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慈悲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
——《妙色王求法偈》
我竭尽全力的绽放过。
我摘过悬崖边上最美的一朵花,花开三年,经过七年之痒,开到荼縻。
我遇到一场泪水的洗礼并接受穿堂而过的的利剑。
我舔过刀尖上的蜂蜜,最惨痛的甜蜜。
我被最后一场欲望俘虏之后,猛然惊醒。
一句过去心不可得,
化解了曾经所有不可言说的爱恨情愁,
我也曾疯狂过,爱过,追求过,伤痛过。
想起自己曾经在爱情里的样子,
爱得终日尽抛泪水为情痴迷的自己,
那些心痛的死去活来,连呼吸都会难过的无法入睡的夜。
闭上眼一张张暖煦的笑脸绽放又晃动着消散而去,
照在我脸上的阳光瞬间就成了阴影。
曾经胸腔里充沛的情愫想在爱情里得以提升,祈求永恒。
爱的时候,如同荆棘鸟把自己订在荆棘上进行最绝美的绝唱。
与爱别离时,
我们都会因为曾经有过炽热或平和的感情而心存感激。
每一次轮回都重蹈覆辙,山高水长,
最后必须超脱了,知觉了,才不会被牵绊,
之前的一切将不再是劫难,而是菩提路上修行的资粮。
人,就是生生世世沉迷在这种无穷尽的爱恨轮回中,乐此不疲。
一恨未了,他恨又来,恨恨难消;
一爱未成,他爱已生,爱爱难圆。
是谁喜欢上一女子,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白蛇说万世的轮回,千年的修炼,只为了与许仙的那一瞬。
林黛玉死前嘴里还在念着宝玉的名字,点型的中了情毒。
爱情,实在是人生最大的业障!
爱情的欲望也常在我的意识里作祟。
这种欲望打乱了清静的心念,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心里清净安乐才是我想要的,
情爱就是我见、我爱、我痴、我慢,这是毒,
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这让我的心迷乱不安逸都是与我的心相违背的,
这也是修行之人的初衷。
我常常在心里祈祷,早日断除情感业。
我了解这的确是大多数人生生世世沉沦六道,不得解脱的根。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声不乱耳耳自乱。
人被自己在乎的东西束缚,被自己的欲望俘虏。
跳出局外来看,
正是因为它美好让人眷恋让人难以释怀难以割舍,
才有之后的决裂悲伤失望乃至失去理智的疯狂。
这也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是不可分割,相互转换。
享乐与痛苦,快感与难受是一对孪生姐妹。
《六祖坛经》也劝人学习“嗔爱不关心”的心境,
嗔恨爱恋是相互关连的,
没得到时想得到,追求时担心得不到,得到了的又害怕会失去。
想要占有,希望胶着不会分别。
心里永远有负担,没有安定感。
“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为人生八苦之三。
在八万四千种烦恼中,以贪瞋痴为其首,称之为三毒;
在三毒中,而贪欲又为三毒之首,而贪欲中爱欲最难断!
当我们喜欢欢一件事物时,接着下来的一种思维就是想占为己有,
贪心自然而产生。贪心生起之后,
我们本来清净之心就被贪污染而成为贪心进而自利自利的心,
而后思维再也无法客观了,
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以私利为中心。
你一定见过被各种欲望蒙蔽的脸,
这个时候那张脸背后的灵魂其实已经被操控。
乃至害人害己,伤天害理,理智崩溃。
凡有所喜爱、就有所厌恶,就是有所困扰、有所束缚,不得解脱。
欣厌交加,患得患失,便是痛苦的人生。
人需要的东西不多,但是想要的东西非常多。
一时的满足,其实永远不满足。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少欲知足就好。
长大了,我知道要多问应不应该,少问喜不喜欢,
既自以心为形役,不要让心成了身体的奴隶。
如今喜欢一个事物,会观照内心,
是与我的自私有关呢,还是跟大众的幸福有关呢。
后来发现喜欢,喜欢没有太多意义道理,
很多时候是一时风气,或一时心血来潮。
然后在爱恨好恶之间挣扎,陷自己于矛盾痛苦之中。
喜欢一个人,也会观照内心,
这种喜欢是建立在一己私欲之上,是一时的兴趣使然?
还是因为对方符合了自己潜意识里的某些标准,
世间的爱情都建立在一己私欲之上,贪恋着胶着希望不会分别。
爱用圣神的火烘焙我,使我融化。
身边太多一时激情的爱情,太多名存实亡的婚姻。
我开始意识到一个人德行的重要,
一段感情到最后,要有恩慈,责任,和担当,
要有恩义,道义,情义。
世俗的婚姻,才能走的长远。
而现在这个社会,是个欲望都市,仁义礼智信早已被置之脑外。
这更是需要孔孟学说和佛教的戒律来作为道德的基石。
稳固家庭的根基,防患于未然。
《华严经》云:"菩萨若离女色,即得亲近诸善知识,
复令众生因此离欲,皆住最胜解脱法门。"
《佛说四十二章经》亦云:
"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
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由此可见,远离爱欲是修道之前提。
爱与慈悲,
慈悲心就是爱心,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
迷了的时候叫做爱情,觉悟了就叫慈悲
因为爱里面有感情,
慈悲这个爱不是建立在感情之上,是建立在理智之上,建立在清静,平等正觉的心之上。
基于理智的爱叫做慈悲,我们把情执转变为智慧,就是慈悲。
慈悲心对境是所有的生命,众生平等,不仅是我喜欢的,也包括我不喜欢的。
慈心是诚心诚意希望所有生命得到至高无上的幸福,
悲心是一心一意希望所有生命远离一切痛苦,
这些痛苦和幸福是爱心里面还没有考虑到的。
观音菩萨代表自性里面的慈悲,我们称作大慈大悲,是清净的、不染的、平等的,没有偏爱。
这种 大慈悲是怎么发生?自性里面本来具足。
《道德经》里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不仁处正是它的大仁,没有说偏袒万物,没有私心,没有说太阳只晒张家,不晒李家。
圣人的心也是一样的,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己心。
基督教讲博爱,这个理也是一样,就是平等的爱,无分亲怨。
我正走在由爱通向慈悲的路上,
这个路很漫长,需要一点点的明理,一点点的舍。放下贪爱情执。
我知道这是我坚勇要行走的路。
我感谢我经历过的爱情,这是我的必经的坎坷,
让我看的更透彻,增长了我的出离心。
让我恢复了这一刻的平静安乐。
不然还要在爱恨情愁里轮回,遍体连伤不得解脱,生生世世的轮回。
愿一切有情都融入阿弥陀佛的誓愿大海。
破迷开悟,明心见性,圆成佛道!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
——《妙色王求法偈》
我竭尽全力的绽放过。
我摘过悬崖边上最美的一朵花,花开三年,经过七年之痒,开到荼縻。
我遇到一场泪水的洗礼并接受穿堂而过的的利剑。
我舔过刀尖上的蜂蜜,最惨痛的甜蜜。
我被最后一场欲望俘虏之后,猛然惊醒。
一句过去心不可得,
化解了曾经所有不可言说的爱恨情愁,
我也曾疯狂过,爱过,追求过,伤痛过。
想起自己曾经在爱情里的样子,
爱得终日尽抛泪水为情痴迷的自己,
那些心痛的死去活来,连呼吸都会难过的无法入睡的夜。
闭上眼一张张暖煦的笑脸绽放又晃动着消散而去,
照在我脸上的阳光瞬间就成了阴影。
曾经胸腔里充沛的情愫想在爱情里得以提升,祈求永恒。
爱的时候,如同荆棘鸟把自己订在荆棘上进行最绝美的绝唱。
与爱别离时,
我们都会因为曾经有过炽热或平和的感情而心存感激。
每一次轮回都重蹈覆辙,山高水长,
最后必须超脱了,知觉了,才不会被牵绊,
之前的一切将不再是劫难,而是菩提路上修行的资粮。
人,就是生生世世沉迷在这种无穷尽的爱恨轮回中,乐此不疲。
一恨未了,他恨又来,恨恨难消;
一爱未成,他爱已生,爱爱难圆。
是谁喜欢上一女子,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白蛇说万世的轮回,千年的修炼,只为了与许仙的那一瞬。
林黛玉死前嘴里还在念着宝玉的名字,点型的中了情毒。
爱情,实在是人生最大的业障!
爱情的欲望也常在我的意识里作祟。
这种欲望打乱了清静的心念,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心里清净安乐才是我想要的,
情爱就是我见、我爱、我痴、我慢,这是毒,
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这让我的心迷乱不安逸都是与我的心相违背的,
这也是修行之人的初衷。
我常常在心里祈祷,早日断除情感业。
我了解这的确是大多数人生生世世沉沦六道,不得解脱的根。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声不乱耳耳自乱。
人被自己在乎的东西束缚,被自己的欲望俘虏。
跳出局外来看,
正是因为它美好让人眷恋让人难以释怀难以割舍,
才有之后的决裂悲伤失望乃至失去理智的疯狂。
这也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是不可分割,相互转换。
享乐与痛苦,快感与难受是一对孪生姐妹。
《六祖坛经》也劝人学习“嗔爱不关心”的心境,
嗔恨爱恋是相互关连的,
没得到时想得到,追求时担心得不到,得到了的又害怕会失去。
想要占有,希望胶着不会分别。
心里永远有负担,没有安定感。
“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为人生八苦之三。
在八万四千种烦恼中,以贪瞋痴为其首,称之为三毒;
在三毒中,而贪欲又为三毒之首,而贪欲中爱欲最难断!
当我们喜欢欢一件事物时,接着下来的一种思维就是想占为己有,
贪心自然而产生。贪心生起之后,
我们本来清净之心就被贪污染而成为贪心进而自利自利的心,
而后思维再也无法客观了,
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以私利为中心。
你一定见过被各种欲望蒙蔽的脸,
这个时候那张脸背后的灵魂其实已经被操控。
乃至害人害己,伤天害理,理智崩溃。
凡有所喜爱、就有所厌恶,就是有所困扰、有所束缚,不得解脱。
欣厌交加,患得患失,便是痛苦的人生。
人需要的东西不多,但是想要的东西非常多。
一时的满足,其实永远不满足。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少欲知足就好。
长大了,我知道要多问应不应该,少问喜不喜欢,
既自以心为形役,不要让心成了身体的奴隶。
如今喜欢一个事物,会观照内心,
是与我的自私有关呢,还是跟大众的幸福有关呢。
后来发现喜欢,喜欢没有太多意义道理,
很多时候是一时风气,或一时心血来潮。
然后在爱恨好恶之间挣扎,陷自己于矛盾痛苦之中。
喜欢一个人,也会观照内心,
这种喜欢是建立在一己私欲之上,是一时的兴趣使然?
还是因为对方符合了自己潜意识里的某些标准,
世间的爱情都建立在一己私欲之上,贪恋着胶着希望不会分别。
爱用圣神的火烘焙我,使我融化。
身边太多一时激情的爱情,太多名存实亡的婚姻。
我开始意识到一个人德行的重要,
一段感情到最后,要有恩慈,责任,和担当,
要有恩义,道义,情义。
世俗的婚姻,才能走的长远。
而现在这个社会,是个欲望都市,仁义礼智信早已被置之脑外。
这更是需要孔孟学说和佛教的戒律来作为道德的基石。
稳固家庭的根基,防患于未然。
《华严经》云:"菩萨若离女色,即得亲近诸善知识,
复令众生因此离欲,皆住最胜解脱法门。"
《佛说四十二章经》亦云:
"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
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由此可见,远离爱欲是修道之前提。
爱与慈悲,
慈悲心就是爱心,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
迷了的时候叫做爱情,觉悟了就叫慈悲
因为爱里面有感情,
慈悲这个爱不是建立在感情之上,是建立在理智之上,建立在清静,平等正觉的心之上。
基于理智的爱叫做慈悲,我们把情执转变为智慧,就是慈悲。
慈悲心对境是所有的生命,众生平等,不仅是我喜欢的,也包括我不喜欢的。
慈心是诚心诚意希望所有生命得到至高无上的幸福,
悲心是一心一意希望所有生命远离一切痛苦,
这些痛苦和幸福是爱心里面还没有考虑到的。
观音菩萨代表自性里面的慈悲,我们称作大慈大悲,是清净的、不染的、平等的,没有偏爱。
这种 大慈悲是怎么发生?自性里面本来具足。
《道德经》里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不仁处正是它的大仁,没有说偏袒万物,没有私心,没有说太阳只晒张家,不晒李家。
圣人的心也是一样的,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己心。
基督教讲博爱,这个理也是一样,就是平等的爱,无分亲怨。
我正走在由爱通向慈悲的路上,
这个路很漫长,需要一点点的明理,一点点的舍。放下贪爱情执。
我知道这是我坚勇要行走的路。
我感谢我经历过的爱情,这是我的必经的坎坷,
让我看的更透彻,增长了我的出离心。
让我恢复了这一刻的平静安乐。
不然还要在爱恨情愁里轮回,遍体连伤不得解脱,生生世世的轮回。
愿一切有情都融入阿弥陀佛的誓愿大海。
破迷开悟,明心见性,圆成佛道!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
lovevasuka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7 04: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