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者
![]() |
(氧气上的一片文章,原文作者周一文。)
一朵花比一百朵花更美丽。
——川端康成
月亮特别亮的时候,往往不宜读书。光是看亮月亮而被暗下来的山脉的轮廓,就已经很美了。
那么,趁日头西下时分,坐在有红紫色晚霞的山坡上,俯瞰山水环绕的行行走,读川端康成的
《古都》,自是件惬意不过的事情。
这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62年,川端在这部近十五万字的作品中,通过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
姐妹的悲欢离合,千重子父亲太郎追求古典美的艺术理想的破灭和绸缎生意的衰败,把渗透在
这位作家一生创作中的虚无思想、幽玄理念以及物哀、自然美的审美情趣表达得不露声色。
小说的封面画着一片挂着白雪的北山杉树林,笼罩在清蓝犹豫里,好像充满对灵魂净福和平
安的祈求,静美之极。正是后来川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东山魁夷为了表示祝贺,以此副作
品相送的《北山初雪》。
做着川端康成与画家东山魁夷的交情由1955年起,东山作为川端的小说设计版式和绘画,后
来东山发现川端收藏美术品的品味极高,两人如遇知己。
60年代川端劝东山画一下京都清秀的风景,因为当时的城市开发使老建筑消失了很多,于是
后来东山连续创作了《京洛四季》的组画,成为东山画的代表作品。当时一直住院的川端写信
给东山:我在病房每次看你的画,就觉得春光照到了身边,画中杉树的绿色也会发亮!
川端所说的东山的《冬之华》,东山魁夷创作于1962年,是他描画京都风景当中的一副,草木
笔直,却犹如冬日的风影一样。
严格说起来,跟京都关联密切的川端小说应该是《古都》,但东山魁夷就像洞察了川端人生
一样,选择了雪景画作为赠答。东山这样悼念川端:先生和我,都有一颗孤独的心,而我们又
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彼此都想加倍珍视这种孤独的心灵沟通。
川端在《日本美术志》(1971年11月发行)最后一次提到东山的画:......这“净福”一词也
是我的生命之泉。我的病是心绪的悄寂、哀颓和郁厌,自从亲近了东山君的画和文,便日益得
到治愈,得到复苏。只有一点埋在内心而无法行之于文的,也是东山君的风景画所无法表露、
但却深深藏在内部的东西,这就是东山君那种超自然的经受过内心和精神的苦恼和动摇吼所表
现静寂、安谧和虔敬。
因为美,促使两位大先生长期而亲密的交往,《古都》的很大篇幅笔墨描写京都的美,从春
天的花季开始,一直写到冬天阵雨、雨雪交加时节结束。以为绸缎批发商的千金千重子和北山
杉林雇工的苗子,她们分开,团聚再分开。
川端最后再描写姊妹最后分别的时候,依旧是淡淡的忧伤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一直渗透到身
体的每一个细胞里:千重子抓住红格子门,目送苗子远去。苗子始终没有回头。细小的雪花有
些飘落在千重子的前发上,很快就消融了。大街还在沉睡中。
然而,我总是固执地以为故事的真正结尾却是《古都》开首的第一句 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
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啊,今年又开花了。 千重子感受到春光的明媚。
因为如此,千重子常俯身看小花感伤而有获得坚韧和温暖的力量。也因为如此,紫花地丁
在初读《古都》时便在心里留下印记。在刚过去的春季,偶然的机会得知这个紫色小花的名
字,似撞见就不相逢的朋友,欢喜无比。
感慨多许,大概是觉得因为一朵小花,明月之下,眼前的古城便和他乡的《古都》恰巧同
时连在一起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