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写作”其他诗人
徐江(1967- )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居天津,从事专栏写作、媒体策划及编辑工作。
《冬雨》
在消沉的为生计繁忙、困惑的时光里
就这么迎来了你——季候的变迁
一场落叶,一场雨
一场氤氲中深藏的寒意
和昏黄的、激发人无限惆怅的阴霾
走在微湿的枯叶洒满的草地
我体验着失落已久的
那种沉浸于孤单、缄默的甜美
冬雨,撒布于天地间的潮湿气息
令我忆起少年时迷醉的一首歌曲
那迷醉之后我经历了多少光明的打磨呵
就像这脚下
微湿着在步履催促下翻滚、喘息的树叶
我尽力地,去履行这个民族文字上的使命
小心着
不让时代的微尘打扰和阻碍
冬雨,冬雨过后黄昏翩然来到
我沉浸在美好世界的昏暗中
感受这微凉时节所带来的
往日回忆的温暖
《有一次,去新街口》
一直想写首稍长的诗
名字都已想好 叫《梦中画卷》
写去年深秋 天津的一场丹麦音乐会
人物有我和妻子 剧场灯昏暗下来时
跳动的孩子们
但主题似乎不清 甚至简直没有
我只是很想在诗中记述音乐会当时的场景
我和妻子对音乐隔膜已久的那种
静坐的谛听 人生劳碌中途的喘息
还有暗场里孩子们偶尔今人心悸的
对妈妈的呼唤
我还想 说那种谛听一度是我早年对
生活的憧憬 我的梦
有几个瞬间 衔着乐声恹恹欲睡
我恍然想起这些年生活经历了那么多事情
而妻子 在身边 神情始终专注
她在想这些年她经历的事
复杂啊 诗
这首诗我终于没写
这之后有一次我到北京为杂志组稿
(没办法,我必须靠这个吃饭)
某个下午 和熟人路过新街口
走进过街天桥 我们来到中国书店旁一家
唱片店 去看新近有什么CD
那店是后建的 我读大学时根本没有
我妻子那时也不认识
唱片架上 西蒙与加丰凯尔 罗大佑
我那时听到他们的歌 也仅一小部分
那么一小部分 加上马路对面
新民面馆的红烧肉面
隔壁书店里旧书 还有一里地外的北魏胡同
它们与北京的夕阳交相辉映
构成我人生憧憬时期美妙的回忆
唱片店里的光很柔和
小楼梯里木制的 油漆的色调古色古香
几个伙计 几个客人 那么多
浩如烟海的CD
让人感觉美也有让人厌烦的一刻
买也买不完
而它其实与你并不亲近 它只亲近你的钱
音响则十分辛苦
一会儿西贝柳斯 一会儿爵士
我想起 大学毕业
什么时候曾对朋友们说过
想开个咖啡馆 书店 或唱片店
看来此设想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专利
十年了
中国人已变得足够优雅 绅士 淑女
冠冕堂皇
十年
难道这是我年少时的愿望
天一点点暗下来
我们走上长街 拦了出租
去赶赴一个什么首都文化人的聚会
同伴买到了一张好CD 一路上一直兴奋
喋喋不休
我则想着 将有哪些作者可以约稿
以及这些年往返于天津北京的日子
有许多东西在脑海里变得陌生
或是一点点 还原成生活中本来的样子
我能看到我的梦
但我坐的车 将我驶向另一个平行的梦
诗一首一首写
人生越来越立体
熟悉的城一点点教导我学会遗忘它往昔的
乐音
1998年的新街口渐渐被留在我们的身后了
我算了一下 两分钟
比现在我们读的这首诗要短
《一场雪后》
你可以想象那一场雪
可以想象,有一场雪
从昨天夜里
开始落,落到今晨天明
你可以想象
有一个人因之而感念上苍
坐到窗前,眺望
白皑皑的楼宇、天地
眺望苍茫茫的白雪记忆
风在吼着,吼过
隆冬。湖面上都结着冰
阳光明媚
平静的生活不曾有大事发生
你一个人坐在窗前,想
在雪后,在明亮的、新的
一年刚刚开始的日子
缅怀流驶的时光
倾听着,分币一枚枚
轻悄的跌落
《我的友人》
我的友人星散,有的逝去
秋天的空气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喘息
枯叶依然在黄昏下燃烧着
我手抚额头
疾速走过路畔
噢一切
一切都已散去
美好的季节和青春
我不得不忍着泪水面对生活
嘴边挂着虚假的笑容……
《东单小姐》
三个鸡从我坐的“切诺基”窗前穿过去
先是一个 然后她的两位同事跟着
这是东单 上午八点
停车等候的时分
她们穿过车的缝隙 跳上马路牙子
说笑着 冬日之光像射灯
打在她们头上 肩上
我第一次如此近地看到婊子
这些姑娘 少女 或时髦一点的说法
——女孩子 小姐 (其实都是娘们儿)
她们的笑容
行走中被摧残所滋润的青春光泽
眩目得令我震惊
处女般无邪 贵妇般优雅
鸡的感受
轻笑时微微压低脖颈 有一点羞怯
收工时分
北京的晨风如此和顺 刮在收获者脸上
又是一夜辛劳
欣慰得像顾城或海子们
刚完成不朽诗章
在东单 我知道我的生命是轻的
那一瞬 从所有虚掷和煎熬的光阴中将我点醒
我看见了一个 不 三个
北京婊子灿烂的笑
这疲倦的我青春时节的圣城 转眼间又让我觉得
生机勃勃 焕然一新
映亮我的微黯
不一定讲普通话
隔着车身 我没听到她们的声音
东单之鸡
我的同事们在身后喋喋不休
谈论那两只皮裙
我想 也许她们讲东北话 安徽话 或者
一人一个口音
更重要的 谁开公司可以马上聘请她们
作公关和文秘
她们活儿干得估计会让老板顺心
或许生活永不会为她们预设那样的车道
她们没时间
她们梦见了爱
而深处却不得不对着午夜敞开
不是善恶 不是对错 不是美丑
她们的泪与笑不具备酸诗们所咏叹的那种俗美
她们是灵歌一曲 粗野 生猛
同性恋和瘾君子一辈子都唱不出来
二十世纪真善美的又一种化身呵
在世纪末 我有幸在东单邂逅你们
那一瞬
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诗歌久违的召唤
《我为远处的景物伤心》
我为远处的景物伤心
它们为什么停在原处
而不走近来
与我交谈?
那铁轨的边缘
有雾或瘴气,
它们在那儿等谁?
看哪,傍晚来临它们多么安静
沐浴在
收获的阳光下,
最后乖乖地
走过夜中……
《自由》
她是最难的
在汉语里走了八十年
她老了
每天 泪水清洗她的衣裙
为她擦净窗子 桌椅
有时她会想起
那与血和火做爱的青春
脏手一只只在肌肤上留下了指纹
粘稠肮脏的精液干去
她还是她
我有时在纸上碰到她
我头疼
她那么蹒跚地走着 曾经天生丽质
而我却无能为力
清醒地意识到作为诗人的悲哀
自由在哪儿呵
你问我
我指给你看高楼窗上反射的余晖
路旁草叶上的泪水
这个时代的一只蜻蜓
并告诉你
这是你我相聚在梦中
1999
《沉吟》
所谓 “祖国”
在我来看倒也简单
它是我每早不得不穿越的市场
杂乱 喧哗 四下散置着大大小小
等待食物与钱币安抚的糙人
所谓 “承担”
在我眼里却也平凡
它是你街上偶然目睹的一个娃娃
在母亲的尴尬与呵斥里 哭天抢地
最后攥着糖 笑嘻嘻离去
所谓 “诗”
我们都知道有多容易
它就是雨天嘛 她和他 闷在屋里
嗅窗外泥土的凉 听
水珠不间断滴在 锈罐头盒里
所谓 “人生”
何其平淡
就象我们散步 走过草地湖滨
黄昏 天与地那一瞬灿烂
有什麽刺痛了我和你
2000
侯马 原名衡晓帆,1967年12月出生于山西省新绛县。1985年至1989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士学位。1996年至199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律硕士学位。现居北京。
《城市之星》
一个勤勤恳恳的公务员
在冬季披星戴月上下班
啊,不,不
是起早摸黑地上下班
在这座宏大的发展中城市
人们已看不到星星
月亮也只是偶露峥嵘
它象挂在高楼大厦间的
一轮剪纸。光辉
难与路灯匹敌
而灯下新时代的女同胞
影影绰绰
脂粉涂抹出慌乱的尊严
她们是洒落人间的城市之星
虚幻的月光,温暖的禁忌
《暖冬》
1998年的冬天
我从办公室向窗外张望
明亮的阳光照着蓝色的屋顶
抵达三楼窗口的万千枝条
涂了一层蜜
我判断暖冬仍然是冬天
但此时它已丧失了本质上的冷
在地球这一端,那一端……
遭弹劾的总统迁怒萨达姆
巴格达上空又是火光一片
我不知此事引起国人多少关注
难道
历史真的已经终结
《李红的吻》
她几乎不露痕迹地藏起了河南口音
她几乎不费力气地套上了紧身旗袍
少女时四年的短跑生涯
留给她苗条的身段 以及
不太灵光的头脑
真的,她从不沾酒
人家逼狠了,就起身逃掉
她说要是有人喜欢她
大概是觉得她性格好吧
每次开口,她红唇下的牙暴露无遗
关于童年,她记恨童年
三姐妹比肩生长
对一个只生姑娘的家庭
奶奶抱着族长般的冷落
在轻蔑中,她暗怀敌意
呀,目睹这现代一幕的变迁
有人顾不得顾影自怜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
才能被人称作男子汉
一个婊子要生多少娃
才能有人喊她一声妈
李红的旗袍裹着她的躯体
李红的智力含着她的美德
只有在酒吧旋转着挂在天空时
才能看到逃离的李红努努嘴好像一个吻
《卖塑料花的农夫》
呵,农夫
清凉的四月
你把花儿驮到
殡葬馆的门口
这些翠绿的花儿呀
有整整一麻袋
沿马路摆开
它的原料是可乐瓶子
花儿,比弃尸纯洁
比灵魂颜色深
呵,农夫
沉默的农夫
你的塑料花积压了春天
在南部升起一面六面旗
在北方摔落一架747
而在我祖国的乡下作坊
剪呀,铰呀,编呀,粘呀
塑料花茁壮生长
你的亡妻她操劳、奔忙
《脏雪》
她走出楼门的时候就是冬天
天上飘着新雪
地上堆着脏雪
她热爱这漫天的雪花
也心痛两只光洁的脚丫
他与她独处
感觉甜蜜
恨时光短暂
这有限的时辰
他没有握她柔软的小手
也顾不上听她清澈的声音
他在读她写的小说 他
似乎想留下这样的印象:
他爱她的灵魂甚于肉体
或者说他对她肉体的爱缘于灵魂
小说确实精彩
他禁不住放声大笑
他笑一次
她就问一声
读到哪儿了
啊
在漫天的雪花中
他踏着积雪离开
带着他的情欲和……爱
阿坚(1955- ),原名赵世坚,1983年退职,旅行,干各种零工。从四条路线六次入藏。骑车从北京去过新疆,徒步从古北口沿长城走山海关。长期从事搜集整理当代民谣的工作。
《儿子老子(儿歌)》
你爸不爱你的妈
心思只在别家的妈
别家的妈,像你姐
你爸管她叫小姐
你妈流泪你留级
你爸买来大鸭梨
你妈捶他像擂鼓
你爸揍你像揍驴
你妈不跟你爸离
管不了你爸管得了你
放学只许回家玩儿
就怕你去找女孩儿
你的女孩像青蛙
为啥慢慢变蛤蟆
老师告状你告饶
挨顿小打你大嚎
《你爸我爸(儿歌)》
我爸臭,你别说
我爸开个大粪车
你爸大官怎么了
大官屎多尿更多
我爸不淘你们家
把你爸淹得像臭虾
我爸瘦,你别笑
我爸从来不吃药
你爸大官怎么了
肚子比官大两道
脑溢血,高血压
你爸脑仁要开花
《趁钱也趁病》
一辈子该生多少病
够活就行
一辈子该挣多少钱
够花就行
满天的钱爱打滚儿
满地的病不打盹儿
挣钱累,花钱累
八宝山的门票渐天儿贵
趁钱的,也趁病
缺钱的,不缺命
老天日月两只眼
照着大官和百姓
钱包阔,去买药
小病专吃大钞票
炕头穷,够睡觉
一个好觉一服药
《上帝应该有个哥》
猪是最脏,最是健康
人最干净,最爱得病
越洗越脏的是水
越想越近的是鬼
进完了教堂进洞房
盖完了寺院盖医院
人拿自己当要紧
活不够来活上了瘾
阿弥陀佛挺绕舌
是佛还是阿弥陀
老天是爷该娶个老婆
上帝是弟该有个哥哥
没跟神仙握过手
也能活到五十九
去信什么,都是什么
不信什么,不算什么
《手风琴》
手风琴响起的时候
共青团员们在歌唱
苏联的电影常常这样
森林湖泊,工地或广场
最方便的音乐就是手风琴
那时的周末,我们骑上自行车
带上面包水壶,老式手风琴
仿佛电影里的苏联青年
在郊外林地,吃饱了就唱
把共产主义理想都唱近了
手风琴声竟能那么飘扬
像国旗又像裙子的飘扬
手拉手站成一圈了,男女叉开
跳吧转吧,一个彩色的太阳圈
不问几点,似提前来到了苏联
河水哗哗,谁也不提回家
一支支唱着伏尔加顿河涅瓦河
唱着莫斯科像唱着自己的祖国
那架手风琴永远在伴奏
每人都想上去拉上一段捣密骚
没想到那琴商标是俄语
我们用俄语唱起故乡呵故乡
仿佛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故乡
仿佛再唱几遍就快唱到了
《小晨》
你又团结了个农村丫头
她老家专出伺候人的天才
你已计划她给你生个两男两女
你可躺在床上抽烟看报打哈欠
等着她抚睡了孩子把浓茶端上
她长得也象东洋旧式妞女
白,眼睛长,步履和话音都小
每次把晾衣绳饭桌弄成风景
然后惭愧地笑笑,牙齿一亮
她不跟你谈文学音乐什么的
也不用夸她啥,拍她一下就行
你的所有虚伪在她那儿没地用
带她下馆子,加同你有四报筷
到了夜里她跟个小青藤似的
可她为何不嫌你又老又穷呢
她说我党你象农村人可不一样
跟她相处比跟城里的省心省事
她拿起你的文章问真能卖钱呀
这要是个大学生不定怎么夸它
偶尔你也想想过去的文化姑娘
你承认自己象个自私的地主
周一到周五活在乡下村姐身边
周未去那个名媛沙龙文一文化
无所谓声张,那村姐体谅你呢
《养育》
你屋里的老鼠爱富不嫌贫
它们偷完富邻回到你这
你扔在炉边什么它们就吃什么
吃不了兜着走,不浪费一粒
你忘了喂食,它们就啃旧书
因为新书的油墨味太恶心
你省一小口,顶它们一大饱
它们住地下室和屋顶
你看不清那些精巧曲折的楼梯
只听见软弱的足音,点点滴滴
它们把你这间当成大会堂
你一放音乐,它们滚着跳着
笑出芝麻粒一样的小牙
可是那只母鼠很久没有下来
它拖着大肚子在梁上散步
那双小眼里满是慈祥
半个月后它下楼带着三只小崽
小崽们晃晃悠悠打量这个世界
一看到你,仿佛看到上帝
中岛(1963-),原名王立忠,出生于黑龙江省宝清县,1989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
《我漂亮地被自己打落》
我倒立在地
向天空撒尿
所有的鸟惊飞
所有的叶了飘落
我欣然开放我的歌喉
却没注意
那尿
正从空中
陌生般地向我驶来
象歌一样
湿透我的全身
我漂亮地被自己
打落
《花朵和病句》
创伤掠过你的一个侧画
飞向另一处
一个春天的病句
从另一春天中进入
一个枯萎的老头
在一个恋爱的公园里
看另一朵枯萎的花朵
一个妓女去打听另一个
妓女的住处
一个小偷在偷另一个
小偷的钱包
创伤掠过我的安静
飞向另一处
一个穷小子在做着发财梦
另一个小子在干着力气活
一个闪电击在天上
另一个闪电击在水中
此时我分不清
是花朵开在病句里
还是病句开在花朵里
《大胆的喊》
面对世界中的花花绿绿
伸出手去摸去取
实在不易
面对女人想缩回手
也实在太难
面对镜中的自己
你能大胆地喊一声
“死去吧 一个无能的人
一个被世界玩够了
然后象垃圾一样被仍掉的废物
去吧 狗日的
和垃圾一起
诅咒这个世界吧
然后在空旷的操场
数着天空的星星
来怀念儿童的时光
《每天等待的滋味》
每天我都等她的电话
时常会拿出手机瞧瞧
是否有未接的电话
她成为我生活中的等待
一个漫长夜的等待
望着窗前摇曳的树叶
我的心充满了思念
知了的叫声
是不是她发给我的无线信息
每一天在恍惚的等待中消失
每一天在寂寞的等待中到来
也许她一直在快乐地上下班
也许她根本就不把我放在眼里
《活着》
活着有它活着的规则
活着有它活着的方式
活着 小偷去偷别人的东西
活着 妓女去勾引有钱的男人
活着 警察去抓小偷 然后
他们成为朋友
活着 男人去嫖妓女 然后
他们成为夫妻
生活被活着的欲望充填
而活着又被生活的滋味诱惑
2003
余怒,1966-,安徽省安庆市人,1985年开始诗歌创作
《剧情》
你在干什么
我在守卫疯人院
你在干什么
我在守卫疯人院
你在干什么
我在守卫疯人院
我写诗,拔草,焚尸
数星星,化装,流泪
《抑郁》
在静物里慢慢弯曲
在静物里
慢慢弯曲
在
静物里
慢慢,弯曲:汤汁里的火苗
隆冬的猫爪
一张弓在身体里
咔嚓一声折断
《因果》
在两昼夜的夹缝间
在停留于窗外的感光箔片上
她醒来
第二天四周发麻
静得针尖直闪
《布道者》
我四处游走,飘忽于精神之上
经历石头和花朵。一件事物
与一件事物,一双手
和另一双手,它们都是我沟通的目的
我巧舌如簧
钻营在事件与事件的中心
我大气一样弥漫,不可抵御
集合起云
和涣散的人心
无孔不入。带着干粮,水
一身清凉的火焰
在富有质感的游说中,我被他们悄悄抽象
出神入化 亲近我宗教的面颊
以异端的嘴巴
老谋深算,我要的就是这些外衣
剥开它们
或者就被它们封闭
《守夜人》
钟敲十二下,当,当
我在文章里捕捉一只苍蝇
我不用双手
过程简单极了
我用理解和一声咒骂
我说:苍蝇,我说:血
我说:十二点三十分我取消你
然后我像一滴药水
滴进睡眠
钟敲十三下,当
苍蝇的嗡鸣,一对大耳环
仍在我的耳朵上晃来荡去
《衰老》
一所房子以它的凹陷,时光
在进入中,失去了一片涡轮
窗口处,透明遮住了一个女人
于是它承受。在吊兰中布下
它的凹陷,被欲水填满
大理石向内收紧,象饥饿
光滑的肚皮
她来时已经是正午,她形体不整
她与一面镜子
以各自的凹陷,互相打量
《环境》
苍蝇在盒子里,
磁带上的嗡嗡声。
缠着绷带的手表,
冰块里的嘀嗒声。
抽屉里一只烂梨,
木头的呼吸声。
用化名去死,
找不到尸体。
将这一切盖上盖子。
独孤九(1971—),本名马利,天津人。
《告别》
下雨了,当时
他就在凉台上
夜
已深了
他抽了几支烟,然后
躺回到妻子身边
没有看到
楼下
那个淋湿的女人
后来
也再也没有见过她
《象一句歌词》
你轻轻的看着我
这很象一句歌词
但事实就是如此
就这样
外面的黑
逐渐向我们逼近
逐渐
我就看不见
你是怎样的看我了
《幸福的定义》
窗外有鸽子在飞
我想看见有鸽子在飞
窗外依然是天空下
高楼林立
众生奔忙
看不到鸽子
一定有人看见鸽子
在空中飞翔
或者停在什么地方
那是个幸福的人
他能看到鸽子就是个幸福的人
马非(1971—),本名王绍玉,辽宁抚顺人。
《围观》
拨开外三层
再拨开里三层
被围观的内容
是一名男子
一名奇怪的男子
频频举头
仰望太阳
作抓耳挠腮状
三分钟后
围观的人群散去
我听到短发对披肩发说
“我还以为神经病呢”
披肩发说着四川话
“没得意思”
那名男子
在三分钟之后
终于打出了
一个响亮的喷嚏
《帕丽莎》
对于视生命如粪土
因为什么狗屁信仰
充当人肉炸弹的家伙
请恕我没有感觉
而对于人肉炸弹的充当者
如果她是一个女的
而且年轻漂亮
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上周在北京的某家旅馆
从凤凰卫视中看到
成为人肉炸弹之前的帕丽莎
一个不到20岁的美丽姑娘的照片
我心为之悸动,我想
她真是太可惜了
她或许还未品尝过人世间
最快乐的性爱生活
《一个人的死》
一个人的死
之于这个城市
之于这个城市的人民是没有意义的
由此带来的悲痛
只对他的亲人产生作用
现在想想
他要是谋划一场火车站连环爆炸案就好了
他要是奸污十名以上的女学生就好了
他要是挪用或贪污一亿公款就好了
他要是暗杀某个高官就好了
他是我的邻居,姓张
市粮食局一名普通职员
46岁,死于胃癌
太快了,才几天工夫
他美丽的女儿的脸上就没了
永失父亲的痕迹
秦巴子 1960年10月生于西安。现居西安。
《雪夜凿冰取水》
漆黑的夜,漆黑的世界
只有冰河透明,只有寒冷
这热血的停泊之地
孩提时代不眠的雪路
今夜我顺着摸回去
仿佛时间从那儿开始
仿佛一生在薄冰上嬉戏
一双通红的小手
带着融冰象友谊沁沁
危险的想法从未有过
雪夜凿冰取水
却意外地得到一尾红鲤
似乎整条冰河都是我喂养
幸福太巨大了
让我不能接受
黎明鹏(1961—)
《山丘无动静》
看完黄色录象
庄老板叫我
一起去推土机那边坐
他掏出两支烟
给我一支
我给他点火
他吸着了
我等他说话
他又摸出一支
用烟头接燃
看我快吸完了
再递给我一支
我用烟头点上
因为无风
听得到对方的呼吸声
我没问老庄
他说我妈死去两天了
山丘无动静
《回乡》
我的堂嫂死了
因此我回了一趟老家
先坐出租再乘飞机
灵堂里,一块破席
下垫稀疏的稻草
以及两张红上加红的红纸
轻轻地揭开
十几个黑蚂蚁很惊慌
钻进她的鼻孔,还有一具
躲在那睫毛丛中
九八年的某月某日
具体的时间已不重要
我埋葬了堂嫂和她的闲话
张志(1967—),江苏江阴人。
《听》
在话语的中心
我听到
--缄默
在欢笑声背后
我听到
--痛哭
在寂静之中
我听到--
内心的疯狂
发芽、生长
《"我梦遇死神的列车......"》
我梦遇死神的列车,冒着白烟,
车上装满老人、青年、妇女和儿童,
个个容光满面,叽叽喳喳。
一个红脸膛老汉正向大伙儿讲述
他被卡车碾死的故事
孩子们欢快地从车厢这头跑到那头。
死神剃个光头,眼露喜色,
抽着烟斗,专注驾车。
我大声问∶你们这是去哪?
死人们兴高采烈地回答∶
我们去乌有之乡。
唐欣(1962- ),现居兰州。
《在青海旅游》
我喝奶的那会儿
猛然间下雪了
白茫茫的世界
牦牛们正在回家
哞哞叫着 像一群怪物
草原隐没
这儿成了远古年代
我站着发呆
牧人拍我肩膀
我吓了一跳
他牙齿雪亮 笑容可掬
哦 原谅我
我是个可怜的内地人
从没见识过边疆奇迹
《大白天自行车座没了》
当我看到它时不禁愣住
我的自行车 没了车座
就像一个革命者
被砍掉了头颅
剩下的部分 成了怪物
朝我咧嘴讪笑
我的自行车 你招谁惹谁了
得到这样的报应 青天白日之下
凶手何在 我举头四顾
大街上照样熙熙攘攘
每个人的样子都那么可疑
可我却不能
扑向其中的任何一个
宋晓贤(1966- )
《春夜》
那些猫整夜惨叫
在院子里惨叫
它们具有
把爱的欢愉
化成悲伤的
神奇本领
抑或是它们的爱
本来就充满了悲伤
我真不知道
当有人向他们
默默抛掷石头的时候
它们该怎样猜
怎样想,以及
怎样恶毒地骂娘
《爱》
假如我们的爱
停留在上半部
那他们会怎么说呢?
毛孩子的游戏
永远也没有结局?
如果我们的爱
转移到下半部
那他们又会说:还不曾
触及到,灵魂深处
《耶稣在中国》
满面风尘的耶稣
带着几个门徒
也曾到中央之国
传播福音,不远万里
像白求恩,他很瘦
许多人把他当乞丐
但他靠给绝望的人
治病,耐心地帮助
穷苦人赢得了信任
唯独对他所说的末日
还有即将降临的那个神
不以为然,他们
谦虚地笑笑
他心急如焚,想自己
短暂的一生
连开个头都不够
接着就来了县令
指责他聚众闹事
蛊惑人心,他被
收入大牢,还有人告他
勾引女人,于是
他又一回被处置
这回施的是宫刑
阿瞒比他来得要晚
佩着短剑,眉宇间
意志坚定,他有句名言
不可有一人负我
宁可我负天下人
这样的人才能干大事啊
这样的人才能干大事啊
他差点就统一了中国
还杀死了千千万万的人
夜林(1967—),9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现居大连。
《梦中奇遇》
阿拉法特向曼德拉请教和平
"下一步怎么办?"
这是我在他们身后
和他们在大学食堂里
一起排队买饭时听到的一句话
收钱票的希特勒
胡子底下是一张梦露的嘴
他问∶"上午孔子在课堂讲了什么了?"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加塞的克林顿回答
并回头对我悄悄地说
本人用自己的大鼻子当犁
已为格兰高地耕了十亩荒地
盛饭的诸葛亮
把和平宣言塞进
阿拉法特的衣兜
但他盛给我的饭里也藏着妙计--
再睡觉时戴眼镜
否则梦里看不清
再睡觉时带手枪
把我们个个都毙了
因为活在诗人的梦里
可真没意思啊
阿翔(1970—),安徽当涂人,现居安徽。
《经历》
我经历过一次失败的自杀
那是在楼顶
张臂深深呼吸后 最后一跃
高速下坠
心脏被吊到半空
一个俏丽的死亡象个妓女
敞开胸怀在楼下
迫不及待迎接我欢乐地插入
仅仅那一瞬
结结实实跌在地面
安然无恙
无孔不得入门
顿时我在整个动作里泄气过去
失败了
徐柏坚(1970—),天津人。
《时光似水流年》
宁静的午后
我漫步在北京图书馆大理石走廊
看老教授 反复不停
在考证很难辨认的古汉字
中国的甲骨文不好辨认
南北朝文字最让人难懂
可一生的时间对于我
如窗外的阳光 正缓缓下沉
几只灰色的鸟飘过台阶
我感到秋天已远
在夕照的阴影里 在我心灵深处
海棠花凄然地衰逝
谢湘南(1974—),湖南来阳人。曾做过建筑小工、搬运工、保安、推销员、编辑、记者等。
《填海》
大卡车将泥土和石块往海里倾倒
轰隆隆的声音传出很远
玉米地里
女人正掰着玉米棒子
黝红的脸庞映照天空,她不知道
天上的蓝色少了一块
陈云虎(1962—),江苏人。
《生活在最底层》
生活在最底层
和一群鱼贩子在一起
他们把我当作很特别 不起眼
卖不出好价钱的鱼
我也这样认为
至少和他们在一起时
我不得不承认
价值的标准来自社会和公众
他们叫卖他们篓里的东西
我不叫卖
我是他们叫卖的东西
我是砧板上听从摆布的鱼
生活的牺牲品
时间的牺牲品
到处是兵刃相击的声音
到处是伤痕和混乱
为表面的宁静所覆盖
为表面的繁华所代替
为什么我有向上跃起的念头?
为什么行动总违背愿望
这里好象一个地下商场
人们进出都是为了欲望
我看见了形形式式的人和物品
我也从生活的橱窗里看见了自己
《时间的尽头就是故乡》
时间的尽头就是故乡
就是房屋、田野和模糊的记忆
就是走在路上的人,你只熟悉他们的身影
就是你忘掉了、丢失了的部分
就是温暖的村庄,你熟悉的木柱、牛圈和劳动
走在温暖的玉米地里,它们比你还高
他们把粪水往庄稼上浇,勺子在日子里生辉
当黑暗降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
张敏华(1963—),浙江嘉兴人。1985年浙江水产学院毕业。1993年起任嘉善县人民法院办公室副主任。省作协会员。
《乡村》
原始的风,给乡村带来原始的夜,
月光下的楝树,象乡村落榜的吉他手。
年久失修的门感染我——
我曾居住过的老屋,
斑驳的砖墙,岁月磋砣着它的
倾斜∶一个时代,只剩下
一段褪色的标语。
辛酸的记忆在旧木椅上吱嘎作响,
黑夜冷却着乡村的痛。
但乡村的寂静擦破我的睡眠,
我摸索着门上的青铜锁。
窗上断裂的月光,
无辜的蝙蝠抛下黑色的预言。
而我,象一个在乡村的流亡者,
梦想着,把乡村的梦想
带走带走带走¨¨¨
2001
《鱼》
新世纪的第一个除夕,
我将一尾八斤重的鱼杀了。
它的血沾满了我的双手,
还有它的鳞片,溅到我的脸上。
当我挖它的心肺时,
我的手指被它的肋骨划破。
它看见我的手指流出了血,
它死不瞑目——
2001
魏风华,1975年2月生于天津,2001年6月开始诗歌写作
《天津的春梦》
那年春天,我十四岁
第一次遗精,梦见
盛大的游行队伍
后来的年月,我随时
在放弃,但一直刻苦地坚持
遗精。只是,再不能
做同样的梦
上班了,然后下岗
我学会了抽烟、喝酒
唱歌,被婊子甩
然后流泪,一个人继续
在祖国的夜里遗精
一个人的恨和爱
比姑娘的一对乳房更团结
只是我再不去做同样的梦
并开始担心,这多年的习惯
导致将来在妻子身上的失败
如那年匆匆早泻的春天
2001
《在晋代的山水间》
侍女死于春梦
信使死于平原
谷底的甬道
直达群山之上
青灰色的是马
那些士兵,低着头
仿佛走过了一生
他们一点也不着急
翻身下马
走向黄叶纷纷的落日
2002
《自杀也是一种追求》
一个拍三级片儿的
但没有活过三十岁
她曾多次割腕
这世界一定逼迫过她
现在她死了
我相信世界并不美好
她跳下去的一瞬间
手还想拉住窗框
但在往下掉的时候
却没有丝毫挣扎
2002
《冬雨》
在消沉的为生计繁忙、困惑的时光里
就这么迎来了你——季候的变迁
一场落叶,一场雨
一场氤氲中深藏的寒意
和昏黄的、激发人无限惆怅的阴霾
走在微湿的枯叶洒满的草地
我体验着失落已久的
那种沉浸于孤单、缄默的甜美
冬雨,撒布于天地间的潮湿气息
令我忆起少年时迷醉的一首歌曲
那迷醉之后我经历了多少光明的打磨呵
就像这脚下
微湿着在步履催促下翻滚、喘息的树叶
我尽力地,去履行这个民族文字上的使命
小心着
不让时代的微尘打扰和阻碍
冬雨,冬雨过后黄昏翩然来到
我沉浸在美好世界的昏暗中
感受这微凉时节所带来的
往日回忆的温暖
《有一次,去新街口》
一直想写首稍长的诗
名字都已想好 叫《梦中画卷》
写去年深秋 天津的一场丹麦音乐会
人物有我和妻子 剧场灯昏暗下来时
跳动的孩子们
但主题似乎不清 甚至简直没有
我只是很想在诗中记述音乐会当时的场景
我和妻子对音乐隔膜已久的那种
静坐的谛听 人生劳碌中途的喘息
还有暗场里孩子们偶尔今人心悸的
对妈妈的呼唤
我还想 说那种谛听一度是我早年对
生活的憧憬 我的梦
有几个瞬间 衔着乐声恹恹欲睡
我恍然想起这些年生活经历了那么多事情
而妻子 在身边 神情始终专注
她在想这些年她经历的事
复杂啊 诗
这首诗我终于没写
这之后有一次我到北京为杂志组稿
(没办法,我必须靠这个吃饭)
某个下午 和熟人路过新街口
走进过街天桥 我们来到中国书店旁一家
唱片店 去看新近有什么CD
那店是后建的 我读大学时根本没有
我妻子那时也不认识
唱片架上 西蒙与加丰凯尔 罗大佑
我那时听到他们的歌 也仅一小部分
那么一小部分 加上马路对面
新民面馆的红烧肉面
隔壁书店里旧书 还有一里地外的北魏胡同
它们与北京的夕阳交相辉映
构成我人生憧憬时期美妙的回忆
唱片店里的光很柔和
小楼梯里木制的 油漆的色调古色古香
几个伙计 几个客人 那么多
浩如烟海的CD
让人感觉美也有让人厌烦的一刻
买也买不完
而它其实与你并不亲近 它只亲近你的钱
音响则十分辛苦
一会儿西贝柳斯 一会儿爵士
我想起 大学毕业
什么时候曾对朋友们说过
想开个咖啡馆 书店 或唱片店
看来此设想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专利
十年了
中国人已变得足够优雅 绅士 淑女
冠冕堂皇
十年
难道这是我年少时的愿望
天一点点暗下来
我们走上长街 拦了出租
去赶赴一个什么首都文化人的聚会
同伴买到了一张好CD 一路上一直兴奋
喋喋不休
我则想着 将有哪些作者可以约稿
以及这些年往返于天津北京的日子
有许多东西在脑海里变得陌生
或是一点点 还原成生活中本来的样子
我能看到我的梦
但我坐的车 将我驶向另一个平行的梦
诗一首一首写
人生越来越立体
熟悉的城一点点教导我学会遗忘它往昔的
乐音
1998年的新街口渐渐被留在我们的身后了
我算了一下 两分钟
比现在我们读的这首诗要短
《一场雪后》
你可以想象那一场雪
可以想象,有一场雪
从昨天夜里
开始落,落到今晨天明
你可以想象
有一个人因之而感念上苍
坐到窗前,眺望
白皑皑的楼宇、天地
眺望苍茫茫的白雪记忆
风在吼着,吼过
隆冬。湖面上都结着冰
阳光明媚
平静的生活不曾有大事发生
你一个人坐在窗前,想
在雪后,在明亮的、新的
一年刚刚开始的日子
缅怀流驶的时光
倾听着,分币一枚枚
轻悄的跌落
《我的友人》
我的友人星散,有的逝去
秋天的空气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喘息
枯叶依然在黄昏下燃烧着
我手抚额头
疾速走过路畔
噢一切
一切都已散去
美好的季节和青春
我不得不忍着泪水面对生活
嘴边挂着虚假的笑容……
《东单小姐》
三个鸡从我坐的“切诺基”窗前穿过去
先是一个 然后她的两位同事跟着
这是东单 上午八点
停车等候的时分
她们穿过车的缝隙 跳上马路牙子
说笑着 冬日之光像射灯
打在她们头上 肩上
我第一次如此近地看到婊子
这些姑娘 少女 或时髦一点的说法
——女孩子 小姐 (其实都是娘们儿)
她们的笑容
行走中被摧残所滋润的青春光泽
眩目得令我震惊
处女般无邪 贵妇般优雅
鸡的感受
轻笑时微微压低脖颈 有一点羞怯
收工时分
北京的晨风如此和顺 刮在收获者脸上
又是一夜辛劳
欣慰得像顾城或海子们
刚完成不朽诗章
在东单 我知道我的生命是轻的
那一瞬 从所有虚掷和煎熬的光阴中将我点醒
我看见了一个 不 三个
北京婊子灿烂的笑
这疲倦的我青春时节的圣城 转眼间又让我觉得
生机勃勃 焕然一新
映亮我的微黯
不一定讲普通话
隔着车身 我没听到她们的声音
东单之鸡
我的同事们在身后喋喋不休
谈论那两只皮裙
我想 也许她们讲东北话 安徽话 或者
一人一个口音
更重要的 谁开公司可以马上聘请她们
作公关和文秘
她们活儿干得估计会让老板顺心
或许生活永不会为她们预设那样的车道
她们没时间
她们梦见了爱
而深处却不得不对着午夜敞开
不是善恶 不是对错 不是美丑
她们的泪与笑不具备酸诗们所咏叹的那种俗美
她们是灵歌一曲 粗野 生猛
同性恋和瘾君子一辈子都唱不出来
二十世纪真善美的又一种化身呵
在世纪末 我有幸在东单邂逅你们
那一瞬
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诗歌久违的召唤
《我为远处的景物伤心》
我为远处的景物伤心
它们为什么停在原处
而不走近来
与我交谈?
那铁轨的边缘
有雾或瘴气,
它们在那儿等谁?
看哪,傍晚来临它们多么安静
沐浴在
收获的阳光下,
最后乖乖地
走过夜中……
《自由》
她是最难的
在汉语里走了八十年
她老了
每天 泪水清洗她的衣裙
为她擦净窗子 桌椅
有时她会想起
那与血和火做爱的青春
脏手一只只在肌肤上留下了指纹
粘稠肮脏的精液干去
她还是她
我有时在纸上碰到她
我头疼
她那么蹒跚地走着 曾经天生丽质
而我却无能为力
清醒地意识到作为诗人的悲哀
自由在哪儿呵
你问我
我指给你看高楼窗上反射的余晖
路旁草叶上的泪水
这个时代的一只蜻蜓
并告诉你
这是你我相聚在梦中
1999
《沉吟》
所谓 “祖国”
在我来看倒也简单
它是我每早不得不穿越的市场
杂乱 喧哗 四下散置着大大小小
等待食物与钱币安抚的糙人
所谓 “承担”
在我眼里却也平凡
它是你街上偶然目睹的一个娃娃
在母亲的尴尬与呵斥里 哭天抢地
最后攥着糖 笑嘻嘻离去
所谓 “诗”
我们都知道有多容易
它就是雨天嘛 她和他 闷在屋里
嗅窗外泥土的凉 听
水珠不间断滴在 锈罐头盒里
所谓 “人生”
何其平淡
就象我们散步 走过草地湖滨
黄昏 天与地那一瞬灿烂
有什麽刺痛了我和你
2000
侯马 原名衡晓帆,1967年12月出生于山西省新绛县。1985年至1989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士学位。1996年至199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律硕士学位。现居北京。
《城市之星》
一个勤勤恳恳的公务员
在冬季披星戴月上下班
啊,不,不
是起早摸黑地上下班
在这座宏大的发展中城市
人们已看不到星星
月亮也只是偶露峥嵘
它象挂在高楼大厦间的
一轮剪纸。光辉
难与路灯匹敌
而灯下新时代的女同胞
影影绰绰
脂粉涂抹出慌乱的尊严
她们是洒落人间的城市之星
虚幻的月光,温暖的禁忌
《暖冬》
1998年的冬天
我从办公室向窗外张望
明亮的阳光照着蓝色的屋顶
抵达三楼窗口的万千枝条
涂了一层蜜
我判断暖冬仍然是冬天
但此时它已丧失了本质上的冷
在地球这一端,那一端……
遭弹劾的总统迁怒萨达姆
巴格达上空又是火光一片
我不知此事引起国人多少关注
难道
历史真的已经终结
《李红的吻》
她几乎不露痕迹地藏起了河南口音
她几乎不费力气地套上了紧身旗袍
少女时四年的短跑生涯
留给她苗条的身段 以及
不太灵光的头脑
真的,她从不沾酒
人家逼狠了,就起身逃掉
她说要是有人喜欢她
大概是觉得她性格好吧
每次开口,她红唇下的牙暴露无遗
关于童年,她记恨童年
三姐妹比肩生长
对一个只生姑娘的家庭
奶奶抱着族长般的冷落
在轻蔑中,她暗怀敌意
呀,目睹这现代一幕的变迁
有人顾不得顾影自怜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
才能被人称作男子汉
一个婊子要生多少娃
才能有人喊她一声妈
李红的旗袍裹着她的躯体
李红的智力含着她的美德
只有在酒吧旋转着挂在天空时
才能看到逃离的李红努努嘴好像一个吻
《卖塑料花的农夫》
呵,农夫
清凉的四月
你把花儿驮到
殡葬馆的门口
这些翠绿的花儿呀
有整整一麻袋
沿马路摆开
它的原料是可乐瓶子
花儿,比弃尸纯洁
比灵魂颜色深
呵,农夫
沉默的农夫
你的塑料花积压了春天
在南部升起一面六面旗
在北方摔落一架747
而在我祖国的乡下作坊
剪呀,铰呀,编呀,粘呀
塑料花茁壮生长
你的亡妻她操劳、奔忙
《脏雪》
她走出楼门的时候就是冬天
天上飘着新雪
地上堆着脏雪
她热爱这漫天的雪花
也心痛两只光洁的脚丫
他与她独处
感觉甜蜜
恨时光短暂
这有限的时辰
他没有握她柔软的小手
也顾不上听她清澈的声音
他在读她写的小说 他
似乎想留下这样的印象:
他爱她的灵魂甚于肉体
或者说他对她肉体的爱缘于灵魂
小说确实精彩
他禁不住放声大笑
他笑一次
她就问一声
读到哪儿了
啊
在漫天的雪花中
他踏着积雪离开
带着他的情欲和……爱
阿坚(1955- ),原名赵世坚,1983年退职,旅行,干各种零工。从四条路线六次入藏。骑车从北京去过新疆,徒步从古北口沿长城走山海关。长期从事搜集整理当代民谣的工作。
《儿子老子(儿歌)》
你爸不爱你的妈
心思只在别家的妈
别家的妈,像你姐
你爸管她叫小姐
你妈流泪你留级
你爸买来大鸭梨
你妈捶他像擂鼓
你爸揍你像揍驴
你妈不跟你爸离
管不了你爸管得了你
放学只许回家玩儿
就怕你去找女孩儿
你的女孩像青蛙
为啥慢慢变蛤蟆
老师告状你告饶
挨顿小打你大嚎
《你爸我爸(儿歌)》
我爸臭,你别说
我爸开个大粪车
你爸大官怎么了
大官屎多尿更多
我爸不淘你们家
把你爸淹得像臭虾
我爸瘦,你别笑
我爸从来不吃药
你爸大官怎么了
肚子比官大两道
脑溢血,高血压
你爸脑仁要开花
《趁钱也趁病》
一辈子该生多少病
够活就行
一辈子该挣多少钱
够花就行
满天的钱爱打滚儿
满地的病不打盹儿
挣钱累,花钱累
八宝山的门票渐天儿贵
趁钱的,也趁病
缺钱的,不缺命
老天日月两只眼
照着大官和百姓
钱包阔,去买药
小病专吃大钞票
炕头穷,够睡觉
一个好觉一服药
《上帝应该有个哥》
猪是最脏,最是健康
人最干净,最爱得病
越洗越脏的是水
越想越近的是鬼
进完了教堂进洞房
盖完了寺院盖医院
人拿自己当要紧
活不够来活上了瘾
阿弥陀佛挺绕舌
是佛还是阿弥陀
老天是爷该娶个老婆
上帝是弟该有个哥哥
没跟神仙握过手
也能活到五十九
去信什么,都是什么
不信什么,不算什么
《手风琴》
手风琴响起的时候
共青团员们在歌唱
苏联的电影常常这样
森林湖泊,工地或广场
最方便的音乐就是手风琴
那时的周末,我们骑上自行车
带上面包水壶,老式手风琴
仿佛电影里的苏联青年
在郊外林地,吃饱了就唱
把共产主义理想都唱近了
手风琴声竟能那么飘扬
像国旗又像裙子的飘扬
手拉手站成一圈了,男女叉开
跳吧转吧,一个彩色的太阳圈
不问几点,似提前来到了苏联
河水哗哗,谁也不提回家
一支支唱着伏尔加顿河涅瓦河
唱着莫斯科像唱着自己的祖国
那架手风琴永远在伴奏
每人都想上去拉上一段捣密骚
没想到那琴商标是俄语
我们用俄语唱起故乡呵故乡
仿佛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故乡
仿佛再唱几遍就快唱到了
《小晨》
你又团结了个农村丫头
她老家专出伺候人的天才
你已计划她给你生个两男两女
你可躺在床上抽烟看报打哈欠
等着她抚睡了孩子把浓茶端上
她长得也象东洋旧式妞女
白,眼睛长,步履和话音都小
每次把晾衣绳饭桌弄成风景
然后惭愧地笑笑,牙齿一亮
她不跟你谈文学音乐什么的
也不用夸她啥,拍她一下就行
你的所有虚伪在她那儿没地用
带她下馆子,加同你有四报筷
到了夜里她跟个小青藤似的
可她为何不嫌你又老又穷呢
她说我党你象农村人可不一样
跟她相处比跟城里的省心省事
她拿起你的文章问真能卖钱呀
这要是个大学生不定怎么夸它
偶尔你也想想过去的文化姑娘
你承认自己象个自私的地主
周一到周五活在乡下村姐身边
周未去那个名媛沙龙文一文化
无所谓声张,那村姐体谅你呢
《养育》
你屋里的老鼠爱富不嫌贫
它们偷完富邻回到你这
你扔在炉边什么它们就吃什么
吃不了兜着走,不浪费一粒
你忘了喂食,它们就啃旧书
因为新书的油墨味太恶心
你省一小口,顶它们一大饱
它们住地下室和屋顶
你看不清那些精巧曲折的楼梯
只听见软弱的足音,点点滴滴
它们把你这间当成大会堂
你一放音乐,它们滚着跳着
笑出芝麻粒一样的小牙
可是那只母鼠很久没有下来
它拖着大肚子在梁上散步
那双小眼里满是慈祥
半个月后它下楼带着三只小崽
小崽们晃晃悠悠打量这个世界
一看到你,仿佛看到上帝
中岛(1963-),原名王立忠,出生于黑龙江省宝清县,1989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
《我漂亮地被自己打落》
我倒立在地
向天空撒尿
所有的鸟惊飞
所有的叶了飘落
我欣然开放我的歌喉
却没注意
那尿
正从空中
陌生般地向我驶来
象歌一样
湿透我的全身
我漂亮地被自己
打落
《花朵和病句》
创伤掠过你的一个侧画
飞向另一处
一个春天的病句
从另一春天中进入
一个枯萎的老头
在一个恋爱的公园里
看另一朵枯萎的花朵
一个妓女去打听另一个
妓女的住处
一个小偷在偷另一个
小偷的钱包
创伤掠过我的安静
飞向另一处
一个穷小子在做着发财梦
另一个小子在干着力气活
一个闪电击在天上
另一个闪电击在水中
此时我分不清
是花朵开在病句里
还是病句开在花朵里
《大胆的喊》
面对世界中的花花绿绿
伸出手去摸去取
实在不易
面对女人想缩回手
也实在太难
面对镜中的自己
你能大胆地喊一声
“死去吧 一个无能的人
一个被世界玩够了
然后象垃圾一样被仍掉的废物
去吧 狗日的
和垃圾一起
诅咒这个世界吧
然后在空旷的操场
数着天空的星星
来怀念儿童的时光
《每天等待的滋味》
每天我都等她的电话
时常会拿出手机瞧瞧
是否有未接的电话
她成为我生活中的等待
一个漫长夜的等待
望着窗前摇曳的树叶
我的心充满了思念
知了的叫声
是不是她发给我的无线信息
每一天在恍惚的等待中消失
每一天在寂寞的等待中到来
也许她一直在快乐地上下班
也许她根本就不把我放在眼里
《活着》
活着有它活着的规则
活着有它活着的方式
活着 小偷去偷别人的东西
活着 妓女去勾引有钱的男人
活着 警察去抓小偷 然后
他们成为朋友
活着 男人去嫖妓女 然后
他们成为夫妻
生活被活着的欲望充填
而活着又被生活的滋味诱惑
2003
余怒,1966-,安徽省安庆市人,1985年开始诗歌创作
《剧情》
你在干什么
我在守卫疯人院
你在干什么
我在守卫疯人院
你在干什么
我在守卫疯人院
我写诗,拔草,焚尸
数星星,化装,流泪
《抑郁》
在静物里慢慢弯曲
在静物里
慢慢弯曲
在
静物里
慢慢,弯曲:汤汁里的火苗
隆冬的猫爪
一张弓在身体里
咔嚓一声折断
《因果》
在两昼夜的夹缝间
在停留于窗外的感光箔片上
她醒来
第二天四周发麻
静得针尖直闪
《布道者》
我四处游走,飘忽于精神之上
经历石头和花朵。一件事物
与一件事物,一双手
和另一双手,它们都是我沟通的目的
我巧舌如簧
钻营在事件与事件的中心
我大气一样弥漫,不可抵御
集合起云
和涣散的人心
无孔不入。带着干粮,水
一身清凉的火焰
在富有质感的游说中,我被他们悄悄抽象
出神入化 亲近我宗教的面颊
以异端的嘴巴
老谋深算,我要的就是这些外衣
剥开它们
或者就被它们封闭
《守夜人》
钟敲十二下,当,当
我在文章里捕捉一只苍蝇
我不用双手
过程简单极了
我用理解和一声咒骂
我说:苍蝇,我说:血
我说:十二点三十分我取消你
然后我像一滴药水
滴进睡眠
钟敲十三下,当
苍蝇的嗡鸣,一对大耳环
仍在我的耳朵上晃来荡去
《衰老》
一所房子以它的凹陷,时光
在进入中,失去了一片涡轮
窗口处,透明遮住了一个女人
于是它承受。在吊兰中布下
它的凹陷,被欲水填满
大理石向内收紧,象饥饿
光滑的肚皮
她来时已经是正午,她形体不整
她与一面镜子
以各自的凹陷,互相打量
《环境》
苍蝇在盒子里,
磁带上的嗡嗡声。
缠着绷带的手表,
冰块里的嘀嗒声。
抽屉里一只烂梨,
木头的呼吸声。
用化名去死,
找不到尸体。
将这一切盖上盖子。
独孤九(1971—),本名马利,天津人。
《告别》
下雨了,当时
他就在凉台上
夜
已深了
他抽了几支烟,然后
躺回到妻子身边
没有看到
楼下
那个淋湿的女人
后来
也再也没有见过她
《象一句歌词》
你轻轻的看着我
这很象一句歌词
但事实就是如此
就这样
外面的黑
逐渐向我们逼近
逐渐
我就看不见
你是怎样的看我了
《幸福的定义》
窗外有鸽子在飞
我想看见有鸽子在飞
窗外依然是天空下
高楼林立
众生奔忙
看不到鸽子
一定有人看见鸽子
在空中飞翔
或者停在什么地方
那是个幸福的人
他能看到鸽子就是个幸福的人
马非(1971—),本名王绍玉,辽宁抚顺人。
《围观》
拨开外三层
再拨开里三层
被围观的内容
是一名男子
一名奇怪的男子
频频举头
仰望太阳
作抓耳挠腮状
三分钟后
围观的人群散去
我听到短发对披肩发说
“我还以为神经病呢”
披肩发说着四川话
“没得意思”
那名男子
在三分钟之后
终于打出了
一个响亮的喷嚏
《帕丽莎》
对于视生命如粪土
因为什么狗屁信仰
充当人肉炸弹的家伙
请恕我没有感觉
而对于人肉炸弹的充当者
如果她是一个女的
而且年轻漂亮
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上周在北京的某家旅馆
从凤凰卫视中看到
成为人肉炸弹之前的帕丽莎
一个不到20岁的美丽姑娘的照片
我心为之悸动,我想
她真是太可惜了
她或许还未品尝过人世间
最快乐的性爱生活
《一个人的死》
一个人的死
之于这个城市
之于这个城市的人民是没有意义的
由此带来的悲痛
只对他的亲人产生作用
现在想想
他要是谋划一场火车站连环爆炸案就好了
他要是奸污十名以上的女学生就好了
他要是挪用或贪污一亿公款就好了
他要是暗杀某个高官就好了
他是我的邻居,姓张
市粮食局一名普通职员
46岁,死于胃癌
太快了,才几天工夫
他美丽的女儿的脸上就没了
永失父亲的痕迹
秦巴子 1960年10月生于西安。现居西安。
《雪夜凿冰取水》
漆黑的夜,漆黑的世界
只有冰河透明,只有寒冷
这热血的停泊之地
孩提时代不眠的雪路
今夜我顺着摸回去
仿佛时间从那儿开始
仿佛一生在薄冰上嬉戏
一双通红的小手
带着融冰象友谊沁沁
危险的想法从未有过
雪夜凿冰取水
却意外地得到一尾红鲤
似乎整条冰河都是我喂养
幸福太巨大了
让我不能接受
黎明鹏(1961—)
《山丘无动静》
看完黄色录象
庄老板叫我
一起去推土机那边坐
他掏出两支烟
给我一支
我给他点火
他吸着了
我等他说话
他又摸出一支
用烟头接燃
看我快吸完了
再递给我一支
我用烟头点上
因为无风
听得到对方的呼吸声
我没问老庄
他说我妈死去两天了
山丘无动静
《回乡》
我的堂嫂死了
因此我回了一趟老家
先坐出租再乘飞机
灵堂里,一块破席
下垫稀疏的稻草
以及两张红上加红的红纸
轻轻地揭开
十几个黑蚂蚁很惊慌
钻进她的鼻孔,还有一具
躲在那睫毛丛中
九八年的某月某日
具体的时间已不重要
我埋葬了堂嫂和她的闲话
张志(1967—),江苏江阴人。
《听》
在话语的中心
我听到
--缄默
在欢笑声背后
我听到
--痛哭
在寂静之中
我听到--
内心的疯狂
发芽、生长
《"我梦遇死神的列车......"》
我梦遇死神的列车,冒着白烟,
车上装满老人、青年、妇女和儿童,
个个容光满面,叽叽喳喳。
一个红脸膛老汉正向大伙儿讲述
他被卡车碾死的故事
孩子们欢快地从车厢这头跑到那头。
死神剃个光头,眼露喜色,
抽着烟斗,专注驾车。
我大声问∶你们这是去哪?
死人们兴高采烈地回答∶
我们去乌有之乡。
唐欣(1962- ),现居兰州。
《在青海旅游》
我喝奶的那会儿
猛然间下雪了
白茫茫的世界
牦牛们正在回家
哞哞叫着 像一群怪物
草原隐没
这儿成了远古年代
我站着发呆
牧人拍我肩膀
我吓了一跳
他牙齿雪亮 笑容可掬
哦 原谅我
我是个可怜的内地人
从没见识过边疆奇迹
《大白天自行车座没了》
当我看到它时不禁愣住
我的自行车 没了车座
就像一个革命者
被砍掉了头颅
剩下的部分 成了怪物
朝我咧嘴讪笑
我的自行车 你招谁惹谁了
得到这样的报应 青天白日之下
凶手何在 我举头四顾
大街上照样熙熙攘攘
每个人的样子都那么可疑
可我却不能
扑向其中的任何一个
宋晓贤(1966- )
《春夜》
那些猫整夜惨叫
在院子里惨叫
它们具有
把爱的欢愉
化成悲伤的
神奇本领
抑或是它们的爱
本来就充满了悲伤
我真不知道
当有人向他们
默默抛掷石头的时候
它们该怎样猜
怎样想,以及
怎样恶毒地骂娘
《爱》
假如我们的爱
停留在上半部
那他们会怎么说呢?
毛孩子的游戏
永远也没有结局?
如果我们的爱
转移到下半部
那他们又会说:还不曾
触及到,灵魂深处
《耶稣在中国》
满面风尘的耶稣
带着几个门徒
也曾到中央之国
传播福音,不远万里
像白求恩,他很瘦
许多人把他当乞丐
但他靠给绝望的人
治病,耐心地帮助
穷苦人赢得了信任
唯独对他所说的末日
还有即将降临的那个神
不以为然,他们
谦虚地笑笑
他心急如焚,想自己
短暂的一生
连开个头都不够
接着就来了县令
指责他聚众闹事
蛊惑人心,他被
收入大牢,还有人告他
勾引女人,于是
他又一回被处置
这回施的是宫刑
阿瞒比他来得要晚
佩着短剑,眉宇间
意志坚定,他有句名言
不可有一人负我
宁可我负天下人
这样的人才能干大事啊
这样的人才能干大事啊
他差点就统一了中国
还杀死了千千万万的人
夜林(1967—),9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现居大连。
《梦中奇遇》
阿拉法特向曼德拉请教和平
"下一步怎么办?"
这是我在他们身后
和他们在大学食堂里
一起排队买饭时听到的一句话
收钱票的希特勒
胡子底下是一张梦露的嘴
他问∶"上午孔子在课堂讲了什么了?"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加塞的克林顿回答
并回头对我悄悄地说
本人用自己的大鼻子当犁
已为格兰高地耕了十亩荒地
盛饭的诸葛亮
把和平宣言塞进
阿拉法特的衣兜
但他盛给我的饭里也藏着妙计--
再睡觉时戴眼镜
否则梦里看不清
再睡觉时带手枪
把我们个个都毙了
因为活在诗人的梦里
可真没意思啊
阿翔(1970—),安徽当涂人,现居安徽。
《经历》
我经历过一次失败的自杀
那是在楼顶
张臂深深呼吸后 最后一跃
高速下坠
心脏被吊到半空
一个俏丽的死亡象个妓女
敞开胸怀在楼下
迫不及待迎接我欢乐地插入
仅仅那一瞬
结结实实跌在地面
安然无恙
无孔不得入门
顿时我在整个动作里泄气过去
失败了
徐柏坚(1970—),天津人。
《时光似水流年》
宁静的午后
我漫步在北京图书馆大理石走廊
看老教授 反复不停
在考证很难辨认的古汉字
中国的甲骨文不好辨认
南北朝文字最让人难懂
可一生的时间对于我
如窗外的阳光 正缓缓下沉
几只灰色的鸟飘过台阶
我感到秋天已远
在夕照的阴影里 在我心灵深处
海棠花凄然地衰逝
谢湘南(1974—),湖南来阳人。曾做过建筑小工、搬运工、保安、推销员、编辑、记者等。
《填海》
大卡车将泥土和石块往海里倾倒
轰隆隆的声音传出很远
玉米地里
女人正掰着玉米棒子
黝红的脸庞映照天空,她不知道
天上的蓝色少了一块
陈云虎(1962—),江苏人。
《生活在最底层》
生活在最底层
和一群鱼贩子在一起
他们把我当作很特别 不起眼
卖不出好价钱的鱼
我也这样认为
至少和他们在一起时
我不得不承认
价值的标准来自社会和公众
他们叫卖他们篓里的东西
我不叫卖
我是他们叫卖的东西
我是砧板上听从摆布的鱼
生活的牺牲品
时间的牺牲品
到处是兵刃相击的声音
到处是伤痕和混乱
为表面的宁静所覆盖
为表面的繁华所代替
为什么我有向上跃起的念头?
为什么行动总违背愿望
这里好象一个地下商场
人们进出都是为了欲望
我看见了形形式式的人和物品
我也从生活的橱窗里看见了自己
《时间的尽头就是故乡》
时间的尽头就是故乡
就是房屋、田野和模糊的记忆
就是走在路上的人,你只熟悉他们的身影
就是你忘掉了、丢失了的部分
就是温暖的村庄,你熟悉的木柱、牛圈和劳动
走在温暖的玉米地里,它们比你还高
他们把粪水往庄稼上浇,勺子在日子里生辉
当黑暗降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
张敏华(1963—),浙江嘉兴人。1985年浙江水产学院毕业。1993年起任嘉善县人民法院办公室副主任。省作协会员。
《乡村》
原始的风,给乡村带来原始的夜,
月光下的楝树,象乡村落榜的吉他手。
年久失修的门感染我——
我曾居住过的老屋,
斑驳的砖墙,岁月磋砣着它的
倾斜∶一个时代,只剩下
一段褪色的标语。
辛酸的记忆在旧木椅上吱嘎作响,
黑夜冷却着乡村的痛。
但乡村的寂静擦破我的睡眠,
我摸索着门上的青铜锁。
窗上断裂的月光,
无辜的蝙蝠抛下黑色的预言。
而我,象一个在乡村的流亡者,
梦想着,把乡村的梦想
带走带走带走¨¨¨
2001
《鱼》
新世纪的第一个除夕,
我将一尾八斤重的鱼杀了。
它的血沾满了我的双手,
还有它的鳞片,溅到我的脸上。
当我挖它的心肺时,
我的手指被它的肋骨划破。
它看见我的手指流出了血,
它死不瞑目——
2001
魏风华,1975年2月生于天津,2001年6月开始诗歌写作
《天津的春梦》
那年春天,我十四岁
第一次遗精,梦见
盛大的游行队伍
后来的年月,我随时
在放弃,但一直刻苦地坚持
遗精。只是,再不能
做同样的梦
上班了,然后下岗
我学会了抽烟、喝酒
唱歌,被婊子甩
然后流泪,一个人继续
在祖国的夜里遗精
一个人的恨和爱
比姑娘的一对乳房更团结
只是我再不去做同样的梦
并开始担心,这多年的习惯
导致将来在妻子身上的失败
如那年匆匆早泻的春天
2001
《在晋代的山水间》
侍女死于春梦
信使死于平原
谷底的甬道
直达群山之上
青灰色的是马
那些士兵,低着头
仿佛走过了一生
他们一点也不着急
翻身下马
走向黄叶纷纷的落日
2002
《自杀也是一种追求》
一个拍三级片儿的
但没有活过三十岁
她曾多次割腕
这世界一定逼迫过她
现在她死了
我相信世界并不美好
她跳下去的一瞬间
手还想拉住窗框
但在往下掉的时候
却没有丝毫挣扎
2002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