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初夏的华尔兹04:音乐之都维也纳(上篇)与Sisi的约定
奥地利的乡村明显比捷克要精致很多,毕竟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之一。房子犹如乐高玩具一样散落在山间田野,遍地是绿草,抬头是蓝天。这里是孩子与老人的乐园:孩子们能接触大自然,快乐肆意地成长,而老人们则能安逸平静地度过晚年。在路上看到过一个老师带着一群孩子们参观消防队。我在想,要是这个年纪的小孩在中国肯定在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为的只是考取所谓的“名校”,然而最基本的逃生技能、生存技巧则是一点也没有,这样长大的孩子,就一如父母般地过着这样的生活。在我看来,着实可悲之极。纵然短期旅游和长期居住有本质的差别,但是其中的一些现象值得反思。
车开进维也纳,因为最近在开什么会议,所以车行速度有点慢,但也能让我慢慢欣赏市容。维也纳(德语:Wien,英语:Vienna)奥地利首都,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乐之都”的盛誉,又有以精美绝伦、风格各异的建筑而赢得的“建筑之都”的美称,因其悠久的历史被称为“文化之都”;以精妙绝伦的装饰而被称为“装饰之都”。不过看过布拉格后,就觉得有点视觉疲劳了,而且维也纳的建筑大多为灰白色调,比较内敛低调,像一位淑女,对我来说,冲击力就减弱了。不过在这个充斥着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等传统风格的城市里,还是有人“离经叛道”的。比如很有名的分离派会馆和青春派大楼。米兰昆德拉借Franz的口说:“欧洲人意识中的美总带有预先规定的尺度,我们总是有一种审美的目的和一个长远计划。就是这个东西,使西方人花了几十年去修建哥特式大教堂或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广场。纽约的美呢,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基础上。它没有目的,不需要人的设计,就象石笋状溶洞。它那些丑陋形式是偶然产生的,没有设计的。在这样不可思议的外围环境中,它们突然闪耀出奇异的诗意。”而纽约代表了所有的新兴城市。它们的美宛如罂粟,蛊惑着人们的欲望,令现代人难以抵御。
分离派会馆由1898年一群对抗旧派建筑师与宫廷贵族的艺术家所建,主要由华格纳的学生奥布里希设计,它最大的特征就是那颗金色的圆顶,由一片片金色的月桂叶组成。当时,曾遭保守势力取笑为“镀金的大白菜”,白色四方形的会馆外墙浅浮雕花饰壁,立面饰有猫头鹰与女妖美杜沙的头像,三角楣上刻着分离派运动的主张——每个时期都有它自己的艺术,艺术有它的自由。青春派大楼位于河滨大道中央市场对面,包括两栋公寓,建于1899年,由奥图。瓦格纳设计。大楼的最大特色是色彩鲜丽的里立面,呈现出青春派在装饰上的功力。位于38号的公寓与分离派会馆同一年建成,立面以女性头像、金棕榈叶作为装饰,让我想起了希腊女神头上的装饰。当时的保守派艺术家肯定受不了这样的艺术形式,但它们经历了时间的洗礼,还是留存了下来。个人觉得,反抗的意义大于艺术本身的价值。
到达维也纳的第一站不是任何景点,而是先吃午饭,这顿午饭把我雷到了:肋排餐,居然还号称自己是维也纳最好吃的肋排,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这个餐厅在环城大道附近,一条小马路走进去,走进地下二楼,餐厅好像是建造在一个类似于下水道的地方,貌似是1591年建造的,下水道的顶上还有年代的标记。餐厅内部,很昏暗的,我这种有幽闭恐惧症的人来说,还真有点受不了。大家耐心等待着午餐,结果这个东西上来,大家都昏过去了。这肋排太给力了!更经典的是,说当地人是吃3根的,我们已经减量了上了2根。我数了下,2根的分量大概是20几块小排骨的量,欧洲人到底是不一样的身体啊!空口吃20几块小排骨,实在太刺激了,每个人像打了鸡血一样去切肋排,然后吃的那叫一个欢乐呀。其实这个还不是高潮,吃完了小排剩下的骨头才是,中国人民强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奥地利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没有简单地把骨头拿去喂狗,而是创作了一幅幅生动的艺术作品,艺术源于生活!!最后女孩子大多留了很多没吃完,服务生看到我们的骨头摆成这样也没想法了,他后来对完全消灭两根肋排的男生竖了竖大拇指。
吃完饭,我们前往施特劳斯金像所在的维也纳的市立公园。之前看别人的帖子,也没什么感觉。这个金像说是日本人给镀的金身,因为日本人太热爱施特劳斯了,你当是释迦摩尼坐像啊?我记得照片里是被放置在一个高处被瞻仰的,没想到现在被移到了领奖台上,居然还是2的位置。于是游客们就欢天喜地地站到了冠军的位置,和施特劳斯大师的金像勾肩搭背地拗造型了。看到大师沦落至此,兴致大减。大概是欧债危机,大师为了挣钱也沦落风尘了。于心不忍,抢了个空档拍了一张,蓦然离开。市内公园附近绿荫蔽日,还有很多音乐家的塑像。从市内公园走出来有个叫Kursalon的地方,应该也是吃饭,听音乐会的地方,晚饭时分看到很多旅游大巴开到里面去。在维也纳真的仿佛所有的地方都有音乐会一样,也不知道是真的那么热爱音乐,还是已经将音乐包装成各种产品,对游客进行销售了呢?
“环形大道(Ringstrass,当地也有人叫它戒指路)是1857年修建的,有57米宽、4公里长。以国家歌剧院为起点,沿环城大道顺时针步行不到10分钟,气势磅礴的建筑群如排山倒海般涌来。霍夫堡皇宫、西班牙马术学校、自然博物馆、艺术博物馆无不刻有哈布斯堡的印记,也正是哈布斯堡王朝最出名的皇帝弗兰茨. 约瑟夫一世成就了环城大道,成为欧洲最优美的城市通道之一。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市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环形大道之内的老城,对机动车封闭。作为旧城之外的第一环交通干道,环形大道上的机动车道也并不如想象中拥挤。在环形大道上,自行车和有轨电车承担了更多的功用。便捷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让更多的维也纳人加入了绿色出行的行列。这一系统的自行车租赁点覆盖全城主要公交换乘点,在环形大道上,分布尤其密集。只要支付1欧元注册费,本地市民便可享受一小时内的免费租赁。环城大道上设有专用自行车道,天气好的日子,沿途租赁处几乎看不到闲置的自行车,想跨上单车绕老城兜个风还真需要点好运气。”
回来以后的某日下午,又翻出了Before Sunrise这部片子,它有个很美的名字叫做《爱在黎明破晓时》,1995年出品,Ethan Hawke主演的。我再看的时候才刚刚发现原来这部片子是在维也纳拍摄的,着实小兴奋了一把。这部影片讲述了美国青年杰西在开往维也纳的火车上,认识了法国女学生塞利娜,火车到达维也纳,杰西说服了塞利娜一同下车,并游览了很多景点。他们决定今后不再见面仅仅在一起渡过一个愉快的夜晚。但半年之后在同一个约会地点见面,之后分手各自踏上旅途。影片不是传统的浪漫爱情片,非常独特,从头至尾两个人都在交谈:两个人从火车上谈到环城大道的有轨电车上,从普拉特的公共游乐场谈到无名墓地,从街头的露天酒吧谈到夜总会的游艺机前。话题覆盖了爱情、亲情、死亡、社会关系,对未来的想法等等。这种柏拉图的恋爱方式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接受,但我觉得能和一个喜欢的人这么天马行空,但又充满睿智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实在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两人就是坐着我眼前的环城大道有轨电车,抵达各个景点,你来我往,字字珠玑。9年后,Ethan Hawke已经离婚了,两位主演再次携手出演了Before Sunset《爱在日落黄昏前》,影片也是小成本制作,交代了两位主人公在巴黎再次相遇之后的种种境况,同样又是纯粹的交流,令人唏嘘不已。Jesse: Maybe what I'm saying is, is the world might be evolving the way a person evolves, right? Like, I mean, me for example. Am I getting worse? Am I improving? I don't know. When I was younger, I was healthier, but I was, uh, whacked with insecurity, you know? Now I'm older and my problems are deeper, but I'm more equipped to handle them. Life's hard. It's supposed to be. If we didn't suffer, we'd never learn anything.
美泉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14世纪初开始这个地区称为卡特尔堡(Katterburg),经营一座磨坊和一家葡萄酿酒厂,在农场雇工的努力下,几个世纪来呈现出繁荣的景象。1548年起成为维也纳市长的办公地,直到156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二世(1564年至1576年在位)买下了这块地,包括一座房子、一座磨坊、一间畜舍和一座休闲果园,从此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所在地。美泉宫的名字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传说1612年他狩猎至此,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1743年,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下令在此营建气势磅礴的美泉宫和巴洛克式花园,总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马车很多马车,可以绕宫殿一周。Sisi当年也坐过马车的吧~~此行捷奥,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除了英国的伊利莎白一世,维多利亚女皇还有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以外,还有这位传奇色彩的奥地利女皇。她的生平我已经在前一篇博文中做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游客们可以参观的有二层楼的四十间房间,但我们好像只参观了20个。前台有免费的讲解机,只要输入房间号码,把讲解机房在耳朵边上就可以听了,有中文版的,非常好!让我们了解了这个皇宫和这个传奇王朝的故事。进入宫殿参观,按规定内部是不许拍照的。但网上肯定有强人违反规定,所以我就借用一下他们的照片,为了使我的游记尽量完整,不留空白。记得Sisi里面她刚嫁到奥地利,经常会在皇宫里迷路,因为这里的房间都可以贯通。的确蛮搞脑子的。她新婚不久还光着脚在皇宫里穿行,想找这里的动物园。这次听了介绍,其实电影里描绘的爱情神话并不存在,两个人很不幸福。Franz基本在这座宫殿度过了他的一生,但Sisi却受不了繁文缛节,生性自由奔放,后期一直在外旅行。这个皇宫因为资金问题,规模和奢华程度均无法和凡尔赛宫相提并论,就连伊斯坦布尔的新皇宫都比它奢华数倍,大概是因为Franz在位的时期是哈布斯堡王朝由盛转衰的阶段。想象着Sisi在这个巨型而精致的鸟笼里和一个她不爱的男人生活在一起,该有多么地痛苦。不过夫妻间的事情,又有谁说的清楚呢?
美泉宫宫殿南面是美泉宫花园,游客都会为这里壮丽的景观所倾倒:八块精雕细琢的花圃拼成了一个巨大的法国式花园,两侧是茂密的树林,而在花园的前方是一座小山,山上坐落着凯旋门,山脚下是海神喷泉。海神喷泉,是一座1780年修建的美丽的喷泉。水池的中央是一组根据希腊海神的故事塑造的雕塑。从海神喷泉向东,才是赫赫有名但不很起眼的「美丽泉」——这座泉水是马提阿斯一世皇帝在一六一七年狩猎时发现的。整个夏宫也就因此而得名。沿着铺满碎石的“之”字形小路爬到小山顶上,这里是美泉宫的最高点。1775年建筑师约翰?费迪南德?海岑多夫?冯?霍恩贝格在这里设计、建造了古典风格的凯旋门。这座凯旋门是为了纪念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1757年战胜普鲁士的弗利德里希大帝的军队而建的。因为时间的关系,花园都没有逛,所以也没能登上凯旋门,一览维也纳市容。有点遗憾。听说花园后面还有迷宫、动物园等等。说到灌木修剪而成的迷宫,又想起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了,真想体验一下这种“绝望”的心情~~我真BT~~
吃晚饭之前,有人要求买施华洛世奇,所以导游安排了一家免税店,这时全团的购物能力开始全面爆发,基本是去扫货的。那里的款式不是最新的,好在代购任务都完成了。满载而归。我团藏龙卧虎啊!!晚饭是此行唯一一顿中餐,味道一般,但价格也不菲,看到当地人就吃了点炒饭、八宝辣酱和广东点心之类的。这里的康师傅方便面打完折8欧一份,早知道多抗一点来了!吃完晚饭回宾馆放行李,然后决定出来逛逛,顺便找邮局,这里宾馆的邮票卖光了,汗啊~~离宾馆很近的就走到火车站了。也是类似公交枢纽的。有地铁和火车。其实已经晚上九点了,天还是很亮。火车站人不多,一层是很多商店,下层是地铁,上层火车站台。
在火车站找邮局还找了很久,问了一个花店mm,她叽里呱啦说了一通德国口音的英文,反正是电梯那里啥啥的,之前不是知道奥地利的邮局是黄颜色的么,根据她的指示也没看见啊,结果就走到下面地铁去了。没有什么人的。后来地铁绕了半天都没找到邮局,后来终于在靠电梯那里碰到团友,原来不是邮局,是个邮箱,汗哒哒滴~~于是买了漂亮的明信片,决定后面几天来寄掉。这是我们此次买的所有的明信片。没寄掉的已经挂在我的办公桌前面了,天天看看都开心!
后来露露困了想回去洗洗睡了,我又很想看看维也纳,因为后面一晚安排了金色大厅,然后就飞上海了,所以我们就在火车站分手,我决定一个人在附近走走。亏得这里治安还不错,但也是有吉普赛人的,心里有点忐忑~~本来我是想找宾馆附近的一座教堂看看的,结果越走越远了。我们宾馆附近的这条街叫Mariahilfer Str,非常非常非常长,我本来想就走走的,发现走了20分钟还没有走到一半。地上其实也不怎么干净,都是宣传单,散了一地。晚上九点多商店虽然都关掉了,但是橱窗都亮着,所以可以window shopping啦。有很多橱窗可以看,我本来看到一家军刀店的橱窗,MS都陈列了些有年头的刀具,但是有两个老外一直驻足在店前细细观赏,害我又不好意思冲上去拍照,哎~~
看到有人在街边喝酒打碟,然后一对老夫妻居然迎合着强烈的电子节拍翩然起舞,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拍照欣赏。还看到几个年轻人坐在街边,染着五彩的头发,唱着不太给力的摇滚,大概是向传统的反叛吧~~九点半的时候往回走,发现了Sisi巧克力商店。如果说萨尔斯堡贩卖的是莫扎特,那么维也纳贩卖的就是Sisi了。觉得有点不太舒服。原来回宾馆的时候被一个阿三尾随,好在快到宾馆了,才摆脱他,一个人出去瞎晃是有点危险。回宾馆洗洗睡了,因为明天的日程也很满。
![]() |
车开进维也纳,因为最近在开什么会议,所以车行速度有点慢,但也能让我慢慢欣赏市容。维也纳(德语:Wien,英语:Vienna)奥地利首都,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乐之都”的盛誉,又有以精美绝伦、风格各异的建筑而赢得的“建筑之都”的美称,因其悠久的历史被称为“文化之都”;以精妙绝伦的装饰而被称为“装饰之都”。不过看过布拉格后,就觉得有点视觉疲劳了,而且维也纳的建筑大多为灰白色调,比较内敛低调,像一位淑女,对我来说,冲击力就减弱了。不过在这个充斥着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等传统风格的城市里,还是有人“离经叛道”的。比如很有名的分离派会馆和青春派大楼。米兰昆德拉借Franz的口说:“欧洲人意识中的美总带有预先规定的尺度,我们总是有一种审美的目的和一个长远计划。就是这个东西,使西方人花了几十年去修建哥特式大教堂或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广场。纽约的美呢,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基础上。它没有目的,不需要人的设计,就象石笋状溶洞。它那些丑陋形式是偶然产生的,没有设计的。在这样不可思议的外围环境中,它们突然闪耀出奇异的诗意。”而纽约代表了所有的新兴城市。它们的美宛如罂粟,蛊惑着人们的欲望,令现代人难以抵御。
![]() |
分离派会馆由1898年一群对抗旧派建筑师与宫廷贵族的艺术家所建,主要由华格纳的学生奥布里希设计,它最大的特征就是那颗金色的圆顶,由一片片金色的月桂叶组成。当时,曾遭保守势力取笑为“镀金的大白菜”,白色四方形的会馆外墙浅浮雕花饰壁,立面饰有猫头鹰与女妖美杜沙的头像,三角楣上刻着分离派运动的主张——每个时期都有它自己的艺术,艺术有它的自由。青春派大楼位于河滨大道中央市场对面,包括两栋公寓,建于1899年,由奥图。瓦格纳设计。大楼的最大特色是色彩鲜丽的里立面,呈现出青春派在装饰上的功力。位于38号的公寓与分离派会馆同一年建成,立面以女性头像、金棕榈叶作为装饰,让我想起了希腊女神头上的装饰。当时的保守派艺术家肯定受不了这样的艺术形式,但它们经历了时间的洗礼,还是留存了下来。个人觉得,反抗的意义大于艺术本身的价值。
![]() |
到达维也纳的第一站不是任何景点,而是先吃午饭,这顿午饭把我雷到了:肋排餐,居然还号称自己是维也纳最好吃的肋排,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这个餐厅在环城大道附近,一条小马路走进去,走进地下二楼,餐厅好像是建造在一个类似于下水道的地方,貌似是1591年建造的,下水道的顶上还有年代的标记。餐厅内部,很昏暗的,我这种有幽闭恐惧症的人来说,还真有点受不了。大家耐心等待着午餐,结果这个东西上来,大家都昏过去了。这肋排太给力了!更经典的是,说当地人是吃3根的,我们已经减量了上了2根。我数了下,2根的分量大概是20几块小排骨的量,欧洲人到底是不一样的身体啊!空口吃20几块小排骨,实在太刺激了,每个人像打了鸡血一样去切肋排,然后吃的那叫一个欢乐呀。其实这个还不是高潮,吃完了小排剩下的骨头才是,中国人民强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奥地利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没有简单地把骨头拿去喂狗,而是创作了一幅幅生动的艺术作品,艺术源于生活!!最后女孩子大多留了很多没吃完,服务生看到我们的骨头摆成这样也没想法了,他后来对完全消灭两根肋排的男生竖了竖大拇指。
![]() |
吃完饭,我们前往施特劳斯金像所在的维也纳的市立公园。之前看别人的帖子,也没什么感觉。这个金像说是日本人给镀的金身,因为日本人太热爱施特劳斯了,你当是释迦摩尼坐像啊?我记得照片里是被放置在一个高处被瞻仰的,没想到现在被移到了领奖台上,居然还是2的位置。于是游客们就欢天喜地地站到了冠军的位置,和施特劳斯大师的金像勾肩搭背地拗造型了。看到大师沦落至此,兴致大减。大概是欧债危机,大师为了挣钱也沦落风尘了。于心不忍,抢了个空档拍了一张,蓦然离开。市内公园附近绿荫蔽日,还有很多音乐家的塑像。从市内公园走出来有个叫Kursalon的地方,应该也是吃饭,听音乐会的地方,晚饭时分看到很多旅游大巴开到里面去。在维也纳真的仿佛所有的地方都有音乐会一样,也不知道是真的那么热爱音乐,还是已经将音乐包装成各种产品,对游客进行销售了呢?
![]() |
“环形大道(Ringstrass,当地也有人叫它戒指路)是1857年修建的,有57米宽、4公里长。以国家歌剧院为起点,沿环城大道顺时针步行不到10分钟,气势磅礴的建筑群如排山倒海般涌来。霍夫堡皇宫、西班牙马术学校、自然博物馆、艺术博物馆无不刻有哈布斯堡的印记,也正是哈布斯堡王朝最出名的皇帝弗兰茨. 约瑟夫一世成就了环城大道,成为欧洲最优美的城市通道之一。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市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环形大道之内的老城,对机动车封闭。作为旧城之外的第一环交通干道,环形大道上的机动车道也并不如想象中拥挤。在环形大道上,自行车和有轨电车承担了更多的功用。便捷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让更多的维也纳人加入了绿色出行的行列。这一系统的自行车租赁点覆盖全城主要公交换乘点,在环形大道上,分布尤其密集。只要支付1欧元注册费,本地市民便可享受一小时内的免费租赁。环城大道上设有专用自行车道,天气好的日子,沿途租赁处几乎看不到闲置的自行车,想跨上单车绕老城兜个风还真需要点好运气。”
![]() |
回来以后的某日下午,又翻出了Before Sunrise这部片子,它有个很美的名字叫做《爱在黎明破晓时》,1995年出品,Ethan Hawke主演的。我再看的时候才刚刚发现原来这部片子是在维也纳拍摄的,着实小兴奋了一把。这部影片讲述了美国青年杰西在开往维也纳的火车上,认识了法国女学生塞利娜,火车到达维也纳,杰西说服了塞利娜一同下车,并游览了很多景点。他们决定今后不再见面仅仅在一起渡过一个愉快的夜晚。但半年之后在同一个约会地点见面,之后分手各自踏上旅途。影片不是传统的浪漫爱情片,非常独特,从头至尾两个人都在交谈:两个人从火车上谈到环城大道的有轨电车上,从普拉特的公共游乐场谈到无名墓地,从街头的露天酒吧谈到夜总会的游艺机前。话题覆盖了爱情、亲情、死亡、社会关系,对未来的想法等等。这种柏拉图的恋爱方式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接受,但我觉得能和一个喜欢的人这么天马行空,但又充满睿智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实在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两人就是坐着我眼前的环城大道有轨电车,抵达各个景点,你来我往,字字珠玑。9年后,Ethan Hawke已经离婚了,两位主演再次携手出演了Before Sunset《爱在日落黄昏前》,影片也是小成本制作,交代了两位主人公在巴黎再次相遇之后的种种境况,同样又是纯粹的交流,令人唏嘘不已。Jesse: Maybe what I'm saying is, is the world might be evolving the way a person evolves, right? Like, I mean, me for example. Am I getting worse? Am I improving? I don't know. When I was younger, I was healthier, but I was, uh, whacked with insecurity, you know? Now I'm older and my problems are deeper, but I'm more equipped to handle them. Life's hard. It's supposed to be. If we didn't suffer, we'd never learn anything.
![]() |
美泉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14世纪初开始这个地区称为卡特尔堡(Katterburg),经营一座磨坊和一家葡萄酿酒厂,在农场雇工的努力下,几个世纪来呈现出繁荣的景象。1548年起成为维也纳市长的办公地,直到156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二世(1564年至1576年在位)买下了这块地,包括一座房子、一座磨坊、一间畜舍和一座休闲果园,从此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所在地。美泉宫的名字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传说1612年他狩猎至此,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1743年,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下令在此营建气势磅礴的美泉宫和巴洛克式花园,总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马车很多马车,可以绕宫殿一周。Sisi当年也坐过马车的吧~~此行捷奥,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除了英国的伊利莎白一世,维多利亚女皇还有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以外,还有这位传奇色彩的奥地利女皇。她的生平我已经在前一篇博文中做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 |
游客们可以参观的有二层楼的四十间房间,但我们好像只参观了20个。前台有免费的讲解机,只要输入房间号码,把讲解机房在耳朵边上就可以听了,有中文版的,非常好!让我们了解了这个皇宫和这个传奇王朝的故事。进入宫殿参观,按规定内部是不许拍照的。但网上肯定有强人违反规定,所以我就借用一下他们的照片,为了使我的游记尽量完整,不留空白。记得Sisi里面她刚嫁到奥地利,经常会在皇宫里迷路,因为这里的房间都可以贯通。的确蛮搞脑子的。她新婚不久还光着脚在皇宫里穿行,想找这里的动物园。这次听了介绍,其实电影里描绘的爱情神话并不存在,两个人很不幸福。Franz基本在这座宫殿度过了他的一生,但Sisi却受不了繁文缛节,生性自由奔放,后期一直在外旅行。这个皇宫因为资金问题,规模和奢华程度均无法和凡尔赛宫相提并论,就连伊斯坦布尔的新皇宫都比它奢华数倍,大概是因为Franz在位的时期是哈布斯堡王朝由盛转衰的阶段。想象着Sisi在这个巨型而精致的鸟笼里和一个她不爱的男人生活在一起,该有多么地痛苦。不过夫妻间的事情,又有谁说的清楚呢?
![]() |
美泉宫宫殿南面是美泉宫花园,游客都会为这里壮丽的景观所倾倒:八块精雕细琢的花圃拼成了一个巨大的法国式花园,两侧是茂密的树林,而在花园的前方是一座小山,山上坐落着凯旋门,山脚下是海神喷泉。海神喷泉,是一座1780年修建的美丽的喷泉。水池的中央是一组根据希腊海神的故事塑造的雕塑。从海神喷泉向东,才是赫赫有名但不很起眼的「美丽泉」——这座泉水是马提阿斯一世皇帝在一六一七年狩猎时发现的。整个夏宫也就因此而得名。沿着铺满碎石的“之”字形小路爬到小山顶上,这里是美泉宫的最高点。1775年建筑师约翰?费迪南德?海岑多夫?冯?霍恩贝格在这里设计、建造了古典风格的凯旋门。这座凯旋门是为了纪念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1757年战胜普鲁士的弗利德里希大帝的军队而建的。因为时间的关系,花园都没有逛,所以也没能登上凯旋门,一览维也纳市容。有点遗憾。听说花园后面还有迷宫、动物园等等。说到灌木修剪而成的迷宫,又想起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了,真想体验一下这种“绝望”的心情~~我真BT~~
![]() |
吃晚饭之前,有人要求买施华洛世奇,所以导游安排了一家免税店,这时全团的购物能力开始全面爆发,基本是去扫货的。那里的款式不是最新的,好在代购任务都完成了。满载而归。我团藏龙卧虎啊!!晚饭是此行唯一一顿中餐,味道一般,但价格也不菲,看到当地人就吃了点炒饭、八宝辣酱和广东点心之类的。这里的康师傅方便面打完折8欧一份,早知道多抗一点来了!吃完晚饭回宾馆放行李,然后决定出来逛逛,顺便找邮局,这里宾馆的邮票卖光了,汗啊~~离宾馆很近的就走到火车站了。也是类似公交枢纽的。有地铁和火车。其实已经晚上九点了,天还是很亮。火车站人不多,一层是很多商店,下层是地铁,上层火车站台。
![]() |
在火车站找邮局还找了很久,问了一个花店mm,她叽里呱啦说了一通德国口音的英文,反正是电梯那里啥啥的,之前不是知道奥地利的邮局是黄颜色的么,根据她的指示也没看见啊,结果就走到下面地铁去了。没有什么人的。后来地铁绕了半天都没找到邮局,后来终于在靠电梯那里碰到团友,原来不是邮局,是个邮箱,汗哒哒滴~~于是买了漂亮的明信片,决定后面几天来寄掉。这是我们此次买的所有的明信片。没寄掉的已经挂在我的办公桌前面了,天天看看都开心!
![]() |
后来露露困了想回去洗洗睡了,我又很想看看维也纳,因为后面一晚安排了金色大厅,然后就飞上海了,所以我们就在火车站分手,我决定一个人在附近走走。亏得这里治安还不错,但也是有吉普赛人的,心里有点忐忑~~本来我是想找宾馆附近的一座教堂看看的,结果越走越远了。我们宾馆附近的这条街叫Mariahilfer Str,非常非常非常长,我本来想就走走的,发现走了20分钟还没有走到一半。地上其实也不怎么干净,都是宣传单,散了一地。晚上九点多商店虽然都关掉了,但是橱窗都亮着,所以可以window shopping啦。有很多橱窗可以看,我本来看到一家军刀店的橱窗,MS都陈列了些有年头的刀具,但是有两个老外一直驻足在店前细细观赏,害我又不好意思冲上去拍照,哎~~
![]() |
看到有人在街边喝酒打碟,然后一对老夫妻居然迎合着强烈的电子节拍翩然起舞,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拍照欣赏。还看到几个年轻人坐在街边,染着五彩的头发,唱着不太给力的摇滚,大概是向传统的反叛吧~~九点半的时候往回走,发现了Sisi巧克力商店。如果说萨尔斯堡贩卖的是莫扎特,那么维也纳贩卖的就是Sisi了。觉得有点不太舒服。原来回宾馆的时候被一个阿三尾随,好在快到宾馆了,才摆脱他,一个人出去瞎晃是有点危险。回宾馆洗洗睡了,因为明天的日程也很满。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