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jo流GTD
每一项具体的事务可以视为框架中的一个节点,比如将工作作为P4节点,下面包括P4-BS(售前服务),P4-AS(售后服务),P4-T(工程设计),等子节点,并可以继续向下细分或者向上延展,最终搭建起来的是一个包括了所有生活内容的树状结构。
下面澄清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个人生活即是顶层?回答首先是GTD是一种工具,功能在于优化个人效益,天然适应学习、工作等有明确目的的活动,否则仅提供记录和反省的工具。最终呈现出来的是利用对每一项行动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改善的作业流。
就我而言,以生活为根节点意味着我所有活动的意义在于改善生活的质量,不惟物质而且包含精神。这种判断来自于个人三观,当然其他人也可以以自己的三观确认根节点,比如为真主谋福利。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及必须有一个可以说得出的目标,然后才可以针对各种情况制定对策。
另一个问题,为什么采用树状结构?相对好回答一点,发开一本类似于数据库原理之类的教科书,可以找到的思维结构当中,最便于个人梳理大量知识细节并应用的结构非树状莫属。更高级的网状结构,可以认为是树状结构的枝杈间蔓生关联,这种知识结构往往是十数年功力才可以掌控。
而且,致命缺点在于,网状结构不利于执行任务的果断。至于更高级的云形式,已经不是人脑所能承受,而且与强化个人相违背。总之,后两种知识结构的灵活应用是对树状结构的超越,所谓化境,偶尔能融会贯通就已经是灵光闪现。但绝大多数时候还只能依赖树状结构的稳定性执行。
如果认可了这两个观点。下面大量的工作就是统计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并进行分类。第一层节点的分类往往来自于自己的世界观,我的基础在于六球理论,整理完毕后,得到一个完整的关于个人生活的细分,其中每一项活动都进行了编号。毫无疑问,这是一项漫长的工作,我大约花了3年。
另外有一个独立的树状结构,其中包含的是,完成这些活动所涉及的知识。一层一层来看,最终依靠的是工具,对大多数白领来讲基本就是指软件,然后这些软件的应用技巧就是最基层的知识,往上一层是软件背后的作业理论,再往上是各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实际就是一个图书馆子集
现在得到两棵树,一棵树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另一颗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当然现在并不能确定所有的执行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但是按照目前的方法去执行,渐渐可以得到一个记录着执行状况的清单,我也称为日程库,对于日程库的分析本身也是其中定期执行的一部分。
同时分析以及优化的方法也是知识库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两树一库就形成了自我循环的系统,开始的时候两树一库之间有频繁调整甚至颠覆,但是只要保持连续运转他们就会像宇宙一样慢慢冷却下来。后来针对每项工作的属性细化,还可以得到很多节点下结构特殊的子库。
应该把所有的都说完了,而且除此之外没有想出更好的方法。就是这样,目标、流程、工具,解决问题就靠他们。如果觉得把生活作为根节点看起来亚历山大,我建议换两个字儿试试。——幸福。
下面澄清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个人生活即是顶层?回答首先是GTD是一种工具,功能在于优化个人效益,天然适应学习、工作等有明确目的的活动,否则仅提供记录和反省的工具。最终呈现出来的是利用对每一项行动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改善的作业流。
就我而言,以生活为根节点意味着我所有活动的意义在于改善生活的质量,不惟物质而且包含精神。这种判断来自于个人三观,当然其他人也可以以自己的三观确认根节点,比如为真主谋福利。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及必须有一个可以说得出的目标,然后才可以针对各种情况制定对策。
另一个问题,为什么采用树状结构?相对好回答一点,发开一本类似于数据库原理之类的教科书,可以找到的思维结构当中,最便于个人梳理大量知识细节并应用的结构非树状莫属。更高级的网状结构,可以认为是树状结构的枝杈间蔓生关联,这种知识结构往往是十数年功力才可以掌控。
而且,致命缺点在于,网状结构不利于执行任务的果断。至于更高级的云形式,已经不是人脑所能承受,而且与强化个人相违背。总之,后两种知识结构的灵活应用是对树状结构的超越,所谓化境,偶尔能融会贯通就已经是灵光闪现。但绝大多数时候还只能依赖树状结构的稳定性执行。
如果认可了这两个观点。下面大量的工作就是统计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并进行分类。第一层节点的分类往往来自于自己的世界观,我的基础在于六球理论,整理完毕后,得到一个完整的关于个人生活的细分,其中每一项活动都进行了编号。毫无疑问,这是一项漫长的工作,我大约花了3年。
另外有一个独立的树状结构,其中包含的是,完成这些活动所涉及的知识。一层一层来看,最终依靠的是工具,对大多数白领来讲基本就是指软件,然后这些软件的应用技巧就是最基层的知识,往上一层是软件背后的作业理论,再往上是各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实际就是一个图书馆子集
现在得到两棵树,一棵树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另一颗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当然现在并不能确定所有的执行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但是按照目前的方法去执行,渐渐可以得到一个记录着执行状况的清单,我也称为日程库,对于日程库的分析本身也是其中定期执行的一部分。
同时分析以及优化的方法也是知识库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两树一库就形成了自我循环的系统,开始的时候两树一库之间有频繁调整甚至颠覆,但是只要保持连续运转他们就会像宇宙一样慢慢冷却下来。后来针对每项工作的属性细化,还可以得到很多节点下结构特殊的子库。
应该把所有的都说完了,而且除此之外没有想出更好的方法。就是这样,目标、流程、工具,解决问题就靠他们。如果觉得把生活作为根节点看起来亚历山大,我建议换两个字儿试试。——幸福。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