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十一月个人十大唱片
十一月个人十大唱片
1. Giberto Gil “O Sol De Oslo” (1998 , Blue Jackel)
如何形容Gilberto Gil?!一位我心目中最奇特的Bosa Nova音乐人? 他在忠于由 Cateno等前辈开创的Bosa Nova乐风的同时,更乐于从事的显然是一个革新家的角色,我不是指他单纯地将Bosa Nova的节奏加快了(想想柔板的Bosa Nova国歌“Girl from Ipan ema”),他可能算是第一位将加勒比海风情,西方古典歌剧唱腔引入到这种音乐中来的先行者,在这张98年的新唱片中他甚至加入了不少时尚的beats 节奏,听着他那热情四溢的“拍击 法”吟唱,那种拉丁语(巴西语?)特有的节奏美感之下,他的发声器官简直就是一件卓绝的打击乐器。徜佯于幽雅无二的动静对比间(听听两首紧挨着的“17 Na Corrente ”和 “Xote”吧), 突然意识到这是第一张我真正意义上的Gilberto Gil唱片,竟就是如此出色的一张,不禁笑了,这也应算是今年内买到的第7(?)张Bosa Nova唱片,我几乎要承认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对我不太喜欢的乐风,这个数字已算是极限,但对 Bosa Nova而言,它连当个开始都还不够格呢,流行音乐的爱好者们,不要再奢谈什么“旋律的优美 ”了,以优美而论,Gilberto Gil简直有将旋律美到极致的天份,我又在想:也许正是这份“极致感”又恰恰促成了他事实上的不太流行。
2.Yoko Ono/Plastic Ono Band “ Plastic Ono Band” (1997,Yoko Ono)
先就上个月的《Fly》说几句,研究了半天,终于断定:它确实只有两张CD,封底的那四张唱片照片竟是71年发行时的4LP原型!!!我买到的当然是后来再版的2CD。不料才过了这么几天,居然又被我买到一张POB唱片,一年多前见过这张的磁带,幸好没买,因为磁带和CD标价都是10元,CD还多了三首Bonus Track近20分钟,如何取舍不是白痴都知道吗。唱片长约70分钟,但可恨的是一个眼居然钻到了外围,伤了我10几分钟!!!吐血,狂喷!!!在唱片店里只敢试了十几秒钟,看着旁边的流行/摇滚乐迷们望过来的诧异的眼神,偷着 乐了一会,立刻停下了,怕吓着他们,呵呵。与Fly相比,没变的是Ono那诡异绝伦依旧的疯狂人声,但已加入了比Fly中份量重了太多的Lennon弹奏的实验吉他,听惯了Beatles“甜曲”的人们真该见识一下这个,比起 Beatles最前沿的白色/俱乐部时期,Lennon已不知前进了多少光年!!值得多提的是“ AOS”这个作品,此为Ono受Ornette Coleman(爱好即兴 Jazz的朋友不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号吧)之邀与其一起于68年在 Albert Hall演出前的彩排录音,当然是未发行过,相当珍贵,几乎可算全碟中我最爱的一曲,其中当然少不了Coleman 的招牌trumpet功力,即兴加机遇加让人毛骨耸然的实验人声,刚仔细看了看bass是谁,我靠,Charles Hade n!!!如此阵容还有何话可说,唱片内页一位未署名的评论家写道:“Mrs. Lennon’ s voice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new instrument since the Moog (这又该是电子音乐爱好者不可能不知道的玩意吧?)and she uses it throughout”,真是形容得再恰当也不过。 BTW,内页中还有至今为止我见过的最cool的夫妇俩合照,Mr. & Mrs. Lennon,全部黑衣黑裤,长发批肩,把臂相拥。
3.V.A “自由音乐 1” (1999,自由音乐有声刊物)
应该说:这是至今为止我听过的最精彩的一张国内有声刊物(任何种类的)配搭唱片。自由音乐如能按这个路线坚持下去,必将成为国内最有希望的“音乐”刊物(请注意一下这个引号,我并没有把其主编杨先生的某些音乐之外的观点包括进来)。 JSBE,Pussy Galore都是老朋友了,Now I get worry也买了并非一日,居然有同好者选中此唱片中我最喜欢的也是开首曲作为这张杂锦碟的第一首.Can的“Tv Spot”开始处太明显的是日裔主唱引进的日本雅乐,真乃Krautrock运动中的一大异数,我一直认为人声才是Can音乐中最精彩的“乐器”,这回当然也不例外,别的就不必多说,大家只要稍微注意一下Tago Mago是多少“大牌”实验乐人的个人十大之首就不难想象这支乐队的地位。John Cale/Lou Reed的“Nobody but you”如和“海洛因”这样的噪音经典对比着听是很有趣的,巧妙的折射出地下丝绒的两个侧面。王凡这首作品使我大出意外的当然不是它的“实验程度”,而是基本上没听出传说中“大法渡”的半点影子,如颜峻所提到的,他的这位在兰州就认识了的老友实在尝试过太多的音乐类型,所以现在来上一段Ambient意境的缥缈迷幻吉他小品加上他如催眠般的吐词(恐怕无人能听懂他在唱些什么,也许他不过在“发声”罢了?)也不能算太古怪了。对于其年底将上市的新唱片我当然还是期待着,记得当初颜对我提及现在国内有个作先锋音乐的王凡时,我还特地去查了查他的资料,发现此人原来也组过乐队,应该算Punk+Metal的那种,还是一个退役军人,他会做先锋音乐,甚至是采样实验!!!老实说,当时我是极度怀疑的,但后来又看到他的无数报道,包括很多人对听过“大法渡”后的感叹,我不禁又有些相信了,但无论如何,还得等自己有机会比较全面的了解他的作品之后才能下结论,现在还是太早。该说说我最喜欢的Current 93了,如不出意外,现在我应该已收到朋友帮录的Curr ent 93/ Death In June唱片各一张,回去就可以听到了,Tibet自然是大名久仰,对他可能会做出什么样的音乐就我以前看过的文字资料已不难猜想,但毕竟自己在Dark XX音乐领域还只是一个初学者,仅有的20多张此领域的唱片还基本上都为朋友帮录,实在是听觉有限,不象拥有两万唱片藏量的香港狂人李劲松兄有成吨的DARK唱片听腻了欲扔,想想看,别人可是在89年就定购Controlled Bleeding唱片走上DARK之路的!!!我们如何和他们相比? 因此应该不难想象当我最终第一次听到Current 93作品时的兴奋程度,实在是如何形容也不能算太过分,还有谁能将西藏密宗(Tibetan Monk)唱腔溶入80 年代初德国(全球吧)Dark/邪教团地下运动的血脉??!!还有谁能将诡异的简约派念白与邪气直冒的打击实验拼贴到这条血脉中!!Tibet绝对是80年代Dark运动中最最重要的名字之一,不知为何他能唤醒我某种奇怪的宗教情绪(纯虚像式非具体的,更非世上一切现存的宗教,包括所谓的“邪教”),那是一种奇特的殉难意味,向不知名的神灵的朝拜。周沛是Sub Pop的亲哥,他在我贴出对flox唱片的评论时就对我提起过他哥哥也在做电子音乐,老实说,那时我还有些半信半疑,没想到这么快居然可以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媒体上听到他的作品!如我已经说过的:好得出乎意料,成份解剖开了看是很简单,几个鼓机节奏,几段吉他反馈,加上一点人声采样,关键在于它们互相穿插时(很 minimal)所带给我的感觉是:国内好象还没人这么玩过,不论其他就这一点已远足嘉奖。Suicide不多谈了,又一个直至今日还可算是先锋的电子先驱,如此来想想他们在70年代为那些大红Punk团暖场时所遭的罪实在是不难理解,同情是大可不必底,因为我不知是该去同情那些被侮辱者还是那些侮辱人者,大家自己去想吧,你还可以在目前无数走红的post rock团体的访谈中看到:有多少人在认他们为老师。最后要谈的是最复杂最无法下“结论”的大友,因此我不会去作什么“总结陈词”,我自认还没有这个能力,我想谈的是一点点对“皇帝新衣派”也好,“乞丐耍宝派”也好的看法,不能否认有这些东西的存在,但由于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全体”,我们无法将自己眼中没穿衣服的“皇帝”还原为必定是的现实中的乞丐,声音历史的发展会自己去证明其有价值的一切,人,只是它的伴随者,我们永远没有能力(虽然很多人自认是)去作它的主人。
4. Wendy Carlos “Tales of heaven and hell” (1998, East Side Digital)
殉难意味浓厚的鬼魅音乐? 封面上写着慌“contains genuinely scary material .Us e caution when listening alone or in the dark ”实在并非夸大其词,但诚实点来说,这还不能算是太“黑暗诡异”的东西。我更喜欢的是其中在无数别的唱片中不可能听到的“鬼气”声响的拼贴叠加。其基调却又很显然------(有点讽刺?)----宗教音乐,在长达17:47的“Clockwork back”的尾部你甚至可以听到“鬼气直冒”的欢乐颂,不知这算不算胡闹。 5. Die Krupps “Rings of Steel” (1995, Cleopatra) 德国工业先驱DK 95年的混音大碟。成立于1976年的DK其实是与Kraftwerk, Einsturzende Neubauten这样一些德国团体齐名的打铁先驱,但与EN对打铁的忠贞不同,DK在80年代末已经彻底的industrial goth metal化了,这对更嗜好打铁狂团(SPK,EN,TEST DEPT)的我而言无疑是一大遗憾。好在还有DK那股未曾冥灭的异邪之气贯穿其中,应该说比起一般的工业金属团让我感兴趣 太多,如果不信DK在工业运动中的地位之高,不妨看看这张混音(实为致敬)大碟的参与团体名单:EN,NIN,Revolting Cocks, Carcass, Die Arzte, Sisters of Mercy, Co ntrol Music, KMFDM, Clawfinger, Biohazard,甚至还有实验Rap团Gunshot的加入。整张唱片祭祀味道浓郁,打铁/Dark Industrial Dance节奏/异邪METAL/Death(Goth) voc al交相辉映, 可惜的是其中的noise成分已被驯化得太过中规中矩(就我的感觉,不能保证别人听到不感到太“过分”),很明显的DK晚期痕迹,有EN混音和DK自己混的两个版本的“Neo Temptation”无疑是整张唱片中我最喜欢的作品,Gunshot混的“worst c ase scenario”竟也不错。感觉上当然胜过本月寻获的另一张DK唱片,96年向METALLIC致敬(好象该反过来才对),彻底工业化M的经典作品。
6. V .A “Planet Soup” (1997, ellipsis arts……)
如果说各位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已经有了足够的听觉体验,我要说:这仍是一张让你的听觉新鲜无比的唱片,而新奇点自然是来自唱片名中所暗示的“SOUP”,汤的暗喻当然是混合之意,在CD中,你可以听到TUVA传统喉音歌者和美国传统BLUES艺人的合作,西班牙FLAMENCO吉他与巴西TANGO四重奏的混血,又或是日本BANJO乐人伴随蓝草对 CELTIC的偷袭,印度RAGA和瑞典民间REED吹奏音乐的通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想带来的感觉当然是无比新奇与奇怪,至少我是如此。
7.Ravi Shankar 《Portrait of Genius》 (1998, Angel)
我的第一张Ravi Shankar唱片竟就是他64年的成名作(98年ANGEL的再版),对于这样一位西方人眼中的印度音乐化身,一位亲手改良的SITAR琴到今天已经成为国际标准,一位天才作曲家(他彻底改变了印度音乐的记谱法),一位胆大包天地将西方古典音乐元素(如长笛)与印度音乐相溶合,一位有多部印度音乐学术著作出版的学者,对这样一位,我能再说些什么?
听这样的音乐,真该沐浴焚香才是,也许他还不是"最纯粹的",但已经算是我现在听到的印度音乐中最出色的,除非我有条件发展到那位在数秒之内辨别其所听印度音乐优劣的大师之水准,那时再去另做别论吧。
8.Leon Parker 《Above Below》 (1994, Epicure)
一位视Thelonius Monk为Jazz之魂的信仰者,给我带来了至今为止可能算是独一无二的JAZZ体验,其中神秘主义气质的flute混血JAZZ早在Eric Dolphy, Yusef Lateeff这些我心目中的JAZZ英雄时代就已经被实验过了,所以倒不能算稀奇。而他那极难得的将非洲部落打击和FLUTE相混合溶入其所说的"概念内(还是概念化?)的即兴演奏"中的天赋,其天衣无缝之程度只能说:令我闻之长太息。
9.John Lee Hooker 《The best of friends》 (1998,Virgin)
人真是一种善变的动物,昨日的珍宝也许到今天就突然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物,而以前当做垃圾的东西又可能过不了多久就成为自己狂热追寻的目标,对我而言,BLUES音乐和现代严肃音乐就属于后者。
JLH是不用介绍的BLUES巨人,值得说说的倒是这张唱片不同与其以往唱片之处,从内页来看,这显然是张新曲加精选的作品,但最早的"旧曲"也不过是上溯到1989年,想想这可是位歌龄就足已做我们祖父的老前辈,就不难看出唱片为JLH的晚期象征,但令人钦佩的却是:不知是录音技术的改进还是BLUES音乐真的现代化了,JLH带给了我太多新鲜的感觉。Calos Santana,Eric Clapton ,Ry Cooder, Van Morrison ,Ike Turner,Boo ker T.Jones…..这样一些名字在配乐阵容中的出现会带来什么样的水准简直不用想象就可知道。强烈推荐"I cover the waterfront","Chill Out","Tupelo","I'm in th e mood","Baby Lee",当然还有我最喜欢的一曲"Don't look back"在四处歌舞升平的浮躁喧闹流行/另类纷争的乐坛听到这样的唱片无异于吃到一记当头棒喝,今日想来,所谓的"蓝"调也许不一定就是什么黑人苦难的呻吟,但它绝对可以是击中你灵魂的最深处,突然想起那张被国内媒体大肆炒做的的"国内第一张BLUES唱片",杭X的"我的心是油炸的 XX",不想听伪作如此等者不如和我一起沉浸到JLH的世界中去吧。
"some of the best things one can hope for in life are to touch other people, to make lasting friends and to be remembered not only for accomplishments b ut for the personal impact made on other people's lines . This album is proo f that John Lee Hooker has accomplished all of this. As an extra bonus, some of John Lee Hooker 's best friends just so happen to be among the world's f inest musicians ,their participation on these recordings is a mark of gratit ude for his influence and friendship .And all of us are then richer as a res ult.Enjoy" ------------from 内页
10.Sarah Vanghan/Michael Tilson Thomas/Los Angeles Philharmonic《Gershwin Live!》(1982,CBS)
这是Soul前的soul,swing之前的swing,jazz中的jazz,这是古典后的古典,现代前的现代,这是灵性的big band,这是非学院派的醇美女声,这是Gerswin的音乐!也只能是Gerswin的音乐。
Acid Rain(99.11)
1. Giberto Gil “O Sol De Oslo” (1998 , Blue Jackel)
如何形容Gilberto Gil?!一位我心目中最奇特的Bosa Nova音乐人? 他在忠于由 Cateno等前辈开创的Bosa Nova乐风的同时,更乐于从事的显然是一个革新家的角色,我不是指他单纯地将Bosa Nova的节奏加快了(想想柔板的Bosa Nova国歌“Girl from Ipan ema”),他可能算是第一位将加勒比海风情,西方古典歌剧唱腔引入到这种音乐中来的先行者,在这张98年的新唱片中他甚至加入了不少时尚的beats 节奏,听着他那热情四溢的“拍击 法”吟唱,那种拉丁语(巴西语?)特有的节奏美感之下,他的发声器官简直就是一件卓绝的打击乐器。徜佯于幽雅无二的动静对比间(听听两首紧挨着的“17 Na Corrente ”和 “Xote”吧), 突然意识到这是第一张我真正意义上的Gilberto Gil唱片,竟就是如此出色的一张,不禁笑了,这也应算是今年内买到的第7(?)张Bosa Nova唱片,我几乎要承认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对我不太喜欢的乐风,这个数字已算是极限,但对 Bosa Nova而言,它连当个开始都还不够格呢,流行音乐的爱好者们,不要再奢谈什么“旋律的优美 ”了,以优美而论,Gilberto Gil简直有将旋律美到极致的天份,我又在想:也许正是这份“极致感”又恰恰促成了他事实上的不太流行。
2.Yoko Ono/Plastic Ono Band “ Plastic Ono Band” (1997,Yoko Ono)
先就上个月的《Fly》说几句,研究了半天,终于断定:它确实只有两张CD,封底的那四张唱片照片竟是71年发行时的4LP原型!!!我买到的当然是后来再版的2CD。不料才过了这么几天,居然又被我买到一张POB唱片,一年多前见过这张的磁带,幸好没买,因为磁带和CD标价都是10元,CD还多了三首Bonus Track近20分钟,如何取舍不是白痴都知道吗。唱片长约70分钟,但可恨的是一个眼居然钻到了外围,伤了我10几分钟!!!吐血,狂喷!!!在唱片店里只敢试了十几秒钟,看着旁边的流行/摇滚乐迷们望过来的诧异的眼神,偷着 乐了一会,立刻停下了,怕吓着他们,呵呵。与Fly相比,没变的是Ono那诡异绝伦依旧的疯狂人声,但已加入了比Fly中份量重了太多的Lennon弹奏的实验吉他,听惯了Beatles“甜曲”的人们真该见识一下这个,比起 Beatles最前沿的白色/俱乐部时期,Lennon已不知前进了多少光年!!值得多提的是“ AOS”这个作品,此为Ono受Ornette Coleman(爱好即兴 Jazz的朋友不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号吧)之邀与其一起于68年在 Albert Hall演出前的彩排录音,当然是未发行过,相当珍贵,几乎可算全碟中我最爱的一曲,其中当然少不了Coleman 的招牌trumpet功力,即兴加机遇加让人毛骨耸然的实验人声,刚仔细看了看bass是谁,我靠,Charles Hade n!!!如此阵容还有何话可说,唱片内页一位未署名的评论家写道:“Mrs. Lennon’ s voice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new instrument since the Moog (这又该是电子音乐爱好者不可能不知道的玩意吧?)and she uses it throughout”,真是形容得再恰当也不过。 BTW,内页中还有至今为止我见过的最cool的夫妇俩合照,Mr. & Mrs. Lennon,全部黑衣黑裤,长发批肩,把臂相拥。
3.V.A “自由音乐 1” (1999,自由音乐有声刊物)
应该说:这是至今为止我听过的最精彩的一张国内有声刊物(任何种类的)配搭唱片。自由音乐如能按这个路线坚持下去,必将成为国内最有希望的“音乐”刊物(请注意一下这个引号,我并没有把其主编杨先生的某些音乐之外的观点包括进来)。 JSBE,Pussy Galore都是老朋友了,Now I get worry也买了并非一日,居然有同好者选中此唱片中我最喜欢的也是开首曲作为这张杂锦碟的第一首.Can的“Tv Spot”开始处太明显的是日裔主唱引进的日本雅乐,真乃Krautrock运动中的一大异数,我一直认为人声才是Can音乐中最精彩的“乐器”,这回当然也不例外,别的就不必多说,大家只要稍微注意一下Tago Mago是多少“大牌”实验乐人的个人十大之首就不难想象这支乐队的地位。John Cale/Lou Reed的“Nobody but you”如和“海洛因”这样的噪音经典对比着听是很有趣的,巧妙的折射出地下丝绒的两个侧面。王凡这首作品使我大出意外的当然不是它的“实验程度”,而是基本上没听出传说中“大法渡”的半点影子,如颜峻所提到的,他的这位在兰州就认识了的老友实在尝试过太多的音乐类型,所以现在来上一段Ambient意境的缥缈迷幻吉他小品加上他如催眠般的吐词(恐怕无人能听懂他在唱些什么,也许他不过在“发声”罢了?)也不能算太古怪了。对于其年底将上市的新唱片我当然还是期待着,记得当初颜对我提及现在国内有个作先锋音乐的王凡时,我还特地去查了查他的资料,发现此人原来也组过乐队,应该算Punk+Metal的那种,还是一个退役军人,他会做先锋音乐,甚至是采样实验!!!老实说,当时我是极度怀疑的,但后来又看到他的无数报道,包括很多人对听过“大法渡”后的感叹,我不禁又有些相信了,但无论如何,还得等自己有机会比较全面的了解他的作品之后才能下结论,现在还是太早。该说说我最喜欢的Current 93了,如不出意外,现在我应该已收到朋友帮录的Curr ent 93/ Death In June唱片各一张,回去就可以听到了,Tibet自然是大名久仰,对他可能会做出什么样的音乐就我以前看过的文字资料已不难猜想,但毕竟自己在Dark XX音乐领域还只是一个初学者,仅有的20多张此领域的唱片还基本上都为朋友帮录,实在是听觉有限,不象拥有两万唱片藏量的香港狂人李劲松兄有成吨的DARK唱片听腻了欲扔,想想看,别人可是在89年就定购Controlled Bleeding唱片走上DARK之路的!!!我们如何和他们相比? 因此应该不难想象当我最终第一次听到Current 93作品时的兴奋程度,实在是如何形容也不能算太过分,还有谁能将西藏密宗(Tibetan Monk)唱腔溶入80 年代初德国(全球吧)Dark/邪教团地下运动的血脉??!!还有谁能将诡异的简约派念白与邪气直冒的打击实验拼贴到这条血脉中!!Tibet绝对是80年代Dark运动中最最重要的名字之一,不知为何他能唤醒我某种奇怪的宗教情绪(纯虚像式非具体的,更非世上一切现存的宗教,包括所谓的“邪教”),那是一种奇特的殉难意味,向不知名的神灵的朝拜。周沛是Sub Pop的亲哥,他在我贴出对flox唱片的评论时就对我提起过他哥哥也在做电子音乐,老实说,那时我还有些半信半疑,没想到这么快居然可以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媒体上听到他的作品!如我已经说过的:好得出乎意料,成份解剖开了看是很简单,几个鼓机节奏,几段吉他反馈,加上一点人声采样,关键在于它们互相穿插时(很 minimal)所带给我的感觉是:国内好象还没人这么玩过,不论其他就这一点已远足嘉奖。Suicide不多谈了,又一个直至今日还可算是先锋的电子先驱,如此来想想他们在70年代为那些大红Punk团暖场时所遭的罪实在是不难理解,同情是大可不必底,因为我不知是该去同情那些被侮辱者还是那些侮辱人者,大家自己去想吧,你还可以在目前无数走红的post rock团体的访谈中看到:有多少人在认他们为老师。最后要谈的是最复杂最无法下“结论”的大友,因此我不会去作什么“总结陈词”,我自认还没有这个能力,我想谈的是一点点对“皇帝新衣派”也好,“乞丐耍宝派”也好的看法,不能否认有这些东西的存在,但由于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全体”,我们无法将自己眼中没穿衣服的“皇帝”还原为必定是的现实中的乞丐,声音历史的发展会自己去证明其有价值的一切,人,只是它的伴随者,我们永远没有能力(虽然很多人自认是)去作它的主人。
4. Wendy Carlos “Tales of heaven and hell” (1998, East Side Digital)
殉难意味浓厚的鬼魅音乐? 封面上写着慌“contains genuinely scary material .Us e caution when listening alone or in the dark ”实在并非夸大其词,但诚实点来说,这还不能算是太“黑暗诡异”的东西。我更喜欢的是其中在无数别的唱片中不可能听到的“鬼气”声响的拼贴叠加。其基调却又很显然------(有点讽刺?)----宗教音乐,在长达17:47的“Clockwork back”的尾部你甚至可以听到“鬼气直冒”的欢乐颂,不知这算不算胡闹。 5. Die Krupps “Rings of Steel” (1995, Cleopatra) 德国工业先驱DK 95年的混音大碟。成立于1976年的DK其实是与Kraftwerk, Einsturzende Neubauten这样一些德国团体齐名的打铁先驱,但与EN对打铁的忠贞不同,DK在80年代末已经彻底的industrial goth metal化了,这对更嗜好打铁狂团(SPK,EN,TEST DEPT)的我而言无疑是一大遗憾。好在还有DK那股未曾冥灭的异邪之气贯穿其中,应该说比起一般的工业金属团让我感兴趣 太多,如果不信DK在工业运动中的地位之高,不妨看看这张混音(实为致敬)大碟的参与团体名单:EN,NIN,Revolting Cocks, Carcass, Die Arzte, Sisters of Mercy, Co ntrol Music, KMFDM, Clawfinger, Biohazard,甚至还有实验Rap团Gunshot的加入。整张唱片祭祀味道浓郁,打铁/Dark Industrial Dance节奏/异邪METAL/Death(Goth) voc al交相辉映, 可惜的是其中的noise成分已被驯化得太过中规中矩(就我的感觉,不能保证别人听到不感到太“过分”),很明显的DK晚期痕迹,有EN混音和DK自己混的两个版本的“Neo Temptation”无疑是整张唱片中我最喜欢的作品,Gunshot混的“worst c ase scenario”竟也不错。感觉上当然胜过本月寻获的另一张DK唱片,96年向METALLIC致敬(好象该反过来才对),彻底工业化M的经典作品。
6. V .A “Planet Soup” (1997, ellipsis arts……)
如果说各位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已经有了足够的听觉体验,我要说:这仍是一张让你的听觉新鲜无比的唱片,而新奇点自然是来自唱片名中所暗示的“SOUP”,汤的暗喻当然是混合之意,在CD中,你可以听到TUVA传统喉音歌者和美国传统BLUES艺人的合作,西班牙FLAMENCO吉他与巴西TANGO四重奏的混血,又或是日本BANJO乐人伴随蓝草对 CELTIC的偷袭,印度RAGA和瑞典民间REED吹奏音乐的通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想带来的感觉当然是无比新奇与奇怪,至少我是如此。
7.Ravi Shankar 《Portrait of Genius》 (1998, Angel)
我的第一张Ravi Shankar唱片竟就是他64年的成名作(98年ANGEL的再版),对于这样一位西方人眼中的印度音乐化身,一位亲手改良的SITAR琴到今天已经成为国际标准,一位天才作曲家(他彻底改变了印度音乐的记谱法),一位胆大包天地将西方古典音乐元素(如长笛)与印度音乐相溶合,一位有多部印度音乐学术著作出版的学者,对这样一位,我能再说些什么?
听这样的音乐,真该沐浴焚香才是,也许他还不是"最纯粹的",但已经算是我现在听到的印度音乐中最出色的,除非我有条件发展到那位在数秒之内辨别其所听印度音乐优劣的大师之水准,那时再去另做别论吧。
8.Leon Parker 《Above Below》 (1994, Epicure)
一位视Thelonius Monk为Jazz之魂的信仰者,给我带来了至今为止可能算是独一无二的JAZZ体验,其中神秘主义气质的flute混血JAZZ早在Eric Dolphy, Yusef Lateeff这些我心目中的JAZZ英雄时代就已经被实验过了,所以倒不能算稀奇。而他那极难得的将非洲部落打击和FLUTE相混合溶入其所说的"概念内(还是概念化?)的即兴演奏"中的天赋,其天衣无缝之程度只能说:令我闻之长太息。
9.John Lee Hooker 《The best of friends》 (1998,Virgin)
人真是一种善变的动物,昨日的珍宝也许到今天就突然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物,而以前当做垃圾的东西又可能过不了多久就成为自己狂热追寻的目标,对我而言,BLUES音乐和现代严肃音乐就属于后者。
JLH是不用介绍的BLUES巨人,值得说说的倒是这张唱片不同与其以往唱片之处,从内页来看,这显然是张新曲加精选的作品,但最早的"旧曲"也不过是上溯到1989年,想想这可是位歌龄就足已做我们祖父的老前辈,就不难看出唱片为JLH的晚期象征,但令人钦佩的却是:不知是录音技术的改进还是BLUES音乐真的现代化了,JLH带给了我太多新鲜的感觉。Calos Santana,Eric Clapton ,Ry Cooder, Van Morrison ,Ike Turner,Boo ker T.Jones…..这样一些名字在配乐阵容中的出现会带来什么样的水准简直不用想象就可知道。强烈推荐"I cover the waterfront","Chill Out","Tupelo","I'm in th e mood","Baby Lee",当然还有我最喜欢的一曲"Don't look back"在四处歌舞升平的浮躁喧闹流行/另类纷争的乐坛听到这样的唱片无异于吃到一记当头棒喝,今日想来,所谓的"蓝"调也许不一定就是什么黑人苦难的呻吟,但它绝对可以是击中你灵魂的最深处,突然想起那张被国内媒体大肆炒做的的"国内第一张BLUES唱片",杭X的"我的心是油炸的 XX",不想听伪作如此等者不如和我一起沉浸到JLH的世界中去吧。
"some of the best things one can hope for in life are to touch other people, to make lasting friends and to be remembered not only for accomplishments b ut for the personal impact made on other people's lines . This album is proo f that John Lee Hooker has accomplished all of this. As an extra bonus, some of John Lee Hooker 's best friends just so happen to be among the world's f inest musicians ,their participation on these recordings is a mark of gratit ude for his influence and friendship .And all of us are then richer as a res ult.Enjoy" ------------from 内页
10.Sarah Vanghan/Michael Tilson Thomas/Los Angeles Philharmonic《Gershwin Live!》(1982,CBS)
这是Soul前的soul,swing之前的swing,jazz中的jazz,这是古典后的古典,现代前的现代,这是灵性的big band,这是非学院派的醇美女声,这是Gerswin的音乐!也只能是Gerswin的音乐。
Acid Rain(99.11)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