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叙二三
04年来到北京,同室的女友买了本安妮宝贝的《二三事》从那时起开始爱上,当时的我只体会到了孤寂难耐,一种新鲜的疼痛感,对于这本书我所能体会的并不多,多的是难以理解。毕竟那时的我还未成年,单纯的不知世间险恶,就连隔壁几位大哥哥的黄色笑话我都毫无反应不知到底在讲什么,毕竟从一个鸟不拉屎的小县城横跨到首都,如果不能彻底的兑变换来的只有淘汰的命运。
时隔7年,情感的兑变,事物的兑变,迎来安妮宝贝十年的历程,我又拿起《二三事》打开扉页,过往的记忆片段缓慢走过,让我对一切又有了新的认知。因为经历过了毁灭性的颤抖,经历了困难的抉择,经历过了那一抹的温柔,心智所能承受的在多维的空间逐渐扩大。经常会看到帖子在讲让我们陪安妮宝贝一起疼痛,但是我想说的这并不是只有疼痛,还有真实,把人脆弱的一面抽出展现,从书中让我找到的是一份救赎。良生在讲有一段时间停止了写作,不能写,不能阅读,就如同凯尔泰斯在书里写:我最终发现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写作使我与自己之间建立了一种完全负面的关系。我能理解他的话,在这之前我放弃了写东西,写作对我来讲是另外一面镜子,而着镜子如同魔法一样拉着你坠入深渊。如想逃脱就要更好的看向世界磨炼心智。
或许在北京生活过,所以才明白的更多。每晚我会坐在屋顶看着安妮宝贝讲的殷红的天空,我寻找着,希望哪天有颗幸运的璀璨来帮我撕裂这块殷色。
世界是三色的,黑白灰,有喜欢就会有反对,也有中立。把问题的抛出需要的不是相应的回答,有时的问题带着自己沉重的负担,抛出的问题就是释放的心灵,自我的另外一种排压。白色的人会认为有病,带着些许嘲笑,换个大家都能探讨的问题岂不是更好。黑色的人找到知己,原来世间也有跟自己一样想法的人,而这个问题啥事能够解答,对自己而言也是遥遥无期。灰色的人以旁观者的态度扫视周围的一切,或许会有救赎的那一天吧。
安妮讲书中还保留着早期的颓废色彩,孤寂的疼痛,想在恰当的时间得到恰当的人。也有对自我的审思。阔别多年重拾旧意,我也寻找到了那抹不易察觉的色彩——励志。因为是它救赎了自己,看清了疼痛的边缘所带来的享受。
时隔7年,情感的兑变,事物的兑变,迎来安妮宝贝十年的历程,我又拿起《二三事》打开扉页,过往的记忆片段缓慢走过,让我对一切又有了新的认知。因为经历过了毁灭性的颤抖,经历了困难的抉择,经历过了那一抹的温柔,心智所能承受的在多维的空间逐渐扩大。经常会看到帖子在讲让我们陪安妮宝贝一起疼痛,但是我想说的这并不是只有疼痛,还有真实,把人脆弱的一面抽出展现,从书中让我找到的是一份救赎。良生在讲有一段时间停止了写作,不能写,不能阅读,就如同凯尔泰斯在书里写:我最终发现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写作使我与自己之间建立了一种完全负面的关系。我能理解他的话,在这之前我放弃了写东西,写作对我来讲是另外一面镜子,而着镜子如同魔法一样拉着你坠入深渊。如想逃脱就要更好的看向世界磨炼心智。
或许在北京生活过,所以才明白的更多。每晚我会坐在屋顶看着安妮宝贝讲的殷红的天空,我寻找着,希望哪天有颗幸运的璀璨来帮我撕裂这块殷色。
世界是三色的,黑白灰,有喜欢就会有反对,也有中立。把问题的抛出需要的不是相应的回答,有时的问题带着自己沉重的负担,抛出的问题就是释放的心灵,自我的另外一种排压。白色的人会认为有病,带着些许嘲笑,换个大家都能探讨的问题岂不是更好。黑色的人找到知己,原来世间也有跟自己一样想法的人,而这个问题啥事能够解答,对自己而言也是遥遥无期。灰色的人以旁观者的态度扫视周围的一切,或许会有救赎的那一天吧。
安妮讲书中还保留着早期的颓废色彩,孤寂的疼痛,想在恰当的时间得到恰当的人。也有对自我的审思。阔别多年重拾旧意,我也寻找到了那抹不易察觉的色彩——励志。因为是它救赎了自己,看清了疼痛的边缘所带来的享受。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