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者们的一些倾向;大神们的互黑和互粉行为
别处的问答,汇来做一小记。
——相比起男作者来,女作者们的一些倾向,小归纳下,大致:
对色彩较敏感(托妮·莫里森);
对人与人之间的细微曲折感情更通透,懂得多绕两个弯(奥斯丁和张爱玲,而男性作者通常的设定性格会更戏剧化,经一处转折就进入一种“合理的自然而然发展”了);
在宏大背景下,更偏向关注个人命运、日常细节和连续的情绪转折(伍尔夫);
更散文化(珍妮·温森特或杜拉斯。这两个例子可能不太好);
音韵上更有嘈嘈切切错杂弹的细密语感,导致气韵和口感都更轻柔而不张扬(李清照、朱淑贞、杜拉斯晚年);
更倾向用一种脱俗的、少年情怀来天真未凿、无欲则刚的看待事物(萧红,以及杜拉斯的某些少女视角小说);
更浪漫主义情怀,对意象格外敏感,而且对神秘事物抱有好感,较少有兴趣去搞全知全能式剖解叙述,而愿意保持作品中的某种神秘诡谲荒诞的阴影。(勃朗特姐妹,麦卡勒斯,尤瑟纳尔。当然这几位风格也大有不同处);
最后……许多女性作家会因为一种”过度的自觉“,即“为了避免自己是女性而被另眼看待”,而在写作中刻意抹去以上女性特征,但因为用力过度,有时会显出一种疾言厉色、强烈批判姿态来,常见于学术型女作家。耶利内克某些作品里有此味。
——大神们互黑互粉行为:
互黑,随手可以列出的包括:
史蒂文森吐槽惠特曼;
尼采吐槽但丁;
纳博科夫吐槽陀大爷;
斯泰因吐槽庞德;
威尔斯吐槽萧伯纳;
劳伦斯吐槽麦尔维尔和劳伦斯;
福克纳和海明威互相吐槽;
福克纳还吐槽马克·吐温,然后马克·吐温和爱默生一起吐槽奥斯丁。
斯泰因吐槽所有人;
钱德勒吐槽海明威;
福楼拜吐槽一度推崇的雨果(“不够科学”)。
纳博科夫边吐槽陀大爷和《堂吉诃德》边推崇奥斯丁;
麦尔维尔和霍桑看来简直有奸情;
福楼拜对莫柏桑极其亲属团的态度;
门德尔松说歌德不喜欢贝多芬(当然小门也暗示歌爷爷晚年端庄的灵魂被贝少爷的昂扬给激了);瓦格纳说维也纳集体热爱罗西尼这事“简直让人作呕”;
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不对付;
马蒂斯刚看见毕加索时也没给什么好话。
互粉:
毛姆好多地方会念叨陀、托、巴三位大爷,而且经常欲扬先抑“虽然此三位文笔在他们的语言里不算如何如何,但小说家需要的是如何如何”,等等。
福楼拜被许多人念叨过,纳博科夫深爱之。他和奥斯丁是纳博科夫经常拿来举例子的。杜拉斯也爱福楼拜。
纳博科夫和杜拉斯还都爱念叨普鲁斯特。
陀大爷被《彼得堡的大师》当主角应该算库切一次猛烈的粉丝行为。
马尔克斯常念叨海明威和卢尔福和科塔萨。
看拉美诸家人笔记,科塔萨在拉美比他小一辈那帮人心目里疑似就是一灯塔。
博尔赫斯念叨过好多人,但基本是老人儿,比较近代的大概是爱默生。
爱默生、狄金森、惠特曼、爱伦坡这几位在美国好像是专业被引用的教材模板。
略萨、帕斯都会念博尔赫斯。
略萨这名字,我是打莫言一小说里知道的。
同理,厄普代克这名字,最初我也是从村上春树那知道的。
雨果那辈人都会念夏多布里昂,这不奥斯特《幻影书》也念了一遭。
爱伦坡和麦尔维尔当初都穷过,但过了一世纪都大红。大江健三郎虽然喜欢萨特,但小说里也念叨过爱伦坡的若干句诗。
莫奈说容金德的用色法给他上了“眼睛课”。
莫奈、马奈、德加都说巴齐耶是那一代最大的天才之一。
塞尚说毕沙罗和西斯莱教了他许多东西。
毕加索说,“塞尚是我们这辈人的爹!”
梁启超那代人,对陈寅恪先生的老父陈三立(散原)先生评价极高。眼高于顶如钱钟书,都在《围城》里说中国古来诗“陵谷山原”,黄山谷、梅宛陵、李义山等大神都上榜,还特意剔掉了苏东坡,全为了衬托陈散原这个“原”。
卡尔维诺和略萨都提过一个危地马拉小说家叫奥古斯特·蒙特罗素,都称颂他的一个超级短篇小说,该小说全文是:”他醒来时,恐龙依然在那里。”
——相比起男作者来,女作者们的一些倾向,小归纳下,大致:
对色彩较敏感(托妮·莫里森);
对人与人之间的细微曲折感情更通透,懂得多绕两个弯(奥斯丁和张爱玲,而男性作者通常的设定性格会更戏剧化,经一处转折就进入一种“合理的自然而然发展”了);
在宏大背景下,更偏向关注个人命运、日常细节和连续的情绪转折(伍尔夫);
更散文化(珍妮·温森特或杜拉斯。这两个例子可能不太好);
音韵上更有嘈嘈切切错杂弹的细密语感,导致气韵和口感都更轻柔而不张扬(李清照、朱淑贞、杜拉斯晚年);
更倾向用一种脱俗的、少年情怀来天真未凿、无欲则刚的看待事物(萧红,以及杜拉斯的某些少女视角小说);
更浪漫主义情怀,对意象格外敏感,而且对神秘事物抱有好感,较少有兴趣去搞全知全能式剖解叙述,而愿意保持作品中的某种神秘诡谲荒诞的阴影。(勃朗特姐妹,麦卡勒斯,尤瑟纳尔。当然这几位风格也大有不同处);
最后……许多女性作家会因为一种”过度的自觉“,即“为了避免自己是女性而被另眼看待”,而在写作中刻意抹去以上女性特征,但因为用力过度,有时会显出一种疾言厉色、强烈批判姿态来,常见于学术型女作家。耶利内克某些作品里有此味。
——大神们互黑互粉行为:
互黑,随手可以列出的包括:
史蒂文森吐槽惠特曼;
尼采吐槽但丁;
纳博科夫吐槽陀大爷;
斯泰因吐槽庞德;
威尔斯吐槽萧伯纳;
劳伦斯吐槽麦尔维尔和劳伦斯;
福克纳和海明威互相吐槽;
福克纳还吐槽马克·吐温,然后马克·吐温和爱默生一起吐槽奥斯丁。
斯泰因吐槽所有人;
钱德勒吐槽海明威;
福楼拜吐槽一度推崇的雨果(“不够科学”)。
纳博科夫边吐槽陀大爷和《堂吉诃德》边推崇奥斯丁;
麦尔维尔和霍桑看来简直有奸情;
福楼拜对莫柏桑极其亲属团的态度;
门德尔松说歌德不喜欢贝多芬(当然小门也暗示歌爷爷晚年端庄的灵魂被贝少爷的昂扬给激了);瓦格纳说维也纳集体热爱罗西尼这事“简直让人作呕”;
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不对付;
马蒂斯刚看见毕加索时也没给什么好话。
互粉:
毛姆好多地方会念叨陀、托、巴三位大爷,而且经常欲扬先抑“虽然此三位文笔在他们的语言里不算如何如何,但小说家需要的是如何如何”,等等。
福楼拜被许多人念叨过,纳博科夫深爱之。他和奥斯丁是纳博科夫经常拿来举例子的。杜拉斯也爱福楼拜。
纳博科夫和杜拉斯还都爱念叨普鲁斯特。
陀大爷被《彼得堡的大师》当主角应该算库切一次猛烈的粉丝行为。
马尔克斯常念叨海明威和卢尔福和科塔萨。
看拉美诸家人笔记,科塔萨在拉美比他小一辈那帮人心目里疑似就是一灯塔。
博尔赫斯念叨过好多人,但基本是老人儿,比较近代的大概是爱默生。
爱默生、狄金森、惠特曼、爱伦坡这几位在美国好像是专业被引用的教材模板。
略萨、帕斯都会念博尔赫斯。
略萨这名字,我是打莫言一小说里知道的。
同理,厄普代克这名字,最初我也是从村上春树那知道的。
雨果那辈人都会念夏多布里昂,这不奥斯特《幻影书》也念了一遭。
爱伦坡和麦尔维尔当初都穷过,但过了一世纪都大红。大江健三郎虽然喜欢萨特,但小说里也念叨过爱伦坡的若干句诗。
莫奈说容金德的用色法给他上了“眼睛课”。
莫奈、马奈、德加都说巴齐耶是那一代最大的天才之一。
塞尚说毕沙罗和西斯莱教了他许多东西。
毕加索说,“塞尚是我们这辈人的爹!”
梁启超那代人,对陈寅恪先生的老父陈三立(散原)先生评价极高。眼高于顶如钱钟书,都在《围城》里说中国古来诗“陵谷山原”,黄山谷、梅宛陵、李义山等大神都上榜,还特意剔掉了苏东坡,全为了衬托陈散原这个“原”。
卡尔维诺和略萨都提过一个危地马拉小说家叫奥古斯特·蒙特罗素,都称颂他的一个超级短篇小说,该小说全文是:”他醒来时,恐龙依然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