的。但是看看球队目前状况,却差之千里,为什么呢?我的答案是,阿里汉的荷兰足球,虽然不能说它是假的,但是它只是七八十年代的荷兰足球,并不是当今最先进最前沿的荷兰足球,更不能和当今雄霸世界足坛的,由“全攻全守”衍生出来的“技术流”“地面配合”相比。阿里汉的思维停留在他的球员时代,他的一套足球理念是早已落后的荷兰足球。就如同一个厂家要买设备,一听设备是德国的,照单全收,拿着货一看,全是德国七十年代的设备,还不如中国的呢。
其实,本赛季之处,天津泰达曾备受所瞩目。许多媒体在天津队连克日韩之后就大声称赞道泰达是“中国的巴萨”,打法华丽,技术讲究,控球率更是高的吓人,和巴萨出奇的相似。此话真乃无稽之谈。泰达和巴萨有三点本质上的不同。一,巴萨的控球率高,泰达的控球率也高,但是前者是在对方半场控球,后者在自己的半场控球。二,巴萨控球时一个速率,发起进攻时又是另外一个速率,而泰达控球时一个速率,进攻时还是那个速率。这如何理解呢?巴萨是先用娴熟的控球给你催眠,等到真正进攻时,或是通过哈维的一脚传球,或是梅西的突然启动,达到一种“突然加速”,迅雷不及掩耳,就这一下子,十个穆里尼奥来了照样是无解。因为在松弛的情况下,人的注意力不可能完全集中,这么一松一紧,稍有松懈,城池已破。一个人尚且不易,更何况11个人,你精神集中我绕过你,谁精神松懈我突谁,最后肯定有一个犯错误的。但是泰达呢?控球时慢慢悠悠的吧,发起进攻时仍然优哉游哉的,快不起来,对方还没松懈呢,自己先给自己催眠了。三,巴萨有多条进攻路线和多种得分手段,而泰达却只有一条进攻路线。欧洲足坛现在一提起梅西——哈维——梅西,哈维——梅西——比利亚,梅西——伊涅斯塔——梅西——佩德罗等诸如此般的“化学式”的时候,无不惶恐惊叹。这就是巴萨的进攻路线和得分手段。其产生出来的效果确实同化学反应一样效果惊人。神鬼莫测,无可奈何。反观泰达,更像一把左轮手枪,两颗子弹陈涛和于大宝都要围绕卢西亚诺转,只要对方把卢西这个轴卡死了,泰达这把左轮手枪就卡壳了。而此时中场的李本舰和张晓斌都不能作为进攻的发起点,防守也是疲于奔命。进攻路线如此单一,试问如何能与巴萨媲美?
所以,如果根据上述加以推论,我给今年的泰达的打法总结了八个字——围而不歼,灵光乍现。我尝试总结一下天津队截止目前为止的表现。如果对方逼得紧一点,球员就从后场直接开大脚,找前面的高点。无非是两种结果,球直接交到对方脚下,或者是第一点被我方高点争到,然后第二点又被对方反抢回去。攻击线上的球员一次次做着无谓的折返跑,一次次无功而返,体能也一点点丧失。(客场对杭州绿城和主场对成都的比赛。)如果对方逼得松一点,我方球员就在中后场倒脚,缓慢的推进到前场,还是那个节奏,等对方球员都站好自己的防守位置后,进攻良机早已丧失殆尽,根本没有起脚射门的机会了。于是随随便便打一脚,球不是被对方后卫封出,就是被对方守门员得到(客场对大连的比赛)。宋襄公在泓水岸边对垒楚国,楚国远道而来还没安营扎寨,不打;楚国渡河渡到一半,一盘散沙,不打;楚国渡河完成,立足未稳,不打。等楚国排好阵法,这时宋襄公来了劲头,打!结果宋国大败,自己也被射中大腿,残废了。对此我笑而不语。以上部分,体现了“围而不歼”这一特点。那么“灵光乍现”呢?这“灵光乍现”就是指,泰达队需要靠某个球员在某一时刻的超长发挥,取得了重要的进球,并获得比赛的胜利。大伙现在想想,这赛季最为风光的四场胜利——主场客场对阵济州连,大宝的天外飞仙,主场对阵大阪钢巴,陈涛的诡异弧线,主场对阵山东李本舰的弯弓射日,主场对阵济州联,陈涛的单骑闯关造点,哪个球是很正常通过阵地战来撕破对方防线的?哪个球体现球队的整体协作?这三个人哪个又是队内固定的得分点?这四个进球统统是惊世骇俗之作,个个匪夷所思,灵光乍现。总结起来,这四个球都属于非常规性的入球。此外,仔细想来,本赛季天津泰达经常有非常规性的入球,反倒与是通过正规的阵地战和任意球的配合,这两种最容易的进球方式无缘。我并不是不喜欢出乎意料的进球,但既然是“灵”光“乍”现,那就是说时灵时不灵。你不能靠场场靠某一个球员的灵光乍现去赢得比赛,这样相当于是赌博。我希望看到的是,一般情况下,球队可以稳健顺利通过阵地战和任意球来赢球,而一旦进攻受阻,这时候才有某个球星站出来,灵光乍现,去赢得胜利。不然就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就是北京国安队的打法和前锋乔尔.格里菲斯。乔尔本轮又进球了。而且国安又是通过常规的阵地战的方式进的球。进的球虽然说不上漂亮,但是乔尔的这种进球效率和国安稳定的进攻路线,却正是职业足球所需要的。
说完了泰达队目前的打法,我们就要回到起初的话题,阿里汉战术理念的问题,毕竟一个球队的打法能反映主教练的战术思想。以及上面更大的问题,阿里汉“不变”的问题。
上面说到,阿里汉的战术理念,只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荷兰的足球理念。那时候,阿里汉的这种“整体阵型的匀速推进”已属先进的理论。当时,尚没有“进攻节奏变化轮”这一说。但是,当今足坛则强调的是节奏的变化,不要求你多快,但是进攻那一下必须就得快起来。阿里汉墨守陈规,仍不要求球队进攻节奏有变化,迷信于球队的均速推进,此之为阿里汉战术上的一“不变”,这也是最重要的,最急需解决的一个“不变”。二,我们都知道荷兰人的平均身高是1.83,为世界之最。所以,虽然有全攻全守的打法,但是荷兰人仍然迷信着具有高中锋长传冲吊的打法。泰达虽然不是“长传冲吊,高举高打”那种最原始的战术打法,但是卢西亚诺的使用仍然有那种打法的影子,只不过阿里汉将其改进,将卢西亚诺使用为前场的轴,除了需要完成边路传中争顶的任务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前场接应后场的长传,为队友做球。这种打法其实很先进,但是阿里汉准备“一招鲜,吃遍天”,仅此一条进攻路线,并迷信于这条路线,不策划别的进攻路线。此之为阿里汉战术上的二“不变”。三,天津泰达的控球率位居中超第二,算是十分出色的。但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球员为了控球而控球,导致反击的速度打不起来。前场出机会的时候,他非得中场过渡一下,然后再交到前场。到了前场,当断不断,该射门的时候又一脚传出危险区域,去寻求配合。球员们这么打,跟阿里汉有莫大的关系。过分迷信控球率,导致化简为繁,此之为老汉战术上三“不变”。
最后总结一下,泰达的“不变”主要是由于主教练阿里汉的“不变”。最明显的“不变”是不换人,几场比赛用同一套队员。此外,战术思想上有三大“不变”——进攻速率的不变,进攻路线的不变,对高控球率执迷不悟的不变。还是那句话,穷则思变,不变则穷。希望泰达队能有所变化,在今后联赛的道路上走的更平稳。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