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乡人
有些人走过很多地方,他们穿越高山峡谷,走过森林溪涧,他们在草场上,看着繁星点点的夜空睡着,或者在某人温暖的怀里坠入梦境。他们始终不说自己来自何处,而别人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
这个外乡人貌似同其他流浪汉没什么两样。
他留着乱糟糟的头发和络腮胡,穿一件土黄色的呢子外套和长裤。天冷的时候他从单薄的包袱里掏出一件棉外套裹在外面,而到了炎热的夏季,他就脱去呢子外衣,单穿一件发黄的棉布衬衫。他的裤子破了几个洞,没有洞的部分也已经磨的发簿。但他依然不放弃所谓的体面,如果有条件找个地方找个女人,他还是尽可能地把裤子缝缝补补,让它看上去不那么面目可憎。他的脚上穿着一双黑色的软皮鞋,上面布满深深浅浅的褶皱,好像一个年迈的老女人松懈的脖子。有那么几个机会,外乡人完全可以接受别人的好心,将这双不成样子的皮鞋换成舒服干净的布鞋,但是他始终不肯放弃这双黑色的软皮鞋,因为这是他刚结婚的时候,他的妻子送给他的。
外乡人的老家坐落在一个炎热的南方小城里。那里人口稀少,地势低洼。整个小城陷在一个火盆似的大山坳中。小城里的居民以种植茶叶为生。那里的丘陵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茶园,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虽然本地的劳动力不足,但每当采茶时节,总有很多外乡人或者流浪汉来到此处帮助农活,用来换一口饭吃并借个地方留宿。
而这位穿着黑皮鞋的外乡人却在年轻的时候便离开了这满山的茶园。他像落了俗套的剧本里的主人公一样,在一个万籁俱静的清晨,摸着黑带上简单的衣物,一点干粮和少量的钱抛弃了自己新婚的妻子,踏上了流浪的旅程。临走的时候,他最后看了一看他的妻子,那个丰满的小女人赤身裸体地躺在床上,雪白的乳房和耻毛仍存留着他的体温,它们就这样静静地面对着他一动不动,仿佛在默默地向他道别。他冲它们笑了笑,然后悄悄地关上了门,之后的二十年间再也没有出现在这个地方。
二十年间,外乡人游遍名山大川。有人问起他是做什么的,他说他原本是茶农,有自己的茶园,现在是流浪汉。于是在他那一个流浪汉的圈子里,很多人对他嗤之以鼻,认为他不过是在编织一个美梦来炫耀自己的不存在的身份罢了。有谁会放下自家的茶园不管来流浪呢?莫非他是长工,玩儿了园主的女人被轰了出来,或者就是茶园破产老婆和人跑了,自己没了办法出来混饭吃。总之他一定是一个卑贱又可怜的人,否则不会混迹于流浪汉的圈子里。
但外乡人的表情又总让人迷惘。他一点也不畏葸遇到的一切困境。有时候吃不上饭,或者险些冻死在冬日的街头。再或者他吃了什么不合适的东西,得了痢疾。不管怎样,当别人以同情的眼光抚慰他的时候,还是用怀疑的眼神审视他的时候,他总是那么恬淡平静。他的眼睛闪烁着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光亮,有点戏谑,又好像只是在出神,而在那黑白分明的眸子深处,似乎隐藏有一种不为人知,又矢志不移的信念。他似乎在寻找什么或者是在证明什么,但具体是什么谁也说不清。很多时候,其他的流浪汉们都会戏称他是文化人。因为他眼中没有其他人迫于生计而磨练出来的狡黠下作和邪恶的眼神。没有贪欲却也不清心寡欲。总之他让人看不透读不懂。
外乡人在山林中漫步,吃野果子,睡在溪水边。他也去很多知名或者无名的地方打个短工混口饭吃。而每到一处,他都会去最著名也最美的景致浏览一番。他见过浩瀚无际的星空、高耸入云的杉林,波涛汹涌的海洋,他俯瞰过城市的黑夜中那影影绰绰的万家灯火,在其中,他品味了一处处不可思议的古建筑和不落窠臼的现代设计。而每当此时,当人为的和自然的景致如喷涌的热浪奔腾进他的视野的时候,他就觉得内心涌现出一种亮而暖的东西。那是一种涓涓的暖流,闪着光,从内心深处溢出来流遍全身,和他的血液混迹在一起,不分彼此,仿佛那种能量就是他赖以生存的血液一样。他的嘴唇绷得紧紧的,双手交织在一起,应和着这股暖流,眼里也浮出了泪花。
还有什么比看世界更重要呢?人们活着,为了各自的衣食住行、事业爱情家庭,而终其一生去挣扎、奋进、抱怨、攀比。人人艳羡嫉妒、或者轻视冷漠地对待彼此。而这就是活着的真相。真相是残忍的丑陋的。但人人都要对方和自己认清现实,尊重现实。因为所有人都认为现实是最强大的。但是梦想呢?幻想呢?那些流传已久,比生命更加顽强的传奇故事,那些不可磨灭的美景,和从中衍生出来的艺术品呢?春花夏夜,秋雨冬雪,以及其中诞生的音乐、绘画、建筑、文字、舞蹈。那些比人的生命和生活更长久更顽强的大自然及其精神物质,这难道不是比人们口中所谓的现实更加强大么?它们不在任何地方,它们就在自然的世界之中,在自由的灵魂里。
外乡人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求着它们。沿着它们的提示不断地走遍各处。而各地的人们看到的只是他破烂的衣服和脏兮兮的毛发。人们并没有把他当做一个人,只是把他当做一个疯子和怪人。或者就是一个单纯的流浪汉。活在现实里的人们,他们只知道农民,学生,工人,医生,企业家等等灌注了各种名号的生命体。他们却忽视了活着本身就是伟大的这个意义。在一切的名号下,人只有一个最诚实的身份,就是人。而人们却不明白这个最简单的道理。他们仅仅因为外乡人是个流浪汉或看上去是个疯子,因为他没有职业没有住所没有社会保险,就不把他当做一个人。
大多数的人是多么的狭隘和可悲啊。他们的生活又是何等的卑贱和无奈。但他们却不思改变,甘心地乐意活在这种安逸的绝望里。
外乡人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他也很了解他们。在很多清晨当他醒来的时候,他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但他心里知道他仍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最广博和遥远,最自由的奔放的世界里。那是一个就连他自己的肉体都不能束缚自己精神的世界。疼痛和贫穷,被蔑视和凌辱都不可让他屈尊妥协的世界。
现实世界中的何处又有什么意义呢?现实中的一切若不是真的活在我们的心里,那么它们就根本不存在和无意义。难道不是这样么?
所以当人们问起他来自何处要往何处去他总是笑着摇摇头。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只知道他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在看那万千世界深处的东西,那就好了。
时间过去了。
二十年之后。外乡人兜了一个打圈子,倏尔来到了自己的故乡。在那片山坳中的茶园中,一如以往地,人们依旧在收茶采茶。茶花依旧点点隐没在绿油油的茶树中,金黄的花蕊散发出淡淡的怡人的芬芳。人们看着衣衫褴褛的他,以为是某个流浪汉要到这里帮农活混口饭吃。然而他却没有下茶园。他只是默默地注视着那些劳作着的老乡们。他们一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存在这里。他们在大山里出生,又被埋葬在此。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何,但他们非常了解他们头顶的这片天,脚下的这片土。
外乡人笑了。人们看着他带着疑惑又崇敬的表情。他仿佛在旷野里修炼的四十天的耶稣基督,他形销骨立,却神采奕奕。一种常年的专一笃实的意志力将他打磨的好像一尊神像。他清澈的眸子中散发出一种强大的气场。让人们不敢直视又不舍得移开自己的目光。
人们纷纷议论他是谁,女人们则带着仰慕的热烈的眼神凝视着他美丽的眼睛。其中有一个女人,她双臂带着套袖,站在茶园中间,眼角嘴角刻画着深深浅浅的皱纹。她看上去庸俗和苍老。她表情木讷,眼神里却闪过一丝欲望。她显然没有认出他是谁,她身边的男人疑惑地看看她又看看外乡人。然后揪住她往茶园深处走去。
那是他曾经的妻子。她已经改嫁了。而她和她的男人,以及这里所有的人都已不认得他。他们谈到他充满兴趣和迷惑。他们揣测他的由来,他的故事成了他们的谜题和谈资。没过多久,外乡人又一次离开了。
而在那个春天之后,每逢茶花绽开,茶园丰收的时候,这里的人们就常常想起那一年的外乡人。他们常常谈论起他,好像在谈论一个真正的外乡人一样。
这个外乡人貌似同其他流浪汉没什么两样。
他留着乱糟糟的头发和络腮胡,穿一件土黄色的呢子外套和长裤。天冷的时候他从单薄的包袱里掏出一件棉外套裹在外面,而到了炎热的夏季,他就脱去呢子外衣,单穿一件发黄的棉布衬衫。他的裤子破了几个洞,没有洞的部分也已经磨的发簿。但他依然不放弃所谓的体面,如果有条件找个地方找个女人,他还是尽可能地把裤子缝缝补补,让它看上去不那么面目可憎。他的脚上穿着一双黑色的软皮鞋,上面布满深深浅浅的褶皱,好像一个年迈的老女人松懈的脖子。有那么几个机会,外乡人完全可以接受别人的好心,将这双不成样子的皮鞋换成舒服干净的布鞋,但是他始终不肯放弃这双黑色的软皮鞋,因为这是他刚结婚的时候,他的妻子送给他的。
外乡人的老家坐落在一个炎热的南方小城里。那里人口稀少,地势低洼。整个小城陷在一个火盆似的大山坳中。小城里的居民以种植茶叶为生。那里的丘陵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茶园,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虽然本地的劳动力不足,但每当采茶时节,总有很多外乡人或者流浪汉来到此处帮助农活,用来换一口饭吃并借个地方留宿。
而这位穿着黑皮鞋的外乡人却在年轻的时候便离开了这满山的茶园。他像落了俗套的剧本里的主人公一样,在一个万籁俱静的清晨,摸着黑带上简单的衣物,一点干粮和少量的钱抛弃了自己新婚的妻子,踏上了流浪的旅程。临走的时候,他最后看了一看他的妻子,那个丰满的小女人赤身裸体地躺在床上,雪白的乳房和耻毛仍存留着他的体温,它们就这样静静地面对着他一动不动,仿佛在默默地向他道别。他冲它们笑了笑,然后悄悄地关上了门,之后的二十年间再也没有出现在这个地方。
二十年间,外乡人游遍名山大川。有人问起他是做什么的,他说他原本是茶农,有自己的茶园,现在是流浪汉。于是在他那一个流浪汉的圈子里,很多人对他嗤之以鼻,认为他不过是在编织一个美梦来炫耀自己的不存在的身份罢了。有谁会放下自家的茶园不管来流浪呢?莫非他是长工,玩儿了园主的女人被轰了出来,或者就是茶园破产老婆和人跑了,自己没了办法出来混饭吃。总之他一定是一个卑贱又可怜的人,否则不会混迹于流浪汉的圈子里。
但外乡人的表情又总让人迷惘。他一点也不畏葸遇到的一切困境。有时候吃不上饭,或者险些冻死在冬日的街头。再或者他吃了什么不合适的东西,得了痢疾。不管怎样,当别人以同情的眼光抚慰他的时候,还是用怀疑的眼神审视他的时候,他总是那么恬淡平静。他的眼睛闪烁着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光亮,有点戏谑,又好像只是在出神,而在那黑白分明的眸子深处,似乎隐藏有一种不为人知,又矢志不移的信念。他似乎在寻找什么或者是在证明什么,但具体是什么谁也说不清。很多时候,其他的流浪汉们都会戏称他是文化人。因为他眼中没有其他人迫于生计而磨练出来的狡黠下作和邪恶的眼神。没有贪欲却也不清心寡欲。总之他让人看不透读不懂。
外乡人在山林中漫步,吃野果子,睡在溪水边。他也去很多知名或者无名的地方打个短工混口饭吃。而每到一处,他都会去最著名也最美的景致浏览一番。他见过浩瀚无际的星空、高耸入云的杉林,波涛汹涌的海洋,他俯瞰过城市的黑夜中那影影绰绰的万家灯火,在其中,他品味了一处处不可思议的古建筑和不落窠臼的现代设计。而每当此时,当人为的和自然的景致如喷涌的热浪奔腾进他的视野的时候,他就觉得内心涌现出一种亮而暖的东西。那是一种涓涓的暖流,闪着光,从内心深处溢出来流遍全身,和他的血液混迹在一起,不分彼此,仿佛那种能量就是他赖以生存的血液一样。他的嘴唇绷得紧紧的,双手交织在一起,应和着这股暖流,眼里也浮出了泪花。
还有什么比看世界更重要呢?人们活着,为了各自的衣食住行、事业爱情家庭,而终其一生去挣扎、奋进、抱怨、攀比。人人艳羡嫉妒、或者轻视冷漠地对待彼此。而这就是活着的真相。真相是残忍的丑陋的。但人人都要对方和自己认清现实,尊重现实。因为所有人都认为现实是最强大的。但是梦想呢?幻想呢?那些流传已久,比生命更加顽强的传奇故事,那些不可磨灭的美景,和从中衍生出来的艺术品呢?春花夏夜,秋雨冬雪,以及其中诞生的音乐、绘画、建筑、文字、舞蹈。那些比人的生命和生活更长久更顽强的大自然及其精神物质,这难道不是比人们口中所谓的现实更加强大么?它们不在任何地方,它们就在自然的世界之中,在自由的灵魂里。
外乡人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求着它们。沿着它们的提示不断地走遍各处。而各地的人们看到的只是他破烂的衣服和脏兮兮的毛发。人们并没有把他当做一个人,只是把他当做一个疯子和怪人。或者就是一个单纯的流浪汉。活在现实里的人们,他们只知道农民,学生,工人,医生,企业家等等灌注了各种名号的生命体。他们却忽视了活着本身就是伟大的这个意义。在一切的名号下,人只有一个最诚实的身份,就是人。而人们却不明白这个最简单的道理。他们仅仅因为外乡人是个流浪汉或看上去是个疯子,因为他没有职业没有住所没有社会保险,就不把他当做一个人。
大多数的人是多么的狭隘和可悲啊。他们的生活又是何等的卑贱和无奈。但他们却不思改变,甘心地乐意活在这种安逸的绝望里。
外乡人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他也很了解他们。在很多清晨当他醒来的时候,他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但他心里知道他仍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最广博和遥远,最自由的奔放的世界里。那是一个就连他自己的肉体都不能束缚自己精神的世界。疼痛和贫穷,被蔑视和凌辱都不可让他屈尊妥协的世界。
现实世界中的何处又有什么意义呢?现实中的一切若不是真的活在我们的心里,那么它们就根本不存在和无意义。难道不是这样么?
所以当人们问起他来自何处要往何处去他总是笑着摇摇头。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只知道他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在看那万千世界深处的东西,那就好了。
时间过去了。
二十年之后。外乡人兜了一个打圈子,倏尔来到了自己的故乡。在那片山坳中的茶园中,一如以往地,人们依旧在收茶采茶。茶花依旧点点隐没在绿油油的茶树中,金黄的花蕊散发出淡淡的怡人的芬芳。人们看着衣衫褴褛的他,以为是某个流浪汉要到这里帮农活混口饭吃。然而他却没有下茶园。他只是默默地注视着那些劳作着的老乡们。他们一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存在这里。他们在大山里出生,又被埋葬在此。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何,但他们非常了解他们头顶的这片天,脚下的这片土。
外乡人笑了。人们看着他带着疑惑又崇敬的表情。他仿佛在旷野里修炼的四十天的耶稣基督,他形销骨立,却神采奕奕。一种常年的专一笃实的意志力将他打磨的好像一尊神像。他清澈的眸子中散发出一种强大的气场。让人们不敢直视又不舍得移开自己的目光。
人们纷纷议论他是谁,女人们则带着仰慕的热烈的眼神凝视着他美丽的眼睛。其中有一个女人,她双臂带着套袖,站在茶园中间,眼角嘴角刻画着深深浅浅的皱纹。她看上去庸俗和苍老。她表情木讷,眼神里却闪过一丝欲望。她显然没有认出他是谁,她身边的男人疑惑地看看她又看看外乡人。然后揪住她往茶园深处走去。
那是他曾经的妻子。她已经改嫁了。而她和她的男人,以及这里所有的人都已不认得他。他们谈到他充满兴趣和迷惑。他们揣测他的由来,他的故事成了他们的谜题和谈资。没过多久,外乡人又一次离开了。
而在那个春天之后,每逢茶花绽开,茶园丰收的时候,这里的人们就常常想起那一年的外乡人。他们常常谈论起他,好像在谈论一个真正的外乡人一样。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