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随感小记(原创)
咨询的乐器就是咨询师自己,追求的是自己的感受体会,以及和来访者的感受体会的相通,也就是你提到的 气场 的相通,科学和理论是引导指引,是重要和必须的。 但现场需要忘掉这些,需要用来访者的感受和词汇来描绘TA的心理,需要感受TA的丝丝毫毫
感谢上帝,咨询偶尔做不好谁都不会死,我们通常有足够的机会重新演出
这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同时又是一门朝向完满的艺术!
咨询有限,与其请求被原谅,不如请求那一段的相知相伴!
观 PIY 钢琴演奏的妙文有感!
原文链接: http://www.douban.com/note/178649716/ 向左走?向右走? (杂志约稿)
在心理咨询领域(我对中文领域不了解),基本的训练就是 共情倾听澄清,但是即使到了比较高级的咨询师,很多对这个仍然不了解。而有了这些基础的训练,在来访者说话的时候才清楚如何快速准确反馈,这个是才气所做不到或是很难做到的。而现在实际上有这种训练,只是很多咨询师宁可去找一些神神道道的东西而不愿意从 操正步 做起,宁可看一堆玄虚的理论而不愿意从感受体会做起。当然,很多咨询师可能发自内心的不相信这些基础操练有大作用。
"我在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讲课,发现他们的学生基本训练都不错。反而是北大中文系,学生水平很不均匀,常常是才气有余而训练不足,甚至到了博士阶段还在改病句,调注释。思维活跃,想法很多,初看才气横溢,细问不知所云,这样的学生,我戏称为“演讲综合症”。
原文: http://www.douban.com/note/165425847/
“于如何组织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并没有很好的计划。”
“于“课前课后”,这就更难说了。一些西南联大老学生回忆沈从文讲课,课上并不精彩,课后聊天则让学生收获很大。”
心理咨询课除了课堂事先准备,考虑好如何让来访者接受,课后更加需要安排一定的实践讨论
理性照亮恐惧
理性 是 常 识
恐惧 是 对无 常 的焦虑
单纯用理性应对恐惧,要极高的理性才能圆满,大部分情况是偏执及掩盖
理性是否亦来自感性、体会这些东西,需要更进一步的体验
看一个 清水崇的鬼片(如咒怨)截图介绍后,跑步时有感,但还不明确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898774.shtml
(韩岩)
波士顿小组对临床上最具指导意义的我想是, 那一系列词语: MOVING ALONG, NOW MOMENT, PRESENT MOMENT.. 其他许多概念是用来构筑理论大厦, 打破原有精分理论, 解释何以相遇比起解译更深层.
因为长期以来, 经典精分都是以解释为首位的.
对于目前国内某些酷爱分析,偏于智力化的精神分析粉丝来说, 波士顿小组是个解毒剂.
2011.11.6
关于精英教育,想到现在大陆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是否也有受教育程度过高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定位不高,那么更容易接受现实。一个社会,并不需要每个人都懂得各方面的知识技能等,多数人只需要基本的常识就好,需要的时候能找到合适的代理人就好!
这个算不算反智啊
从心理咨询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帮助来访者到很高的程度么?还是来访者走到哪里算哪里?
同时,咨询师自己需要学习那么多知识技能么?
这个是让自己更放心呢?还是真的对咨询有帮助呢?
够用就好,需要更多再学会不会更好呢?
督导也是不错的代理人,需要的时候去问他们不是也很好么?
扎实扑在咨询上,想方法做好咨询且找到合适的/足够的来访者是否更合适
感谢上帝,咨询偶尔做不好谁都不会死,我们通常有足够的机会重新演出
这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同时又是一门朝向完满的艺术!
咨询有限,与其请求被原谅,不如请求那一段的相知相伴!
观 PIY 钢琴演奏的妙文有感!
原文链接: http://www.douban.com/note/178649716/ 向左走?向右走? (杂志约稿)
在心理咨询领域(我对中文领域不了解),基本的训练就是 共情倾听澄清,但是即使到了比较高级的咨询师,很多对这个仍然不了解。而有了这些基础的训练,在来访者说话的时候才清楚如何快速准确反馈,这个是才气所做不到或是很难做到的。而现在实际上有这种训练,只是很多咨询师宁可去找一些神神道道的东西而不愿意从 操正步 做起,宁可看一堆玄虚的理论而不愿意从感受体会做起。当然,很多咨询师可能发自内心的不相信这些基础操练有大作用。
"我在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讲课,发现他们的学生基本训练都不错。反而是北大中文系,学生水平很不均匀,常常是才气有余而训练不足,甚至到了博士阶段还在改病句,调注释。思维活跃,想法很多,初看才气横溢,细问不知所云,这样的学生,我戏称为“演讲综合症”。
原文: http://www.douban.com/note/165425847/
“于如何组织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并没有很好的计划。”
“于“课前课后”,这就更难说了。一些西南联大老学生回忆沈从文讲课,课上并不精彩,课后聊天则让学生收获很大。”
心理咨询课除了课堂事先准备,考虑好如何让来访者接受,课后更加需要安排一定的实践讨论
理性照亮恐惧
理性 是 常 识
恐惧 是 对无 常 的焦虑
单纯用理性应对恐惧,要极高的理性才能圆满,大部分情况是偏执及掩盖
理性是否亦来自感性、体会这些东西,需要更进一步的体验
看一个 清水崇的鬼片(如咒怨)截图介绍后,跑步时有感,但还不明确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898774.shtml
(韩岩)
波士顿小组对临床上最具指导意义的我想是, 那一系列词语: MOVING ALONG, NOW MOMENT, PRESENT MOMENT.. 其他许多概念是用来构筑理论大厦, 打破原有精分理论, 解释何以相遇比起解译更深层.
因为长期以来, 经典精分都是以解释为首位的.
对于目前国内某些酷爱分析,偏于智力化的精神分析粉丝来说, 波士顿小组是个解毒剂.
2011.11.6
关于精英教育,想到现在大陆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是否也有受教育程度过高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定位不高,那么更容易接受现实。一个社会,并不需要每个人都懂得各方面的知识技能等,多数人只需要基本的常识就好,需要的时候能找到合适的代理人就好!
这个算不算反智啊
从心理咨询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帮助来访者到很高的程度么?还是来访者走到哪里算哪里?
同时,咨询师自己需要学习那么多知识技能么?
这个是让自己更放心呢?还是真的对咨询有帮助呢?
够用就好,需要更多再学会不会更好呢?
督导也是不错的代理人,需要的时候去问他们不是也很好么?
扎实扑在咨询上,想方法做好咨询且找到合适的/足够的来访者是否更合适
-
东城西就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07 0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