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市场亟需阳光暴晒
心理咨询市场亟需阳光暴晒
http://ynjjrb.yunnan.cn 发布时间 2011-08-11 11:46:23 星期四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世家财
他们也有心病,伴随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万千挫折而得。
其实,这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也是一个性格变数极大的城市,理当接受心理咨询公司走近他们的心扉,理当在心理咨询市场接受阳光般的普照。
如今,他们带着困惑在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知识文化培训和心智潜能开发会等待自己的艳阳天,等待公众对心理咨询行业的理解和支持。
培训走俏伤了谁
“心理咨询,如果作为一种更宽范意义上的人生心理帮助,是人人都需要的,就像需要阳光一样。”
玉溪大养福心智潜能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正荣表示,现在心理咨询逐渐热了起来,不少人热衷考证,开始进入心理咨询行业,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据了解,目前我国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一般有两种职业资格证:一种是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心理治疗师”证书,另一种是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两种资质证书来自两个不同的部门,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大相径庭。前者更多在医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后者并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背景,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获得。
“门槛低了,进入这个领域的人便多了,公众的误解和行业不自律,加剧了这个处于雏形中的咨询市场的混乱和喧嚣。”
玉溪大养福心智潜能开发有限公司项目总监陈圳琦认为,大批的考证从数量上储备了大量的心理咨询人才,但咨询工作毕竟要进入商业化运作。目前,能靠个案养活自己的培训公司往往微乎其微,相反借着培训公司之名大搞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培训的公司多如牛毛,目的是借此大赚一把,这成为很多培训公司的重要盈利模式。
正如吴正荣所说,考证之风盛行是人们过高估价市场预期值的结果,恶性的投资培训使得这些人出来后同样要从社会获得预期回报,市场就被搞乱了。这种恶性发展模式,不仅降低咨询从业人的业务水准,还降低了咨询市场的品位,公众要误解也就在所难免。
在吴正荣看来,考证与从业完全是两回事,考证只是给人们领取进入这个领域的一张资格证,如果没有扎实的功底,没有师徒相带,没有大量的实践,就连路都上不了,门都入不进,又何谈心理咨询的水准有多高。
或许,这就是很多领了证的“咨询师”还是不会做个案,往往被来访者的负面情绪所伤,像碰了烫手的山芋,还没拿到手,就被烫得缩回去了,反复培训,反复折腾。
其实,很多开办心理咨询班、讲心理咨询课的“导师”,兴许自己都不能做个案,这对咨询市场的从业人员提出了严厉的拷问。
咨询蛋糕怎么分
“亚健康是个很普遍的现象,更多倾向于心理疾病,将传统修身养性之学结合西方比较成熟的心理学,以文化的高度来搭建我们的心理咨询市场,才是务本的做法。”
玉溪大养福心智潜能开发有限公司特邀咨询师李南生认为,人生的价值需要定位,从事这个行业的公司同样需要价值定位,要实打实地拿出自己的卖点。
李南生提到,2005年前后国学热升温,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这个行业的大幅度洗牌,为这个行业的异军突起给足了信心。一些大型培训公司开始从低端的学生考试型培训转型到企业高管、政府要员、学界精英等领域的心理咨询和培训,对咨询从业人员的培训费用也从几千元飙升到了几十万元,然而需求群体似乎并没有以某种坚定的理由释放出来。
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咨询行业正面临一次全所未有的价值定位,也是最艰难、最复杂的价值定位,这也造成咨询行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变数。
“心智潜能培训对中小学教育来说,是‘改性’的做法,在孩子性格尚未定型的时候,这种有别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培训模式,将会提高孩子的本性和潜能,提高学习能力,而不是文化知识补课,心态调整过来,成绩提高也是可能的。”
云南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裴黎明认为,传统的培训机构开始逐渐分离出很多新的培训科目,如新东方、学大教育等培训机构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但离真正的心理咨询尚有较远距离。
“教育行业的职能鉴定,更多是行政手段,并非从实际教学出发,咨询师的鉴定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咨询行业的发展。”
刚从职业技能鉴定所离职的曹剑,表达着自己对这个行业最苦涩的看法。她认为,自己需要重新进行一次人生的职业规划,需要转变在鉴定所时期的那种讲课方式,技能培训似乎变得很离谱,越来越远离我们发展社会经济的实质。
曹剑认为,目前云南很多的中小培训公司应先走初级教育心智潜力开发。就整个云南来说,目前不具备高端的企业培训的师资力量,培训公司应该先练内功。
当记者提到公司的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时,陈圳琦介绍,目前公司主要采取兼职加全职的模式,随着公司大型项目的展开,纳入全职的人员会更多,团队运作和规范才是抢收咨询市场这块大蛋糕的杀手锏。
该是培训公司重新定位的时候了,然而吴正荣对咨询市场却有着十足的信心,他说:“我们的教育与知识结构,除了一般的常识教育、技能教育外,还应有一门心灵教育,那是人人都需要的,阳光的。”
责任编辑: 郭云旗
http://ynjjrb.yunnan.cn 发布时间 2011-08-11 11:46:23 星期四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世家财
他们也有心病,伴随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万千挫折而得。
其实,这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也是一个性格变数极大的城市,理当接受心理咨询公司走近他们的心扉,理当在心理咨询市场接受阳光般的普照。
如今,他们带着困惑在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知识文化培训和心智潜能开发会等待自己的艳阳天,等待公众对心理咨询行业的理解和支持。
培训走俏伤了谁
“心理咨询,如果作为一种更宽范意义上的人生心理帮助,是人人都需要的,就像需要阳光一样。”
玉溪大养福心智潜能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正荣表示,现在心理咨询逐渐热了起来,不少人热衷考证,开始进入心理咨询行业,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据了解,目前我国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一般有两种职业资格证:一种是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心理治疗师”证书,另一种是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两种资质证书来自两个不同的部门,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大相径庭。前者更多在医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后者并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背景,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获得。
“门槛低了,进入这个领域的人便多了,公众的误解和行业不自律,加剧了这个处于雏形中的咨询市场的混乱和喧嚣。”
玉溪大养福心智潜能开发有限公司项目总监陈圳琦认为,大批的考证从数量上储备了大量的心理咨询人才,但咨询工作毕竟要进入商业化运作。目前,能靠个案养活自己的培训公司往往微乎其微,相反借着培训公司之名大搞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培训的公司多如牛毛,目的是借此大赚一把,这成为很多培训公司的重要盈利模式。
正如吴正荣所说,考证之风盛行是人们过高估价市场预期值的结果,恶性的投资培训使得这些人出来后同样要从社会获得预期回报,市场就被搞乱了。这种恶性发展模式,不仅降低咨询从业人的业务水准,还降低了咨询市场的品位,公众要误解也就在所难免。
在吴正荣看来,考证与从业完全是两回事,考证只是给人们领取进入这个领域的一张资格证,如果没有扎实的功底,没有师徒相带,没有大量的实践,就连路都上不了,门都入不进,又何谈心理咨询的水准有多高。
或许,这就是很多领了证的“咨询师”还是不会做个案,往往被来访者的负面情绪所伤,像碰了烫手的山芋,还没拿到手,就被烫得缩回去了,反复培训,反复折腾。
其实,很多开办心理咨询班、讲心理咨询课的“导师”,兴许自己都不能做个案,这对咨询市场的从业人员提出了严厉的拷问。
咨询蛋糕怎么分
“亚健康是个很普遍的现象,更多倾向于心理疾病,将传统修身养性之学结合西方比较成熟的心理学,以文化的高度来搭建我们的心理咨询市场,才是务本的做法。”
玉溪大养福心智潜能开发有限公司特邀咨询师李南生认为,人生的价值需要定位,从事这个行业的公司同样需要价值定位,要实打实地拿出自己的卖点。
李南生提到,2005年前后国学热升温,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这个行业的大幅度洗牌,为这个行业的异军突起给足了信心。一些大型培训公司开始从低端的学生考试型培训转型到企业高管、政府要员、学界精英等领域的心理咨询和培训,对咨询从业人员的培训费用也从几千元飙升到了几十万元,然而需求群体似乎并没有以某种坚定的理由释放出来。
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咨询行业正面临一次全所未有的价值定位,也是最艰难、最复杂的价值定位,这也造成咨询行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变数。
“心智潜能培训对中小学教育来说,是‘改性’的做法,在孩子性格尚未定型的时候,这种有别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培训模式,将会提高孩子的本性和潜能,提高学习能力,而不是文化知识补课,心态调整过来,成绩提高也是可能的。”
云南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裴黎明认为,传统的培训机构开始逐渐分离出很多新的培训科目,如新东方、学大教育等培训机构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但离真正的心理咨询尚有较远距离。
“教育行业的职能鉴定,更多是行政手段,并非从实际教学出发,咨询师的鉴定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咨询行业的发展。”
刚从职业技能鉴定所离职的曹剑,表达着自己对这个行业最苦涩的看法。她认为,自己需要重新进行一次人生的职业规划,需要转变在鉴定所时期的那种讲课方式,技能培训似乎变得很离谱,越来越远离我们发展社会经济的实质。
曹剑认为,目前云南很多的中小培训公司应先走初级教育心智潜力开发。就整个云南来说,目前不具备高端的企业培训的师资力量,培训公司应该先练内功。
当记者提到公司的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时,陈圳琦介绍,目前公司主要采取兼职加全职的模式,随着公司大型项目的展开,纳入全职的人员会更多,团队运作和规范才是抢收咨询市场这块大蛋糕的杀手锏。
该是培训公司重新定位的时候了,然而吴正荣对咨询市场却有着十足的信心,他说:“我们的教育与知识结构,除了一般的常识教育、技能教育外,还应有一门心灵教育,那是人人都需要的,阳光的。”
责任编辑: 郭云旗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