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诸行无常
历时两年《正见》这本书终于读完了。第一次遇到这本书是红果拿来给我,她说:“这本书很好,你得看看。”在手中只翻了几页,我就不再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一本好书了。只是刚读到悉达多离开自己的王国之后我就体会到了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忘了是什么牵扯了精力,反正我和《正见》短暂的关系就此结束了。时隔很久,第二次是听几个朋友在一起聊这本书,才记起自己当时只开了头,即刻回家翻箱倒柜找到它后又从头读起。大概又是读到了悉达多离开自己王国的时候我又一次深刻体会到了一切情绪皆苦,读书一样很苦。这本书和我的关系又暂且结束在了那里。我现在读一本书的时间基本都会超出作者写这本书的时间,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和合呢,我表示非常的困惑。
这本书一天便可以看完,至于理解到什么程度要看自己。仁波切主要在阐释“四法印”,这个说实话讲述起来太难,作为阐述者只能尽力,不必要求结果。开悟是要靠自己,若非如此,这件事也就变的没有意义。别人说说就能去除自己的无明,那有些说不过去。
四法印: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涅磐超越概念(涅磐寂静)。当然这需要讨论一下,拒绝和盲信都是不可取的,你想得到金子怎么可以少了炼金的过程。我尝试哲去接受诸行无常,无常并非意味死亡,而是意味变化。但无常造成了恐惧,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的不断渴求,也就是我们总说的安全感。这个东西说来话长,渗透在生命的每个环节。我有过这么几次体验,例如在路上骑车时闭上眼睛,只要短短几秒钟,但是就在这短短几秒钟整个内心的体验却非常独特。那种闭上眼之后的恐惧和睁开之后的释然像是来往于地狱与天堂之间。还有几次,入夜时分我一个人站在空旷的操场上,我看清了身前的环境,我尝试闭上眼睛向前走去。就在闭上眼的一刹那,心里虽然知道前方是安全的,恐惧依旧分秒不差的袭来。心跳的声音回响在整个空中,睁开眼后觉得即便是周边微弱的光线也是救命的稻草。这样的恐惧太多太多,只要不确定的情况出现,我们就会不知所措。可是佛说只有无常是永恒的。
当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无常时我们能接受么?这个时候“我执”浮现了,攀缘执着一直以来在都被我认为是件好事,至少积极多于消极,但现在佛说该放下,不然无法真正的活着。这才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坎儿,我能迈过去么,我要迈过去么?以前放弃过一些事情,虽然痛苦但是仍然做到了。那个时候以为这是自己对我执的一种超脱,现在回想发现其实不是,只是在种种我执的较量中,一种输给了另一种。真正的超脱应该是没有痛苦的。
真想找个人聊聊,仁波切在哪里呢,你能说说如何将我执放下么。放下我执的世界又是个什么样子,我看不到所以恐惧它又出现了……
这本书一天便可以看完,至于理解到什么程度要看自己。仁波切主要在阐释“四法印”,这个说实话讲述起来太难,作为阐述者只能尽力,不必要求结果。开悟是要靠自己,若非如此,这件事也就变的没有意义。别人说说就能去除自己的无明,那有些说不过去。
四法印: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涅磐超越概念(涅磐寂静)。当然这需要讨论一下,拒绝和盲信都是不可取的,你想得到金子怎么可以少了炼金的过程。我尝试哲去接受诸行无常,无常并非意味死亡,而是意味变化。但无常造成了恐惧,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的不断渴求,也就是我们总说的安全感。这个东西说来话长,渗透在生命的每个环节。我有过这么几次体验,例如在路上骑车时闭上眼睛,只要短短几秒钟,但是就在这短短几秒钟整个内心的体验却非常独特。那种闭上眼之后的恐惧和睁开之后的释然像是来往于地狱与天堂之间。还有几次,入夜时分我一个人站在空旷的操场上,我看清了身前的环境,我尝试闭上眼睛向前走去。就在闭上眼的一刹那,心里虽然知道前方是安全的,恐惧依旧分秒不差的袭来。心跳的声音回响在整个空中,睁开眼后觉得即便是周边微弱的光线也是救命的稻草。这样的恐惧太多太多,只要不确定的情况出现,我们就会不知所措。可是佛说只有无常是永恒的。
当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无常时我们能接受么?这个时候“我执”浮现了,攀缘执着一直以来在都被我认为是件好事,至少积极多于消极,但现在佛说该放下,不然无法真正的活着。这才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坎儿,我能迈过去么,我要迈过去么?以前放弃过一些事情,虽然痛苦但是仍然做到了。那个时候以为这是自己对我执的一种超脱,现在回想发现其实不是,只是在种种我执的较量中,一种输给了另一种。真正的超脱应该是没有痛苦的。
真想找个人聊聊,仁波切在哪里呢,你能说说如何将我执放下么。放下我执的世界又是个什么样子,我看不到所以恐惧它又出现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