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学好中医的第一必备技能
中医看病,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在辨证论治中又以四诊八纲为要目,四诊八纲中又以四诊为前提,由四诊才能识八纲。在望闻问切四诊中,虽然脉诊排在最后,但它是中医诊断学中最重要的一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环。清代毛祥麟说:“切脉辨证立方,为医家三要,而脉尤重,盖脉既明,自能辨证,而投药不难也。”(《对山医话》)吴鞠通也说:“四诊之法,惟脉最难,亦惟脉最为可凭也。”(《增订医医病书》)强调脉诊的重要性。所以《内经》的162篇里,讨论脉象的就有30余篇,《难经》的八十一难,前二十难说的也是脉诊。老百姓找中医看病,俗呼为“看脉”,意思是“看脉”二字可以代表整个诊病过程与医生的学识技术高低,这说明一个好中医必然精于脉诊。
西医诊病靠的是听诊器、X线、B超、CT、多普勒、心电图等以及各种化验数据,这些只可作为中医的参考,不得为中医处方用药的凭据。中医诊病靠的就是脉证,脉证不明,有如盲人夜行,方向不明,用药岂能奏效?中医的“三个指头一个枕头”里有大学问。孙思邈说:“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备急千金要方》)对于脉诊这样一个重要的内容,在5年中医大学教育中,只占了区区20个课时,而且授者多不懂脉诊,讲课往往是一带而过。造成学生在临证时指下茫然,只好据问诊而来的征象,以成方经验为用,这就叫本末倒置,所以治愈率不高。所以许多人觉得中医很难学,中医院校毕业生乃至博士生尽管背了满肚子方剂,一到临床还是开不了一张对证的方子,甚至在临床中干了多少年疗效还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没有突破脉诊这一关。如果说学习中医有什么窍门的话,学好脉诊就是主要的窍门。掌握了这个窍门,临证中凭脉辨证兼顾其他三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就能看清楚了,用药大方向对了头,就会减少失误,就不难取得疗效,甚至能治愈许多疑难病。
老中医|祖传中医|皇家太医后代结合临床60余年临床经验,一对一手把手带徒弟、免费试学、包教包会,真正的祖传(临床)中医传授,学习时间为15-20天,30-40课时(特殊要求,学习时间可以灵活调整)。http://www.zhongyaocn.org/zhaosheng
报名请联系QQ: 1330345115
联系电话: 15632088976
西医诊病靠的是听诊器、X线、B超、CT、多普勒、心电图等以及各种化验数据,这些只可作为中医的参考,不得为中医处方用药的凭据。中医诊病靠的就是脉证,脉证不明,有如盲人夜行,方向不明,用药岂能奏效?中医的“三个指头一个枕头”里有大学问。孙思邈说:“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备急千金要方》)对于脉诊这样一个重要的内容,在5年中医大学教育中,只占了区区20个课时,而且授者多不懂脉诊,讲课往往是一带而过。造成学生在临证时指下茫然,只好据问诊而来的征象,以成方经验为用,这就叫本末倒置,所以治愈率不高。所以许多人觉得中医很难学,中医院校毕业生乃至博士生尽管背了满肚子方剂,一到临床还是开不了一张对证的方子,甚至在临床中干了多少年疗效还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没有突破脉诊这一关。如果说学习中医有什么窍门的话,学好脉诊就是主要的窍门。掌握了这个窍门,临证中凭脉辨证兼顾其他三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就能看清楚了,用药大方向对了头,就会减少失误,就不难取得疗效,甚至能治愈许多疑难病。
老中医|祖传中医|皇家太医后代结合临床60余年临床经验,一对一手把手带徒弟、免费试学、包教包会,真正的祖传(临床)中医传授,学习时间为15-20天,30-40课时(特殊要求,学习时间可以灵活调整)。http://www.zhongyaocn.org/zhaosheng
报名请联系QQ: 1330345115
联系电话: 15632088976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