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若空游无所依
前几天莫名其妙地,总是向别人提到,“若”不撇开终是“苦”。
不过是一个巧妙地拆字游戏,却觉得恰到好处,没有那么多故意卖巧的做作。
然后又看《在云端》,对于George Clooney饰演的男主角瑞恩在演讲中说的那段话印象深刻。
“生活到底有多重?假设你背着一个背包,感受勒在你肩上的背带,感受到了么?我要你把生活中的一切都装入这个背包,从最小的物件开始,书架上的,抽屉里的,零食,一切乱七八糟的东西,感受重量不断增加。现在开始往里面装大点的物件,衣服,桌上的东西,台灯,毛巾枕头,电视机。现在它应该不小了,再往里面放更大的东西,你的沙发,床,餐桌,汽车,你的家,把他们统统装进去,现在,试着走走,是不是很沉重?这就是我们每天做的事情,我们不断的给自己增重直到寸步难行,我们绝不容许一个失误。现在我决定把你的背包烧了,你决定从里面拿出什么?照片?照片是给那些记不住事儿的人准备的,告诉你们,把所有的东西都烧了吧,想象一下,明天早上起来,孑然一身,轻装上阵吧! ”
我不知道时不时地插进去这样一段励志的演讲,究竟深意何在。
但这段话,切切实实给人很深的印象,即使这样的道理,在任何一本励志与生活哲学的书里,一些小故事寓言里都会经常看见。
然后再看到萧秋水的文章,皆若空游无所依。
最后,想到庄子的逍遥游。
最后的最后,想起先生说的,不为物所役。
似乎,一些感触总要接二连三地被提醒,才会真正渗入到你的生活里来。
这一切都在提示,我应该放弃一些东西,至于放弃什么,却已经不是什么烦恼的事了。
如果按照瑞恩的说法,我想我的背包在烧掉之前,我并不需要拿任何一样东西出来。
如他所言,都烧掉吧!
需要装进背包的东西,都是累人的身外之物,真正重要的,在身体里,在心里。
此外,衣能蔽体、食足果腹也就恰好了,并不需要太过享受与奢侈的生活。
秋水所说的那些,不过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安于自然的生活,不刻意去追求清简的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费心去追逐锦衣玉食的奢华,将粗茶淡饭、锦衣玉食同等看待。
再进一步所言,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心情自由,做值得做的事情,做喜欢的事情。从心所欲。
我想象她应该是清亮明媚的女孩子,是我喜欢的类型。大概。
我是,没有条件像其他的女孩子那样,精心地去打扮自己,从眼睛到眉毛都精心描画,为悦己者而容。
没有打耳洞,所以不戴耳环,手腕太细,所以也羞于去戴手链,项链更不用提了,天气转凉,头发也不用束起来了……简单,不加修饰,素面朝天。
有人说,趁年轻的时候不好好打扮自己,那美好年华就浪费了。
可是,美好年华,哪里需要那些脂粉画笔的修饰,因为好年华,才敢素面朝天。
于是省下许多东西,也不是省下,是因为根本用不着。用不着装进背包里,用不着将那些瓶瓶罐罐的修饰物做为负重。与穿衣吃饭相比,那些果真是太过奢侈的东西,但更是太过多余的东西。
不需要,也不用担起来,若在背包里,那也不必拿出来,直接都烧掉好了。
秋水说,舍,不是为了要得到什么而舍,我也想说,舍,也不是因为背负不起而舍。
因为,那是用不着的。如果纠结于舍弃的原因,那即使是狠心一把火烧了,那负担还是有的。
我曾经想,无所凭依,也能足行千里,心游万仞,那是大自由的境界。
也是难以实现的境界。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有待与无待,是差别很大的两种自由。
有待,便不免被所凭依的东西所羁绊;无待,又是太过缥缈的存在,所以又难以实现。
但并不是,不可实现。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如秋水所言,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也是那一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当时虽然不过是简单的景物描写,但现在想来,单单挑出这一句话,便有很深的意思了。
又是一种境界。
有所凭依,却看似无所凭依。
这才是自由逍遥的境界。
人生在世,如鱼在水,衣食住行离不得身,恰如水之于鱼。可是,涸辙之鲋,斗升之水即可活之。
就如并不需要一整条长江来养活一条鱼一样,一个人也用不着除了必需之外更多更奢侈的东西,因为愈多愈奢侈,人就活得越沉重,越远离生活的根本意义,而将生命浪费在谋求身外之物的琐碎中。
我希望我们游在水里,“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与君相乐。”
忘记水的存在,去追求真正快乐自由的事情,那水也并不会因此而蒸发个干净不是么?
不过是一个巧妙地拆字游戏,却觉得恰到好处,没有那么多故意卖巧的做作。
然后又看《在云端》,对于George Clooney饰演的男主角瑞恩在演讲中说的那段话印象深刻。
“生活到底有多重?假设你背着一个背包,感受勒在你肩上的背带,感受到了么?我要你把生活中的一切都装入这个背包,从最小的物件开始,书架上的,抽屉里的,零食,一切乱七八糟的东西,感受重量不断增加。现在开始往里面装大点的物件,衣服,桌上的东西,台灯,毛巾枕头,电视机。现在它应该不小了,再往里面放更大的东西,你的沙发,床,餐桌,汽车,你的家,把他们统统装进去,现在,试着走走,是不是很沉重?这就是我们每天做的事情,我们不断的给自己增重直到寸步难行,我们绝不容许一个失误。现在我决定把你的背包烧了,你决定从里面拿出什么?照片?照片是给那些记不住事儿的人准备的,告诉你们,把所有的东西都烧了吧,想象一下,明天早上起来,孑然一身,轻装上阵吧! ”
我不知道时不时地插进去这样一段励志的演讲,究竟深意何在。
但这段话,切切实实给人很深的印象,即使这样的道理,在任何一本励志与生活哲学的书里,一些小故事寓言里都会经常看见。
然后再看到萧秋水的文章,皆若空游无所依。
最后,想到庄子的逍遥游。
最后的最后,想起先生说的,不为物所役。
似乎,一些感触总要接二连三地被提醒,才会真正渗入到你的生活里来。
这一切都在提示,我应该放弃一些东西,至于放弃什么,却已经不是什么烦恼的事了。
如果按照瑞恩的说法,我想我的背包在烧掉之前,我并不需要拿任何一样东西出来。
如他所言,都烧掉吧!
需要装进背包的东西,都是累人的身外之物,真正重要的,在身体里,在心里。
此外,衣能蔽体、食足果腹也就恰好了,并不需要太过享受与奢侈的生活。
秋水所说的那些,不过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安于自然的生活,不刻意去追求清简的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费心去追逐锦衣玉食的奢华,将粗茶淡饭、锦衣玉食同等看待。
再进一步所言,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心情自由,做值得做的事情,做喜欢的事情。从心所欲。
我想象她应该是清亮明媚的女孩子,是我喜欢的类型。大概。
我是,没有条件像其他的女孩子那样,精心地去打扮自己,从眼睛到眉毛都精心描画,为悦己者而容。
没有打耳洞,所以不戴耳环,手腕太细,所以也羞于去戴手链,项链更不用提了,天气转凉,头发也不用束起来了……简单,不加修饰,素面朝天。
有人说,趁年轻的时候不好好打扮自己,那美好年华就浪费了。
可是,美好年华,哪里需要那些脂粉画笔的修饰,因为好年华,才敢素面朝天。
于是省下许多东西,也不是省下,是因为根本用不着。用不着装进背包里,用不着将那些瓶瓶罐罐的修饰物做为负重。与穿衣吃饭相比,那些果真是太过奢侈的东西,但更是太过多余的东西。
不需要,也不用担起来,若在背包里,那也不必拿出来,直接都烧掉好了。
秋水说,舍,不是为了要得到什么而舍,我也想说,舍,也不是因为背负不起而舍。
因为,那是用不着的。如果纠结于舍弃的原因,那即使是狠心一把火烧了,那负担还是有的。
我曾经想,无所凭依,也能足行千里,心游万仞,那是大自由的境界。
也是难以实现的境界。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有待与无待,是差别很大的两种自由。
有待,便不免被所凭依的东西所羁绊;无待,又是太过缥缈的存在,所以又难以实现。
但并不是,不可实现。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如秋水所言,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也是那一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当时虽然不过是简单的景物描写,但现在想来,单单挑出这一句话,便有很深的意思了。
又是一种境界。
有所凭依,却看似无所凭依。
这才是自由逍遥的境界。
人生在世,如鱼在水,衣食住行离不得身,恰如水之于鱼。可是,涸辙之鲋,斗升之水即可活之。
就如并不需要一整条长江来养活一条鱼一样,一个人也用不着除了必需之外更多更奢侈的东西,因为愈多愈奢侈,人就活得越沉重,越远离生活的根本意义,而将生命浪费在谋求身外之物的琐碎中。
我希望我们游在水里,“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与君相乐。”
忘记水的存在,去追求真正快乐自由的事情,那水也并不会因此而蒸发个干净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