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情人节》绝望者的赞歌
献给好好爱过却又回归孤独的人们,或许他们对该片中的场景再熟悉不过了。
影片开始时,小女孩撕心裂肺地叫着她家宠物狗的名字。声音回荡,久久沉寂,没有回应。迷茫地找寻着,在无限延伸的公路,在铺满花草的自家后院。
正如我们终其一生也在找寻着,希望,动力,目标或是能走到一起的人。可这却是一场多么徒劳无力的赌博。我们都一直坚信自己都如同雪花般独一无二,直到岁月在脸上留下伤痕,才被告知原来大家都要化作水色的液体,融入大地。
《蓝色情人节》以两线交替进行的手法拍摄,A线为结婚后,B线即结婚前。稀松平常的日子与激动人心的时刻反复交替着,直到男孩女孩变成丈夫妻子。
瑞士心理学家Elisabeth Kübler-Ross在1969年《论死亡与临终》一书中提出死亡五部曲(five stage of grief)这个模型。该模型不仅应用于被告知癌症晚期的患者,也适用于婚姻走向破裂的家庭。
这五部分别是Denial Anger Bargaining Depression Acceptance.这些阶段不一定按特定顺序发生,也不一定会经历其中所有阶段。
1Denial
(500) Days of Summer中也有过这样的情景:曾经让你捧腹的段子,现在为何听着让自己怀疑当初看上对方?过了那么多年,所爱的那个人并没有改变。那么,究竟是哪里有了问题。不,其他夫妻发生的事绝对不会落在我们身上。
2Bargaining
以“我们来谈谈吧“开场,”你难道没有什么想做的或是想努力的吗?“以无疾而终为收尾。
试图改变什么呢?不曾改变过的他,或是这已经变质的婚姻。
妻子说丈夫会很多乐器,可以向这方面发展,而不是做着现在普通的工作。
有这样的天赋但又不靠这赚钱,在妻子看来是极大的浪费。但她似乎忘了,是它使你们笑着跳着走到了一起。
在这样的时刻丈夫该如何回答?我已经有你和孩子了,这是我最大的幸福。或是我要照顾你和孩子,我怎么有时间去做其他事情。但这又怎么说得出口,前者太矫情,后者太残忍。向往光明的,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但你已奢侈到可以去祈求晨曦,又怎可嘲笑他人仍在深渊之中。
在我思考的时候,他却把这两种想法都告诉了妻子。我嘴角上扬,想想就行了,你还真说出来……
3Depression
狗最终被找到了,死得很惨。家中弥漫着阴霾的气氛。于是他们决定逃离这一切,去旅馆逃过这一切,哪怕只有一天也好。
住在旅馆的第二天早晨,妻子唤不醒烂醉的丈夫,一人驱车前往医院上班。和当年准备堕胎并未通知他他却赶来的情况截然相反。大家都累了。妻子不再呼唤,丈夫不再醒来。
4Anger
在去旅馆的路上,他们争执了起来。对话内容并不重要,只是积怨已久,只是升级为争吵的前戏。
在旅馆,连做爱都变成了一种泄愤。这种愤怒无处发泄,无人回应。
在医院,一切都爆发了,此时已无暇顾忌面子。
5Acceptance
妻子在丈夫的怀中挣扎着,弱弱地。她知道他们是相爱的,可却无法在一起。挣脱,停止,再挣脱。镜头在这个时间点与互换戒指时相互切换。同样是留着泪,可一切都不再相同。
丈夫走过银树火花的街角,妻子远远地望着他,然后抱回冲向他的女儿。继而转身,背道而驰。
还在读书的女孩遇上了工作的男孩,两人一无所有却决定在一起,听上去熟悉吗?
工作并不算好的丈夫,不甘心的妻子,听上去熟悉吗?
他打了缠着她的上司,她打了他,不计后果的冲动,听着熟悉吗?
把婚戒扔了却又回去寻找,听着熟悉吗?
最后一次对话,转身即使永别,听着熟悉吗?
整部片子充斥着生活中发生过不计其数的对话和场景,用绝望和可预计的因果来勾勒。一直说着幸福总是相似的,不幸却有各自的不幸。但其实不幸也是遵循着一种模式的。经受得多了,也就累了,倦了。可预计的下一句对话,下一次争吵,分分合合,在一起的目的,虚伪的表情。对可预知的未来绝望图景,任谁都不会去染指。
思い出すよ 初めて会った季节を 君の优しく微笑む颜を 今を过去に押しやって 二人伤つく限り伤ついた 仆らの心は棘だらけだ
这是部如同《大鱼》或《在云端》需要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心境去看的片。热恋中的还是请绕道吧。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快分开的人更应该绕到……唔……
最后说点题外话,第一件是认识一搞古典乐的老头子(就是不叫老师_,||||麻痹又没正经教过我)和我说音乐的时候目光呆滞,但说起他的爱人却是两眼放光。在他们那个特殊的年代,因为特殊的原因没能结合在一起。于是一个终生未娶,一个终生未嫁。隔着海洋但却幸福地爱恋着。
第二件是我一客户,说被拉去相亲了。两人感觉不错,但没过多久女方就显露改造男方的趋势,男方不允,于是谈崩了。假如事情到此结束他也不会跟我提起这事,问题是过了两个月女方又回来找他表示要和好。于是他要我指条路,我告诉他这种情况下只有两种可能性1、女方相亲屡屡受挫,最终发觉还是你好2、咽不下这口气等你答应了再分手,很大程度上这不是故意要这么做的,但潜意识里存有这种想法就值得顾虑。他沉默良久告诉我女方的确有第二种倾向,于是作罢。事情到这里结束也就算了……但是……
最近男主表示耐不住寂寞想要和她复合。我表示他不应该和我聊这种话题,有可能被我写进日志里。我告诉他其实找别人询问这种事其实自己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剩下的就是感性与理性的斗争。然后聊到我每次看问题都从可能性分析再做决定活着不觉得无聊么,我笑着告诉他,你怎么知道我当年恋爱的时候不比你更傻逼?
其实上面两件事我想说的是其实分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彼此相爱,彼此想去挽回,却已经知道千疮百孔无处可堵。
有些东西就像心理咨询那样,咨询师永远不会告诉你该怎么去选择,手把手地帮你选择,他所能做的是让来访者知道自己无意识中的倾向。
无论是看多了悲剧还是对爱情抱有希冀,选择自己的道路,没有对与错,需要的只是不要后悔。
麻痹又是凌晨四点……晚睡早起赶报告,还有最后一周。然后……然后就能休息一阵了。
影片开始时,小女孩撕心裂肺地叫着她家宠物狗的名字。声音回荡,久久沉寂,没有回应。迷茫地找寻着,在无限延伸的公路,在铺满花草的自家后院。
正如我们终其一生也在找寻着,希望,动力,目标或是能走到一起的人。可这却是一场多么徒劳无力的赌博。我们都一直坚信自己都如同雪花般独一无二,直到岁月在脸上留下伤痕,才被告知原来大家都要化作水色的液体,融入大地。
《蓝色情人节》以两线交替进行的手法拍摄,A线为结婚后,B线即结婚前。稀松平常的日子与激动人心的时刻反复交替着,直到男孩女孩变成丈夫妻子。
瑞士心理学家Elisabeth Kübler-Ross在1969年《论死亡与临终》一书中提出死亡五部曲(five stage of grief)这个模型。该模型不仅应用于被告知癌症晚期的患者,也适用于婚姻走向破裂的家庭。
这五部分别是Denial Anger Bargaining Depression Acceptance.这些阶段不一定按特定顺序发生,也不一定会经历其中所有阶段。
1Denial
(500) Days of Summer中也有过这样的情景:曾经让你捧腹的段子,现在为何听着让自己怀疑当初看上对方?过了那么多年,所爱的那个人并没有改变。那么,究竟是哪里有了问题。不,其他夫妻发生的事绝对不会落在我们身上。
2Bargaining
以“我们来谈谈吧“开场,”你难道没有什么想做的或是想努力的吗?“以无疾而终为收尾。
试图改变什么呢?不曾改变过的他,或是这已经变质的婚姻。
妻子说丈夫会很多乐器,可以向这方面发展,而不是做着现在普通的工作。
有这样的天赋但又不靠这赚钱,在妻子看来是极大的浪费。但她似乎忘了,是它使你们笑着跳着走到了一起。
在这样的时刻丈夫该如何回答?我已经有你和孩子了,这是我最大的幸福。或是我要照顾你和孩子,我怎么有时间去做其他事情。但这又怎么说得出口,前者太矫情,后者太残忍。向往光明的,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但你已奢侈到可以去祈求晨曦,又怎可嘲笑他人仍在深渊之中。
在我思考的时候,他却把这两种想法都告诉了妻子。我嘴角上扬,想想就行了,你还真说出来……
3Depression
狗最终被找到了,死得很惨。家中弥漫着阴霾的气氛。于是他们决定逃离这一切,去旅馆逃过这一切,哪怕只有一天也好。
住在旅馆的第二天早晨,妻子唤不醒烂醉的丈夫,一人驱车前往医院上班。和当年准备堕胎并未通知他他却赶来的情况截然相反。大家都累了。妻子不再呼唤,丈夫不再醒来。
4Anger
在去旅馆的路上,他们争执了起来。对话内容并不重要,只是积怨已久,只是升级为争吵的前戏。
在旅馆,连做爱都变成了一种泄愤。这种愤怒无处发泄,无人回应。
在医院,一切都爆发了,此时已无暇顾忌面子。
5Acceptance
妻子在丈夫的怀中挣扎着,弱弱地。她知道他们是相爱的,可却无法在一起。挣脱,停止,再挣脱。镜头在这个时间点与互换戒指时相互切换。同样是留着泪,可一切都不再相同。
丈夫走过银树火花的街角,妻子远远地望着他,然后抱回冲向他的女儿。继而转身,背道而驰。
还在读书的女孩遇上了工作的男孩,两人一无所有却决定在一起,听上去熟悉吗?
工作并不算好的丈夫,不甘心的妻子,听上去熟悉吗?
他打了缠着她的上司,她打了他,不计后果的冲动,听着熟悉吗?
把婚戒扔了却又回去寻找,听着熟悉吗?
最后一次对话,转身即使永别,听着熟悉吗?
整部片子充斥着生活中发生过不计其数的对话和场景,用绝望和可预计的因果来勾勒。一直说着幸福总是相似的,不幸却有各自的不幸。但其实不幸也是遵循着一种模式的。经受得多了,也就累了,倦了。可预计的下一句对话,下一次争吵,分分合合,在一起的目的,虚伪的表情。对可预知的未来绝望图景,任谁都不会去染指。
思い出すよ 初めて会った季节を 君の优しく微笑む颜を 今を过去に押しやって 二人伤つく限り伤ついた 仆らの心は棘だらけだ
这是部如同《大鱼》或《在云端》需要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心境去看的片。热恋中的还是请绕道吧。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快分开的人更应该绕到……唔……
最后说点题外话,第一件是认识一搞古典乐的老头子(就是不叫老师_,||||麻痹又没正经教过我)和我说音乐的时候目光呆滞,但说起他的爱人却是两眼放光。在他们那个特殊的年代,因为特殊的原因没能结合在一起。于是一个终生未娶,一个终生未嫁。隔着海洋但却幸福地爱恋着。
第二件是我一客户,说被拉去相亲了。两人感觉不错,但没过多久女方就显露改造男方的趋势,男方不允,于是谈崩了。假如事情到此结束他也不会跟我提起这事,问题是过了两个月女方又回来找他表示要和好。于是他要我指条路,我告诉他这种情况下只有两种可能性1、女方相亲屡屡受挫,最终发觉还是你好2、咽不下这口气等你答应了再分手,很大程度上这不是故意要这么做的,但潜意识里存有这种想法就值得顾虑。他沉默良久告诉我女方的确有第二种倾向,于是作罢。事情到这里结束也就算了……但是……
最近男主表示耐不住寂寞想要和她复合。我表示他不应该和我聊这种话题,有可能被我写进日志里。我告诉他其实找别人询问这种事其实自己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剩下的就是感性与理性的斗争。然后聊到我每次看问题都从可能性分析再做决定活着不觉得无聊么,我笑着告诉他,你怎么知道我当年恋爱的时候不比你更傻逼?
其实上面两件事我想说的是其实分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彼此相爱,彼此想去挽回,却已经知道千疮百孔无处可堵。
有些东西就像心理咨询那样,咨询师永远不会告诉你该怎么去选择,手把手地帮你选择,他所能做的是让来访者知道自己无意识中的倾向。
无论是看多了悲剧还是对爱情抱有希冀,选择自己的道路,没有对与错,需要的只是不要后悔。
麻痹又是凌晨四点……晚睡早起赶报告,还有最后一周。然后……然后就能休息一阵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