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机志)向往已久的钛灰色CONTAX T2
刚在群里聊着怎么我那T2还不来啊,就听到门铃叮咚的响。我心里那个激动啊,三步并两步冲得比狮子还快。签收的时候还问邮递员是从哪里来的,听他说Germany时候的声音真是比唱歌还动听啊。来来,赶快上图,以下文字部分为转来的 :)
作为卡尔蔡司的嫡系Contax推出过不少经典相机,而在便携带小巧的相机领域,T2、T3便是其中的代表。T是英文钛金属的开头字母,Contax用此作为机身命名,就为了突出相机使用钛金属作外壳。
对很多新进的摄影爱好者总喜欢称Contax T3是小巧便携相机的经典,但更多的资深摄影师们却更青睐T3的老大哥Contax T2。
把玩T2的感觉与晚来12年的T3是完全不同的感觉。T3更小巧精致,带着明显的现代意念,在注重外观的时候,握持感有所减弱。 T2作为一款在20世纪设计的机器,外观显得有点保守,T2握持扎实,沉稳,坚固的钛合金外壳让人放心。为了避免金属质感过于生硬的感觉,T2故意在四角作了斜角切割,这样的设计除了令外观更为柔和外,更使得机器更耐磨损。T2 前面板镜头的位置符合黄金分割,突出的橡胶把手更增加握持感。总体而言,T3更适合年轻的时尚女性,而老实厚重的T2才是“爷们”的机器。
虽然作为便携机型,但T2在操作上颇具“专业”味道。前面板的橡胶把手与背后突起的塑料使得T2握持稳定无比。只要一旋开右侧的旋钮开关,镜头盖马上自动打开,镜头伸出,动作毫不拖泥带水。如其他传统相机一般,T2将光圈控制环放在镜头上。同时,最常用的曝光补偿转盘就在机身右侧,一个小指头便可轻松操作。为了方便控制,闪光灯与光圈设定共用一个调节环。使用T2 拍摄,只需要半按快门,相机自动对焦与测光,相机取景器内显示快门速度、曝光补偿、闪灯、自拍、手动对焦等信息自动显示,拍摄操控相当轻松。
T2 的手动对焦也是相当好用。T2最自豪是独特的转盘无级控制并在取景器内辅助显示对焦正确与否,这令光线较弱小拍摄或陷阱拍摄提供极大便利。但可惜的是,T2如此优秀的机身操控在T3上都难以寻觅,或许这便是T3漂亮外观的代价。
除了T2在操控上的操作感在便携机型中无出其右,T2 在机身做功上也是极其考究。T2的压片板采用极具特色的陶瓷压板、四条金属导轨,如此设计能令底片最大程度的平整。为了保证效果效果,T2在内部后镜腔还做了植绒处理。为了令胶卷观察框上的海绵能长久保持平整以防漏光,T2更专门加上一个金属框。这样位保证成像而不顾工本的做法,不单单在其他便携机型上少见,甚至连后来者T3也没有。
在光学表现上,T2绝对让人放心。T2使用卡尔彩司的38mm、光圈F2.8的定焦镜头,镜头采用经典的Sonnar结构,T*镀膜。在色彩表现上,T2较为浓郁、饱和度较高,倘若你喜欢较为朴素一点的色彩,应该配合色彩较平和一点的胶片。与后来的T3的35mm/2.8 T* Sonnar比较,T2在反差上稍差,锐度欠缺一点。但T2的焦外成像更美,虚化背景能力更强。在人像拍摄时更有韵味。另外,与T3比较,T2在光圈全开的时候暗角不明显,形变控制也更好。当然,T2与T3的镜头都非常优秀,这样的比较都是在较高的标准而言。
T2由于“专业”操控与优异成像,自推出以来,便一直成为摄影爱好者的追捧。后来的T3虽然在性能指标上更高,外观更漂亮,但由于失去T2的做工与细节,更为小巧与时尚的外观放弃固有的操控感与细节。或许T3的定位更在于广大的普通摄影市场,而T2则更多考虑摄影者的需要。正因如此,T2在十多年后仍受到相当多摄影爱好者的追捧,甚至其在二手市场上的欢迎度更高于后来的T3。而T2优异的造工也使得这款机器异常耐用。在笔者身边有数位朋友都在使用T2,经过这十多年的折腾,也没有哪位朋友的爱机出现质量问题。
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的T2 性能指标与现在新推出的相机相比似乎有点落伍,如 T2的最高快门速度仅有1/500s(光圈优先模式下最高仅1/200s),最近拍摄距离是0.7米。这样的性能使得其在拍摄时有所限制。作为一款专业相机的替代机型,T2给了我们舒服的操控感,优秀的画质与长久使用的放心。综合考虑,T2在上世纪确实是一款不可多得的便携机器
作为卡尔蔡司的嫡系Contax推出过不少经典相机,而在便携带小巧的相机领域,T2、T3便是其中的代表。T是英文钛金属的开头字母,Contax用此作为机身命名,就为了突出相机使用钛金属作外壳。
对很多新进的摄影爱好者总喜欢称Contax T3是小巧便携相机的经典,但更多的资深摄影师们却更青睐T3的老大哥Contax T2。
![]() |
把玩T2的感觉与晚来12年的T3是完全不同的感觉。T3更小巧精致,带着明显的现代意念,在注重外观的时候,握持感有所减弱。 T2作为一款在20世纪设计的机器,外观显得有点保守,T2握持扎实,沉稳,坚固的钛合金外壳让人放心。为了避免金属质感过于生硬的感觉,T2故意在四角作了斜角切割,这样的设计除了令外观更为柔和外,更使得机器更耐磨损。T2 前面板镜头的位置符合黄金分割,突出的橡胶把手更增加握持感。总体而言,T3更适合年轻的时尚女性,而老实厚重的T2才是“爷们”的机器。
![]() |
虽然作为便携机型,但T2在操作上颇具“专业”味道。前面板的橡胶把手与背后突起的塑料使得T2握持稳定无比。只要一旋开右侧的旋钮开关,镜头盖马上自动打开,镜头伸出,动作毫不拖泥带水。如其他传统相机一般,T2将光圈控制环放在镜头上。同时,最常用的曝光补偿转盘就在机身右侧,一个小指头便可轻松操作。为了方便控制,闪光灯与光圈设定共用一个调节环。使用T2 拍摄,只需要半按快门,相机自动对焦与测光,相机取景器内显示快门速度、曝光补偿、闪灯、自拍、手动对焦等信息自动显示,拍摄操控相当轻松。
T2 的手动对焦也是相当好用。T2最自豪是独特的转盘无级控制并在取景器内辅助显示对焦正确与否,这令光线较弱小拍摄或陷阱拍摄提供极大便利。但可惜的是,T2如此优秀的机身操控在T3上都难以寻觅,或许这便是T3漂亮外观的代价。
![]() |
除了T2在操控上的操作感在便携机型中无出其右,T2 在机身做功上也是极其考究。T2的压片板采用极具特色的陶瓷压板、四条金属导轨,如此设计能令底片最大程度的平整。为了保证效果效果,T2在内部后镜腔还做了植绒处理。为了令胶卷观察框上的海绵能长久保持平整以防漏光,T2更专门加上一个金属框。这样位保证成像而不顾工本的做法,不单单在其他便携机型上少见,甚至连后来者T3也没有。
![]() |
在光学表现上,T2绝对让人放心。T2使用卡尔彩司的38mm、光圈F2.8的定焦镜头,镜头采用经典的Sonnar结构,T*镀膜。在色彩表现上,T2较为浓郁、饱和度较高,倘若你喜欢较为朴素一点的色彩,应该配合色彩较平和一点的胶片。与后来的T3的35mm/2.8 T* Sonnar比较,T2在反差上稍差,锐度欠缺一点。但T2的焦外成像更美,虚化背景能力更强。在人像拍摄时更有韵味。另外,与T3比较,T2在光圈全开的时候暗角不明显,形变控制也更好。当然,T2与T3的镜头都非常优秀,这样的比较都是在较高的标准而言。
![]() |
T2由于“专业”操控与优异成像,自推出以来,便一直成为摄影爱好者的追捧。后来的T3虽然在性能指标上更高,外观更漂亮,但由于失去T2的做工与细节,更为小巧与时尚的外观放弃固有的操控感与细节。或许T3的定位更在于广大的普通摄影市场,而T2则更多考虑摄影者的需要。正因如此,T2在十多年后仍受到相当多摄影爱好者的追捧,甚至其在二手市场上的欢迎度更高于后来的T3。而T2优异的造工也使得这款机器异常耐用。在笔者身边有数位朋友都在使用T2,经过这十多年的折腾,也没有哪位朋友的爱机出现质量问题。
![]() |
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的T2 性能指标与现在新推出的相机相比似乎有点落伍,如 T2的最高快门速度仅有1/500s(光圈优先模式下最高仅1/200s),最近拍摄距离是0.7米。这样的性能使得其在拍摄时有所限制。作为一款专业相机的替代机型,T2给了我们舒服的操控感,优秀的画质与长久使用的放心。综合考虑,T2在上世纪确实是一款不可多得的便携机器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