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边纪行
无论如何,两天三晚也不足以让你了解一座城市,即使是浮光掠影式的观看,也只能瞥其一角。所以,当你在事后回想这段旅程的时候,不应该以偏概全,唯一可做的就是将足迹一个一个地在地图上点出来,虚虚实实,或许也可以画那么几条线,浅浅的线,在这座城市历史与现实的沧桑肌理内。
几乎所有去柬埔寨旅游的中国人都在攻略上说,不要去金边,就是一个大农村。但我们还是飞去了。毕竟是首都。另外,Milton Osborne所著Phnom Penh一书也勾起了我对这座城市的兴趣。书中对金边的历史变迁娓娓道来,尤其前几章更是很好的旅游向导。
《走遍全球•柬埔寨和吴哥寺》中所给的机场到市区的出租车价格已经过时,现在如果从宾馆预订,都是一口价十美元。(有的宾馆是从外面叫的正经的出租车,所以付钱可能会直接付给司机;有的宾馆则用的是自己的van,会把车费和房钱算在一起。)从机场到市区大概八九公里,也可以坐突突车(tuk-tuk),价格要便宜几美元。因为飞机到的晚,走得又早,不想在路上耽搁劳累,所以两次都是直接从宾馆叫的车。
金边市内观光游览一靠走,二靠突突车,摩托车看着危险,不推荐。突突车要价现在也比较狠。近点的地方一两美元解决,远点的动辄开口就是七八美元。从洞里萨河河边(皇宫附近)坐了一辆到S-21监狱博物馆(Tuol Sleng),看完再返回河边(中间在独立纪念碑停了几分钟),最后收了六美元,看司机收钱欢实的样子,感觉被宰了。最后一天,又从Mekong Express大巴下车后坐一辆到奥林匹克运动场附近的一家宾馆,再从那儿去郊外的杀人场(Killing Field),看完返回,总共给了司机十三美元。对方一开始的要价是:去宾馆五块,去杀人场十五块。总的来说,我们不太会侃价,并且在付钱时看到对方一脸辛苦又可怜巴巴地问你再多要一块,就会心软就范。我问那个载我们去杀人场的司机他一般月入多少,他说他并未计算过,但是每天的收入他知道,基本上二三十块,接着又说如果遇到我这么能砍价的,他的收入就少了,我一时无言以对。出发之前,我上了Google News,查看柬埔寨有何新闻。一是看到了金边到暹粒的夜间大巴发生车祸让我内心少许有些不安,另外就是金边的出租司机申请游行抗议油价过高。到了之后,发现所有司机最爱唠叨的就是油价。途中瞄了一眼加油站,发现油价在1.25到1.5美元之间,跟北京差不多了,考虑到这个国家的贫穷程度,应该是一项不小的负担。
所以现在你可以很容易理解了,为什么每一个金边的突突车司机都会劝你去监狱博物馆和杀人场。不是因为这两个地方有悲催的历史,也不是出于满足外国人猎奇的心态,仅仅是,这两个地方比较偏远(杀人场更是在南郊,比机场还要远),一次赚的车费更多一些。走出宾馆,走在街上,总会有突突车司机用非常期望的语气跟你喊一句“tuk-tuk”,若是在中国,在北京,我完全可以把这些当作空气,不加理会;但在金边,在暹粒,每一个突突车司机的语气和神态就和索要糖果的柬埔寨儿童一般无二,这时候,你只能说一声:不,谢谢。
金边称得上的旅游景点屈指可数,无非皇宫银殿、国家博物馆(紧邻皇宫)、山丘寺(Wat Phnom,或叫塔山),再加上监狱和杀人场,走马观花,一天绰绰有余。Lonely Planet上有一条步行路线,从山丘寺向西过火车站后向南,经中央市场再到独立纪念碑,最后抵达皇宫和国家博物馆。路线不算太长,但在炎热的天气下,实践起来依然需要很大的勇气。最终我们采取了这样的走法:皇宫——山丘寺及其周边——河边午饭、乌那隆寺(Wat Ounalom)、国家博物馆——独立纪念碑、监狱博物馆——晚饭。之所以这样走,有几个原因。一是因为住在国家博物馆北边,皇宫中午关张,而国家博物馆中午照样开,所以决定先看皇宫;二是想早点买好第二天的长途车票以及电话卡,所以就先去了山丘寺那边,但是中午又热又饿,所以在周边就没有多逛,根据Phnom Penh一书的说法,那边还是保留了一些殖民时期的风貌的;下午看完了国家博物馆,发现当天还有时间,就把之后去Tuol Sleng的计划提前了,看完了正好回宾馆休息吃饭。
现在正是柬埔寨的雨季,但不是雨季中雨量最大的月份,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小的月份。这意味着,并不会整日整夜的下雨。多数情况下,上午没有雨,甚至是艳阳高照。只有到了中午或下午,暴雨才会突然降临,把酷热扫荡一空,短的几分钟十几分钟就停了,长的可以持续一两小时不歇。有意思的是,金边的雨总比暹粒少,甚至一天从早到晚都没有。并不多的雨,并不太热的天,连湿度也没有料想中的大(虽然洗的衣服照样不容易干,但感觉比桑拿天的北京和酷热中的江南还要舒服),这样的天气完全是适合旅游的。只有一样,雨季去吴哥看日出日落,十有八九落空。(综合我从旅游书、网上攻略和司机那里得到的信息,不要在四五月去,热死你,也不要在十月十一月去,涝死你。)
当第一场雨不期而至的时候,我们刚吃完午餐,去乌那隆寺。有些意外的是,这个柬埔寨的佛教总部内竟然十分幽静,始终没有见到一个僧人,只有修理建筑的几个工人,一对逡巡而过的母女,以及一只在骨灰塔上的小亭子中避雨的老猫。金边的寺庙很多,比如柬越友谊纪念碑附近的Wat Botum、独立纪念碑附近的Wat Langka,奥林匹克运动场附近的Wat Moha Montrei,但估计情形与乌那隆寺也相差无多,并不值得特地前往一看。
唯一不同的是山丘寺。这座寺坐落于市内唯一的山上(其实就是个小丘),据说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安放Penh夫人(Phnom Penh名字的由来)发现的神像佛像。现在的寺内仍然供奉着不少佛像,偶尔有信众过来磕头烧香,祈求好运。大殿内则坐着四五个乐手,但凡有游客或者信众进殿,便吹吹敲打起来,前面的地上放着一个盛钱的托盘。一个老头始终在一边看花花绿绿的柬文报纸,津津有味,旁若无人。寺外另有一殿,殿内更是烟雾缭绕,祈愿者甚多,没有进去凑热闹,不知供奉的是何方神圣。另一侧则有一个祭坛,供奉了一尊貌似柬埔寨国王的坐像,两边是彩色浮雕,左侧是一名士兵(可能是暹罗人)举着法国国旗,右侧则是三个妇女托着贡品面向国王。从旁边一块石碑上的简单文字可以看出,这些雕像和浮雕是为了纪念1907年法国与暹罗签署的《法暹条约》,该条约使得暹罗放弃了柬埔寨三个省份(诗梳风、马德望、暹粒)的宗主权。祭坛下方的草地内安置一个硕大的表盘,秒钟悄无声息地转动着,铭牌显示是云南某公司于2000年赠送的。奇怪的是,表以及上方的祭坛在几本旅游指南中都未讲过。山丘下方有大象可以骑,但在这儿骑,即使是骑着上小丘,也挺没意思的。上山丘寺需门票一美元,但山丘本身无围墙,似乎不从买票点也能进去,正在懊悔的时候,看见树荫下坐着一个保安,眼神漠然。
山丘寺一带可算是金边主城区的北起点。从这里往南是金边的几条主要干道:莫尼旺大道,诺罗敦大道和河滨大道(西索瓦大道),诺罗敦、西索瓦和莫尼旺均是柬埔寨近代先王的名姓。与这几条南北向大道交叉的东西向大道有安东大道、西哈努克大道和毛泽东大道,前二者也是柬王。总的来说,莫尼旺和西哈努克之间的这片区域是金边的最初城区,如今来看,依然是最现代的。当年山丘寺往北的外国人聚居区早就没落了,只剩下一些殖民风格的建筑不知是何年代。向南的河滨大道则密集排列着面向外国游客的各种宾馆、餐馆和酒吧。午餐所吃的一家意式餐厅味道上佳,可惜价格也不便宜,两人花了十八美元。相对来说,晚餐所吃的柬餐就便宜多了,仅用了九美元。这是我们第一次吃Amok,不知道当中所加香料为柠檬草(Lemon Grass),只觉得味道相当怪,但如果把它挑在一边,吃其余的鸡肉、蘑菇,感觉美味之极。不过,饭馆上菜的速度简直让你没脾气。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傻坐着,听着一边的老外聊着天,说着柬埔寨的好,没有台风,没有地震……
但这片土地却多灾多难。它曾经是鼎盛一时的帝国,后来却被左右强邻摧垮了,被远道而来的殖民者保护了,被法西斯占据了。独立了,过了几年好日子,却依然活在大国冷战的阴影之下。于是,叛乱了,革命了,大屠杀开始了。侵略结束了梦魇,和平却依旧遥遥无期。终于有一天,它再次成为王国,国王依旧,人民不再。
在Tuol Sleng高中每栋建筑的入口,都挂着一个牌子,禁止微笑。事实上,你根本无法笑出来。有本旅游指南上说金边市内有很多ugly Chinese-style building,我觉得这座高中的校舍就属于这种,远远地看,和我的高中差不了多少。但这里是曾经关押了两三万人的残酷监狱。前政权的,无辜的,同志、战友,男女老少。仅有六七个人活了下来。少部分就死在了这里,大部分则被运到郊外的一个村子Choeung Ek处决,如今那里也是一个景点,叫做杀人场。2010年,当年负责Tuol Sleng的狱长康克由(别名Duch)作为首个赤柬高级领导人在柬埔寨法院特别法庭受审,获刑35年。如果能活到出狱那一天,他将87岁。从杀人场展厅里的一些文字看,康克由对自己的罪行进行了反省和忏悔。但那些直接充当刽子手的监狱看守们,却往往不能如此。在Tuol Sleng的D栋的一间教室内,挂着一些前看守的照片和他们的简介与自述。有的人对自己在越占时期遭关押忿忿不平,把罪责都归在赤柬高层身上,有的人则指天发誓,否认自己做过任何杀人之事。这些心态其实不难理解,想想中国这半个多世纪的事,既不相同,却又有多少相似之处。如今的洪森政府以稳定为由在推动审判赤柬上并不用力,不知何时,那些丧尽人伦的凶手们才能得到他们应有的惩罚。但无论怎样,那段历史是不可否认的、无法抹去的。在金边或暹粒的任何一家外文书店,书架上所摆放的有关柬埔寨的英文书籍中,吴哥占了一半,另一半就是红色高棉。(归国的飞机上,一个老外拿一本特厚的书看,书名是When The War Was Over,正是关于赤柬的。)吴哥与赤柬几乎成了柬埔寨的全部定义。我并未与任何一个柬埔寨人谈这个,所以确实不知道他们对于这段历史是何种心态。大多数当代柬埔寨青年人可能对这段三十多年前的历史并不熟悉,因为直到2009年它才正式进入高中历史课。当我看完杀人场,坐突突车回宾馆的时候,一路尘土飞扬,摩托车如潮涌一般,我看着市场前站立的一群一群既时髦又土气的年轻姑娘小伙子,心想:你们怎么会花两美元去看那个尸骨塔那些万人坑呢?你们的生活只与当下相关。杀戮已成往事,你们现在面对的是贫穷与腐败。
赤柬坏事做绝,但有两件事没做,一是没动西哈努克和他的皇宫,二是没像红卫兵破四旧一样把吴哥古迹夷为平地。皇宫与银殿两处紧邻,一张门票,已涨到6.25美元一人,相机另外不再单独收钱。八月虽是雨季,上午的天气也绝好。湛蓝的天空,映衬着皇宫内建筑的金黄色屋顶,非常漂亮。赶在旅游团到来之前摆个pose照个相,成为了我们柬埔寨之行的一个良好的开端。皇宫内几栋建筑正在维修,包括那座有些特殊的拿破仑三世阁。拍照之时,突然从国王办公楼内跑出了一只猴子,步履蹒跚,一会儿却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银殿的外形其实和加冕厅很像,里面佛像很多,最值钱的恐怕就是中央的金佛以及那座绿玉佛了。银殿四周的《罗摩衍那》彩色壁画并未修缮,看起来有些古旧。倒是几座国王的骨灰塔看着很豪华。两个外国小伙子和一个外国姑娘让我给他们在诺罗敦国王的骨灰塔前照了像,我让他们给我们在诺罗敦的骑马像前合了影。第二天下午,我们与他们在巴肯山又相遇了;第三天早晨,我们又重逢在吴哥寺前。一个男孩对我们说:see you tomorrow,但后来就再没见过。那句词怎么唱的来着——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在金边,其实有一个空间可真正看作是与吴哥的交汇点,那便是皇宫北侧的国家博物馆。它的红色外观与皇宫的黄色相映成趣。博物馆不大,基本一个小时可看完。但内涵非常丰富,它收藏的雕像、浮雕多为精品,完全可作为前往吴哥参观的导引。若是先看吴哥,再来此处,亦是很好的复习回顾。《走遍全球•柬埔寨和吴哥寺》一书所提三件展品不可不看:横卧的毗湿奴,八只手的毗湿奴,以及阇耶跋摩七世像。和维纳斯一样没胳膊的阇耶跋摩七世盘腿坐在那里,上身微微前倾,颔首冥思。他体态壮实,与今日矮小精瘦的高棉男人迥然不同,这也许就是中兴之主、天之骄子的身形吧!中庭处的一尊阇耶跋摩七世坐像原立于吴哥通王城的癞王台(如今那里的是复制品),模样又是另外一副,有的指南认为这是阎摩(Yama),搞不清楚。博物馆其余展品亦多有趣,我们尤其喜欢的是湿婆神的儿子象头神Ganesha,憨态可掬。这里收藏的毗湿奴的老婆拉克希米的雕像也有不少,可仔细看看;豆蔻寺的北塔正在整修,里面有名的拉克希米浮雕无缘看到。不少人觉得国家博物馆很小,藏品少,不值一看;其实不然,这里的每件东西真正是高棉的精华,传递出高棉帝国的历史、宗教与艺术,三块钱门票绝对物超所值。所需要的,恐怕就是事前事后的一点功课罢了。
在暹粒时,司机Rady说,他的梦想是有朝一日去中国旅行,开着汽车去看长城。我说,是的,大家去中国都要看长城,大家来柬埔寨都要看吴哥。他以为然。我心里又想,没人来柬埔寨是特地到金边的吧。一个多世纪前,自吴哥被法国人发现之后,游客蜂拥而至,金边就一直默默地作为一个中转站而存在着。环顾东南亚,它也始终无法与西贡、曼谷或者雅加达相提并论。但作为一个首都,它一直顽强而坚定地存在着。在中国人眼里,它仍然像是个放大了五六倍的中西部小城,然后把十倍几十倍的人口给塞了进去。你在城市的东边并不能完全感觉到他们,但在西边、南边,在低矮破旧的民居内,在你目光所及的市场里,他们如蝼蚁一般,弱小却又温和地活着。我再一次回想起从杀人场归来时大道上飞扬的尘土和汹涌的人流,1975年的4月,那些人也是这般地离开过吧。他们走向了死亡,而今天,有的是希望。
几乎所有去柬埔寨旅游的中国人都在攻略上说,不要去金边,就是一个大农村。但我们还是飞去了。毕竟是首都。另外,Milton Osborne所著Phnom Penh一书也勾起了我对这座城市的兴趣。书中对金边的历史变迁娓娓道来,尤其前几章更是很好的旅游向导。
《走遍全球•柬埔寨和吴哥寺》中所给的机场到市区的出租车价格已经过时,现在如果从宾馆预订,都是一口价十美元。(有的宾馆是从外面叫的正经的出租车,所以付钱可能会直接付给司机;有的宾馆则用的是自己的van,会把车费和房钱算在一起。)从机场到市区大概八九公里,也可以坐突突车(tuk-tuk),价格要便宜几美元。因为飞机到的晚,走得又早,不想在路上耽搁劳累,所以两次都是直接从宾馆叫的车。
金边市内观光游览一靠走,二靠突突车,摩托车看着危险,不推荐。突突车要价现在也比较狠。近点的地方一两美元解决,远点的动辄开口就是七八美元。从洞里萨河河边(皇宫附近)坐了一辆到S-21监狱博物馆(Tuol Sleng),看完再返回河边(中间在独立纪念碑停了几分钟),最后收了六美元,看司机收钱欢实的样子,感觉被宰了。最后一天,又从Mekong Express大巴下车后坐一辆到奥林匹克运动场附近的一家宾馆,再从那儿去郊外的杀人场(Killing Field),看完返回,总共给了司机十三美元。对方一开始的要价是:去宾馆五块,去杀人场十五块。总的来说,我们不太会侃价,并且在付钱时看到对方一脸辛苦又可怜巴巴地问你再多要一块,就会心软就范。我问那个载我们去杀人场的司机他一般月入多少,他说他并未计算过,但是每天的收入他知道,基本上二三十块,接着又说如果遇到我这么能砍价的,他的收入就少了,我一时无言以对。出发之前,我上了Google News,查看柬埔寨有何新闻。一是看到了金边到暹粒的夜间大巴发生车祸让我内心少许有些不安,另外就是金边的出租司机申请游行抗议油价过高。到了之后,发现所有司机最爱唠叨的就是油价。途中瞄了一眼加油站,发现油价在1.25到1.5美元之间,跟北京差不多了,考虑到这个国家的贫穷程度,应该是一项不小的负担。
所以现在你可以很容易理解了,为什么每一个金边的突突车司机都会劝你去监狱博物馆和杀人场。不是因为这两个地方有悲催的历史,也不是出于满足外国人猎奇的心态,仅仅是,这两个地方比较偏远(杀人场更是在南郊,比机场还要远),一次赚的车费更多一些。走出宾馆,走在街上,总会有突突车司机用非常期望的语气跟你喊一句“tuk-tuk”,若是在中国,在北京,我完全可以把这些当作空气,不加理会;但在金边,在暹粒,每一个突突车司机的语气和神态就和索要糖果的柬埔寨儿童一般无二,这时候,你只能说一声:不,谢谢。
![]() |
金边称得上的旅游景点屈指可数,无非皇宫银殿、国家博物馆(紧邻皇宫)、山丘寺(Wat Phnom,或叫塔山),再加上监狱和杀人场,走马观花,一天绰绰有余。Lonely Planet上有一条步行路线,从山丘寺向西过火车站后向南,经中央市场再到独立纪念碑,最后抵达皇宫和国家博物馆。路线不算太长,但在炎热的天气下,实践起来依然需要很大的勇气。最终我们采取了这样的走法:皇宫——山丘寺及其周边——河边午饭、乌那隆寺(Wat Ounalom)、国家博物馆——独立纪念碑、监狱博物馆——晚饭。之所以这样走,有几个原因。一是因为住在国家博物馆北边,皇宫中午关张,而国家博物馆中午照样开,所以决定先看皇宫;二是想早点买好第二天的长途车票以及电话卡,所以就先去了山丘寺那边,但是中午又热又饿,所以在周边就没有多逛,根据Phnom Penh一书的说法,那边还是保留了一些殖民时期的风貌的;下午看完了国家博物馆,发现当天还有时间,就把之后去Tuol Sleng的计划提前了,看完了正好回宾馆休息吃饭。
现在正是柬埔寨的雨季,但不是雨季中雨量最大的月份,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小的月份。这意味着,并不会整日整夜的下雨。多数情况下,上午没有雨,甚至是艳阳高照。只有到了中午或下午,暴雨才会突然降临,把酷热扫荡一空,短的几分钟十几分钟就停了,长的可以持续一两小时不歇。有意思的是,金边的雨总比暹粒少,甚至一天从早到晚都没有。并不多的雨,并不太热的天,连湿度也没有料想中的大(虽然洗的衣服照样不容易干,但感觉比桑拿天的北京和酷热中的江南还要舒服),这样的天气完全是适合旅游的。只有一样,雨季去吴哥看日出日落,十有八九落空。(综合我从旅游书、网上攻略和司机那里得到的信息,不要在四五月去,热死你,也不要在十月十一月去,涝死你。)
当第一场雨不期而至的时候,我们刚吃完午餐,去乌那隆寺。有些意外的是,这个柬埔寨的佛教总部内竟然十分幽静,始终没有见到一个僧人,只有修理建筑的几个工人,一对逡巡而过的母女,以及一只在骨灰塔上的小亭子中避雨的老猫。金边的寺庙很多,比如柬越友谊纪念碑附近的Wat Botum、独立纪念碑附近的Wat Langka,奥林匹克运动场附近的Wat Moha Montrei,但估计情形与乌那隆寺也相差无多,并不值得特地前往一看。
![]() |
唯一不同的是山丘寺。这座寺坐落于市内唯一的山上(其实就是个小丘),据说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安放Penh夫人(Phnom Penh名字的由来)发现的神像佛像。现在的寺内仍然供奉着不少佛像,偶尔有信众过来磕头烧香,祈求好运。大殿内则坐着四五个乐手,但凡有游客或者信众进殿,便吹吹敲打起来,前面的地上放着一个盛钱的托盘。一个老头始终在一边看花花绿绿的柬文报纸,津津有味,旁若无人。寺外另有一殿,殿内更是烟雾缭绕,祈愿者甚多,没有进去凑热闹,不知供奉的是何方神圣。另一侧则有一个祭坛,供奉了一尊貌似柬埔寨国王的坐像,两边是彩色浮雕,左侧是一名士兵(可能是暹罗人)举着法国国旗,右侧则是三个妇女托着贡品面向国王。从旁边一块石碑上的简单文字可以看出,这些雕像和浮雕是为了纪念1907年法国与暹罗签署的《法暹条约》,该条约使得暹罗放弃了柬埔寨三个省份(诗梳风、马德望、暹粒)的宗主权。祭坛下方的草地内安置一个硕大的表盘,秒钟悄无声息地转动着,铭牌显示是云南某公司于2000年赠送的。奇怪的是,表以及上方的祭坛在几本旅游指南中都未讲过。山丘下方有大象可以骑,但在这儿骑,即使是骑着上小丘,也挺没意思的。上山丘寺需门票一美元,但山丘本身无围墙,似乎不从买票点也能进去,正在懊悔的时候,看见树荫下坐着一个保安,眼神漠然。
![]() |
山丘寺一带可算是金边主城区的北起点。从这里往南是金边的几条主要干道:莫尼旺大道,诺罗敦大道和河滨大道(西索瓦大道),诺罗敦、西索瓦和莫尼旺均是柬埔寨近代先王的名姓。与这几条南北向大道交叉的东西向大道有安东大道、西哈努克大道和毛泽东大道,前二者也是柬王。总的来说,莫尼旺和西哈努克之间的这片区域是金边的最初城区,如今来看,依然是最现代的。当年山丘寺往北的外国人聚居区早就没落了,只剩下一些殖民风格的建筑不知是何年代。向南的河滨大道则密集排列着面向外国游客的各种宾馆、餐馆和酒吧。午餐所吃的一家意式餐厅味道上佳,可惜价格也不便宜,两人花了十八美元。相对来说,晚餐所吃的柬餐就便宜多了,仅用了九美元。这是我们第一次吃Amok,不知道当中所加香料为柠檬草(Lemon Grass),只觉得味道相当怪,但如果把它挑在一边,吃其余的鸡肉、蘑菇,感觉美味之极。不过,饭馆上菜的速度简直让你没脾气。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傻坐着,听着一边的老外聊着天,说着柬埔寨的好,没有台风,没有地震……
但这片土地却多灾多难。它曾经是鼎盛一时的帝国,后来却被左右强邻摧垮了,被远道而来的殖民者保护了,被法西斯占据了。独立了,过了几年好日子,却依然活在大国冷战的阴影之下。于是,叛乱了,革命了,大屠杀开始了。侵略结束了梦魇,和平却依旧遥遥无期。终于有一天,它再次成为王国,国王依旧,人民不再。
![]() |
在Tuol Sleng高中每栋建筑的入口,都挂着一个牌子,禁止微笑。事实上,你根本无法笑出来。有本旅游指南上说金边市内有很多ugly Chinese-style building,我觉得这座高中的校舍就属于这种,远远地看,和我的高中差不了多少。但这里是曾经关押了两三万人的残酷监狱。前政权的,无辜的,同志、战友,男女老少。仅有六七个人活了下来。少部分就死在了这里,大部分则被运到郊外的一个村子Choeung Ek处决,如今那里也是一个景点,叫做杀人场。2010年,当年负责Tuol Sleng的狱长康克由(别名Duch)作为首个赤柬高级领导人在柬埔寨法院特别法庭受审,获刑35年。如果能活到出狱那一天,他将87岁。从杀人场展厅里的一些文字看,康克由对自己的罪行进行了反省和忏悔。但那些直接充当刽子手的监狱看守们,却往往不能如此。在Tuol Sleng的D栋的一间教室内,挂着一些前看守的照片和他们的简介与自述。有的人对自己在越占时期遭关押忿忿不平,把罪责都归在赤柬高层身上,有的人则指天发誓,否认自己做过任何杀人之事。这些心态其实不难理解,想想中国这半个多世纪的事,既不相同,却又有多少相似之处。如今的洪森政府以稳定为由在推动审判赤柬上并不用力,不知何时,那些丧尽人伦的凶手们才能得到他们应有的惩罚。但无论怎样,那段历史是不可否认的、无法抹去的。在金边或暹粒的任何一家外文书店,书架上所摆放的有关柬埔寨的英文书籍中,吴哥占了一半,另一半就是红色高棉。(归国的飞机上,一个老外拿一本特厚的书看,书名是When The War Was Over,正是关于赤柬的。)吴哥与赤柬几乎成了柬埔寨的全部定义。我并未与任何一个柬埔寨人谈这个,所以确实不知道他们对于这段历史是何种心态。大多数当代柬埔寨青年人可能对这段三十多年前的历史并不熟悉,因为直到2009年它才正式进入高中历史课。当我看完杀人场,坐突突车回宾馆的时候,一路尘土飞扬,摩托车如潮涌一般,我看着市场前站立的一群一群既时髦又土气的年轻姑娘小伙子,心想:你们怎么会花两美元去看那个尸骨塔那些万人坑呢?你们的生活只与当下相关。杀戮已成往事,你们现在面对的是贫穷与腐败。
![]() |
赤柬坏事做绝,但有两件事没做,一是没动西哈努克和他的皇宫,二是没像红卫兵破四旧一样把吴哥古迹夷为平地。皇宫与银殿两处紧邻,一张门票,已涨到6.25美元一人,相机另外不再单独收钱。八月虽是雨季,上午的天气也绝好。湛蓝的天空,映衬着皇宫内建筑的金黄色屋顶,非常漂亮。赶在旅游团到来之前摆个pose照个相,成为了我们柬埔寨之行的一个良好的开端。皇宫内几栋建筑正在维修,包括那座有些特殊的拿破仑三世阁。拍照之时,突然从国王办公楼内跑出了一只猴子,步履蹒跚,一会儿却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银殿的外形其实和加冕厅很像,里面佛像很多,最值钱的恐怕就是中央的金佛以及那座绿玉佛了。银殿四周的《罗摩衍那》彩色壁画并未修缮,看起来有些古旧。倒是几座国王的骨灰塔看着很豪华。两个外国小伙子和一个外国姑娘让我给他们在诺罗敦国王的骨灰塔前照了像,我让他们给我们在诺罗敦的骑马像前合了影。第二天下午,我们与他们在巴肯山又相遇了;第三天早晨,我们又重逢在吴哥寺前。一个男孩对我们说:see you tomorrow,但后来就再没见过。那句词怎么唱的来着——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 |
在金边,其实有一个空间可真正看作是与吴哥的交汇点,那便是皇宫北侧的国家博物馆。它的红色外观与皇宫的黄色相映成趣。博物馆不大,基本一个小时可看完。但内涵非常丰富,它收藏的雕像、浮雕多为精品,完全可作为前往吴哥参观的导引。若是先看吴哥,再来此处,亦是很好的复习回顾。《走遍全球•柬埔寨和吴哥寺》一书所提三件展品不可不看:横卧的毗湿奴,八只手的毗湿奴,以及阇耶跋摩七世像。和维纳斯一样没胳膊的阇耶跋摩七世盘腿坐在那里,上身微微前倾,颔首冥思。他体态壮实,与今日矮小精瘦的高棉男人迥然不同,这也许就是中兴之主、天之骄子的身形吧!中庭处的一尊阇耶跋摩七世坐像原立于吴哥通王城的癞王台(如今那里的是复制品),模样又是另外一副,有的指南认为这是阎摩(Yama),搞不清楚。博物馆其余展品亦多有趣,我们尤其喜欢的是湿婆神的儿子象头神Ganesha,憨态可掬。这里收藏的毗湿奴的老婆拉克希米的雕像也有不少,可仔细看看;豆蔻寺的北塔正在整修,里面有名的拉克希米浮雕无缘看到。不少人觉得国家博物馆很小,藏品少,不值一看;其实不然,这里的每件东西真正是高棉的精华,传递出高棉帝国的历史、宗教与艺术,三块钱门票绝对物超所值。所需要的,恐怕就是事前事后的一点功课罢了。
在暹粒时,司机Rady说,他的梦想是有朝一日去中国旅行,开着汽车去看长城。我说,是的,大家去中国都要看长城,大家来柬埔寨都要看吴哥。他以为然。我心里又想,没人来柬埔寨是特地到金边的吧。一个多世纪前,自吴哥被法国人发现之后,游客蜂拥而至,金边就一直默默地作为一个中转站而存在着。环顾东南亚,它也始终无法与西贡、曼谷或者雅加达相提并论。但作为一个首都,它一直顽强而坚定地存在着。在中国人眼里,它仍然像是个放大了五六倍的中西部小城,然后把十倍几十倍的人口给塞了进去。你在城市的东边并不能完全感觉到他们,但在西边、南边,在低矮破旧的民居内,在你目光所及的市场里,他们如蝼蚁一般,弱小却又温和地活着。我再一次回想起从杀人场归来时大道上飞扬的尘土和汹涌的人流,1975年的4月,那些人也是这般地离开过吧。他们走向了死亡,而今天,有的是希望。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