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愁
最近公司涌动着一股股辞职的热潮,由于公司产品销售持续低迷,都要到年底了,行业淡季结束的形势完全没有一丁点的体现,什么金九银十根本遥遥无期,大家拿着每个月一千出头的工资,还有谁提得起工作的劲儿,还有谁不生二心?
暂且不提工资这点事了,谈谈企业发展吧。说道这家公司,更是吐血,所谓重卡老牌子,销量第一,这都是老黄历了,曾经的红岩确实很风光,国务院亲自批建,是国内第一个重卡品牌。可惜江湖风云多变,自从红岩重卡三分天下后,陕汽、重汽、红岩三家公司各自为阵,开始为自己的发展各谋出路,起初,红岩凭借老根基,还是风光了几年,可是随着行业品牌不断变多,以及陕汽、重汽的强势挤压,红岩慢慢地从老大做到老二,到老三……再到现在连第三军团的老大都谈不上的位置。甚至连刚刚出道的江淮,都销量领跑了,红岩却还苦苦挣扎在三方合资的拙劣管理中。
企业发展倒是设计的很宏伟,公司远景是,铸就商用车成功企业的典范,可惜这些话语能打动人么?能打动人的是业绩,我们唱着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都鄙视的歌词,能够让我们的客户、经销商相信么?
合资公司不是没有出路,反而,它的前景很好,因为谈资源,它可以有依维柯的国际销售渠道和产品技术,谈实力,它有上汽这个资金雄厚的靠山,谈制造,它有红岩50年的深厚根基,本来这是一家很有希望的重卡合资企业,论发展,论实力,都可谓是红岩老树发新芽的一次机会。可惜,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企业亦然。这个合资企业刚刚成立时,就如襁褓中的婴儿,什么都需要一手去创造,去打根基,但是由于三方合资,彼此意见不同,中外融合都花费了较大的精力和时间,对于企业产品开发、销售来说,更是影响巨大。
红岩只是在对未来的设计之路上接受了三方合资带来的利益,却没有准备好如何处理三方合资。虽然经过三年跌跌撞撞的磨合期,新红岩高层进行了一次换血,可惜如同婴儿没有学好如何走路,就走不快,甚至还会跌倒一样,公司内部已经积累了许多问题,无论是人员意识还是员工管理,都很难让人同一家合资企业联想在一起。
我觉得,合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新红岩不但没有快速踏入一条发展的轨道,反而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处理内部的融合、管理和产品开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竞争也很激烈,新红岩被外面的精彩和激烈甩到了后面,被自己滞后的研发能力和混乱的管理甩到了后面。我们不能不提前考虑离开这家公司,因为这家公司的发展前景已经是捉襟见肘,岌岌可危。
离开是因为自己变得更好,还是因为企业会变得更差?我们是自己主动选择离开,还是被这鸡肋一样的企业逼得离开?这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从企业目前员工思想动态来看,原本不打算离开的同事,也悄然计划着换工作,大家都心猿意马的做着工作,其实心里都昭然若揭,这个企业,已经到了不得不离开的地步了。
连续三个月,我到手工资只有1400不到,一月更比一月低,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连房贷都不够,更别提生活费用了。不过实际情况稍好的是,我们的住房公积金比例还比较高,房贷压力可以得到缓解。但是,就算有公积金,我们仍然只有1000多。每月总有那么一两次聚会吧?一次一个人花掉100元是轻轻松松,每月总有那么几次想逛街吧,花掉100元也是家常便饭,更莫说到了金秋十月,那结婚的人是成批成批,按照重庆的礼金标准,200元都是入门级别,花掉个几大百也是必须的。然后捏?我可能还会有500以内的流动资金吧,500能做什么,100网费、50电话费、100公交卡,然后呢?我平时日用品、吃饭难道就不花钱了么?
这样算下来,我一个月不仅不存钱,有可能还倒贴。
呆在这样的公司的员工伤不起。别以为合资企业有多么美好,其实那只是一道美丽的浮云。
暂且不提工资这点事了,谈谈企业发展吧。说道这家公司,更是吐血,所谓重卡老牌子,销量第一,这都是老黄历了,曾经的红岩确实很风光,国务院亲自批建,是国内第一个重卡品牌。可惜江湖风云多变,自从红岩重卡三分天下后,陕汽、重汽、红岩三家公司各自为阵,开始为自己的发展各谋出路,起初,红岩凭借老根基,还是风光了几年,可是随着行业品牌不断变多,以及陕汽、重汽的强势挤压,红岩慢慢地从老大做到老二,到老三……再到现在连第三军团的老大都谈不上的位置。甚至连刚刚出道的江淮,都销量领跑了,红岩却还苦苦挣扎在三方合资的拙劣管理中。
企业发展倒是设计的很宏伟,公司远景是,铸就商用车成功企业的典范,可惜这些话语能打动人么?能打动人的是业绩,我们唱着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都鄙视的歌词,能够让我们的客户、经销商相信么?
合资公司不是没有出路,反而,它的前景很好,因为谈资源,它可以有依维柯的国际销售渠道和产品技术,谈实力,它有上汽这个资金雄厚的靠山,谈制造,它有红岩50年的深厚根基,本来这是一家很有希望的重卡合资企业,论发展,论实力,都可谓是红岩老树发新芽的一次机会。可惜,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企业亦然。这个合资企业刚刚成立时,就如襁褓中的婴儿,什么都需要一手去创造,去打根基,但是由于三方合资,彼此意见不同,中外融合都花费了较大的精力和时间,对于企业产品开发、销售来说,更是影响巨大。
红岩只是在对未来的设计之路上接受了三方合资带来的利益,却没有准备好如何处理三方合资。虽然经过三年跌跌撞撞的磨合期,新红岩高层进行了一次换血,可惜如同婴儿没有学好如何走路,就走不快,甚至还会跌倒一样,公司内部已经积累了许多问题,无论是人员意识还是员工管理,都很难让人同一家合资企业联想在一起。
我觉得,合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新红岩不但没有快速踏入一条发展的轨道,反而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处理内部的融合、管理和产品开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竞争也很激烈,新红岩被外面的精彩和激烈甩到了后面,被自己滞后的研发能力和混乱的管理甩到了后面。我们不能不提前考虑离开这家公司,因为这家公司的发展前景已经是捉襟见肘,岌岌可危。
离开是因为自己变得更好,还是因为企业会变得更差?我们是自己主动选择离开,还是被这鸡肋一样的企业逼得离开?这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从企业目前员工思想动态来看,原本不打算离开的同事,也悄然计划着换工作,大家都心猿意马的做着工作,其实心里都昭然若揭,这个企业,已经到了不得不离开的地步了。
连续三个月,我到手工资只有1400不到,一月更比一月低,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连房贷都不够,更别提生活费用了。不过实际情况稍好的是,我们的住房公积金比例还比较高,房贷压力可以得到缓解。但是,就算有公积金,我们仍然只有1000多。每月总有那么一两次聚会吧?一次一个人花掉100元是轻轻松松,每月总有那么几次想逛街吧,花掉100元也是家常便饭,更莫说到了金秋十月,那结婚的人是成批成批,按照重庆的礼金标准,200元都是入门级别,花掉个几大百也是必须的。然后捏?我可能还会有500以内的流动资金吧,500能做什么,100网费、50电话费、100公交卡,然后呢?我平时日用品、吃饭难道就不花钱了么?
这样算下来,我一个月不仅不存钱,有可能还倒贴。
呆在这样的公司的员工伤不起。别以为合资企业有多么美好,其实那只是一道美丽的浮云。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