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先生八卦名人之一:A.G.贝尔
昨天,忽发奇想,想做这么一件事情。就是找些名人,比如一百个,分几类,比如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工程师……等等,然后查阅他们从默默无闻到成名的人生轨迹。现在离年底大概还有一百天,我每天做一个,到了年底,就有了一堆的八卦故事啦。然后,任何人的人生问题,估计我也能帮助解答了。“没关系,鲁迅当年也迷茫过”, 再比如,“正常,在你这个年纪,马雅可夫斯基比你还要纠结,只是他懂得坚持,虽然他不知道该坚持什么,只是坚守”,再比如,“孩子,没事,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人家钟南山快四十才改行学医,齐白石五十才开始学画画,吴敬琏六十岁才开始学经济”。
这个想法是不错的,只是嘛,似乎做起来还挺难的。但是既然已经有了想法,就开始吧。今天,先复习一下A.G.贝尔的故事。
Alexander Graham Bell(下简称为贝尔),1847~1922,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电话,实现了人类进行远距离有声通信的梦想。这件事的意义有多大,你只需想象一下,如果,今天,我们没有了电话,那我们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子。
贝尔在1847年出生于苏格兰,1870年,移民到加拿大,再一年后,来到美国。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演说术教师,贝尔来到美国后,办了一所聋哑人说话训练学校。1873年,贝尔成为波士顿大学的发声生理学教授。
贝尔研究发声的动因来自于,他对于聋哑人不能听说的深刻同情,这些聋哑人也包括他的母亲。这促使他对聋哑原因进行研究,希望从科学上找到说和听的机理。其中,有一个研究实验是这样的。1874年,贝尔弄到了一个人耳,然后利用干草对耳鼓振动进行记录。用一块熏黑的玻璃接触干草,当对着人耳说话时,玻璃上就留下了耳鼓振动的痕迹。这个实验,让贝尔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声音的振动可以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是可以通过电线远距离传播的,再将电信号恢复为声音的振动,这就是电话的原理。
如果说上面发生的事情,都属于情理之中,那么后面的事情,就凸显出贝尔的不一般了。
1875年初,贝尔找到了机械师Thomas Augustus Watson(下简称为沃森),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沃森。经过讨论和初步实验,他们认为这个想法可行,于是,1875年2月14日,他们提出了电话的专利申请。接下来,他们就开始了电话的研制。在这个过程中,贝尔克服了自己在电磁学和机械方面的无知,向沃森学习,逐渐从外行变为了专家。1876年3月10日,这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沃森将耳朵靠近话筒时,忽然听到贝尔的声音:“Mr. Watson,come here,I want you”——电话发明了!这一年,贝尔还不到30岁。
当然,这之后,还有大半年的时间,电话才从原理性的实验品变为产品,从工作间内的通信走向远距离通信。
在电话发明过程中,贝尔得到了G.G.Hubbard的支持,主要是经济上的支持,后来,贝尔成为了G.G.Hubbard的女婿。在G.G.Hubbard和另外一位皮革商人的经济援助下,他们组建了公司,进行电话的研究和制造。在这个过程中,贝尔学习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又完成了从一名工程师到一名企业家的转变。
我觉得,贝尔这个人,他的了不起,在于他一以贯之的精神,他做一件事,就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到底。从一个科学家,做出了科学发现,然后再将科学发现形成技术产品,再到产品的产业化。从老师,到教授,到工程师,再到企业家,这一连串的转换,太不可思议,似乎已经不必再多的言语来评价。
大概也就是贝尔的这种精神,激励并形成了贝尔实验室的一种穷追到底的研究和探索精神。1925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成立了贝尔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可以说是整个20世纪最伟大的工业实验室,整个通信业的重大发现、重大革新,大部分都来源于这个实验室。作为一家企业的内部实验室,贝尔实验室至今已获得11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何等的成绩!
这个想法是不错的,只是嘛,似乎做起来还挺难的。但是既然已经有了想法,就开始吧。今天,先复习一下A.G.贝尔的故事。
Alexander Graham Bell(下简称为贝尔),1847~1922,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电话,实现了人类进行远距离有声通信的梦想。这件事的意义有多大,你只需想象一下,如果,今天,我们没有了电话,那我们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子。
贝尔在1847年出生于苏格兰,1870年,移民到加拿大,再一年后,来到美国。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演说术教师,贝尔来到美国后,办了一所聋哑人说话训练学校。1873年,贝尔成为波士顿大学的发声生理学教授。
贝尔研究发声的动因来自于,他对于聋哑人不能听说的深刻同情,这些聋哑人也包括他的母亲。这促使他对聋哑原因进行研究,希望从科学上找到说和听的机理。其中,有一个研究实验是这样的。1874年,贝尔弄到了一个人耳,然后利用干草对耳鼓振动进行记录。用一块熏黑的玻璃接触干草,当对着人耳说话时,玻璃上就留下了耳鼓振动的痕迹。这个实验,让贝尔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声音的振动可以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是可以通过电线远距离传播的,再将电信号恢复为声音的振动,这就是电话的原理。
如果说上面发生的事情,都属于情理之中,那么后面的事情,就凸显出贝尔的不一般了。
1875年初,贝尔找到了机械师Thomas Augustus Watson(下简称为沃森),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沃森。经过讨论和初步实验,他们认为这个想法可行,于是,1875年2月14日,他们提出了电话的专利申请。接下来,他们就开始了电话的研制。在这个过程中,贝尔克服了自己在电磁学和机械方面的无知,向沃森学习,逐渐从外行变为了专家。1876年3月10日,这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沃森将耳朵靠近话筒时,忽然听到贝尔的声音:“Mr. Watson,come here,I want you”——电话发明了!这一年,贝尔还不到30岁。
当然,这之后,还有大半年的时间,电话才从原理性的实验品变为产品,从工作间内的通信走向远距离通信。
在电话发明过程中,贝尔得到了G.G.Hubbard的支持,主要是经济上的支持,后来,贝尔成为了G.G.Hubbard的女婿。在G.G.Hubbard和另外一位皮革商人的经济援助下,他们组建了公司,进行电话的研究和制造。在这个过程中,贝尔学习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又完成了从一名工程师到一名企业家的转变。
我觉得,贝尔这个人,他的了不起,在于他一以贯之的精神,他做一件事,就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到底。从一个科学家,做出了科学发现,然后再将科学发现形成技术产品,再到产品的产业化。从老师,到教授,到工程师,再到企业家,这一连串的转换,太不可思议,似乎已经不必再多的言语来评价。
大概也就是贝尔的这种精神,激励并形成了贝尔实验室的一种穷追到底的研究和探索精神。1925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成立了贝尔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可以说是整个20世纪最伟大的工业实验室,整个通信业的重大发现、重大革新,大部分都来源于这个实验室。作为一家企业的内部实验室,贝尔实验室至今已获得11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何等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