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的意义,书的意义。
下午去收发室拿了Blue从乌镇寄来的明信片后,去校门口的邮局买邮票,寄给在豆瓣上交换明信片的豆友。
很期待收到第一张从未知的远方寄来的明信片。陌生人的字迹,陌生城市的邮戳。
不少人还用互换明信片的方式为身边的人征集生日祝福。
这让我觉得,明信片无论以何种方式存在,都与温暖这个词挂钩着。
是突然地顿悟,明信片只有被寄出去,才能实现它的意义。
所以就算不舍,也要完成它的旅程。
何况,紧挨着不舍的,是一份温暖的给予与收获。
昨天莉莉把《几米故事的开始》借我了,看了一部分,真心觉得自述类的书太好看了,特别是有插图的时候。
当时迷恋三毛,也是深信她的经历与情感。
这和看小说是全然不同的感觉。
小说总是要一口气读完的,只要稍有中断,那份渴望得知故事发展的热情就会在这期间被渐渐消耗掉。
但自述类的随笔散文不同,更多的时候反而需要一个停顿,几秒钟的放空与思考,歇息再继续。
因为很真实,因为对作者很信任,所以可以读得很深入。
虽然现在“每一个可以出书的人都是一个厉害的角色”这样的话不切实际了一点,但我还是很庆幸自己能读到很多好书。
这位成长的伙伴,才是能伴我行一辈子的吧。
很期待收到第一张从未知的远方寄来的明信片。陌生人的字迹,陌生城市的邮戳。
不少人还用互换明信片的方式为身边的人征集生日祝福。
这让我觉得,明信片无论以何种方式存在,都与温暖这个词挂钩着。
是突然地顿悟,明信片只有被寄出去,才能实现它的意义。
所以就算不舍,也要完成它的旅程。
何况,紧挨着不舍的,是一份温暖的给予与收获。
昨天莉莉把《几米故事的开始》借我了,看了一部分,真心觉得自述类的书太好看了,特别是有插图的时候。
当时迷恋三毛,也是深信她的经历与情感。
这和看小说是全然不同的感觉。
小说总是要一口气读完的,只要稍有中断,那份渴望得知故事发展的热情就会在这期间被渐渐消耗掉。
但自述类的随笔散文不同,更多的时候反而需要一个停顿,几秒钟的放空与思考,歇息再继续。
因为很真实,因为对作者很信任,所以可以读得很深入。
虽然现在“每一个可以出书的人都是一个厉害的角色”这样的话不切实际了一点,但我还是很庆幸自己能读到很多好书。
这位成长的伙伴,才是能伴我行一辈子的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