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温州菜(回忆节日篇)
总觉得要说些关于温州的东西,虽然觉得很多习俗可能不是只有温州有,但是觉得还是值得一说。我所活过的温州年代是90年代中和00年代,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几年,但是俗话说落叶归根,还是别的对温州总是有种特殊的感情。因为那时候是温州变化最大的一段时间,不说建筑,从各类习俗上也是变化很多。
温州人隆重的节日不多,也就是过年,清明,端午,中秋和各样的红白喜事而已。可是我总觉得小事好像每个月都有。温州童谣里的十二月谣就很好的证明了那一切,那,也是我童年的回忆“五月五,过重午·····七月七,乞巧被鹊食····”。
事实就是这样,我也就按日期顺序说说吧。小孩子最喜欢的莫过于新年了,我也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每次过除夕出了红包大礼还有大餐吃。
先从零食水果说起吧:先是干货,各式各样的坚果一般家庭都有,但是最特别的就是“鸡爪糖”了。这个鸡爪糖,我也只是音译来的,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写。我也至今没搞清楚这个名字的由来。因为,这个糖一点鸡爪样都没有,黑乎乎的也有白色的,是由花生芝麻等坚果还有麦芽糖一起冷却后切块变成的,有的地方透明呈琥珀色在阳光通透的地方很是好看。再来,就是水果了。温州话里,橘子的橘,和吉利的吉音同,所以橘子在过年的时候也不能少。但是最不能少的是瓯柑,瓯柑是橘子的一种但是只有在浙南一代瓯江水域才有。这种柑皮比较厚,特别是蒂的地方。瓯柑会稍带苦味,但是温州人说是吃凉,也就是吃下火。一般把瓯柑放在米缸里,有大吉大利的意思,而且神奇的是瓯柑可以保存半年之久,比其他水果都好保存。
现在来说正菜,过年一星期的那些新年酒大吃大喝的就不说了,我就说除夕和初一的那两顿吧。我家外婆比较传统,过年喜欢搞热闹点,而且厨艺也不是赖的。过年一下子就是十几盘菜端端上桌,然后一家人老老小小一起吃。不过这装菜的盘子可不是普普通通的盘子,都是她结婚时的好彩陶。一套,不多不少,装鱼的有鱼盘,装年糕面食的又有别样的盘子。不过每年的菜式都是差不多,酱油肉,鳗鲞,酱油鸡,老酒煎豆腐,虾干,红烧豆腐鱼,花蛤,田鸡等,冷盘就这么十一二盘。主菜不可少的有年糕,面条,鲑鱼,炖蝤蠓,江蟹生,文蛤汤·····各种各样的海鲜,主食,记不起来了。主要都是讨个彩头,比如在每道菜上都会放红菜(胡萝卜),为的是红彩红彩; 年糕是为了年高.....吃完后想要夜宵可以蒸那么些酱油肉啊,酱油鸡的年货边看春晚边吃。然后煮红枣饭,也是红红火火。到点的时候要去放烟火,烟火放完扫地要往门里面扫,主要才是好运。于是一个年就这样过去了。
过完年的时候最近的一个大节应该是清明了。对我来说,大节就是全家人都聚在一起的节日,清明应该吃清明饼。上次说过,芝士的祖父母都是农民出身。所以我小时候他们都会带我去踏青,踏青必不可少的就是采摘清明草。清明草也叫绵草,呈深绿色,表面有薄薄的白毛像棉花一样但是不仔细看看不出来。用清明草压出来的汁和面,就能做出清明饼。清明饼表面是香软的糯米皮,里面是咸鲜的豆腐干,咸菜,鲜肉末;放在荷叶上蒸会更加香。可惜,现如今清明草也很难找到,也很少人会想起去找了。因为只有在清明的时候,在土地稍微干净的地方有,而且多汁,难保存。
接下来我比较喜欢的端午了,端午比较有爱的就是划龙舟了。可是近几年龙舟因为高考啊之类的都取消了。所以现在应该不好看到这种活动了吧,除非负责人很有钱(龙舟不是很好养的)。到端午的时候必须吃的东西有两个一个是杨梅,另一个就是稻灰棕。杨梅要吃瑞安那边的,还是乐清那边的,已经记不清了,总之是越红越好红到发紫最甜,越大越好,这样才吃饱。可惜杨梅这个东西难种也难带不然在国外就不用总这么想吃了。杨梅的吃法有很多,可以酿酒喝,弄点白酒和杨梅一起加点糖之类的过段日子就能喝了,也可以冰起来和弹珠一样当冰条吃,这样很有味。再说粽子吧,现在不是粽子找不到,找不到的是稻灰。稻灰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乡下有一大把的稻灰要扔但是我家外婆当稻灰是宝贝,就每年托乡下阿婆帮她收起来包粽子吃。也不是把稻灰直接包进粽子,准确的说是用稻灰水浇在粽子外面浸,让糯米浸成灰色,有稻子的香味才好吃。粽子的口味也是很多,最普通的就是蛋黄咸肉,肥肥的肉和绵绵的蛋黄,加上糯米的软糯Q真的是很好吃。其次就是豌豆棕,其实用来包粽子的都是那种晒干的豌豆,黄色的那种。可是和糯米搭配起来也是有点神奇的感觉,可以是咸的也可以是甜的。我觉得最特殊的是白米粽,那个粽子里只有糯米,而且比普通粽子都小一号,吃的时候就沾糖吃。小时候家里人总会给小孩子做上那么几个特殊的白米粽。好笑的是,到最后因为慷慨外婆的粽子多到吃不了,最后还是把粽子切片煎起来吃了····,母亲的吃法。
我想在这中间穿插个小节,是关于女孩子们娘家的节日。就是七夕,七夕要吃巧食,就是乞巧,要由长辈送晚辈吧,(不清楚没人送过给我)。我吃过的巧食是类似于曲奇饼的东西,椭圆形,甜的。后来就没有怎么吃到过了,可能停产了吧。现在七夕也就是送钱了,也没有人情味了。
继续,说中秋。中秋其实没什么特别,对我来说也就是吃月饼。月饼的话,我小时候见过的有那么几种,潮式月饼和普通的月饼。所谓潮式月饼应该是从潮州来的,偏甜而且表面酥脆,里面有红绿果丝,价格便宜。另一种是普通的,西点房里都有。
----------------------------------
我本来想图文并茂的。可是由于强迫症作怪,我不喜欢使用别人的图片。
我觉得我还想写点东西,此篇先不收尾。
温州人隆重的节日不多,也就是过年,清明,端午,中秋和各样的红白喜事而已。可是我总觉得小事好像每个月都有。温州童谣里的十二月谣就很好的证明了那一切,那,也是我童年的回忆“五月五,过重午·····七月七,乞巧被鹊食····”。
事实就是这样,我也就按日期顺序说说吧。小孩子最喜欢的莫过于新年了,我也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每次过除夕出了红包大礼还有大餐吃。
先从零食水果说起吧:先是干货,各式各样的坚果一般家庭都有,但是最特别的就是“鸡爪糖”了。这个鸡爪糖,我也只是音译来的,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写。我也至今没搞清楚这个名字的由来。因为,这个糖一点鸡爪样都没有,黑乎乎的也有白色的,是由花生芝麻等坚果还有麦芽糖一起冷却后切块变成的,有的地方透明呈琥珀色在阳光通透的地方很是好看。再来,就是水果了。温州话里,橘子的橘,和吉利的吉音同,所以橘子在过年的时候也不能少。但是最不能少的是瓯柑,瓯柑是橘子的一种但是只有在浙南一代瓯江水域才有。这种柑皮比较厚,特别是蒂的地方。瓯柑会稍带苦味,但是温州人说是吃凉,也就是吃下火。一般把瓯柑放在米缸里,有大吉大利的意思,而且神奇的是瓯柑可以保存半年之久,比其他水果都好保存。
现在来说正菜,过年一星期的那些新年酒大吃大喝的就不说了,我就说除夕和初一的那两顿吧。我家外婆比较传统,过年喜欢搞热闹点,而且厨艺也不是赖的。过年一下子就是十几盘菜端端上桌,然后一家人老老小小一起吃。不过这装菜的盘子可不是普普通通的盘子,都是她结婚时的好彩陶。一套,不多不少,装鱼的有鱼盘,装年糕面食的又有别样的盘子。不过每年的菜式都是差不多,酱油肉,鳗鲞,酱油鸡,老酒煎豆腐,虾干,红烧豆腐鱼,花蛤,田鸡等,冷盘就这么十一二盘。主菜不可少的有年糕,面条,鲑鱼,炖蝤蠓,江蟹生,文蛤汤·····各种各样的海鲜,主食,记不起来了。主要都是讨个彩头,比如在每道菜上都会放红菜(胡萝卜),为的是红彩红彩; 年糕是为了年高.....吃完后想要夜宵可以蒸那么些酱油肉啊,酱油鸡的年货边看春晚边吃。然后煮红枣饭,也是红红火火。到点的时候要去放烟火,烟火放完扫地要往门里面扫,主要才是好运。于是一个年就这样过去了。
过完年的时候最近的一个大节应该是清明了。对我来说,大节就是全家人都聚在一起的节日,清明应该吃清明饼。上次说过,芝士的祖父母都是农民出身。所以我小时候他们都会带我去踏青,踏青必不可少的就是采摘清明草。清明草也叫绵草,呈深绿色,表面有薄薄的白毛像棉花一样但是不仔细看看不出来。用清明草压出来的汁和面,就能做出清明饼。清明饼表面是香软的糯米皮,里面是咸鲜的豆腐干,咸菜,鲜肉末;放在荷叶上蒸会更加香。可惜,现如今清明草也很难找到,也很少人会想起去找了。因为只有在清明的时候,在土地稍微干净的地方有,而且多汁,难保存。
接下来我比较喜欢的端午了,端午比较有爱的就是划龙舟了。可是近几年龙舟因为高考啊之类的都取消了。所以现在应该不好看到这种活动了吧,除非负责人很有钱(龙舟不是很好养的)。到端午的时候必须吃的东西有两个一个是杨梅,另一个就是稻灰棕。杨梅要吃瑞安那边的,还是乐清那边的,已经记不清了,总之是越红越好红到发紫最甜,越大越好,这样才吃饱。可惜杨梅这个东西难种也难带不然在国外就不用总这么想吃了。杨梅的吃法有很多,可以酿酒喝,弄点白酒和杨梅一起加点糖之类的过段日子就能喝了,也可以冰起来和弹珠一样当冰条吃,这样很有味。再说粽子吧,现在不是粽子找不到,找不到的是稻灰。稻灰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乡下有一大把的稻灰要扔但是我家外婆当稻灰是宝贝,就每年托乡下阿婆帮她收起来包粽子吃。也不是把稻灰直接包进粽子,准确的说是用稻灰水浇在粽子外面浸,让糯米浸成灰色,有稻子的香味才好吃。粽子的口味也是很多,最普通的就是蛋黄咸肉,肥肥的肉和绵绵的蛋黄,加上糯米的软糯Q真的是很好吃。其次就是豌豆棕,其实用来包粽子的都是那种晒干的豌豆,黄色的那种。可是和糯米搭配起来也是有点神奇的感觉,可以是咸的也可以是甜的。我觉得最特殊的是白米粽,那个粽子里只有糯米,而且比普通粽子都小一号,吃的时候就沾糖吃。小时候家里人总会给小孩子做上那么几个特殊的白米粽。好笑的是,到最后因为慷慨外婆的粽子多到吃不了,最后还是把粽子切片煎起来吃了····,母亲的吃法。
我想在这中间穿插个小节,是关于女孩子们娘家的节日。就是七夕,七夕要吃巧食,就是乞巧,要由长辈送晚辈吧,(不清楚没人送过给我)。我吃过的巧食是类似于曲奇饼的东西,椭圆形,甜的。后来就没有怎么吃到过了,可能停产了吧。现在七夕也就是送钱了,也没有人情味了。
继续,说中秋。中秋其实没什么特别,对我来说也就是吃月饼。月饼的话,我小时候见过的有那么几种,潮式月饼和普通的月饼。所谓潮式月饼应该是从潮州来的,偏甜而且表面酥脆,里面有红绿果丝,价格便宜。另一种是普通的,西点房里都有。
----------------------------------
我本来想图文并茂的。可是由于强迫症作怪,我不喜欢使用别人的图片。
我觉得我还想写点东西,此篇先不收尾。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