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统的草原
“乌兰布统草原位于克什克腾旗最南端,距北京300多公里。与河北围场县塞罕坝林场隔河相望,乌兰布统是清朝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因康熙皇帝指挥清军大战噶尔丹而著称,更以其迷人的欧式草原风光,成为中外闻名的影视外景基地。这里属于丘陵与平原交错地带,森林和草原有机结合,既具有南方优雅秀丽的阴柔,又具有北方粗犷雄浑的阳刚,兼具南秀北雄之美。四季皆宜,处处皆景……”
在百度的指引下,终于锁定了我们达到的准确位置——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乡。
910 出发:北京启程,经河北到达内蒙
七小时车程,半程昏睡,终至乌兰布统园区﹣有生以来漫长的车程,遥想当年皇帝仅凭车马来此秋狝是有多折腾!
虽然身体蜷曲不适,但沿途渐入佳境的景色还是令人晚来亢奋。青黛色的远山连绵,黄绿色的麦田铺张,公路像是从现实伸进一幅画里,指向天际。从眼界到心胸,顿觉开阔。
傍晚时分,在距离目的地尚有半个多小时的地方,路遇火烧云的奇景。一车人瞬间抛弃了对到达和一顿饱餐的无限渴望,嚷嚷着下车拍照。眼看着那一抹亮红向周遭浸染,如火般点燃远山、树木黑色的轮廓,目瞪口呆!
911 五彩山日出——跑马场——寻找东沟——偶遇白桦林——象群山日落
(一)
约好4点出发看日出,一宿轻睡,3点便爬了起来。
小院冷得人恨不得立马蜷成一团。幸得人提示,硬着头皮伸长脖子抬头,才见满天碎钻,在黑色的夜空中晃荡。那么近,那么亮,一眨一眨变成一抖一抖,只看得人入迷。
至少用了20分钟的时间,睡意残留的一行人才终于齐整,卷着棉袄、镜头、三脚架重装出发。
车停山脚,接下来是步行。借着微弱的手电光爬山,从恍惚走到清醒,直到视野内的主角从脚跟前不足半米距离内湿漉漉的矮草,变成豁然开朗的一片淡灰色云海,肺里已是一片清冷。
我们是今天第一批到达的看客,看着远处正陆续开来的车队,连串的远光灯刺破大雾又被吞没,我们一面哆嗦一面得意。
就这样哆嗦着了一个小时,星光隐去,云海渐亮,有些涣散的注意力被远处一片橘色天光唤了回来。空气依然冰冷,我们笑容僵硬地迎着太阳的方向站立,许久,却始终不见真容,雾气却在蒸腾。不知觉,天光已大亮,远处云层中已有明显橘红色亮光,它隐在云里,丝毫无法驱散缠绕身体并渐深入骨髓的寒气。
6.30,我们放弃了继续观望,趁腿脚还灵光下山取暖。躲在车里灌热水,啃能量棒,翻看LG在寒冷中支起三角架用心记录下的整个过程,并不觉遗憾。日出的结果并不稀罕,稀罕的是见证这个过程。
(二)
一顿暖暖的早饭下肚,日出的一切便像个梦一样在记忆里漂浮起来。
骑马,才是一天清醒行程的开始。
可惜不是策马扬鞭那种,别说扬鞭,其实连缰绳都没得拉,不过是一串儿垂头丧气的马被牵着遛一圈。
但马场景致甚好,天如宝石般蓝得纯粹,将黄绿斑驳的草地照得油光发亮。即使就这么在马背上颠着,望望呆、拍拍照,也挺有趣。
骑在我前头的女生特来劲,顶着新买的红色牛仔帽,一路哼唱着“牛仔很忙”,左手舞蹈,右手自拍。后来她和我说,这马骑得真不过瘾——人贵在能自得其乐。
(三)
见识了高原的昼夜温差——午休时间,躺在临窗的小床上,骨子里还残留着看日出时的湿冷,皮肤和衣服却已被正午的阳光烤出些焦糊味。
下午要去东沟。东沟是个什么地方?没数。这一路行程机动灵活,领队和大伙儿沟通也不多,索性不带期待地跟着走,反正一路都是风景,一路都很新鲜。
去东沟的途中,大巴从公路转入野路,越走越不自在,不久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只好下车步行。顺着沙土上深深浅浅的车轮印一直向前,路遇一辆侧翻的大卡,目送一队绝尘而过的越野车,翻过一片用铁丝栅栏围起的田埂,走入一片散落白桦树从的山坡,疲惫不堪地迷失了。
先遣部队探路无果,领队宣布原路折返。路上再遇越野车队,问起东沟,也说想去,听说还远,具体位置不知。
这么说来,东沟只是个传说咯?
(四)
再走回大巴,已是下午4点。车从颠簸的草场寻回来时的公路,立马精神抖擞。我们直奔象群山,赶日落去。
象群山是一片开阔的田园风光。日落还早,可以边走边拍。前路一块木牌插入地面,上书"滦河第一",走近一看竟还有一"湖"字半埋于土内。环视周遭,草场、沙土、远山、树影,未曾见过水的踪影,难不成已经干涸,立碑纪念?领队不语,只带我们继续前行。不过四五步的爬升,走在前面的队友"哇"声一片。急步跟上,眼前竟是一片碧蓝——草原的水体是稀罕的,一旦形成,便是一方天光的倒影。
沿着湖岸惊喜、徜徉片刻,记起还要爬上山头看日落,继续埋头前行。日落景色没有了昨日火烧云的震撼,但人在山头,日月同辉却是难得的体验。眼看着太阳从耀眼的火球变成一抹红印,而月亮从一个枚淡白的印记变成一轮硕大滚圆的银盘,见证一个圆满的轮回。
晚餐是期待已久的烤全羊,形式唬人(也很怂人)。一群肉食动物激情撕咬,再来一瓶马奶酒助兴,洗一日疲惫。
912 将军泡子日出——越野拉轰——公主湖、野鸭湖、桦林沟——蛤蟆坝
(一)
凌晨四点半,出发去将军泡子看日出。
停车步行,踏着铺满马粪的沙土,跟着前人的手电光一只走了十多分钟,走到脚下渐湿,眼前出现一片雾气蒸腾的镜面﹣当地人管湖叫泡子。
远处嵌在灰蓝湖光与深蓝天色间,已是一抹淡淡的玫瑰红色。随时间推移,色彩渐浓,层次繁多。屏住呼吸,用相机抓下每个微妙的瞬间。(美得太不真实,此后每翻看照片都忍不住这么说一句。)
还是6点过半,大家都以为太阳已经升起,只是云层太厚看不清晰,正要散去,突地半个耀眼的火球从山凹处探出头来,湖面出现橘红色圆盘的巨大倒影。终于有种圆满的感觉。
(二)
稍作休整,大巴换成四匹粗犷的越野吉普,咣咣当当冲上了野路。车在野草乱石间碾过上,卷起尘土沙石无数。草原风光从眼前颠簸掠过,在五脏六腑的抖动中产生奔驰在非洲大草原的错觉,开始期待远处的树丛里看见慵懒日晒的狮子。
狮子倒是没有,偶遇牛羊马群倒是常事。最惹眼是路边的马儿,个个膘肥体壮,鬓毛锃亮,漂亮的中分,垂地的马尾,神神情怡然,和昨日马场所见的根本是两样。
时而欣赏,时而警觉,偶尔尖叫,就这样一路颠簸,串起三个并不惊艳的经典,颇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
(三)
午后风云突变,去蛤蟆坝的计划并无改变。下车时雨点砸了下来,乌云蔽日,周遭凌乱的冷色调,让穿越、爬行变得无精打采。这是一片酷似英国影片里维多利亚时期举办乡间下午茶的开阔花园,此刻却失了色彩,寂寞空洞。我们四散开来,消失在这片花园的各个角落,试图寻找细节上的亮点。却鲜有收获。
在我们怏怏转身的那一刻,太阳穿破云层,草场顿时鲜亮。人生不乏这样的玩笑。
但这还不是蛤蟆坝。真正的蛤蟆坝是个水库,初看很平淡,非要费力地登上山顶,才能发现水体蜿蜒盘绕的全貌。凡不惊艳的景致,看着有些乏了。索性半山腰处翻过铁栅栏,闯进一片荞麦田,把玩不知名的花花草草……
(四)
晚间才想起中秋这回事,应景也是好奇,被“10块3个奶月饼”的招牌吸引。老板娘欣喜的摆出几块和月饼一样大小压得扎实的奶酪,细数各种花色的不同。有些失望,但还是拿下了。
913 漫长的归途
临行的早餐,喝到了热腾腾奶茶。马奶煮茶,奶味温润,有淡咸的茶味,很对我的胃口,于是连下三杯。光顾着舒坦,忘了漫长车途需轻装上阵。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中,渐渐远离。乍一眼是蓝天白云草场杉林,开阔纯净,仔细看却无法逃避裸露的沙土,散落的垃圾。又是一片岌岌可危的净土!
摘一段百度上的文字,生动贴切,自愧不如:
"从克什克腾旗所在地的经棚镇,去乌兰布统古战场的桦木沟一路,地貌酷似新疆伊犁的果子沟。满目青山与起伏的草原连成一体,坡上层层杉木松林绿得凝重,坡下的草原绿得坦荡;山上是黑森森的杉树林,缓坡下是无羁的绿地。墨绿草绿浅绿灰绿,就连吸进去的空气也是绿色。头顶的天空蓝得清澈,浓亮的白云雪山一般耸立。"
在百度的指引下,终于锁定了我们达到的准确位置——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乡。
910 出发:北京启程,经河北到达内蒙
七小时车程,半程昏睡,终至乌兰布统园区﹣有生以来漫长的车程,遥想当年皇帝仅凭车马来此秋狝是有多折腾!
虽然身体蜷曲不适,但沿途渐入佳境的景色还是令人晚来亢奋。青黛色的远山连绵,黄绿色的麦田铺张,公路像是从现实伸进一幅画里,指向天际。从眼界到心胸,顿觉开阔。
傍晚时分,在距离目的地尚有半个多小时的地方,路遇火烧云的奇景。一车人瞬间抛弃了对到达和一顿饱餐的无限渴望,嚷嚷着下车拍照。眼看着那一抹亮红向周遭浸染,如火般点燃远山、树木黑色的轮廓,目瞪口呆!
911 五彩山日出——跑马场——寻找东沟——偶遇白桦林——象群山日落
(一)
约好4点出发看日出,一宿轻睡,3点便爬了起来。
小院冷得人恨不得立马蜷成一团。幸得人提示,硬着头皮伸长脖子抬头,才见满天碎钻,在黑色的夜空中晃荡。那么近,那么亮,一眨一眨变成一抖一抖,只看得人入迷。
至少用了20分钟的时间,睡意残留的一行人才终于齐整,卷着棉袄、镜头、三脚架重装出发。
车停山脚,接下来是步行。借着微弱的手电光爬山,从恍惚走到清醒,直到视野内的主角从脚跟前不足半米距离内湿漉漉的矮草,变成豁然开朗的一片淡灰色云海,肺里已是一片清冷。
我们是今天第一批到达的看客,看着远处正陆续开来的车队,连串的远光灯刺破大雾又被吞没,我们一面哆嗦一面得意。
就这样哆嗦着了一个小时,星光隐去,云海渐亮,有些涣散的注意力被远处一片橘色天光唤了回来。空气依然冰冷,我们笑容僵硬地迎着太阳的方向站立,许久,却始终不见真容,雾气却在蒸腾。不知觉,天光已大亮,远处云层中已有明显橘红色亮光,它隐在云里,丝毫无法驱散缠绕身体并渐深入骨髓的寒气。
6.30,我们放弃了继续观望,趁腿脚还灵光下山取暖。躲在车里灌热水,啃能量棒,翻看LG在寒冷中支起三角架用心记录下的整个过程,并不觉遗憾。日出的结果并不稀罕,稀罕的是见证这个过程。
(二)
一顿暖暖的早饭下肚,日出的一切便像个梦一样在记忆里漂浮起来。
骑马,才是一天清醒行程的开始。
可惜不是策马扬鞭那种,别说扬鞭,其实连缰绳都没得拉,不过是一串儿垂头丧气的马被牵着遛一圈。
但马场景致甚好,天如宝石般蓝得纯粹,将黄绿斑驳的草地照得油光发亮。即使就这么在马背上颠着,望望呆、拍拍照,也挺有趣。
骑在我前头的女生特来劲,顶着新买的红色牛仔帽,一路哼唱着“牛仔很忙”,左手舞蹈,右手自拍。后来她和我说,这马骑得真不过瘾——人贵在能自得其乐。
(三)
见识了高原的昼夜温差——午休时间,躺在临窗的小床上,骨子里还残留着看日出时的湿冷,皮肤和衣服却已被正午的阳光烤出些焦糊味。
下午要去东沟。东沟是个什么地方?没数。这一路行程机动灵活,领队和大伙儿沟通也不多,索性不带期待地跟着走,反正一路都是风景,一路都很新鲜。
去东沟的途中,大巴从公路转入野路,越走越不自在,不久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只好下车步行。顺着沙土上深深浅浅的车轮印一直向前,路遇一辆侧翻的大卡,目送一队绝尘而过的越野车,翻过一片用铁丝栅栏围起的田埂,走入一片散落白桦树从的山坡,疲惫不堪地迷失了。
先遣部队探路无果,领队宣布原路折返。路上再遇越野车队,问起东沟,也说想去,听说还远,具体位置不知。
这么说来,东沟只是个传说咯?
(四)
再走回大巴,已是下午4点。车从颠簸的草场寻回来时的公路,立马精神抖擞。我们直奔象群山,赶日落去。
象群山是一片开阔的田园风光。日落还早,可以边走边拍。前路一块木牌插入地面,上书"滦河第一",走近一看竟还有一"湖"字半埋于土内。环视周遭,草场、沙土、远山、树影,未曾见过水的踪影,难不成已经干涸,立碑纪念?领队不语,只带我们继续前行。不过四五步的爬升,走在前面的队友"哇"声一片。急步跟上,眼前竟是一片碧蓝——草原的水体是稀罕的,一旦形成,便是一方天光的倒影。
沿着湖岸惊喜、徜徉片刻,记起还要爬上山头看日落,继续埋头前行。日落景色没有了昨日火烧云的震撼,但人在山头,日月同辉却是难得的体验。眼看着太阳从耀眼的火球变成一抹红印,而月亮从一个枚淡白的印记变成一轮硕大滚圆的银盘,见证一个圆满的轮回。
晚餐是期待已久的烤全羊,形式唬人(也很怂人)。一群肉食动物激情撕咬,再来一瓶马奶酒助兴,洗一日疲惫。
912 将军泡子日出——越野拉轰——公主湖、野鸭湖、桦林沟——蛤蟆坝
(一)
凌晨四点半,出发去将军泡子看日出。
停车步行,踏着铺满马粪的沙土,跟着前人的手电光一只走了十多分钟,走到脚下渐湿,眼前出现一片雾气蒸腾的镜面﹣当地人管湖叫泡子。
远处嵌在灰蓝湖光与深蓝天色间,已是一抹淡淡的玫瑰红色。随时间推移,色彩渐浓,层次繁多。屏住呼吸,用相机抓下每个微妙的瞬间。(美得太不真实,此后每翻看照片都忍不住这么说一句。)
还是6点过半,大家都以为太阳已经升起,只是云层太厚看不清晰,正要散去,突地半个耀眼的火球从山凹处探出头来,湖面出现橘红色圆盘的巨大倒影。终于有种圆满的感觉。
(二)
稍作休整,大巴换成四匹粗犷的越野吉普,咣咣当当冲上了野路。车在野草乱石间碾过上,卷起尘土沙石无数。草原风光从眼前颠簸掠过,在五脏六腑的抖动中产生奔驰在非洲大草原的错觉,开始期待远处的树丛里看见慵懒日晒的狮子。
狮子倒是没有,偶遇牛羊马群倒是常事。最惹眼是路边的马儿,个个膘肥体壮,鬓毛锃亮,漂亮的中分,垂地的马尾,神神情怡然,和昨日马场所见的根本是两样。
时而欣赏,时而警觉,偶尔尖叫,就这样一路颠簸,串起三个并不惊艳的经典,颇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
(三)
午后风云突变,去蛤蟆坝的计划并无改变。下车时雨点砸了下来,乌云蔽日,周遭凌乱的冷色调,让穿越、爬行变得无精打采。这是一片酷似英国影片里维多利亚时期举办乡间下午茶的开阔花园,此刻却失了色彩,寂寞空洞。我们四散开来,消失在这片花园的各个角落,试图寻找细节上的亮点。却鲜有收获。
在我们怏怏转身的那一刻,太阳穿破云层,草场顿时鲜亮。人生不乏这样的玩笑。
但这还不是蛤蟆坝。真正的蛤蟆坝是个水库,初看很平淡,非要费力地登上山顶,才能发现水体蜿蜒盘绕的全貌。凡不惊艳的景致,看着有些乏了。索性半山腰处翻过铁栅栏,闯进一片荞麦田,把玩不知名的花花草草……
(四)
晚间才想起中秋这回事,应景也是好奇,被“10块3个奶月饼”的招牌吸引。老板娘欣喜的摆出几块和月饼一样大小压得扎实的奶酪,细数各种花色的不同。有些失望,但还是拿下了。
913 漫长的归途
临行的早餐,喝到了热腾腾奶茶。马奶煮茶,奶味温润,有淡咸的茶味,很对我的胃口,于是连下三杯。光顾着舒坦,忘了漫长车途需轻装上阵。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中,渐渐远离。乍一眼是蓝天白云草场杉林,开阔纯净,仔细看却无法逃避裸露的沙土,散落的垃圾。又是一片岌岌可危的净土!
摘一段百度上的文字,生动贴切,自愧不如:
"从克什克腾旗所在地的经棚镇,去乌兰布统古战场的桦木沟一路,地貌酷似新疆伊犁的果子沟。满目青山与起伏的草原连成一体,坡上层层杉木松林绿得凝重,坡下的草原绿得坦荡;山上是黑森森的杉树林,缓坡下是无羁的绿地。墨绿草绿浅绿灰绿,就连吸进去的空气也是绿色。头顶的天空蓝得清澈,浓亮的白云雪山一般耸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