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扣上学第三天
经过周末的短暂调整之后,韩扣扣同学迈出了上学之路的关键一步——今天他要完全离开父母,自己在幼儿园呆一上午,并且吃早饭和午饭。
早上7点40,我准时送他到幼儿园,家长和小朋友已经挤了满满一屋子,一片忙乱景象。一些童鞋坐在桌边吃早饭——数得清米粒的大米粥和小蛋糕,少数可以自己用勺子吃,大部分还要家长喂。我给扣同学也要了一个蛋糕和小半碗粥,他拿起勺子吃了两口粥,对蛋糕表示鄙夷不屑,扭过头去拒绝吃(这蛋糕也就是超市发门口卖的那种水平,扣同学哪里看得上?),然后就开始玩把粥浇在蛋糕上的游戏,被我及时制止后干脆跳起来玩去了。8点半之前,除了有几个小朋友因为争玩具而大哭之外,整个托班基本保持了安乐祥和的气氛。
8点20左右,有个儿子在隔壁小班的朋友溜进来看我们,悄悄的说他们那边已经“清场”了,现在是一片哭声。终于,“清场”行动开始了,老师悄悄的告诉家长让大家离开,于是我生平目睹的空前惨烈的一幕上演了。有几个敏感的小朋友立刻大哭起来,恐慌情绪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传遍全班。年龄越大的孩子哭得越凶,有童鞋赖在家长怀里哭,还有童鞋哭着往门外冲。还是老师们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一面眼疾手快控制住局面,一面示意家长快走。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扣扣同学还在埋头玩积木,对突然爆发的哭声,只是抬头看了看表示不解,我相信这种淡定倒不是因为他素质过人,多半是年纪太小懵懂无知,甚至可以说是没心没肺——唉,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还是不要太敏感比较好。我趁他不注意赶紧撤。在我前后,有好几位妈妈掩面抽泣着跑了出去。一直走到围墙外面,还能听见托班、小班童鞋们的嚎啕声。没办法,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当年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
上午到中心干活儿,基本保持了心态平静,虽然有那么一二刻也会掠过一丝担心。上上周开家长会的时候,幼教中心主任用很长时间讲如何克服孩子和家长在入园时的“分离焦虑”,举了各种例子。大多数孩子会用哭来发泄,这是最正常的,哭一会儿就没事了。个别内向的孩子不会哭,而是憋在心里,这样更麻烦。说有一个男孩不哭也不闹,就是一个人坐在那里不停的念叨:“倒(找)爸爸”、“倒(找)爸爸”,念叨了一天。很庆幸,扣扣不是这样的孩子。我估计他会哭一会儿,叫爸爸妈妈,很可能叫爸爸多一些,然后就自己玩去了。
终于到了11点半接孩子的时间,赶到幼儿园,已经有不少孩子被家长接出来了,眼里多半都含着泪水,真是离别难,相见亦难。进屋第一眼就看到扣扣和另外一个小朋友被年纪最大的那位保育员抱在膝盖上坐在那里(另外那个跟扣扣同一天生,但比他高半头),看到我也不能例外,立马瘪嘴哭起来,而且是那种很委屈的哭,是在怨我们为什么抛弃了他。阿姨说他表现不错,哭了一会儿就好了,在阿姨帮助下上过厕所,午饭也吃得很好。看来情况跟我的预测相差不大,这一关算是过来了。
回家路上在食堂给他买了一个玉米,他高兴的啃着,似乎已经忘了上午的不愉快经历。我问他今天有没有跟小朋友打架,他说“嗯”,我问“谁打你了?”,他竟然说“老希(师)”,然后指指自己的屁股。回到家他妈妈又问他“老师为什么打你屁屁?”,比划了半天,才搞清楚大概是他跟小朋友抢东西,被老师教育了一下。我觉得很欣慰:第一,儿子被老师教育,说明他没有被别的小朋友欺负;第二,儿子刚进幼儿园就学会了告状,说明他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了。
明天会更好一些吧?希望如此。
早上7点40,我准时送他到幼儿园,家长和小朋友已经挤了满满一屋子,一片忙乱景象。一些童鞋坐在桌边吃早饭——数得清米粒的大米粥和小蛋糕,少数可以自己用勺子吃,大部分还要家长喂。我给扣同学也要了一个蛋糕和小半碗粥,他拿起勺子吃了两口粥,对蛋糕表示鄙夷不屑,扭过头去拒绝吃(这蛋糕也就是超市发门口卖的那种水平,扣同学哪里看得上?),然后就开始玩把粥浇在蛋糕上的游戏,被我及时制止后干脆跳起来玩去了。8点半之前,除了有几个小朋友因为争玩具而大哭之外,整个托班基本保持了安乐祥和的气氛。
8点20左右,有个儿子在隔壁小班的朋友溜进来看我们,悄悄的说他们那边已经“清场”了,现在是一片哭声。终于,“清场”行动开始了,老师悄悄的告诉家长让大家离开,于是我生平目睹的空前惨烈的一幕上演了。有几个敏感的小朋友立刻大哭起来,恐慌情绪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传遍全班。年龄越大的孩子哭得越凶,有童鞋赖在家长怀里哭,还有童鞋哭着往门外冲。还是老师们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一面眼疾手快控制住局面,一面示意家长快走。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扣扣同学还在埋头玩积木,对突然爆发的哭声,只是抬头看了看表示不解,我相信这种淡定倒不是因为他素质过人,多半是年纪太小懵懂无知,甚至可以说是没心没肺——唉,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还是不要太敏感比较好。我趁他不注意赶紧撤。在我前后,有好几位妈妈掩面抽泣着跑了出去。一直走到围墙外面,还能听见托班、小班童鞋们的嚎啕声。没办法,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当年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
上午到中心干活儿,基本保持了心态平静,虽然有那么一二刻也会掠过一丝担心。上上周开家长会的时候,幼教中心主任用很长时间讲如何克服孩子和家长在入园时的“分离焦虑”,举了各种例子。大多数孩子会用哭来发泄,这是最正常的,哭一会儿就没事了。个别内向的孩子不会哭,而是憋在心里,这样更麻烦。说有一个男孩不哭也不闹,就是一个人坐在那里不停的念叨:“倒(找)爸爸”、“倒(找)爸爸”,念叨了一天。很庆幸,扣扣不是这样的孩子。我估计他会哭一会儿,叫爸爸妈妈,很可能叫爸爸多一些,然后就自己玩去了。
终于到了11点半接孩子的时间,赶到幼儿园,已经有不少孩子被家长接出来了,眼里多半都含着泪水,真是离别难,相见亦难。进屋第一眼就看到扣扣和另外一个小朋友被年纪最大的那位保育员抱在膝盖上坐在那里(另外那个跟扣扣同一天生,但比他高半头),看到我也不能例外,立马瘪嘴哭起来,而且是那种很委屈的哭,是在怨我们为什么抛弃了他。阿姨说他表现不错,哭了一会儿就好了,在阿姨帮助下上过厕所,午饭也吃得很好。看来情况跟我的预测相差不大,这一关算是过来了。
回家路上在食堂给他买了一个玉米,他高兴的啃着,似乎已经忘了上午的不愉快经历。我问他今天有没有跟小朋友打架,他说“嗯”,我问“谁打你了?”,他竟然说“老希(师)”,然后指指自己的屁股。回到家他妈妈又问他“老师为什么打你屁屁?”,比划了半天,才搞清楚大概是他跟小朋友抢东西,被老师教育了一下。我觉得很欣慰:第一,儿子被老师教育,说明他没有被别的小朋友欺负;第二,儿子刚进幼儿园就学会了告状,说明他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了。
明天会更好一些吧?希望如此。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